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世界首家旅行社託馬斯庫克集團宣布破產清算,持股11.38%的復星旅文股價也一同下挫。在2007年與MyTravel合併後,背上巨額債務的託馬斯庫克業績始終表現疲軟。在復星與債權人的拉鋸戰中,這家老牌旅行社最終無奈地寫下了休止符。對於復星旅文而言,這並不能算是一個好消息,當務之急,仍是止損。
世界首家旅行社託馬斯庫克破產
一個月前的8月20日,在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復星旅遊文化集團董事長錢建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不滿意現在的股價,沒有體現真正的價值。此後,復興旅遊文化集團(以下簡稱「復星旅文」)的股價保持著震蕩上升趨勢。不過在一個月後的9月23日,復星旅文的股價再度飄綠。截至收盤,復星旅文報10.06港元/股,跌4.73%,當日最大跌幅達5.49%。
就在復星旅文股價下跌之際,擁有178年歷史的世界首家旅行社託馬斯庫克集團宣告進入破產清算。根據官方網站公告,託馬斯庫克集團已確認旗下的所有公司都已停止交易,門店也一併被關閉。自9月23日起,所有通過託馬斯庫克預訂的航班和度假產品都將被取消。受託馬斯庫克破產清算影響,目前在海外的15萬名英國遊客需要撤回本土。
資料顯示,託馬斯庫克創立於1841年,其創始人託馬斯·庫克被稱為「近代旅遊業之父」。2015年3月,中國復星國際有限公司以1.4億美元收購託馬斯庫克5%股權。在初次收購託馬斯庫克股權後,復星集團與託馬斯庫克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託邁酷客,布局中國市場。
據了解,在此次入股前,託馬斯庫克曾於2011年前後經歷過一次漫長的經營危機。託馬斯庫克方面表示,引入復星將有望改善公司的財政狀況。復星選擇於託馬斯庫克走出危機後復甦的2015年入股,這一時間也被業內認可。
截至今年6月30日,復星旅文已持有託馬斯庫克已發行股份的11.38%。另據託馬斯庫克2018年年報,復星集團以合計18%的持股成為託馬斯庫克的第一大股東。
一部復星、託馬斯庫克、債權人的「三國」
然而,自2015年來,託馬斯庫克的業績始終難見起色。2018年,託馬斯庫克淨虧損達1.63億英鎊。據了解,致使託馬斯庫克破產的直接原因為2007年時與英國旅遊度假公司MyTravel的合併重組,此次合併為託馬斯庫克帶來了高達數十億英鎊的債務。來自OTA、氣候、國際事件、貨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令託馬斯庫克接下來的經營情況不甚理想。
2011年時,託馬斯庫克的債務金額已達到55億英鎊,不僅使公司出現違約,且利潤也受到進一步擠壓。一系列連鎖反應,成為接下來數年內託馬斯庫克業績低迷的導火索,也成為復星2015年入股的背景。
據外媒報導,為求生存,託馬斯庫克於前幾個月內一直致力於引入復星集團4.5億英鎊的新投資。在業內看來,此時的託馬斯庫克急於求存,收購成本相對低廉,是復星進一步加碼的好時機。6月時曾有計劃提出拆分託馬斯庫克的航空業務和旅行社業務,復星將與債權人一同注資,債權人最終債轉股,而復星則獲得託馬斯庫克旅行社業務的多數股權。
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告訴新京報記者,復星出手的關鍵問題其實不在於復星與託馬斯庫克,而是在於復星與持有託馬斯庫克大量債務的核心銀行為代表的主要債權人。復星的注資是為了挽救這家百年企業,而非為其還債。復星原本接近達成的協議,因最後關頭加價2億英鎊而難以達成一致,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分析指出,債轉股通常會稀釋原股東權益,而低價處理債務同樣不是債權人想要的結果,遂成為託馬斯庫克的救助資金遲遲未能落地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報導中,有相關人士直言:這不是債權人想要做的交易。雙方拉鋸下,這家歷史悠久的旅行社最終宣告破產。
投資「失利」,復星旅文如何力挽狂瀾
那麼,此次託馬斯庫克破產,對復星旅文影響幾何?
「我認為復星旅文收購託馬斯庫克,核心是購買國際知名IP,最終用來賦能國內旅遊目的地開發業務。託馬斯庫克破產對復星旅文的戰略布局會有一定不利影響,但未來仍有機會在破產清算時選擇性獲取託馬斯庫克的優質資產,尤其是8個酒店品牌。」周鳴岐表示。「目前復星旅文在太倉和麗江的開發項目都引入了託馬斯庫克的酒店品牌,擁有這些國際IP,既可以與同為復星收購的地中海俱樂部形成互補,又是低價獲取土地的一個保證。」
數據顯示,2018年,託馬斯庫克共有酒店和度假村186家,節假日期間酒店的銷售額提高了14.5%,尤其在英國本土增幅達到20%,毛利率則下滑1.4%。
而在復星旅文的收入結構中,房地產業務的地位不言而喻。2019年上半年,復星旅文實現收入90.63億元,同比增長35.93%;毛利30.16億元,同比增長67.6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利潤4.9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2.55億元,實現扭虧。房地產業務成為其亮眼業績背後的一大功臣。2019年上半年,復星旅文旅遊相關物業銷售共產生1.56億元利潤,佔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利潤的31.8%,而去年同期為虧損5530萬元。
目前復星旅文除了亞特蘭蒂斯所在的三亞棠灣項目之外,僅麗江、太倉兩個項目在建,且初步完工時間在2020年甚至之後。在棠灣項目收入結轉完成後,復星旅文的其他業務能否支撐起地產業務的空缺,仍需打個問號。
在業內人士看來,復星旅文的旅遊地產項目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沒有中間產品,導致在產業鏈中出現缺失。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表示:「復星旅文的基本面仍有待建設,因而難以讓投資者信服,在產業上下遊中,復星旅文需要有屬於自己基因的項目,來形成核心競爭力。」
不過,對復星而言此次事件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周鳴岐表示:「此次收購的失敗對復星旅文來說也非完全是壞事。雖然從短期來看,會使股價承壓。但從長期來看,近年來託馬斯庫克虧損面不斷擴大,如果收購成功,可能反而會成為復星旅文砸錢的無底洞。而對於復星旅文來說,太倉和麗江兩個重量級開發項目已佔用較大資金的前提下,這是較為危險的。沒有這個包袱,未來復星旅文資金流可能更加健康。」
新京報記者 鄭藝佳
校對 盧茜 圖片 鄭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