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敦煌》:演繹飛天壁畫和「敦煌人」的堅守

2020-12-19 百家號

中央芭蕾舞團舞劇《敦煌》將亮相本屆藝術節

用舞蹈演繹飛天壁畫和「敦煌人」的堅守

中央芭蕾舞團舞劇《敦煌》用舞蹈演繹敦煌石窟中的飛天壁畫,同時將敦煌文化保護傳承者的堅守之心娓娓道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供圖)

■本報記者 姜方

在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上,一批精彩紛呈的國內節目以各自的藝術語言,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彰顯中國風格。在中央芭蕾舞團下周即將亮相東方藝術中心的舞劇《敦煌》中,舞者以芭蕾和中國舞、民族民間舞相結合的方式,演繹敦煌石窟中婆娑曼妙的飛天壁畫。屆時,頗具西域風情的胡旋舞、柘枝舞將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圖卷,同時將敦煌文化保護傳承者百折不撓的堅守之心娓娓道來。

該劇音樂由知名音樂家郭文景作曲,「敦煌是背景,我聚焦的是人,用音樂訴說生命、理想、青春和愛情,這是我最浪漫的一部音樂作品」。

「每次進入洞窟抬頭仰望壁畫時,我的腳步和視線都忍不住隨飛天的飄帶漫遊,那充滿生機的東方線條是如此婉轉低回,令人震撼。」回憶起去莫高窟採風時的場景,舞劇《敦煌》編導費波也是滿懷感慨。中央芭蕾舞團一直致力於將中國文化通過芭蕾這一國際語彙推向世界舞臺,經過長達七年的籌備,原創舞劇《敦煌》終於在2017年誕生。

這部舞劇沒有止步於用舞蹈 「臨摹」莫高窟上的壁畫形態,表現主體並非「神」,而是「敦煌人」——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代守護者。故事從上世紀40年代起筆,一群年輕的學者不畏艱辛,懷揣虔誠的理想遠道西行,在千年造像的注視下,留法音樂家念予與紮根在莫高窟的畫家吳銘相愛了……「《敦煌》講述的是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敦煌人』來到沒有飲用水源和充足食物的蒼茫大漠,只要守在莫高窟的面前,他們就能感到莫大的幸福。」該劇主要演員孫瑞辰表示,這種為保護中華民族藝術的忘我付出,是西方芭蕾中從未有過的情感表達。

劇中首席主演王啟敏介紹,《敦煌》不同於西方傳統古典芭蕾舞劇多以程式化技巧表達,相反主要依託人物情感的變化來呈現舞蹈。「比如在洞窟裡,當畫家吳銘抬頭仰望穹頂的壁畫,用雙手輕輕掠過瑰麗畫卷的這一幕,不僅讓念予瞬間愛上了這片土地,也更傾心於對藝術如此執著的吳銘。」此外,全劇開頭和結尾男女主角的雙人舞充滿情緒張力,展現了主人公在戈壁大漠中那份甘於奉獻的「敦煌大愛」。

舞劇 《敦煌》分為兩幕七場,100餘位舞者參與演出,香港知名美術指導、服裝設計師張叔平擔任服裝造型設計。在該劇導演費波眼中,敦煌藝術與「敦煌人」相互並存的段落,是最有趣和最具觀賞性的部分。比如,該劇將迦陵頻伽神鳥的藝術形象置於舞臺,並從壁畫的姿態中衍化出芭蕾舞姿,靈動的美音鳥之舞展現在觀眾眼前。此外,胡旋舞以快速旋轉為主要特點,柘枝舞姿態輕盈靈活,跪、閃、拜、臥、蹲等身體起伏動作連續,翩若驚鴻。這些曲線精巧、變化萬千的舞蹈令人眼花繚亂。而在敦煌飛天曼妙的背景前,表現敦煌「供養人」的滑稽舞段則讓觀眾意識到現實空間的存在,歷史和當下在同一個舞臺上完成穿越時空的對話。

