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至,重養生!食一菜,忌二果,防三病,做四事,健康少生病

2020-12-24 健康播報機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即將進入冬季,北半球日照時間漸短,氣溫下降,將迎來寒冷的冰雪天氣。

立冬,分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養生尤為重要,能夠為過冬打好堅實的基礎,也有利於來年開春身體的健康。

立冬至,重養生!食一菜,忌二果,防三病,做四事,健康少生病

食一菜

大白菜

民諺有云:「百菜不如白菜」。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乾燥,寒風會使不少人的皮膚,慢慢出現乾裂的情況,多吃一點大白菜,其中含有的維生素C,維生素E,能夠幫助護膚養顏。

大白菜含有豐富粗纖維,不僅能夠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還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促進大便排洩,更有助於加快食物消化。

所以,立冬時節,吃點大白菜,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白菜的做法多種多樣,可以清炒,也可以做包子餡。

忌二果

秋冬時節,也是胃病高發的季節,寒風的刺激,很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感,所以在秋冬季節一定要少吃寒性的水果。

少食柿子

柿子能夠清熱潤腸,去痰鎮咳,是秋冬交替之時,不錯的水果選擇,但是胃不舒服的人,尤其是胃酸過多的人不宜食用。

柿子中含有較多鞣酸以及果膠,胃酸多,容易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容易導致消化道梗阻,不利於胃部健康。

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柿子,這種水果以免引發多種不適感。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喜歡吃柿餅,也要少吃一些。

少食山楂

山楂是常見的水果,具有一定健脾開胃的作用,但是胃不舒服的人就應該少碰。

山楂當中含有的果膠和丹寧酸含量比較高,大量食用很容易形成胃結石,甚至引起胃潰瘍,胃出血也會引發胃穿孔等嚴重的情況。

秋冬季節很多人特別喜歡吃糖葫蘆,酸酸甜甜雖然很討喜,但是卻容易引發腸胃的不舒服,希望你能少碰。

防三病

秋冬季節,寒風凜冽,此時也是多種疾病高發的季節,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暖,並且養成好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

一防:感冒

冬季是感冒高發的季節,很多老人和孩子以及身體免疫力差的人,幾乎都會感冒,出現咳嗽、發燒、流鼻涕等情況。

冬季氣溫比較低,空氣不流動,戶外運動比較少,很容易誘發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

如果出現輕微咳嗽,白色鼻涕等表現時,建議及時添加衣物,多喝溫開水,去除體內寒氣,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二防:中風、心梗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氣溫寒冷,血管收縮,血液越來越濃稠,血壓升高,此時更容易增加患心梗和腦梗的風險。

尤其是本身患有「三高」疾病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群,如果出現血壓異常升高,頭痛胸痛頭暈等表現,請及時就醫,避免疾病突發,影響健康。

三防:痛風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冬季是痛風的高發季節,一方面與氣溫有關係,寒風侵襲很容易誘發痛風。

另一方面,飲食上高嘌呤食物攝入過多,也會導致尿酸居高不下,增加痛風的風險。

如果你經常在夜晚睡覺時出現關節疼痛,甚至連被子的重量都無法承受,一定要提高警惕,這多半是急性痛風,請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做四事

第一件:早睡晚起,以養陽氣

《素問》指出:「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立冬後,應該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收斂陽氣為根本。俗話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立冬之後一定要堅持早睡,守住體內的陽氣,避免陰氣入侵。

但是要注意晚起,並不是指賴床不起,而是應該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希望大家能夠堅持早睡晚起的規律,守護身體的健康。

第二件:飲熱茶,驅寒暖身,守護陽氣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寒冷,一定要注意多喝一些溫熱的水,也可以多喝一點熱茶代替冷飲,守住體內的陽氣,常喝冷飲,反而會影響臟腑的健康。

多喝茶一方面保護人體陽氣,另一方面可以驅寒暖身,多喝一點,紅茶是不錯的選擇,能夠幫助暖胃驅寒,促進新陳代謝,預防骨質疏鬆等。

第三件:注意呵護心臟

立冬將至,室外溫度比較低,室內溫度比較高,導致溫差大,尤其是在暖氣的東北地區,此時一定要注意身體保護。

心臟最怕的就是溫差大,所以立冬後一定要注意心臟健康,首先避免太過寒冷時外出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暖,在晚上起床上廁所時做好保暖措施。

