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德國,二戰前的城鎮生活

2021-01-17 舊影閣

【慕尼黑卡爾廣場】卡爾廣場(Karlsplatz)在當地俗稱為斯塔修斯,位置在慕尼黑的市中心。廣場始建於1797年,亦是慕尼黑老城環城馬路(Altstadtring)電車系統的交通樞紐。

【人像攝影】二十年代,納粹就聚集在慕尼黑;三十年代,納粹總部就設在慕尼黑。二戰期間,慕尼黑曾被盟軍實施了七十餘次空襲,市區多地被夷為平地。戰後,按戰前格局重建。

【漢堡老城區】漢堡(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全稱漢堡漢薩自由市,位置在德國北部;德國最大的港口就是漢堡港。漢堡市擁有各國的使領館逾百個,僅排在紐約之後。

【人像攝影】漢堡市中心有阿爾斯特湖(人工截成);內湖被漢堡市中心的古建築群包圍,有百貨商場、名牌店、銀行、酒店等。外湖被綠樹、草坪環繞,豪華住宅、別墅依湖而建。

【巴登-符騰堡州】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位置在德國的西南部,為德國的第三大州。羅馬帝國曾經佔領今該州的大部分地區;時至今日,羅馬化的痕跡仍然可見。

【人像攝影】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巴登-符騰堡州的北部是美國佔領區;巴登-符騰堡州的南部是法國佔領區。現全州有逾百萬外國居民,為土耳其人、前南斯拉夫人、義大利人等。

【梅爾克林根】梅爾克林根是巴登-符騰堡州下轄的一個市鎮。現該鎮的總面積逾二十一平方公裡,總人口數不到二千人(女性958人、男性916人);人口密度僅為88人/平方公裡。

【紐倫堡】紐倫堡(Nürnberg )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城市,排名該州第二。納粹德國時代,是納粹的黨代會會址。二戰時期,紐倫堡是盟軍重點轟炸地區;戰後,紐倫堡市重建。

