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知何夕,滿堂燈燭光。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裡相思一夜中。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春節的詩句?
恍恍惚惚,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除夕夜了,我的交易是不是該歇歇了。
過年了你們那邊都有什麼習俗嗎?我的老家在比較偏遠的山村,這裡過年古風淳樸。殺豬,宰羊,貼對聯,包餃子,掛年畫,祭祖,年夜飯,壓歲錢,守歲。
除夕是一年的結束也是一年的開始,除夕是除舊迎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除夕一般在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大家又稱「大年三十」。在這一天背井離鄉的人們無論多遠都會趕在這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中國人對這一天熱別看重,但是在這一天也有很多習俗,說說我們當地的習俗吧!
我出生在甘肅一個貧窮的村子裡,但是生長在另外的村上,因為家庭原因,從小在舅舅家過年,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大家就開始置辦年貨了,殺豬,宰羊,買糖,瓜子,花生,各種肉和菜。
01貼春聯
除夕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貼對聯,掛年畫,貼對聯也是有講究的,大門上就是關於平安的招財的,廚房就是關於美食類的,有的是做生意的人也是要選擇和自己生意相關的,用在古代就是吉祥話,對聯講究對仗工整,話語優美,為了就是討個來年吉祥,還有就是大家表達一種驅邪避災,迎接好日子的願望。所以貼春聯的講究就是「看清楚內容再貼」。
過年貼春聯由古代春節時掛桃符,題桃符的風俗演變來的,據說是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聯始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ang)在桃符上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從那以後,題桃符便變成了寫春聯,後來,因為各家各戶都用,人們便用紙代替了桃木,也就是現在的春聯。
02祭祖
貼完春聯,收拾家裡,我們都是在我爸的帶領下打掃衛生,擦玻璃,到了下午兩三點,老爸和弟弟就是祭祖了,女孩子不去,每個地方的祭祖都不一樣,我們主要是家族中的兄弟們,爺爺叔叔伯伯們聚到一起,給已故的親人們去上墳,聲勢浩大,禮儀非常鄭重,先在汶上燒上一沓紙錢,金元寶。然後再磕頭三個,就到下個墳上了,祭祖目的很簡單,一是慰問亡靈,二是藉此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保佑家族興旺。所以祭祖的講究就是「心誠,儀式到位」。
男人們祭祖的時候,女人們都在家裡包餃子,準備年夜飯了。一般都是雙數,八碗八碟,反正都是圖個吉利。
03年夜飯放鞭炮
年夜飯是大家最開心的時候,也是每個家庭最溫馨的時刻,做了那麼多美食,吃自己想吃的,小時候家裡兄弟姊妹多,平時都不吃肉,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雞肉(象徵吉利),魚肉(象徵著年年有餘),湯圓(團團圓圓),麵條(長長久久)等等。到了除夕每頓飯前響炮,給灶神夜上香都是必做的事情了。
大家都知道過年為什麼放鞭炮吧?據說古時候有個怪獸叫「年」每到除夕,它就跑出來到各家各戶搞亂,大家都很討厭他,後來有人說「年」最怕的是:響和紅顏色,大家為了趕走「年」,一到除夕就開始放鞭炮了。這也就是我們見到電視上過年的鞭炮為啥都是紅色了,當然,現在城市基本都不放鞭炮,為了防止環境汙染,都是集中放的。
04壓歲錢
小孩子最開心的就是這個環節了,無論錢多錢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給點紅包,就叫「壓歲錢」。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都會收到壓歲錢,據說它可以壓得住邪祟,收到壓歲錢來年就是平平安安的一年。能平安過一歲。
05守歲
前面的四件事情各家各戶都做了,但是除夕還有一個重要的風俗,就是「守歲」,收完紅包,看春晚,我們會一家人玩個撲克,傳說守歲是大人為了看孩子,因為這個晚上有個叫「祟」怪物出來害人,所以,除夕夜裡基本都是通宵,燈火通明,到第二天早上到了,迎接新年。哈哈,我活了這麼些年,平時熬夜玩手機不睡都行,一到除夕瞌睡的就不行了。從來沒有守住過。
還有哪些習俗呢?比較多,說不完了,比如洗澡,洗得乾乾淨淨,床單,被套,什麼都是新的,十二點過了全村人都搶著去廟裡點頭一炷香,都是為了圖一個吉利。初一到初七不梳頭髮,不洗臉,地上不灑水,我們這邊老一輩的人忌諱的可多了。
(不知道你們那邊有沒有這些習俗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把你們那邊的新年氣氛給小編也傳遞一些啊!)
春節佳節到,向您問聲好,祝您鼠年,身體倍健康,心情特別好;好運天天交,口味頓頓妙。最後祝您及您的家人:鼠年好運擋不住,鼠年財源滾滾來!春節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