第四件: 堅持泡腳,溫補腎陽

寒與腎相應,最容易耗損腎的陽氣,腎的陽氣一旦損傷,人就容易生病,所以立冬時節一定要注意保護養腎固精,溫補腎陽。

腎經起源於腳底,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溫補腎陽助力腎臟健康,泡腳一定要泡透,這樣才能刺激腳底的經絡,保護腎臟的健康。

堅持用38~40℃左右的泡腳水,泡到身體微微出汗,能夠幫助更好地刺激腳底的穴位,在泡腳之後也可以適當按揉或者是擠壓,都有助於加快血液流動。

每天晚上泡腳時,可以在泡腳盆裡加入適當的生薑,花椒,艾葉等,更有助於保護身體健康。

泡腳時間也不能太長,每次堅持20~30分鐘即可,讓你的身體微微出汗。並且這種泡腳包攜帶方便,男女通用。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
    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冬至,意味著陽氣回升,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三九補一冬,來年去無病「,此時,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時期。冬至,食二果一、蒸梨冬季水果首選,當屬梨。梨,可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
  • 明日處暑,吃一肉,食二寶,飲三水,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明日處暑,吃一肉,食二寶,飲三水,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處暑之後,暑熱尚未褪盡。此時,是身體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處暑養好身體,可為秋冬進補,打好基礎。民間講:「處暑送鴨,無病各家」。因此,在處暑時節,要記得吃點鴨肉。鴨肉,味甘、鹹,歸脾、胃、肺、腎,大補虛勞。
  • 秋天,養肺「黃金期」,忌做一事,常喝二茶,遠離三字,堅持四事
    秋天,養肺「黃金期」,忌做一事,常喝二茶,遠離三字,堅持四事養肺,忌做一事燥主秋令,且燥邪易傷肺,秋季一定要注意肺部的保養。肺氣太強,容易口乾舌燥、喉嚨痛;肺氣虛,則會傷及元氣,令多種疾病接踵而來。秋季傷肺,冬季來臨之時就容易引發肺部疾病,所以秋季想要養肺,首先要少做一件事——吸菸!吸菸傷肺眾所周知,所以想要保護肺部健康,一定要少吸菸,最好做到戒菸也要遠離二手菸環境。
  • 白露過後,少瓜多豆,常吃二寶,勤飲三茶,做好四事,秋冬少生病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一層棉。白露過後,天氣轉涼,是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做好身體的養護,可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安度秋冬。白露過後,少瓜多豆,常吃二寶,勤飲三茶,做好四事,秋冬少生病白露過後,少「瓜」多「豆」白露過後,進入仲秋,天氣越發寒冷。此時,要注意養脾,飲食上,少吃「瓜」字輩。
  • 冬季養生,一瓜,二菜,三肉給家人吃,好吃美味,身體健康少生病
    冬天養生,一瓜,二菜,三肉給家人吃,美味好吃,順應時節,身體健康少生病 立冬過後,氣溫降低,嚴寒的冬天已經來到。大風一刮,讓人凍得直抖擻。冬天意味著萬物進入休眠狀態,算是一個養精蓄銳的時節到了。這個時候,養生更是一件重要的事。飲食加上好的習慣,才能把身體養的好,疾病遠離你。
  • 明日秋分,食秋菜,吃秋果,喝秋湯,飲秋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秋分時節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過了秋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需做好準備。秋分習俗,有祭月、吃秋菜、豎蛋、送秋牛圖、粘雀子嘴等。秋分,是秋冬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一定要重視身體健康。
  • 明日立秋,貼「秋膘」,多食三寶,勤飲三茶,防好三病,守護三氣
    明日立秋,貼「秋膘」,多食三寶,勤飲三茶,防好三病,守護三氣明日立秋,貼「秋膘」老話講:「一夏無病三分虛」。「苦夏」消耗人體能量,立秋過後,則要補償身體虧損。一旦盲目貼秋膘,大肆進補,易導致肥胖,誘發各類疾病,反而不利於健康。立秋後,進補是必要的,但進補不可以亂補,應謹記「4忌」,即:忌無病亂補;忌虛實不分;忌多多益善;忌凡補必肉。
  • 謹記:食「三物」,做「四事」,或能潤腸通便
    謹記:食「三物」,做「四事」,或能潤腸通便食「三物」1、食漿果草莓、藍莓和黑莓等漿果,具有一定改善便秘的作用。做「四事」一,養成主動喝水習慣水是身體最好的排毒劑,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每天保證能夠喝1500毫升水分,不僅有助於補充體液,也有助於潤腸通便,改善便秘。