德國老照片,1931年-1938年。攝影:Aufsberg

相關焦點

  • 二戰前的世界八大工業
    在二戰前的二三十年代美帝英國德國等西方全球資本主義社會都紛紛陷入政治危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糧食危機,各個行業大量企業工廠倒閉破產經濟大蕭條大崩潰全民大失業大饑荒泥潭之中哀嚎一片難以自拔,二戰前的偉大史達林時代的蘇聯才是真正當之無愧的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
  • 二戰前,德國為何要幫助蘇聯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
    事實上,蘇聯之所以能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其實還要感謝德國,可以說是德國人幫助蘇聯建立了強大的國防工業。那麼二戰前德國為何要幫助蘇聯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裁剪這就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而告終,作為一戰的罪魁禍首,德國遭到了英法的嚴厲清算。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發達?領先中國50年以上
    二戰前的德國城市安靜漂亮,基礎設施完善,比中國和日本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活質量要高很多。僅僅雨汙分流排水理念一項就讓當時的中國望塵莫及。二戰前,德國人能悠閒地騎上自行車和摩託車出去兜風,直到80年代自行車和摩託車在中國仍然是個稀罕物。二戰前的德國街頭車水馬龍,汽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 德國的小城鎮發展模式
    德國的小城鎮發展模式  西方國家的城鎮化已經走過較長的歷程,達到了較高水平。比如,目前德國的城鎮化率是97%,70%的人居住在小城鎮。美國大概有50%以上的人居住在5萬人以下的小城市、小城鎮。
  • 二戰爆發前德國就吞併領土,英法為何不阻止?其實還是為了利益
    1933年,希特勒當選了德國的總理,德國從此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瘋狂的軍備擴張以及大肆侵略,最終爆發了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而在德國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時,英法採取的綏靖政策也推動了二戰的爆發。那為何英法對德國要實行綏靖政策呢?
  • 二戰前蘇聯對德國的入侵沒有防備?你真的想多了
    首先,儘管蘇聯和德國在一戰後進行了密切的合作,但蘇聯人對德國人並不放心。早在20年代末,蘇聯人就在修築堅固的史達林防線。史達林防線從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峽到南部黑海沿岸、綿延1200公裡,由眾多的碉堡和雷區、障礙物等組成,其中包括4000多個永備火力點,多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條讓人望而生畏的強大防線。
  • 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
    不過別看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連德國人都對這個小國垂涎三尺。那麼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簡稱捷克)是當年世界第五強國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
  • 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為何要給德國送「大禮包」
    別看捷克斯洛伐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二戰前經濟發展水平在歐洲僅次於德英法,工業水平更是世界一流,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工業強國之一。捷克斯洛伐克的軍火產量甚至超過了英法兩國的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也同樣名列前茅,二戰前捷克有上百萬軍隊,僅僅野戰部隊就八十萬,裝備水平不遜色德國多少。不過就是那麼一個頗有實力的小強,面對德國入侵的時候卻幾乎沒怎麼抵抗,把國家拱手送給了德國。
  • 芬達:納粹德國二戰中的意外發明
    可口可樂公司產品芬達二戰期間在納粹德國被發明:戰爭切斷了可口可樂的配料供應,卻意外誕生了一個新的產品。著名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產品芬達是二戰期間德國分公司在戰時特殊環境下發明的。二戰前,德國納粹黨衛軍急需一種清甜可口的飲品。
  • 二戰前,波蘭為何敢說「三天滅亡德國」這樣的話?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波蘭說這狠話的時間,雖說是「二戰前」,但距離二戰爆發還遠得很——1922年,波蘭名將兼著名畫家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放話:「波蘭一旦與德國發生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這話算吹牛不?此時還真不算。
  • 二戰前,法國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為何僅43天就被德國幹掉?
    二戰圖片 二戰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國、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世界第五大工業強國,是世界老牌強國,實力遠遠大於日本和義大利,此外,法國還擁有強大的金融系統和完整的工業體系
  •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首都 三十年代的柏林
    博德博物館是位於德國柏林的一座美術館及貨幣博物館,展出雕塑收藏、拜佔庭藝術品和歷代錢幣,是德國博物館島建築群的重要部分。1945年二戰期間,博物館島在盟軍炮火的轟炸中嚴重「受傷」。2000年開始被翻修;在經過6年的修葺後,於2006年10月重新向公眾開放。
  • 二戰爆發前,為何除了波蘭周邊國家都怕德國
    文/寂寞的紅酒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作為二戰的主要發起者,德國實力強大、野心勃勃,不管是英法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等周邊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怕他。當然有一個國家不在這個行列,這個國家就是波蘭。波蘭不僅不怕德國,而且叫囂要三天佔領德國。
  • 二戰中的波蘭有100萬兵力,為何讓德國說滅就滅?
    二戰的挑起離不開德國希特勒的納粹黨,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德國在他的帶領下,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侵略道路。他們先後吞併了奧地利、蘇臺德全境、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因為這些地區的資源補充,使得德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
  • 二戰前,德國怎樣建立強大的空軍的,這些招數都很厲害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可以說整個二戰軸心國最主要的成員就是德國了,德國橫掃了整個歐洲。盟國最主要的敵人也就是德國,當德國投降後,日本沒多久也就投降了,戰爭徹底結束。德國之所以戰鬥力這麼強,和德國的戰術也有關係。
  • 德國法蘭克福宜居之道:創造「等值生活條件」
    德國法蘭克福是國際知名金融大都市,也是世界宜居城市之一,該市40%的人口來自世界各地約170個國家。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其80%的建築在二戰中被徹底摧毀,完全是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國際金融都市。這座歐洲第三大重要城市,既秉承了德國城市發散型發展模式,又擁有德國乃至歐洲獨一無二的摩天大樓群,被多次評為城市規劃和發展典範。
  • 二戰前德國對付猶太人,大部分德國人為何支持?
    二戰前德國對付猶太人,趕的趕,抓的抓,殺的殺,關的關。德國也有小部分人同情猶太人,但大部分德國人似乎對猶太人沒有什麼好感,希特勒能夠快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他對猶太人的政策與民眾的心態不謀而合。1918年,德國代表在法國福煦元帥的列車包廂內向協約國方面遞交了投降書,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然而消息傳回國內,許多德國人卻表示不敢接受事實,因為一戰期間德國的領土幾乎沒有戰火波及,相反德軍在東西兩線均取得了驕人戰績,尤其是同蘇聯籤訂的《布列斯特和約》,使得德國領土呈現倍數級增長。
  • 八部二戰陸戰題材的美劇,六十年代美國人的電視記憶
    最近看到一個問有哪些經典二戰美劇的回答,答主除了提得出《兄弟連》和《太平洋戰爭》外,就想不出別的了,能把德國的《我們的父輩》舉出來的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雖然這部不是美劇,還有的幾個高分回答都把一大堆各種類型的二戰電影加進去,真讓人無語。筆者這回就來介紹一下除這二部以外的八部有關二戰陸地戰的美劇,有趣的是這些劇絕大多數都拍攝於上世紀六十年代。
  • 德國老兵:如果沒希特勒出現,德國依然會發動二戰
    無論這種假設是否有意義,它至少反映了一點:相當一部分德國人至今仍然對納粹德國在發動二戰之前的行徑予以完全肯定。那麼,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直至1939年發動二戰之間的所作所為對德國民眾究竟意味著什麼?作為教育學專家的老市長曾長期研讀二戰前後的歐洲歷史,因為在德國凡涉及教育就離不開對兩次大戰歷史的了解和分析。
  • 如詩的德國(二戰前的萊茵河)
    該段的萊茵河兩岸到處都是如詩如畫的城鎮及風景名勝,還保留著大批充滿爛漫色彩的城堡。你不只傾心於它的自然之美,更因為它記載著的密密麻麻的人文歷史。         當萊茵河蜿蜒曲折地一路向北流時,因河道的曲折,掌控來往交通的必要性,萊茵河沿岸不斷在各城鎮的山頭興建城堡與碉堡,不但是作為收取稅金的關卡,也是控制領土的堅實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