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用先人的智慧和文化啟迪後人,文物則用特殊的意義展顯一個時代的魅力。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法國的羅浮宮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上億人,向後世人傳遞歐洲文明起源的魅力。
羅浮宮藏品無數,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有鎮館之寶之稱的《蒙娜麗莎》、《維納斯》、《勝利女神》。受到宣傳作用,在這三幅名作中,名氣最大的是《蒙娜麗莎》,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達文西的成名之作,由「神」轉化為「人」的第一幅作品。然而,在收藏界,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卻只能排在最後。
排名第一的是《勝利女神像》是歐洲國家文明的符號標籤,其實,類似於《勝利女神像》的雕刻在歐洲特別多,但這一尊卻渾然天成,設計得十分巧妙,利用船頭的雕刻體作為女神的奠基物,猶如從來而來的女神帶領著人們戰鬥。
據考古學家勘測得知,這尊《勝利女神像》成作於古希臘時期,也就是公元200年左右,是歷史的遺物,也是人類文明的見證,其存在價值不亞於中國青銅器,彰顯古代人高超的技藝。
《斷臂維納斯》是影視劇中引用最廣泛的一個,維納斯的雕刻年代一直沒有具體的說法, 相傳是公元前150年或50年雕刻而成,發現於愛琴海島嶼的古墓附近。
對於維納斯的斷臂,很多人已經稀疏平常,但其實在維納斯雕像剛剛出土時是一尊完整的雕像。據法國艦長杜蒙回憶,蒙娜麗莎是臘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時掘獲的,出土時維納斯右臂下垂,手撫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法國外交官發現後立刻上報,但由於當時沒有那麼多現金,被農民賣給了其他收藏家。法國方決定暴力爭奪維納斯,同時海上霸主英國也得知了這一消息,三方相持之下,維納斯斷臂。
參看資料:《斷背維納斯之謎》、《羅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