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畔舊書攤申遺進行時——揭秘舊書攤的「前世今生」

2021-02-08 上海法語培訓中心

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則新聞,經過法國文化部的批准,巴黎塞納河畔的舊書攤獲得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格。說起舊書攤,這可是塞納河畔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也是法國文化的獨特代表。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詳細講一講關於舊書攤的那些事~


Les 230 bouquinistes des quais de Seine à Paris sont entrés a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français en février 2019. Ils espèrent désormais être inscrits au patrimoine mondial de l』UNESCO.


大約230名塞納河畔的舊書攤被納入這次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申請當中,書商們希望以後可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中。




首先,先普及三個詞彙

舊書攤一般表達為la bouquinerie,而舊書商則bouquiniste,非物質文化遺產則翻譯為le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Le mot "bouquiniste" apparaît dans le dictionnaire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 en 1762, pour désigner "celui qui vend ou achète de vieux livres, des bouquins".


在1762年的時候,單詞bouquiniste正式出現在了字典裡,意思是進行舊書買賣的人。


之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塞納河畔的舊書攤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Les bouquinistes, imposante librairie à ciel ouvert, font partie du paysage parisien, participent du charme des bords de Seine et constituent une animation, une attraction culturelle, un patrimoine littéraire et historique unique que la Ville souhaite préserver et mettre en valeur", indique la mairie de Paris... Sur la rive droite, du pont Marie au quai du Louvre et sur la rive gauche, du quai de la Tournelle au quai Voltaire, quelques 230 bouquinistes dans leurs 900 "boîtes" vous attendent pour vous faire découvrir leurs trésors : 300 000 œuvres littéraires anciens ou contemporains.


書商們將書店開在塞納河畔的露天場地,這些書攤是巴黎風景線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為兩側河岸「增光添彩」的同時,也為巴黎構建了獨一無二的文化吸引力,歷史和文化遺產,這些書攤應該被保留下來並加以利用。從右岸到瑪麗橋,再到羅浮宮,一直延伸至左岸.大約一共有230位書商以及900個書箱在等待著你去發現他們的寶藏:大約300000冊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



Les boîtes de couleur vertes wagon sont connues dans le monde entier. Ils sont partie prenante de l』imaginaire et du paysage parisien : on ne peut concevoir ni imaginer les quais parisiens sans leurs fameuses boîtes vertes et leurs propriétaires."


這些舊書攤以其的綠色箱式造型而聞名於世,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些舊書攤構成了夢幻巴黎和巴黎實景,很難想像塞納河岸失去了這些著名的綠色箱子和他們的主人之後的樣子。



Histoire vieille de plusieurs siècles


其實,關於舊書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好幾個世紀之前


Les origines des bouquinistes actuels dateraient du XVIe siècle. À cette époque, ils se développent autour du Pont Neuf et des quais sur les deux rives.


現代舊書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在那個年代,舊書攤主要集中在新橋和他的兩畔。


Le dossier précise que "les boîtes actuelles sont officialisées en 1891, lorsqu』un arrêté municipal autorise les bouquinistes à laisser leur marchandise la nuit sur le lieu de vente qui leur est concédé. Jusqu'à cette date, les livres sont proposés pour la plupart dans de petites caisses en bois aisément manipulables."


據記載,這些舊書攤在1891年被正式確立。書商們一般是夜晚在法令劃定給他們的交易區域進行交易的,在那個時候,書籍一般是被放置在小型便攜的木質箱子裡的。



Car si d'autres villes françaises (comme Lyon) ou étrangères (Tokyo ou Rome) possèdent des bouquinistes sur leurs quais, leur ampleur à Paris (230 personnes) n'a pas d'équivalent et constitue une "sorte d'exception culturelle".


儘管法國其他城市也擁有舊書攤,比如裡昂,在東京和羅馬兩地的河流河岸兩側也形成了頗具當地特色的舊書攤,但他們的規模都無法和塞納河畔的舊書攤相比擬,並且構成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特例。



Les fameuses boîtes vertes


關於綠色書箱


Devenus indissociables du paysage parisien, ils ne payent ni taxe ni loyer mais doivent respecter un règlement strict concernant leur commerce. Les emplacements doivent être ouverts au moins quatre jours par semaine. et les produits proposés à la vente ne doivent pas dépasser un caisson sur les quatre autorisés: quatre boîtes de 2 m chacune espacées de 20 cm, soit au total 8,6 m.