相關焦點

  • 十二藝節|這部「流動的敦煌」,讓千年壁畫活了起來
    為了保護敦煌壁畫,為了讓更多人欣賞到敦煌燦爛的藝術,一代代敦煌人在荒涼大漠裡獻出青春甚至獻出了生命。5月15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參評劇目《敦煌》在上海保利大劇院上演,一幕幕流動的飛天舞,讓千年壁畫活了起來,也讓敦煌背後的守護者再現人前。
  • 敦煌莫高窟壁畫飛天的意義
    一、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構圖 「裝飾」這個詞在西方最早出現於18―19世紀,泛指藝術修飾,稍後才出現了「裝飾藝術」, 「裝飾派藝術 」等詞彙。據英國百科全書介紹,裝飾是指各種能夠使人感到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應,即視覺上的音樂效果。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隨處可見漫天翩翩起舞的飛天。
  • 敦煌》與謝可寅、孟佳變身有緣人感受飛天魅力
    >這一次,在敦煌探索團團長汪涵的帶領,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三位敦煌實習生以及敦煌有緣人孟佳、張雪菡開啟了一場探尋敦煌「飛天」的神秘之旅。進窟欣賞「雙飛天」、認真學習敦煌舞、和中學生一起跳敦煌舞課間操、克服困難演繹飛天舞臺劇……。
  • 敦煌壁畫「逐夢者」:「飛天視角」溯源敦煌千年浪漫
    今年暑期,敦煌鳴沙山月牙泉的空中遊覽項目成為不少遊客熱門「打卡地」之一。 楊豔敏 攝中新網蘭州9月17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高瑩)「小時候跟著母親,沿著鳴沙山徒步四五個小時去莫高窟朝聖,洞窟裡朦朧的飛天壁畫那時起就成為縈繞一生的情結。」
  • 歷朝敦煌壁畫飛天仙女賞析
    敦煌壁畫作為歷史上十餘個朝代、近千年的音樂舞蹈圖像,是漫長歷史時期音樂、舞蹈和社會生活的生動記錄,在學術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 敦煌壁畫飛天高清圖片
  • 天宮裡的精靈,敦煌壁畫中的「飛天」
    ——《洛陽伽藍記》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有飛天。一千餘年間的敦煌飛天由於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變化,姿態意境、風格情趣都在不斷地變化。
  • 「夜遊敦煌」,京城驚現巨幅敦煌飛天壁畫
    5月14日晚,在北京751D.PARK火車頭廣場出現了一幅巨大的螢光敦煌題材壁畫,吸引了許多現場觀眾駐足欣賞。現場長約10米高達3.5米的畫作恢弘大氣,畫中的飛天人物栩栩如生,生動自然。將敦煌文化的悠然和深厚底蘊清楚展現,讓廣大到場嘉賓領略了一番敦煌藝術的風採;並藉此活動正式啟動5月16日華為京東超級品牌日。據悉這一幅吸引無數眼光的畫作是中央美院老師應邀,用特質螢光粉繪製,而壁畫場景裡是極具獨特敦煌風情的人物演奏圖,將遠在西北甘肅的敦煌壁畫完美復刻到了京城。
  • 史敏:再現敦煌伎樂天的神韻
    《貞觀長歌》的編舞、北京舞蹈學院國家一級演員史敏,歷經數年,將敦煌壁畫中經典的伎樂天的形象,以舞蹈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此生與敦煌舞有緣  1978年,12歲的史敏在排演舞劇《絲路花雨》中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後來她作為第三代「英娘」的扮演者,隨著《絲路花雨》在國內外的成功演出,贏得了「敦煌舞皇后」的美譽。
  • 民族舞劇《大夢敦煌》首次亮相義大利
    新華社義大利弗利7月8日電(記者李潔)蘭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大型舞劇《大夢敦煌》8日晚亮相義大利北部小城弗利,動人的愛情故事、恢宏的場景和演員精湛的舞技令現場近500名觀眾為之折服。  當晚的演出在市中心一家劇院上演,從舞臺布景到服飾都完美複製了1000多年前的敦煌市井風情。
  • 敦煌壁畫「活」了,美得驚心動魄!
    ▲敦煌飛天 「有金像輦,去地三尺,施寶蓋, 四面垂金鈴七寶珠, 飛天伎樂 壁畫中有大量的人物, 他們或是飲宴出行,或是踢球尋樂,農耕狩獵, 為敦煌壁畫增添了許多人情味和煙火氣。
  • 國慶出遊目的地推薦:敦煌月牙泉、莫高窟、飛天女神壁畫
    敦煌,一個出名了兩千年的城市,一個只有19萬人的縣級市。雖處大漠,但是在國內,幾乎無人不知。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鳴沙山、飛天女神壁畫……,哪一樣都是名聲在外。
