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 英靈繞山川——松山戰役遺址觀後記

2020-12-12 騰訊網

我登上距雲南龍陵縣城東行35公裡的抗戰遺址——松山,緬懷滇西抗戰松山戰役為國捐軀的中國遠徵軍抗日將士。

松山因滿山遍野的松樹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而得名。它雄踞於怒江西岸,南北絕壁、谷深萬丈、溝壑縱橫,十分險峻,且處處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整個松山由20餘個峰巒構成,綿延20餘千米,公路通過其間,前臨深谷,背連陡坡,形成天然鎖鑰,是滇緬公路上的咽喉,是易守難攻的雄關要地。

進入松山,來到「滾龍坡」戰場遺蹟。「滾龍坡」是遠徵軍在松山戰役中首先攻克的一個外圍據點,當年這裡是日軍的炮兵陣地,戰鬥歷時29天,攻擊達14次之多。繞過「滾龍坡」,便進入「大埡口」滇西抗戰主戰場松山主峰子高地的主峰。主峰從大埡口方向看去並不高,略分高低二峰。

松山主峰上有一棵古樸挺拔的樹,樹幹上卻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彈孔。當年松山血戰,山頭炸為一片焦土,這棵樹始終堅挺著,見證者那段烽火歲月,如今帶著難以癒合的傷口,走向重生。

兩側有木質棧道可盤旋上山到達當時陣地的前沿。前沿山勢陡峭,放眼可看到如練怒江。坡上當年日軍修築的戰壕已隱沒於野草中。松山戰場遺址當年日軍宣稱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素有東方滇緬公路的直布羅陀戰役之稱。

中國遠徵軍憑藉對祖國的滿腔熱忱、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以並不佔優勢的裝備及艱難的仰攻與日寇浴血奮戰,先後有7000多名將士為國捐軀。

青山埋忠骨,英靈繞山川!這片土地鮮血浸染,浩然正氣!今天,在松山主峰高地南側幾百米的地方,一片松林環繞的山坡上,有組被稱為現代兵馬傭的氣勢恢弘的中國遠徵軍雕塑群,402名中國遠徵軍將士,面朝主峰方向,分列為12個方陣巍然站立,96級臺階象徵松山戰役激戰96天。雕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當時在世的28名老兵為原型的方陣,94歲的徐本禎老人就是其中一員,他說:「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抗戰這段歷史,要讓後人知道抗戰是多麼不容易!」

