我登上距雲南龍陵縣城東行35公裡的抗戰遺址——松山,緬懷滇西抗戰松山戰役為國捐軀的中國遠徵軍抗日將士。
松山因滿山遍野的松樹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而得名。它雄踞於怒江西岸,南北絕壁、谷深萬丈、溝壑縱橫,十分險峻,且處處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整個松山由20餘個峰巒構成,綿延20餘千米,公路通過其間,前臨深谷,背連陡坡,形成天然鎖鑰,是滇緬公路上的咽喉,是易守難攻的雄關要地。
進入松山,來到「滾龍坡」戰場遺蹟。「滾龍坡」是遠徵軍在松山戰役中首先攻克的一個外圍據點,當年這裡是日軍的炮兵陣地,戰鬥歷時29天,攻擊達14次之多。繞過「滾龍坡」,便進入「大埡口」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主峰子高地的主峰。主峰從大埡口方向看去並不高,略分高低二峰。
松山主峰上有一棵古樸挺拔的樹,樹幹上卻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彈孔。當年松山血戰,山頭炸為一片焦土,這棵樹始終堅挺著,見證者那段烽火歲月,如今帶著難以癒合的傷口,走向重生。
兩側有木質棧道可盤旋上山到達當時陣地的前沿。前沿山勢陡峭,放眼可看到如練怒江。坡上當年日軍修築的戰壕已隱沒於野草中。松山戰場遺址當年日軍宣稱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素有東方滇緬公路的直布羅陀戰役之稱。
中國遠徵軍憑藉對祖國的滿腔熱忱、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以並不佔優勢的裝備及艱難的仰攻與日寇浴血奮戰,先後有7000多名將士為國捐軀。
青山埋忠骨,英靈繞山川!這片土地鮮血浸染,浩然正氣!今天,在松山主峰高地南側幾百米的地方,一片松林環繞的山坡上,有組被稱為現代兵馬傭的氣勢恢弘的中國遠徵軍雕塑群,402名中國遠徵軍將士,面朝主峰方向,分列為12個方陣巍然站立,96級臺階象徵松山戰役激戰96天。雕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當時在世的28名老兵為原型的方陣,94歲的徐本禎老人就是其中一員,他說:「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抗戰這段歷史,要讓後人知道抗戰是多麼不容易!」
保存完好的松山抗日戰場遺址,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各地遊客前來憑弔參觀,已成為國家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松山精神常在,松山英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