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中提到:「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很多人似乎都覺得秦始皇是一個暴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看待歷史的眼光越來越客觀了之後,發現秦始皇好像真沒有那麼殘暴。 為什麼要這樣認為呢?大家可以看看秦國滅掉了六國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其他的6個國家的國君的。
首先需要提到的就是韓國,韓國的政權是特指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30年。韓國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非常尷尬,它是類似於一個被秦國包圍了的地方,然後秦國本身不想要最先攻打韓國,然後韓國最後是自己受不了。覺得如果不聯合其他的國家去抗擊秦國的話,那麼很有可能自己會優先被秦國所滅掉。
因為地理位置擺在那裡,所以韓國自己內心很慌。但是沒想到秦始皇最先並不是想要攻打韓國而是趙國。在高度的心理壓力之下,韓國第1個站出來,說要投降秦國。 秦始皇也沒有消除韓國的貴族階級,這可能是想要讓其他的國家知道歸順於自己的政權之後,依然會得到比較好的結局。所以,這也許有一定的官方作用。
緊接著就是趙國。趙國的政權是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2年。趙國在秦國的眼中,那是一個必須要著重對付的政權。因為趙國實在是太強大了。但是滅了趙國之後,秦始皇對趙國人基本上還算是比較仁慈。因為趙國在秦始皇的眼中,它相當於是一個人才市場。秦始皇作為一個管理者,需要很多能夠幫助自己穩定江山的幫手。
所以趙國在被滅掉了之後,大部分人才都流到了秦國,趙高就是富有代表性的人物。 緊接著在講魏國。魏國的政權是特指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5年的一個政權。魏國在被秦朝滅亡之後,貴族階級依然被保留了下來,王公貴族能夠拿到的福利待遇還算不錯。
相對比前面三個國家而言,楚國那就算是想要魚死網破了。楚國的政權是特指先秦時期到公元前223年的一個先秦諸侯國。這個國家在秦國面前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雖然多次被秦國所滅,可是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復興。直到最後,楚國人還一再對外強調說,哪怕楚國人僅僅只剩下了三戶人家,一定也要滅掉秦國。
楚國人既然敢如此說話,那秦國自然也不會輕易饒恕對方。楚國在被秦國滅掉之後,楚國的王公貴族也沒有被保留下來,全部都淪為了普通人家。最為典型的就是項羽,項羽一家人在楚國當時看來都是王公貴族階級,只不過被秦國滅掉了之後,也就恢復了普通人的身份。
然後就是燕國,燕國和韓國的態度其實也差不多,比較畏懼秦國的威嚴。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燕國的太子,找了一個刺客叫做荊軻去刺殺秦王。然後刺殺行動失敗之後,燕王害怕秦始皇會遷怒於自己,於是就將自己的兒子親自給處罰了。這件事情也就等同於是燕王在向秦始皇表決心。公元前222年,燕國被滅之後下場也不算太慘,貴族階級依然被保留了下來。
然後再到齊國。齊國比韓國的態度還要明顯,韓國還是在受不了高壓的情況下才選擇的投降。而秦始皇剛打到齊國國門,齊國就大開城門歡迎秦始皇的到來。也就是無條件選擇投降了,然後在公元前221年齊國在封地中,因為統治根本不得民心,齊國國君被自己的部下給刺死了。
秦始皇是歷史上偉大的帝王,他創下了不少奇蹟,比如兵馬俑,長城等,都是享譽國內外的標誌性建築,另外,他也為我國留下了不少歷史文化傳承,但是關於他的一生,卻充滿了爭議和傳奇色彩,筆者今天推薦的這本《秦始皇》,其中就講述了一代帝王秦始皇的傳奇事跡,喜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原價98,現價僅59元,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