作為巴黎必不可少的景色,舊書攤即不需要交稅,也不需要租金,但是他們的交易需要嚴格得遵循規則。書攤需要每周至少營業四天,而產品的銷售範圍也被規定不能超過箱子,這個箱子有四條標準:4個小箱子, 每個箱子長約2米, 之間間隔20釐米, 總計長8.6米。



les boîtes adoptent la forme et le volume que nous leur connaissons à partir de 1891, date à partir de laquelle les bouquinistes furent autorisés à laisser la nuit leur marchandise sur leur lieu de vente. Elles sont obligatoirement peintes en vert wagon, afin d'être en harmonie avec le mobilier urbain( fontaines Wallace et colonnes Maurice). Leur dimension est strictement réglementée depuis 1930. Le couvercle relevé ne doit pas dépasser 2,10 m au-dessus du sol, afin de ne pas boucher la vue.


從1891年起,書商們開始被允許夜晚的特定地點進行交易,從那時起到現如今,這些書箱的形狀和體積基本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為了和城市建築保持和諧,他們必須被製成綠色箱狀。箱子的尺寸自從1930年開始嚴格遵守規定。為了不影響塞納河景觀的觀賞,當書箱的蓋子被翻起的時候,距地面的距離不應該超過2,1m。


La définition que donnait Savary du bouquiniste: "Pauvres libraires qui n'ayant pas le moyen de tenir boutique, ni de vendre du neuf, estaloyent de vieux livres sur le Pont-Neuf, le long des quais et en quelques autres endroits de la ville..." a quelque peu changée. Aujourd'hui, femmes et hommes de tous les âges vivent leur passion des ouvrages et de la belle lecture au bord de la Seine. 


原來大家對舊書攤的認識都是:一群窮苦的書商,沒有辦法通過賣新書維持店鋪的經營,於是只能從城市的各個角落收集舊書來販賣。但是,現在這種認識在慢慢被改變,如今,各個年齡段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對塞納河畔的作品和書籍有很大的興趣。


Ils ouvrent leurs boîtes vertes chaque jour du lever jusqu』au coucher du soleil et ont tous pour souhait de pouvoir continuer à promouvoir la culture française.


