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舊書攤

2020-08-27 慢悠悠的草民生活


閒暇之餘,逛舊書攤是我的一大愛好。這一愛好的興起,時間不過10年,卻好比抽了如此長時間的煙,上了癮。逛久了,目的也從最初的閱讀逐漸演變為收藏,閱讀與收藏這一路走來,頗有些意味在心頭。

在省外工作時,工作地點在郊外,離最近的小集市有3裡路左右。舊書攤和夜市一樣,都是晚上才開始,那時單身,只要不打球,晚上都會去逛逛。集市雖小,但賣舊書的卻有二、三家,舊書的種類雜亂,毫無章法,所有以地攤形式的書攤,基本都是如此。好在那時我剛起步,對舊書並無選擇,順眼即可。

在漢口工作3年時間,是購書的熱鬧時期,也使我對漢口的舊書市場有了大致了解。水廠、常碼頭以及馬場角幾個小菜市場周邊的舊書攤,規模都不大,書也以市井讀物為主,花花綠綠,總會夾雜些少兒不宜的本本。只有崇仁路和泰寧街那裡要大些、多些,收藏類的多。漢正街夜市上的書攤較多,少兒不宜的也多,而且都是堂而皇之,絲毫不忌諱。加上旁邊都是碟片攤,一些碟片敞開賣,書與碟片爭奇鬥豔,仿佛一片花花世界。

曾經有一個舊書攤,專門賣些普通版收藏類的舊書,價格不高,但種類較少,數量不多。每次去,多少都會有些收穫。但好景不長,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攤主不見蹤影,地方也被其他攤位佔領,而其他那些書攤,依舊花裡胡哨,生機勃勃。


鎮上有個舊書攤,攤主是個老先生,見我總是去逛,又估計我是個內行,要買他的書到外面掙大錢。因此開價總是很高。儘管如此,沒有幾次,好點兒的書便被我搜刮乾淨。鄉鎮總不比城市,可能補充也慢些,許久沒有「新」書,我便去得很少了。仿佛只有我一個顧客一樣,沒過多久,少我眷顧的書攤便變成了碟片攤,而且一下子就是幾個,一直到現在。

回到本市上班已經1年多了,市區幾個舊書攤陸續被我找到,這些書攤,既有地攤,也有租門面的。地攤與其他地方無異,武俠、豔情、黑色、暴力無所不包。租門面的則大不一樣,首先是規模大些,書的種類、數量明顯多於地攤,而且都是經過挑選,分過類的。其次是比較正規,少有禁書,看得出來,店主都是些愛書之人,愛書、懂書、惜書,開店並非只為謀生,沒有不擇手段。更沒想到的是,店裡的許多書反而比地攤上的便宜,因此,我常常是一大把地往家抱。


前段時間又去了一趟常去的一個地攤,沒想到這裡也賣起了那些少兒不宜的書,攤主和幾個讀者還在談論,這樣的書好賣、價格高。

近幾個月來,先後在不同的雜誌上看過幾篇文章,都是說實體書店慘澹經營的事。也難怪,電子媒體和網購直銷方式的迅猛發展,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消費習慣。人們的眼球被越來越多的信息佔用,無暇顧及這些本本的感受了。為了生存,書店主人都在追隨形勢。而我輩這些讀者,遲早也將被形勢所改變。 2013.05.21