保存完好的松山抗日戰場遺址,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各地遊客前來憑弔參觀,已成為國家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松山精神常在,松山英烈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當日,原本晴朗的松山下起了大霧,能見度僅有不足五十米,不一會兒便下起傾盆大雨。「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
  •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2015-08-31 19:36: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龍陵8月31日電 題: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中新社記者 馬騫
  • 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二戰期間,標誌中國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轉折之戰——松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作為主戰場的松山,留下了諸多戰爭遺蹟,現存有遺址69處、遺蹟816個、戰壕1320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見證樹、子高地、陸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區的熱門景點。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松山戰役戰場遺址,是指位於龍陵縣臘勐鎮範圍內的大松山、小松山、陰登山、黃土坡、大埡口、滾龍坡、溫古坪子、竹子坡、長嶺崗、大尖山、董別大山的松山戰役遺存。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松山戰役舊址中的一部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具體界定以《松山戰役舊址文物保護規劃》為準。
  • 探訪松山戰役遺址:戰後松山高度下降約1米
    原標題:探訪松山戰役遺址:戰後松山高度下降約1米 探訪松山戰役遺址:戰後松山高度下降約1米【解說】即使是晴天,走進位於雲南龍陵的松山戰場遺址,陰森之感依然揮之不去。隨處可見的交通壕、暗堡、戰壕,懸掛於樹的老照片和文字說明……仿佛嗅到70多年前那場戰役的血腥味。探訪松山戰役遺址:戰後松山高度下降約1米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 雲南松山戰役遺址建遠徵軍雕塑群 緬懷抗戰英烈
    雲南松山戰役遺址建中國遠徵軍雕塑群 緬懷抗戰英烈  【解說】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8周年紀念日,中國遠徵軍雕像群在雲南省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揭幕。12位中國遠徵軍老兵和部分遠徵軍將士後人走進松山抗戰遺址,重拾歷史記憶,緬懷抗戰英烈。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今日正式發布
    10月18日,春城晚報記者從保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獲悉,為了加強對龍陵縣松山戰役戰場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進一步弘揚抗戰精神,統籌推進抗戰遺址遺蹟資源保護開發,《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有法可依了。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原標題:《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近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准了《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松山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松山戰役遺址滇西抗戰松山戰役遺址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東北部的臘勐鄉境內。松山雄踞於怒江西岸,主峰海拔2019.8米。松山戰役遺址由諸多峰巒組成,南為陰登山,北為黃土坡,中間隆起者為松山,山後稍低者為小松山,自小松山傾斜面衍平者為大埡口,復稍斜而上者為滾龍坡。
  • 走進遠徵軍雕塑群,一起深入了解滇西最慘烈的松山戰役
    遠徵軍雕塑群,位於雲南省龍陵縣,滇西抗戰松山主戰場遺址南側幾百米處松山戰役歷時95天,中國遠徵軍以傷亡7783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200多人。一個排的戰士前往戰場,結果三十分鐘只剩下四人數萬將士的熱血灑入滇西大地,是那麼悲壯慘烈,他們是值得銘記的民族英雄這場戰役還有一群娃娃兵,上千名「娃娃兵」在戰場中遭到了敵人殘害,最小的娃娃兵九歲就倒在了血泊中。
  •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由「臘子口」戰役想到的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由「臘子口」戰役想到的 發布時間: 2020-07-17 20:30:10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仇瑛
  •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2017-04-21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作者 李曉琳  「泰國北部地區知名滇籍人士回鄉訪問團」20餘人近日走進松山戰役遺址,深入了解滇西抗戰歷史,緬懷先烈。
  • 大樟樹下—青山有幸埋忠骨,古樟青松伴英烈
    朱家場鎮中心完小是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革命遺址。1950年剿匪戰爭中犧牲的四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安葬於校園內,校內現有紅軍長徵遺址、革命烈士紀念碑。記得曾經聽過一些學者講述到當年解放朱家場鎮的戰爭雖然不是大規模戰役,但就是這樣小戰役中,犧牲的烈士也是讓人致以崇高敬意的
  • 松山遺址:一寸山河一寸血(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松山遺址管理所工作人員華正波的講述,將我們帶回70多年前那個千鈞一髮的時刻。   1942年2月,10萬中國遠徵軍跨過惠通橋入緬作戰,5月初敗退回國。日寇緊追不捨,5月3日國門畹町淪陷。5月5日的惠通橋上,從怒江西岸去往東岸的車輛排到了幾十公裡外,「散兵難民混雜搶行,商車軍車推擁爭道」。中國遠徵軍工兵24營少校營長張祖武受命在敵人強佔惠通橋時擇機爆破,炸藥已經準備就緒。
  •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由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先生投資的電影《血戰松山》於10月28日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
  • 探訪松山戰役遺址 中緬邊境遊記(一)(三)
    總結: 在此次探訪龍陵廣場和松山戰役遺址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年滇西戰場抗日戰爭的不易,多少英雄烈士倒在了衝鋒的路上,對於這些烈士,我們不能遺忘,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
  • 松山戰役:一場人與堡壘的戰爭
    2015年3月29日 龍陵縣松山戰場 星期天 晴 3月30日補記  29日上午,本報尋找樂山抗戰老兵滇西行暨井研抗戰老兵「滇西戰地訪問團」一行來到了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主戰場遺址,祭拜了當年在松山戰役中為國捐軀的遠徵軍英魂。
  • 雲南龍陵松山抗戰遺址的保護與重生
    而這裡已經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沿著松山主峰修築了遊道,和主峰相對峙的南側是靜靜佇立在此的402尊中國遠徵軍雕塑群。  雨後走進松山戰役遺址,不僅能通過祭拜先烈,蕩滌我們後人的靈魂,還可以得到驚人的發現——經過雨水的衝刷,只要細心尋找,70年前戰爭留下的殘缺彈片仍然可以撿到。
  • 重返松山戰場遺址 兩岸媒體群聚群力破譯「松山密件」
    日軍為長久駐守松山而修建的豪華型兵舍松山戰場遺址上至今未被破譯的一封密信    華夏經緯網6月12日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73周年。12日下午,兩岸媒體參訪團重返松山戰場遺址,親身踏上這片土地,追尋歷史足跡。而一封疑似滇西抗戰的遠徵軍諜報信件,更引起了兩岸記者極大的興趣,大家群聚群力,嘗試破譯這封「松山密件」。    據悉,松山戰役遺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戰場遺址之一,主要位置集中在龍陵縣臘猛鄉一帶,東臨怒江,地勢險要,是著名的滇緬公路咽喉要塞,被軍事專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 【不能忘卻的紀念】中國遠徵軍老兵回憶松山戰役
    【不能忘卻的紀念】中國遠徵軍老兵回憶松山戰役   滇緬戰役是亞洲反法西斯戰場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性戰役之一。而其中的松山之戰更是最為關鍵的一戰。松山之戰過去整整70年了,我們的記者有幸訪問到松山腳下僅剩的一名中國遠徵軍老兵,讓我們一起通過他的回憶重溫這場悲壯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