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火車餐」是什麼樣?懷念70年代的餐車盒飯,至今記憶猶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啊,中國的鐵路運輸真是突飛猛進,從六七十年代的綠皮車,到了空調火車,再到動車和高鐵,火車經歷了4次革新,邁出了一大步,為人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之改變的還有火車餐和盒飯。最早的「火車餐」是什麼樣?
70年代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陪著父親出差,坐的是綠皮火車,每次吃飯都要到餐車去,那是餐車的飯菜味道是真好吃,尤其是餐車盒飯,3毛錢一大盒,還不要糧票,幾乎有三分之一的菜,青椒炒肉絲,肉片炒黃瓜,都特別好吃,至今都記憶猶新。
到了80年代,火車出行成了最重要的交通方式,當時是計劃經濟,出門都要帶糧票,幾乎所有的食品都要用糧票購買,沒有糧票真的寸步難行。不過在火車上,吃飯可以不用糧票,只要買了飯票就行,中國的火車餐文化也達到了巔峰時期。
根據父親回憶,當時坐火車的還都不是普通人,名人名士和官員比較多,所以火車的廚師都有很高的水準,大多是廚師世家出身,或者是老牌飯莊的大廚,以及各種名菜的傳人,才有資格入駐火車餐廳,餐車飯菜迎來了有史以來的巔峰。
那時的物價都不高,一份盒飯也就3-5毛錢,最貴的是燒魚片,一份也才5毛錢。而當時一個工人的工資,每月也才一二十元,所以火車盒飯的價格還算稍貴,但是也是物有所值,很多人都想嘗一嘗當時火車盒飯的味道。
再到後來,空調車成了主流,綠皮車越來越少,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可是火車餐的味道卻也變了,因為可以對外承包,所以飯菜的質量空前下降,價格也越來越貴,從10元到15元,再到25元,盒飯越貴也越不好吃了,漸漸的吃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在火車上吃盒飯算是奢侈的事情,這時方便麵成了火車的主流食物,並且統治了火車主食20多年的時間。隨著高鐵和動車時代的來臨,火車餐品質有所提升,但是價格也是居高不下,讓許多旅客搖頭嘆息,還是下了車在吃東西吧。
縱觀整個火車餐的變化歷史,最懷念的還是70、80年代的火車餐,味道好吃,每一道菜都是經典美味,都出自大師之手,價格也物有所值,貨真價實,人們都以能吃上火車餐為榮,尤其是餐車盒飯的味道,至今都記憶猶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