特別聲明:應頭條創作活動要求,以上圖片,均來自頭條提供的免費正版圖片

相關焦點

  • 塞納河畔舊書攤申遺進行時——揭秘舊書攤的「前世今生」
    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則新聞,經過法國文化部的批准,巴黎塞納河畔的舊書攤獲得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格。說起舊書攤,這可是塞納河畔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也是法國文化的獨特代表。大約230名塞納河畔的舊書攤被納入這次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申請當中,書商們希望以後可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中。
  • 「湘江邊的舊書攤」成株洲一景
    市民徜徉在株洲市「湘江邊的舊書攤」。  太陽落山,微風漸涼,木棧道上的人越聚越多,湘江邊這個300米長的舊書攤也開始熱鬧起來……「湘江邊的舊書攤」已成為「書香株洲」的一個醒目符號。  近年來,株洲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濃鬱的文化氣息蕩漾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
  • 株洲舊書攤裡的民生情懷
    5月24日傍晚,太陽落山,微風漸涼,湘江邊的舊書攤開始熱鬧起來。49歲的胡前飛準時騎著三輪車,來到湘江邊。他將一本本年代不同、或新或舊的書本,熟練地擺好,開始了一天的營生。愛書好書的他,從別人家收來舊書,簡單篩選後,放在臨街售賣。既沒有經營許可,也沒有固定攤位,他常常要和城管部門「打遊擊」「躲貓貓」,收入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直到2011年,幾名愛書之人發起「湘江邊的舊書攤」,他便將攤點遷移至此。事實上,在這條200米的街市上,幾乎每個攤主都有著和胡前飛差不多的經歷。
  • 巴黎的標誌——塞納河畔的舊書攤正在走向死亡
    過去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會來逛舊書攤。圖片:pixabay正常情況下,巴黎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會來逛他的小攤,以及其他大約230個舊書攤。在塞納河的左岸和右岸,四四方方的舊書攤延伸了近四英裡。但新冠疫情下的封城令人們望而卻步,舊書攤的生計正迅速受到威脅。
  • 塞納河兩岸綠色車廂成必逛 舊書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每周日,當巴黎的大小商場都固定關門休整的時候,沿著塞納河漫步就成了極好的選擇。法國人喜歡把塞納河分成左岸和右岸,左岸感性,是自由靈魂的代名詞,右岸理性,充滿繁華奢侈的真實。而塞納河水,就像緩緩流淌的畫卷,粼粼波光中仿佛依稀映出古典高貴的舊時巴黎。在它的兩岸,有一道別樣的文化風景線,那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綠色車廂」——--塞納河舊書攤。
  • 深圳一舊書攤攤主出家 愛書如命曾被趕出出租屋
    因為一篇報導、一個舊書攤而走到一起成為朋友的一群深圳愛書人近日傳遞著一個好消息——任和達找到了!他已在溫州一家寺院出家,目前潛心修行。  這個與書有關的「悲情」故事終於畫上了句號。  本報報導引各方關注  故事被書友概括為,「一個愛書如命的人,經營一個舊書攤;經營困難,他被趕出出租屋;數萬舊書堆在華僑城一棵大榕樹下,最後書的主人不堪壓力悄然棄書消失」。2010年11月19日深圳商報「文化廣場」C3版刊發報導《深圳能否容下這個舊書攤?》,引發各方關注,「舊書攤」一時成為熱點事件。
  • 株洲湘江風光帶邊有條舊書攤
    株洲湘江風光帶,200多米長的舊書攤吸引了很多市民。圖/受訪者提供 瀟湘晨報株洲訊 「我覺得,這邊的江風都是帶著書香的。」在過去的9年時間,肖幸福的日子裡總飄著一股書香,在株洲湘江風光帶上,肖幸福經營著一個舊書攤,從一開始只在周末出攤,到如今每天擺攤,最近收了哪本好書,遇到懂書的書友,互相交流幾句,這是肖幸福一天之中最快樂愜意的時光。 這條200多米長的舊書攤,藏著很多像肖幸福一樣的愛書人。在舊書攤的隊長胡前飛看來,9年前,株洲六名書友不經意的一次提議,讓株洲湘江風光帶邊多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一個北京淘書人感受舊書攤的消失
    作為一個北京的淘書人來說,今年有特殊意義——各種市場裡的舊書攤都消失了。 因為城市的升級,低端業態的退出,絕大部分沒有光鮮經營場所的行當都屬於淘汰之類,經營舊書的場所自然大都在此列。
  • 巴黎塞納河岸百年舊書攤艱難生存
    如今的塞納河岸有固定的227個舊書攤位超過30萬本的圖書,平均每個書攤都有1000-1200本書出售,他們被稱為「綠色車廂」,與塞納河一起,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光顧舊書攤的人中,很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今年受疫情影響,國際遊客大幅減少,書商的生意著實不好做。