  • 秋露漸重,歲寒加衣:寒露之後養生記住「三防」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秋分過後,此時的燥邪多為涼燥,燥邪之氣易侵襲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人體容易出現咽幹、眼澀、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狀。飲食調理上仍要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則,畢竟如生薑、青蔥、大蒜、辣椒等辛辣食物過食易耗傷陰精。可適當選擇雪梨、蜂蜜、杏仁、芝麻、柿子等柔潤之品。
  • 今日驚蟄,少食一味,多吃二果,常飲三茶,預防四病,身體更強壯
    在這個時節,我們更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今日驚蟄,少食一味,多吃二果,常飲三茶,預防四病,身體更強壯【今日驚蟄,少食一味】少食酸:在中藥中酸性的食物多用於治療虛汗、洩瀉等症。【今日驚蟄,多吃二果】草莓:草莓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特別適合在春季養生食用,而且被營養學家譽為「春季第一果」。草莓的營養配比比較合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以約等於西瓜,葡萄或者是蘋果的10倍左右。
  • 立秋飲食養生 多吃「三瓜」牢記「八忌」
    立秋飲食注意事項中醫有一句話角「一夏無病三分虛,入秋調理有八忌」,秋季進補正是時候,但是進補並不代表可以亂補,因此,立秋飲食養生也要注意一些禁忌,下面我們來看看,都有哪八忌?一忌無病亂補立秋氣候乾燥,很多人害怕生病,因此提前進補,但是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因此立秋一定要忌這一點。不要無病亂補。
  • 清帝御膳重養生:良菜互補五味調和
    清代皇帝中壽命較高的康熙皇帝(69歲)、乾隆皇帝(89歲),對膳食養生都有一定的見解。康熙皇帝在論述有關飲食療法時指出:「人自有生以來,腸胃自各有分別處也」。他在《庭訓格言》中也指出:「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對於選擇季節食品,康熙皇帝強調:「諸樣可食果品,於正當成熟時食之,氣味甘美,亦且宜人。
  • 冬至後,開始「數九」,吃五果,食三蔬,做三事,遠離四個字!
    冬至之後,每九天算一「九」,一年中最冷的天,就在三九和四九。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了。冬至節氣歌冬至夜長晨接陽, 防寒保暖添衣裳, 腳暖曝背勤搓手, 節慾護膚暢血流, 戶外鍛鍊太極揚, 忌辣燥熱堅果嘗。
  • 明日大雪,宜醃肉,食二大,飲三茶,護四處,做五防,深冬少生病
    明日大雪,宜醃肉,食二大,飲三茶,護四處,做五防,深冬少生病大雪醃肉俗語有云:「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到了大雪,家家戶戶,就要忙著醃製「鹹貨」。大雪,食二大1、大白菜大雪過後,多吃點大白菜,對健康有益。
  • 50歲後步入養壽期,為了健康忌做1事,改掉2習,少碰3物
    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21世紀人們對於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年輕人就已經開始保溫杯裡泡枸杞了,這樣的養生態度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當然年齡進入50歲以後,身體中出現的毛病就越來越多,所以年齡越大的人更注重保養。
  • 小雪節氣這樣養生 健康過一冬!
    小雪節氣這樣養生 健康過一冬!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傳統醫學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人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 12月健康宣教——冬季養生健康指導
    4、儘可能吃滋陰潤燥的食品5、少瓜多果6、多吃蜂蜜少吃薑7、多吃增加能量的食品8、要水量足切忌一、忌外出過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溫度最低的時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後到室外鍛鍊。
  • 今日小暑,養生這事千萬別忽略! 過「六關」喝「三湯」,健康一整夏!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 中醫養生的至高境界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 清帝御膳重養生:粗細搭配 五味調和 有素食慣例
    他在《庭訓格言》中也指出:「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對於選擇季節食品,康熙皇帝強調:「諸樣可食果品,於正當成熟時食之,氣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為大君,下人各欲進其微誠,故爭進所得出鮮果及菜蔬等類,朕只略嘗而已,未嘗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身之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