這些書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只為了能夠將這段獨一無二的法蘭西文化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巴黎的標誌——塞納河畔的舊書攤正在走向死亡
    塞納河畔的舊書攤與羅浮宮和巴黎聖母院同為巴黎標誌性風景線,許多人擔心可能迎來它們的最終章。過去的舊書攤。圖片:www.paris.fr為了不影響塞納河畔的市容,巴黎市政府於1859年出臺規定,設立定點舊書攤,並實施特許經營權,同時,禁止舊書攤出售新書,只許賣舊書刊和舊玩意兒。
  • 漫步舊書攤
    閒暇之餘,逛舊書攤是我的一大愛好。在省外工作時,工作地點在郊外,離最近的小集市有3裡路左右。舊書攤和夜市一樣,都是晚上才開始,那時單身,只要不打球,晚上都會去逛逛。集市雖小,但賣舊書的卻有二、三家,舊書的種類雜亂,毫無章法,所有以地攤形式的書攤,基本都是如此。好在那時我剛起步,對舊書並無選擇,順眼即可。
  • 塞納河兩岸綠色車廂成必逛 舊書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它的兩岸,有一道別樣的文化風景線,那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綠色車廂」——--塞納河舊書攤。出於好奇,巴黎市民開始從這些商販手中買走新教書籍,結果新教藉助書攤給天主教帶來巨大衝擊,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也因此而形成。那時候,書攤還是流動的,而逐漸地,隨著在河堤散步的人越來越多,書販子們開始在這裡擺設固定攤位。於是,1891年,巴黎政府給予他們統一的營業執照,並規定書箱一律要使用統一尺寸的綠色鐵皮箱,舊書攤的位置和數量從此基本固定不變。
  • 株洲舊書攤裡的民生情懷
    5月24日傍晚,太陽落山,微風漸涼,湘江邊的舊書攤開始熱鬧起來。49歲的胡前飛準時騎著三輪車,來到湘江邊。他將一本本年代不同、或新或舊的書本,熟練地擺好,開始了一天的營生。愛書好書的他,從別人家收來舊書,簡單篩選後,放在臨街售賣。既沒有經營許可,也沒有固定攤位,他常常要和城管部門「打遊擊」「躲貓貓」,收入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直到2011年,幾名愛書之人發起「湘江邊的舊書攤」,他便將攤點遷移至此。事實上,在這條200米的街市上,幾乎每個攤主都有著和胡前飛差不多的經歷。
  • 株洲湘江風光帶邊有條舊書攤
    株洲湘江風光帶,200多米長的舊書攤吸引了很多市民。圖/受訪者提供 瀟湘晨報株洲訊 「我覺得,這邊的江風都是帶著書香的。」在過去的9年時間,肖幸福的日子裡總飄著一股書香,在株洲湘江風光帶上,肖幸福經營著一個舊書攤,從一開始只在周末出攤,到如今每天擺攤,最近收了哪本好書,遇到懂書的書友,互相交流幾句,這是肖幸福一天之中最快樂愜意的時光。 這條200多米長的舊書攤,藏著很多像肖幸福一樣的愛書人。在舊書攤的隊長胡前飛看來,9年前,株洲六名書友不經意的一次提議,讓株洲湘江風光帶邊多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湘江邊的舊書攤」成株洲一景
    太陽落山,微風漸涼,木棧道上的人越聚越多,湘江邊這個300米長的舊書攤也開始熱鬧起來……「湘江邊的舊書攤」已成為「書香株洲」的一個醒目符號。  近年來,株洲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濃鬱的文化氣息蕩漾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
  • 深圳一舊書攤攤主出家 愛書如命曾被趕出出租屋
    因為一篇報導、一個舊書攤而走到一起成為朋友的一群深圳愛書人近日傳遞著一個好消息——任和達找到了!他已在溫州一家寺院出家,目前潛心修行。  這個與書有關的「悲情」故事終於畫上了句號。  本報報導引各方關注  故事被書友概括為,「一個愛書如命的人,經營一個舊書攤;經營困難,他被趕出出租屋;數萬舊書堆在華僑城一棵大榕樹下,最後書的主人不堪壓力悄然棄書消失」。2010年11月19日深圳商報「文化廣場」C3版刊發報導《深圳能否容下這個舊書攤?》,引發各方關注,「舊書攤」一時成為熱點事件。
  • 一個北京淘書人感受舊書攤的消失
    作為一個北京的淘書人來說,今年有特殊意義——各種市場裡的舊書攤都消失了。 因為城市的升級,低端業態的退出,絕大部分沒有光鮮經營場所的行當都屬於淘汰之類,經營舊書的場所自然大都在此列。
  • 巴黎塞納河岸百年舊書攤艱難生存
    如今的塞納河岸有固定的227個舊書攤位超過30萬本的圖書,平均每個書攤都有1000-1200本書出售,他們被稱為「綠色車廂」,與塞納河一起,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光顧舊書攤的人中,很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今年受疫情影響,國際遊客大幅減少,書商的生意著實不好做。
  • 「連線全國兩會」陽衛國在湖南代表團分組會議上講述湘江邊舊書攤...
