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回應5年發279篇論文:就是想引起學術界討論

2020-12-24 搜狐網

  黑龍江大學一教授5年間在《晶體學報》發表論文279篇

  「我沒有造假」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2004年~2009年這5年間,黑龍江大學教授高山在《晶體學報》系列期刊上發表了279篇文章,在該刊發表文章的中國科研人員中首屈一指。

  「發表這麼多文章就是想引起學術界討論。」1月3日下午,高山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

  他介紹,《晶體學報》E分卷雖然影響因子低,但對結構解析而言卻是權威期刊。這些論文完全是他辛苦得來的,完成這樣大規模的文章數量,也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Spek教授在題為《晶體學研究中的結構驗證》的論文中也提到,20世紀60年代末,即便是一個設備條件較好的晶體實驗室,測定一個小分子晶體結構一般也需要幾個月時間。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期刊刊發的小分子晶體結構報告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這一數目已經從1967年的每年1000個迅速增長到2007年的每年超過3.5萬個。

  他寫道:「目前,研究者完全有可能在一天之內完成收集衍射數據、解析並細化晶體結構,然後將相關數據發給《晶體學報》E分卷發表。」

  也有人為高山辯護:「如果高山教授一沒有偽造數據,二沒有剽竊文章,三沒有一稿多投,那麼,高山教授就沒有錯誤。」

  高山認為,當前學術界太多怪現狀,很多人跑院士跑項目;一篇文章多個作者,往往署名第一作者其實卻是不幹事的,甚至文章都沒看過,照樣是成果的擁有者。

  「我有話想說,為什麼我走這種極端的方式,因為我是小人物,寫文章也不會有人重視,現在這種方式肯定有人關注。我們要反對的就是這些。」高山這樣解釋大量發文的初衷。「我的性格很直率,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要有一種表達,我沒有造假,我沒有浪費國家的財產。」

  「錢學森這樣的大家很厲害,但畢竟是少數,科研工作者應該重視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在高山看來,自己在《晶體學報》上發表的一些文章,雖然影響因子很低,但是對於後來者的研究畢竟有所借鑑,填補了一些空白。

  事實上,2005年前後,高山在《晶體學報》上的大量發文也曾在網上引起一些爭議;2007年年末以後,高山開始給影響因子比較高的雜誌投稿,兩年來在影響因子3.5以上的期刊發表論文,「目前已經發表了5篇,也算是對大家的一個交代。」

  高山說,自己目前每周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基礎教學上,「周一周二整個下午要給大一學生上無機化學課,周三周五有實驗,只有周四有空;同時,自己拿到的都是省級課題,沒有國家級課題,每個項目不到3萬元,但是同樣能做這樣的貢獻」。

  「我就是想證明,我的小項目小課題一樣可以搞科研,這個東西(科研)的關鍵就是努力,這也可以反思拿了上百萬上千萬元科研基金出不了成果的意義。」

  連日來媒體對井岡山大學教師造假進行連篇累牘的報導,讓高山對整個事件有了一些了解。在他看來,井岡山大學兩位教師的文章與自己的文章在性質上有所不同,「他們很多都是造假,只有十幾個是真的。」

  對於一些網上質疑的發表文章係為「賺錢」一說,高山表示,學校的確有獎勵,但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多,其實自己的學校早有規定,封頂10萬元,加上繳稅,到手的並不多,剩下的都是作為科研經費,還要帶學生。

  幾天前,高山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第一句話就是:「我一直在等待今天的採訪。」

  而現在,高山的回應中增添了新的色調,「對這次事件的關注給晶體學界帶來了很大壓力和質疑,對不起晶體學界,也希望通過你們(媒體)對他們表示歉意。」(記者雷宇來揚)

    學術造假相關:

    荷蘭教授稱發現井岡山大學講師論文造假(圖)

