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解放後,新鄉修建的第一批道路之一,這條街被當時的人們冠以「自由」之名,與周邊同時修建的「解放」「勝利」「和平」等路一起,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點擊藍色字體進入連結查看詳情),更是當時數萬新鄉人喜悅之情的統一表達。
在這條不足兩公裡的自由街上,許多老新鄉到平原飯店嘗過鮮兒、到新華書店車站門市部買過書、到汽車站迎來送往過親朋與好友……從1949年至今,這條街以「自由」之名,與祖國共成長,與新鄉同發展。
01
從戰火紛飛中走來的自由
其實在日本侵華佔領新鄉期間,自由街就已經存在了,只是當時作為城區的邊緣,自由街只是一條狹窄的土路。
1949年後,人民當家作主,真正獲得自由,新鄉市人民政府給舊名賦予新的含義,並繼續延用原來的自由二字。進行拓寬加長的改造,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柏油路。
如今的自由街南起金穗大道最西頭,北至中同路。自北向南依次跨新樂路、同樂巷、平原路、孟姜女路、人民中路、健康路。
雖然全長只有1.6公裡,但兩側卻布滿了眾多新鄉的地標性建築。比如自南向北依次有市煤建公司、市木材公司、新鄉市體育場、新鄉鐵路子弟第一中學(新鄉市鐵路高級中學)、新鄉汽車站、市公交公司、新鄉鐵路職工醫院(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市印刷廠、平原飯店(點擊藍色字體進入連結查看詳情)、焦作駐新辦事處(長城賓館)等。
當然,這些廠區和單位有的已經隨著城市的發展淹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中,有的依然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煥發生機。
煤建公司、木材公司
在自由街的最南頭,有兩個不起眼的院落,不起眼到連院子的名字都已經很難找尋。
煤建公司舊址 現為建材市場
在我們年輕人眼裡,這裡是最普通不過的一個建材和化工公司,而老新鄉人都知道,這裡在二十幾年前,是鼎鼎大名的新鄉市煤建公司及木材公司。
木材公司的門牌依然掛在院子的一側
後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及城區發展,它們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或關門或改制,成為了現在的建材市場與化工公司。
新鄉市體育場
說起體育場,可能很多新鄉人自己都弄不清楚。其實,位於自由路的新鄉市體育場是新鄉市最早的專業體育場所。除此之外,還有位於人民公園東門的體育中心、位於和平路與中原路口的體育館。
在日本侵佔新鄉期間,日本人在現在的體育場位置上用竹竿鐵絲等圈起來了一個場地,成為日本人從事教化的場所。後來直到新鄉解放後的1951年,市政府在原址上開始修建體育場。佔地面積達三萬多平方米。主要職能是為全市的競技訓練和全民健身提供場地服務,同時承擔各級大型公益活動和體育賽事。
1996年我市承辦河南省第八屆運動會時,對體育場進行了改造,修建2000人左右的看臺和主席臺,兩層綜合訓練館及周邊建築,規範了400米跑道和足球場;2007年對400米跑道和足球場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塑膠跑道和人造草坪足球場),2012年在體育場南側及東北側分別修建了五人制足球場兩塊、三人制籃球場三塊,門球場地兩塊、網球場地一塊。2007年體育場規範了全民健身免費開放時間,每天定時對市民開放。
新鄉汽車站:始於1949
今天大家看到的汽車站位於自由路西側,與人民路相交。其實1949年剛修建的汽車站位於自由路的東側,後來幾經易名與一次遷址,才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汽車站最開始的名字為平原省運輸公司新鄉汽車站。曾名豫北運輸總站新鄉汽車站、新鄉地區運輸總站新鄉汽車站、河南省交通廳新鄉汽車運輸公司、新鄉市長途客車站。1979年遷今址、易今名。為豫北最大的汽車站。
自由路也因為汽車站的存在,被明顯地劃分為了兩段不同性質的幹道。其中平原路至人民路段為汽車接發站場,周邊聚集了眾多商業場所,使這一段的自由路成為商業性幹道。人民路以南路段貨運車輛多,成為交通性幹道。
新華書店新鄉市書店車站門市部
現在大家都知道位於平原路上的新華書店,而早在三十年前,在自由路與平原路交叉口的新華書店新鄉市書店車站門市部,成為眾多旅客的打卡聖地。
那時候不像現在手機電話網絡等這麼普及,在等車候車的時間裡,很多旅客都會來到兩站附近的這個門市部,挑上一本喜愛的書籍,津津有味的讀起來,不知道有多少旅客因為被書裡的內容吸引而錯過了自己的車次?
