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設計應該是有溫度的,更應該是飽含人性的,在設計的方方面面都應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荷蘭設計以概念研究、實驗設計聞名全球,而中國設計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令世界有目共睹,「虛實結合」的創作語言更是成為如今中國設計的一大特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荷蘭設計創新故事」悄然誕生。
12月5日,chi K11美術館聯合荷蘭駐滬總領事館推出的節目《Strange Design 陌生的設計》在chi K11美術館舉辦,活動旨在推動荷蘭和中國在實驗設計與創新領域的連接和交流,馬來西亞資深設計師李克豐、中國知名設計師李梓菲等參與活動,圍繞動效設計與溝通實驗、可信賴的數字空間、語言機器和生活助手等話題展開討論與分享。
訊飛輸入法受邀參加活動,分享當今設計基於底層技術而生發的「語言、機器和生活助手」一系列創新應用。,方言保護計劃發起人、科大訊飛輸入法業務部副總經理李強軍發表了主題為《方言保護計劃——用A.I. 留下你的鄉音》的演講,介紹了人工智慧企業科大訊飛如何使用技術讓中國方言得到更好的留存,並喚起了更多年輕人對於家鄉方言的情感共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6000多種語言中有超過1000種正處於嚴重或極度瀕危之中,每兩周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調查表明,中國的130多種語言中有68種使用人口在萬人以下,有48種使用人口在5000人以下,有25種的使用人口甚至不足千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直言,體現語言活力的青少年方言能力和使用率斷崖式下降,方言代際傳承面臨斷裂。
也正是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訊飛輸入法方言保護計劃應運而生。李強軍表示,訊飛輸入法之所以要啟動方言保護計劃,就是為了讓方言更好的留存和傳承,通過「A.I.+公益」創新方言保護形式,用前沿技術來創新設計產品,使方言與文字更好的結合起來,將文化和科技緊密連接在一起,邀請全民參與保護方言。
據悉,2017年啟動至今,方言保護計劃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到目前累計參與人數已達800萬,合作夥伴多達110家,並實現了23種方言的語音識別、11種方言的語音合成和2種方言的翻譯,令方言融入生活場景中,更具鮮活的生命力;同時,訊飛輸入法建立的方言庫建設也在快速累計中,方言條數高達1508041條、貢獻人數多達733401人,進一步提升民眾對方言的熱情,讓更多方言母語者參與進來,為方言保護和傳承創造了新的機遇。
而在執行創新層面,方言保護計劃還啟動了一系列旨在培養人們方言保護意識、擴大方言普及範圍、提升方言聽說讀寫能力的方言專項計劃。拿蘇州方言專項計劃來說,訊飛輸入法先後聯合蘇白學堂、說蘇哉進行蘇州話的宣傳普及,在線上線下掀起了一波學說蘇州話的熱潮;並牽手蘇州博物館、蘇州圖書館舉辦了「用姑蘇軟語傳承千年文化」與「方言保護計劃公開課」,把蘇州話說好,將蘇州2500多年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隨著蘇州專項計劃的持續推薦,蘇州方言庫建設進展迅猛,方言條數累計55917條、貢獻人數累計21931人;運用了科大訊飛A.I.技術合成的主播「小晴」,更是成為了蘇州方言的口語老師。
「訊飛輸入法希望通過方言專項計劃和教育、文旅、媒體等行業的合作夥伴一起,探索人工智慧技術與傳統文化的深度整合。在技術與多媒體手段的推動下,語言的全貌及變化過程得到無損建檔,長期留存,甚至能有效複製,」李強軍強調:「未來,訊飛輸入法將繼續致力用技術賦能方言保護,拓展新方法、新思路、新設計,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的、系統的、多維度的實現方言留存,進而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