    井岡山大學造假講師被開除公職 追回所獲獎勵

    中國高校SCI饑渴 發表一篇SCI論文校方獎勵1萬

相關焦點

  • 揭秘| Google 是如何 「腐蝕」 學術界的?
    2012 年,Google 的辯護律師就給 FTC 主席發送了相關論文,希望藉助學術界之力打消愈演愈烈的反壟斷調查。 上個月,歐盟宣布對 Google 處以 27.1 億美元的天價罰款,原因就是 Google 在搜索結果中優先顯示自家服務內容,此舉涉嫌壟斷。不過,Google 否認了歐盟的指控。
  • 國際思想周報|學術界的「釣魚論文」
    這聽起來確實像極了10年前轟動學術界的「索卡爾事件」。1996年,紐約大學物理學教授索卡爾對後現代主義學者搞惡作劇,向文化研究雜誌《社會文本》(Social Text)投稿一篇偽科學文章,題為《跨越界線:通往量子引力的轉換詮釋學》。
  • 礦老闆成古生物學家 已在頂級期刊發6篇論文
    圖/天宇博物館供圖  只有初中文化卻是多所高校教授 在《自然》《科學》上已發表6篇論文  他初中肄業,當過鍋爐工、針織廠廠長、金礦礦長。如今,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動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他在《自然》、《科學》等頂級期刊上發表了6篇論文,轟動學術界。《科學》雜誌在專訪中稱其為「恐龍王」。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已是國內好幾所大學的教授。
  • 《冰川凍土》論文引爭議 輿情回應呈現多面體效果
    據中國知網對該論文的收錄信息可知,該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的論文發表於2013年第5期的《冰川凍土》期刊,作者為徐中民,時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員,而其文中提到的「導師」則是《冰川凍土》的主編程國棟。
  • 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 校方回應「正在鑑定」
    原標題: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校方回應「正在鑑定」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論文寫手」宣稱,SCI論文內容涉及(但不局限於)有機配體合成、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徵、光物理性質的討論、納米性質的討論、量化計算的討論。「文章可供化學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    「可否代寫代發一篇材料學方面的SCI論文?」8月24日,記者以高校研究生身份求購SCI論文,相關詢問很快得到店主「論文寫手」的回應。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相比於10年前打出的「轉讓、購買、代寫、代發SCI論文,可供化學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的廣告變化不大,但是「淘寶交易」和「十年老店」字樣格外耀眼,一張疑似論文寫手的大頭照片10年未變。「論文寫手」宣稱,SCI論文內容涉及(但不局限於)有機配體合成、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徵、光物理性質的討論、納米性質的討論、量化計算的討論。「文章可供化學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
  • 中國21歲博士在《自然》連發2篇論文 教授贊:怪物
    教授怒贊「怪物」的中國21歲博士在《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來源:瞭望智庫(lD:zhczyj)2018年3月5日,國際頂尖期刊《自然》以背靠背的長文形式,在網站刊登了麻省理工學院Jarillo-Herrero教授課題組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此外,網站還專門配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Eugene J。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論文寫手」宣稱,SCI論文內容涉及(但不局限於)有機配體合成、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徵、光物理性質的討論、納米性質的討論、量化計算的討論。「文章可供化學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  「可否代寫代發一篇材料學方面的SCI論文?」8月24日,記者以高校研究生身份求購SCI論文,相關詢問很快得到店主「論文寫手」的回應。
  • 北大教授饒毅質疑裴鋼論文造假:專家稱證據不足 裴鋼導師不願評論
    饒毅在舉報信中對裴鋼的指控為:「該篇論文的圖3、4、5是不可能真實的,只有造假才能產生(眾所周知GPCR需要七重跨膜區域才有功能,裴鋼號稱只要5重跨膜,而且居然兩個GPCRs都是這樣的,除了3個同樣錯誤的圖。)」G蛋白偶聯受體(GPCRs),是位於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參與多種細胞信號的傳遞過程。
  • 這篇論文全文都是髒話,可編輯部居然對它評價極佳並發表了!