  • 「連線全國兩會」陽衛國在湖南代表團分組會議上講述湘江邊舊書攤...
    株洲日報記者 羅欣「打造湘江邊舊書攤,既為城市留下靚麗的文化風景,又幫助一批低收入群眾就業增收。」陽衛國接過話匣,介紹了湘江邊舊書攤由散兵散遊、席地堆置到整齊規範、充滿活力的「蛻變」歷程。他說,舊書攤一頭連著攤主生計,另一頭連著城市市容市貌,株洲沒有一味驅趕、一關了之,而是專門規劃、定點接納,並為舊書攤建設遮陽雨棚、安裝燈柱、增加木質座椅等硬體設施,為攤販經營創造更好的條件,贏得了眾多攤主和市民的讚譽。
  • 在重慶舊書市場淘書
    在渝十六年,最常去的舊書攤是楊公橋、石橋鋪,且按下不表。此外還有:紅旗河溝立交橋洞裡曾經擺過舊書攤,書品極佳,多是故家流出的五十到八十年代出版物。如今記得淘到的有朱光潛譯的維柯《新科學》、楚圖南譯的斯威布《希臘神話和傳說》上下冊、範壽康《朱子及其哲學》等,都以牛皮紙作書衣。到此淘書,最好坐619到大廟下車,先吃一碗「海關對面」的幹拌豌雜麵,配一碗桃花羹。
  • 滬上舊書業「換一種活法」:所有人都是舊書經營者
    大大小小的舊書店、舊書攤散布在上海市的大街小巷,尤以上文提到的漢口路、福州路以及昭通路一帶為代表。很多古舊書店的從業人員中的佼佼者,在長年累月的覓書、購書、售書過程中,甚至成為了精通古籍目錄學、版本學的專家。新中國建立以後,據1956年的資料統計,當時上海共有私營古舊書店五十六家,私營或者個體舊書攤二百四十八個,街頭巷道,幾無處不在。
  • 1986年重慶萬州(萬縣)老照片,圖9為勝利路舊書攤看書的年輕人
    1986年的萬縣,圖為勝利路舊書攤看書的年輕人。1986年的萬縣,圖為賣山貨的攤位。1986年的萬縣,圖為賣掃帚的小販。
  • 重慶最大舊書市場—楊公橋舊書市場倒閉了
    2017年楊公橋舊書市/本期照片由何提供2020年4月6日中午,我站在重慶楊公橋舊書市場的地下通道裡,往日熱鬧的景象不復存在,眼前只剩一片空蕩和狼藉,拆遷過後的荒涼與蕭寂混合著這座城市還未散去的疫情陰影
  • 日本舊書街的魅力
    近日買了一本日本學者鹿島茂寫的《漫步神保町:日本舊書街通史》,書挺厚重,還有多幅手繪的神保町書店布局圖。鹿島茂《漫步神保町:日本舊書街通史》「將這條全世界獨一無二並且獨樹一幟的舊書街,重置於經濟、教育、飲食、居住等寬泛的人文坐標之中,從社會發展史的高度鳥瞰神保町」,以及這片「奇異街區」是如何推動了日本近代化進程的。書中所運用的歷史文獻史料相當之多,考證也十分詳實,使人讀來饒有趣味。
  • 臺灣寫真: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臺灣寫真: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6日 23: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五月二十六日電 題:書香創意市集走進昔日舊書街
  • 少了舊書店、舊書攤,也就少了很多淘書的樂趣
    作者 | 天明書店-店主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嗜書日常# 昨晚八九點,歸家途中,見一流動書攤,很是稀奇。攤主把一小貨車進行了改造,車廂裡焊造了一個金屬書架,從頭到尾立在中間。書架擺滿書後,可以從車左、右、尾三面觀看查閱。
  • 桂林舊書市場搬到市中心了,還不快去逛逛
    有人這麼說過無論網上閱讀多麼火爆拿在手上的書都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你喜歡淘舊書舊物你一定要來這逛逛位於中山南路原桂林汽車總站裡的舊書市場這些都是原來在七星公園後門六合路六合圩的舊書攤>舊書的生命力很強大它始終在愛書的人群中流轉給淘書的人帶來意外的驚喜或許便宜的價格就購到一本心儀的書也或許是復古懷舊的印刷和裝幀讓你心動又或許是一條遺留在書中的就紙條讓你窺探到它過去主人的某一點心事不止有舊書還有老物件即使什麼也不買這裡你也感受到舊物件帶來情懷說不定還能收穫撿漏的驚喜
  • 大雁塔春節舊書集市人氣旺 最便宜1塊錢一本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旁的樂遊路春節舊書集市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慣例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開集、十五結束,已經形成西安新的年俗。在這裡經營舊書生意的張師傅說,這些書大多數是他們從廢品收購站中挑選收購而來的。在舊書攤前,可以看到很多「書迷」專心致志地尋覓著自己喜歡的舊書,有的一轉就是大半天。淘到好書,幾位書迷相互分享。很多舊書上都有老標籤,可以看出是一些單位圖書館淘汰的舊書,被這些經營舊書的人挽救回來重新利用。
  • 一如寶藏的舊書
    自此,我到了一個地方,便會有意無意地走進一條小街,或者問擺水果攤的人和經營小賣部的業主,打聽附近的書攤。雖然不一定帶著一定要找到什麼的目的,僅僅是這種尋找過程就足以讓我有另外一種旅行的經驗,好像出門一次,有了兩條平行的旅行路線,竟然允許我在兩條路線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