  • 飛天之城,敦煌石窟。
    鳴山北路是寓意「前程似錦」的古幣街和「好運連連」的蓮花街;沙州南、北路是講述沙州開放史和文明史的「開放街」和「文明街」;陽關中路是展示陽關古道輝煌的「文物街」和「名勝街」;西域路是介紹西域風情的「西域文物街」和「西域名勝街」,讓人隨時隨地置身於敦煌歷史的悠久和文化魅力之中。
  • 莫高窟標誌–敦煌飛天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也可以說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其數量之多,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飛天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一直延續和發展著。
  • 敦煌舞劇《絲路花雨》前世今生之一:舞劇的起源與劇本創作
    舞劇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達手段,結合戲劇和音樂的舞臺藝術,它通過舞蹈塑造人物關係和矛盾衝突。在近現代眾多舞劇中,有一部舞劇常演常新,多次登上藝術殿堂演出,這部舞劇改寫了藝術界創造出新的舞種,它就是復活敦煌壁畫的舞劇《絲路花雨》。
  • 敦煌宋代壁畫竟因太醜而被嘲笑?我國敦煌壁畫的高峰在這裡
    有數不清的佛教造像和壁畫。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你猜到了嗎?它就是我們神奇的——敦煌!本期就讓我們跨越時空,了解一下敦煌的美貌吧!敦煌壁畫裡的佛像彩繪多的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們來重點聊聊敦煌壁畫裡精靈般的存在的飛天。1.什麼是飛天飛天,佛家語,即乾闥婆(Gandharva),又作犍闥婆、犍闥縛、緊那羅(Kinara),是佛教中天帝司樂之神,又稱香神,樂神、香音神。
  • 敦煌石窟的壁畫
    下面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敦煌石窟的壁畫。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屬於水粉壁畫,它用的材料有哪些呢?所以現在一提莫高窟,大家最熟悉的是飛天,但是飛天實際上在眾窟中是配角,主要場面是佛在說法,然後是聽眾。飛天等於是氣氛,在四周斟水、獻花。現在飛天好像成為了我們中國旅遊的標誌。還有一些空隙,就畫滿了千佛,窟頂是畫了我們中國裝飾性的平棋和藻井。實際上每一個洞窟都是一個佛教的世界,你一走進這個洞窟,就都感到濃厚的佛教文化氛圍。我們接著看,這些四角的地方都是飛天。早期的壁畫最引人注目的是《佛本生故事畫》。
  • 敦煌飛天除了歌舞昇平,還有……
    國慶開始搶票之後,聽說很多朋友的西北環遊計劃已經安排上了:青海湖一望無際的藍色湖水,塔爾寺悠揚的鐘鳴,張掖丹霞的繽紛,以及敦煌的沙漠泉眼,還有晚上十點上演的日落……千姿百態,盡收眼底。而敦煌是很多人去西北環遊的必選之地,吸引力之一就是敦煌莫高窟。
  • 首鋼冷卻塔將現敦煌「飛天」壁畫
    首鋼冷卻塔將現敦煌「飛天」壁畫 2019-04-21 01:36:「飛天」壁畫據了解,首鋼滑雪大跳臺於年內完工,屆時大跳臺後邊的冷卻水塔表面將被投影上敦煌「飛天」壁畫的圖像作為大跳臺背景進行襯託。  首鋼滑雪大跳臺比賽場地是冬奧會北京城區內唯一的雪上比賽場地,該項目利用首鋼原有的四座冷卻塔和制氧廠等工業資源進行升級改造,建成一座永久保留的大跳臺,是2022年冬奧會重點工程,也是新首鋼地區的標誌性建設項目,今年年底將達到冬奧會測試賽要求。
  • 敦煌莫高窟:飛天舞黃沙
    ,給人的印象難免是黃沙滾滾、悽楚荒涼,但就是在這裡,交融、孕育出了中原、印度、西域文化的共同結晶——敦煌莫高窟。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飛天」可以說是敦煌莫高窟的代名詞和使者,那一個個飛天的神女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為我們拉開了認識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
  • 莫高窟壁畫反彈琵琶飛天形象
    可以說,反彈琵琶飛天是敦煌壁畫中藝術表現手法最具特點的畫面,也代表了敦煌壁畫較高的藝術水準。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富有浪漫色彩的經典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則從另一個角度塑造了具有活生生人的體溫的反彈琵琶經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