    此時只想求一下教授的心理陰影面積,因為當初作者發這篇回復的初衷只有一個,就是想讓這家雜誌不要再給他天天發煩人的騷擾郵件了。 但此時不得不說,教授就是教授,即使是這樣一篇髒話論文,文章的排版也堪稱排版教科書,非常的合乎標準。 而且,論文內容也足夠震懾一眾科研人,整整十頁的內容只有一句話,「 Get me off your fucking mailing list 」。
  • 7年發表科技論文170餘篇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嚴俊偉 通訊員 周玉 7年時間裡,發表SCI論文170餘篇,被引用超過4800次,近20篇論文被ESI高被引論文收錄,成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榮獲首屆教育部青年科學獎,不到37歲的華南理工大學青年教授黃飛,在青春的歲月裡,用專注與執著譜寫了「科技創新尖兵」的動人樂章。
  • 名校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學術成速成品?抄襲之殤何時休
    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還抄到了國外本科生。時隔4年多,期刊發聲明撤稿。此前,鄭州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某畢業生實名舉報導師剽竊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且複製比高達90%。對此,學校回應稱:正在進行調查,但結果不會公布。涉事教師也未作出正面回應。
  • 33篇學術論文造假被撤 學術不端or道德淪喪?
    2018年《紐約時報》報導因哈佛終身教授、心肌再生領域的頂尖學者皮耶羅·安韋薩(Piero Anversa)被證實學術造假(理由是涉嫌偽造和篡改實驗數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宣布撤回31篇頂級期刊的論文。
  • 清華教授被指剽竊後申獎 原告稱兩論文觀點雷同
    蔡繼明回應稱,他和李德偉的研究方向及觀點不同,剽竊一說純屬誹謗,將保留起訴對方的權利。  投訴  投訴方:李德偉,國家工商總局研究人員  雖未抄襲論文但觀點相同  昨天,李德偉投訴稱,蔡繼明教授剽竊其學術成果。
  • 讀博連發3篇Science!28歲任武大教授再發Nature
    有這樣一位學者,讀博期間以一作身份發表3篇Science,28歲成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再發2篇Nature,35歲榮獲傑青......今年9月,他還入選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他就是集多數榮譽於一身的鄧鶴翔教授!
  • 曾一年發13篇論文!
    曾一年發13篇論文!曾一年發表13篇論文據澎湃新聞這本《平安經》是由吉林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賀電所著據公開資料顯示賀電1963年4月生於吉林梨樹,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35篇。
  •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疫情?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扒完後發現,事情跟大家想的還是有很大出入的。今天就來幫大家好好吃一吃學術瓜,分析一下新冠病毒究竟出了多少論文、該不該在這時候發這麼多論文、中國科學家的表現如何。 01.現在究竟發了多少篇論文? 新冠病毒的文章數量在持續增長。
  • 被遺忘的品格教育從臺大教授論文作假案談起
    去年臺大生化科學所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發表於自然細胞生物期刊論文涉嫌造假,臺大於一月中公布調查報告顯示,郭明良等人明顯違反學術倫理,引發全臺學術界「大地震」。臺灣《立報》20日刊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主任詹昭能的評論文章說,本案最直接的影響,除了「當事人」博士後研究員查詩婷離職,郭明良教授與臺大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正琪因此遭解聘,臺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5年內不得擔任學術主管,還有涉及其間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振良與成大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陳百升「命運未卜」。
  • 讚美師娘竟寫成論文,作者回應,文章有很高水平的研究價值
    近日,一篇讚美導師的論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篇論文通過了層層審核,刊登上了《冰川凍土》,要知道,想要一篇論文刊登上《冰川凍土》,是很難的。是要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科技水準。然而此論文主要講述的是,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據知情人透露,其中所讚美的導師,正是《冰川凍土》的主編。此事被曝光後,相關人員很快將該論文撤稿,同時承認審核不嚴,並向大眾致歉。相信大家都很疑惑,為什麼這樣一篇沒有一點研究價值的文章?能夠刊登上專業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