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暇之餘,逛舊書攤是我的一大愛好。這一愛好的興起,時間不過10年,卻好比抽了如此長時間的煙,上了癮。逛久了,目的也從最初的閱讀逐漸演變為收藏,閱讀與收藏這一路走來,頗有些意味在心頭。
在省外工作時,工作地點在郊外,離最近的小集市有3裡路左右。舊書攤和夜市一樣,都是晚上才開始,那時單身,只要不打球,晚上都會去逛逛。集市雖小,但賣舊書的卻有二、三家,舊書的種類雜亂,毫無章法,所有以地攤形式的書攤,基本都是如此。好在那時我剛起步,對舊書並無選擇,順眼即可。
在漢口工作3年時間,是購書的熱鬧時期,也使我對漢口的舊書市場有了大致了解。水廠、常碼頭以及馬場角幾個小菜市場周邊的舊書攤,規模都不大,書也以市井讀物為主,花花綠綠,總會夾雜些少兒不宜的本本。只有崇仁路和泰寧街那裡要大些、多些,收藏類的多。漢正街夜市上的書攤較多,少兒不宜的也多,而且都是堂而皇之,絲毫不忌諱。加上旁邊都是碟片攤,一些碟片敞開賣,書與碟片爭奇鬥豔,仿佛一片花花世界。
曾經有一個舊書攤,專門賣些普通版收藏類的舊書,價格不高,但種類較少,數量不多。每次去,多少都會有些收穫。但好景不長,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攤主不見蹤影,地方也被其他攤位佔領,而其他那些書攤,依舊花裡胡哨,生機勃勃。
鎮上有個舊書攤,攤主是個老先生,見我總是去逛,又估計我是個內行,要買他的書到外面掙大錢。因此開價總是很高。儘管如此,沒有幾次,好點兒的書便被我搜刮乾淨。鄉鎮總不比城市,可能補充也慢些,許久沒有「新」書,我便去得很少了。仿佛只有我一個顧客一樣,沒過多久,少我眷顧的書攤便變成了碟片攤,而且一下子就是幾個,一直到現在。
回到本市上班已經1年多了,市區幾個舊書攤陸續被我找到,這些書攤,既有地攤,也有租門面的。地攤與其他地方無異,武俠、豔情、黑色、暴力無所不包。租門面的則大不一樣,首先是規模大些,書的種類、數量明顯多於地攤,而且都是經過挑選,分過類的。其次是比較正規,少有禁書,看得出來,店主都是些愛書之人,愛書、懂書、惜書,開店並非只為謀生,沒有不擇手段。更沒想到的是,店裡的許多書反而比地攤上的便宜,因此,我常常是一大把地往家抱。
前段時間又去了一趟常去的一個地攤,沒想到這裡也賣起了那些少兒不宜的書,攤主和幾個讀者還在談論,這樣的書好賣、價格高。
近幾個月來,先後在不同的雜誌上看過幾篇文章,都是說實體書店慘澹經營的事。也難怪,電子媒體和網購直銷方式的迅猛發展,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消費習慣。人們的眼球被越來越多的信息佔用,無暇顧及這些本本的感受了。為了生存,書店主人都在追隨形勢。而我輩這些讀者,遲早也將被形勢所改變。 2013.05.21
特別聲明:應頭條創作活動要求,以上圖片,均來自頭條提供的免費正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