    5月23日,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分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講述了我市改造湘江邊舊書攤的故事,認為城市管理決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疏堵結合、精準施策,以科學治理促群眾樂業增收,引發與會人員共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就業、保民生成為高頻詞。報告明確提出要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
  • 塞納河畔「綠車廂」,其實是個舊書攤
    1891年,巴黎市政府對塞納河進行治理,並開始實施書攤特許經營。而獲得營業執照的程序相對並不複雜,申請人只需填寫申請表格,說明自己從事這一行業的動機、欲售賣商品的性質、圖書供應模式、預算等,並不需要特殊能力或技能證明,提交申請的時間也沒有限制。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舊書攤的場地不收取任何費用——塞納河岸邊的舊書商是巴黎唯一不需租金和繳稅的商販。
  • 在重慶舊書市場淘書
    在渝十六年,最常去的舊書攤是楊公橋、石橋鋪,且按下不表。此外還有:紅旗河溝立交橋洞裡曾經擺過舊書攤,書品極佳,多是故家流出的五十到八十年代出版物。如今記得淘到的有朱光潛譯的維柯《新科學》、楚圖南譯的斯威布《希臘神話和傳說》上下冊、範壽康《朱子及其哲學》等,都以牛皮紙作書衣。到此淘書,最好坐619到大廟下車,先吃一碗「海關對面」的幹拌豌雜麵,配一碗桃花羹。
  • 滬上舊書業「換一種活法」:所有人都是舊書經營者
    「在網上查過了」這個短句成了陳克希近年來收購舊書時常常聽到的口頭禪,成了許多前來鑑定的人的「金鐘罩鐵布衫」,好似罩上了就能在市場上所向披靡一般。也讓這位1979年就入了古舊書業的老法師感慨網際網路上舊書業品相鑑定的混亂現狀:「內不內行都能插一腳,添了多少麻煩。」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對舊行業的衝擊更多卻是「盤活了市場」。
  • 少了舊書店、舊書攤,也就少了很多淘書的樂趣
    作者 | 天明書店-店主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嗜書日常# 昨晚八九點,歸家途中,見一流動書攤,很是稀奇。攤主把一小貨車進行了改造,車廂裡焊造了一個金屬書架,從頭到尾立在中間。書架擺滿書後,可以從車左、右、尾三面觀看查閱。
  • 1986年重慶萬州(萬縣)老照片,圖9為勝利路舊書攤看書的年輕人
    1986年的萬縣,圖為勝利路舊書攤看書的年輕人。1986年的萬縣,圖為賣山貨的攤位。1986年的萬縣,圖為賣掃帚的小販。
  • 臺灣寫真: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臺灣寫真: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6日 23: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五月二十六日電 題: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 桂林舊書市場搬到市中心了,還不快去逛逛
    有人這麼說過無論網上閱讀多麼火爆拿在手上的書都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你喜歡淘舊書舊物你一定要來這逛逛位於中山南路原桂林汽車總站裡的舊書市場這些都是原來在七星公園後門六合路六合圩的舊書攤>舊書的生命力很強大它始終在愛書的人群中流轉給淘書的人帶來意外的驚喜或許便宜的價格就購到一本心儀的書也或許是復古懷舊的印刷和裝幀讓你心動又或許是一條遺留在書中的就紙條讓你窺探到它過去主人的某一點心事不止有舊書還有老物件即使什麼也不買這裡你也感受到舊物件帶來情懷說不定還能收穫撿漏的驚喜
  • 別了,上海文廟舊書市場!
    12日早上7點不到,我醒來一看時間加上收拾確實有些緊,需要退房,出門的時候我連早飯都來不及吃,按照計劃迫不及待的來到了文廟,抵達文廟門口的時候時已經7點40有三了。文廟舊書市場位於文廟第二道門內的大院裡,舊書市場的大門與文廟的大門都是同一個門,方向朝南。第三道門是文廟景點的參觀處。
  • 上海文廟與舊書市場
    清鹹豐三年(1853),上海知縣袁祖德在文廟舉行隆重的丁祭儀式時,小刀會乘機發動起義,並攻佔了上海縣城。義軍領袖、廣東幫首領劉麗川即以文廟為指揮部,組織和領導義軍進行反清鬥爭。鹹豐五年初,清軍在英法列強的配合下,大舉進兵鎮壓,文廟被夷為平地,全部建築和景點毀壞殆盡。
  • 大雁塔春節舊書集市人氣旺 最便宜1塊錢一本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旁的樂遊路春節舊書集市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慣例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開集、十五結束,已經形成西安新的年俗。在這裡經營舊書生意的張師傅說,這些書大多數是他們從廢品收購站中挑選收購而來的。在舊書攤前,可以看到很多「書迷」專心致志地尋覓著自己喜歡的舊書,有的一轉就是大半天。淘到好書,幾位書迷相互分享。很多舊書上都有老標籤,可以看出是一些單位圖書館淘汰的舊書,被這些經營舊書的人挽救回來重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