攝影:王子予
這家建於1980年的書店車站門市部,主要經營學生課本、自然科學、哲學等各種書籍4000餘種,零售兼批發。年銷售額達到75萬元。
由於地處兩站附近,來往過路客人較多,不僅供應新鄉市居民也為外地顧客提供了許多方便,成為新鄉諸多場所裡最為旅客惦記與懷念的地方。
新鄉市印刷廠:一段家國故事
建於1941年的新鄉市印刷廠,是一段新鄉人民奮力抗爭日本侵略者的見證。
印刷廠初名八路軍冀、魯、豫二縱隊文印股印刷所,曾名戰友報社印刷廠、前進報社印刷廠、平原省軍區政治部印刷廠。1952年易今名。屬市第一輕工業局。佔地1.1萬平方米,職工近千人,產品有膠印、彩印、鉛印三大類,除省幾家出版社的書版任務外,其它產品均為自購、自產、自銷。
在解放前的八年時間裡,印刷廠承擔了在精神文化領域與敵人抗爭的重要任務。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印刷廠在完成了歷史任務後,進行了拆除。
印刷廠舊址位於新樂路與同樂巷之間
印刷廠原址位於自由東側的新樂路與同樂巷之間。現在關於印刷廠的痕跡我們已經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位於自由路一側的各種門面生意房。
平原飯店:已成過往
建於1951年、位於自由路北段西側,大概位置就是現在的匯金城附近。
原平原飯店舊址位於匯金城附近
平原飯店,通過名字就能猜出一二,的確,它是當年的平原省直屬招待單位。佔地2.1萬平方米,職工155人,有不少專業的服務師及高級別廚師,飯業部對外營業,包辦酒席,能根據顧客口味製作出風味獨特的菜餚。烤鴨、肘花、童子雞、開花饃、桂花糕在1988年首屆風味小吃大賽中被評為優質品。
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
建於1938年、位於自由路北段東側的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應該是這條街上歷史最悠久的場所了。
名字也更換了多次。初名為鄭州鐵路分局新鄉醫院,後為開封鐵路醫院新鄉分院,1945年易名國民政府漢口鐵路總院新鄉分院,1949年名天津鐵路局新鄉衛生所,1953年名鄭州鐵路局新鄉分局醫院,1986年易今名。承擔著四百多公裡鐵路沿線站區約17萬職工、家屬的醫療任務,並開展對外醫療。
長城賓館:曾為新鄉地區第一招待所
位於自由路北段西側,建於1953年,初名新鄉專署招待所。1974年更名為新鄉地區第一招待所。1988年元月根據河南省區劃調整將招待所劃歸焦作市,在此建立了焦作市人民政府駐新辦事處,並改名為焦作市長城賓館。屬焦作市人民政府駐新辦事處。主要接待全國性和省市大中小型會議及來新的各方賓客。佔地五千多平米,可同時容納500多人就餐。
在製作佳餚上不僅保持了具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同時還大膽創新了龍舟蝦仁、龍女斛珠、薏仁玉米、蘭花裙邊等幾十種獨創名菜,深受賓客讚譽。
後來,隨著汽車東站、高鐵東站的崛起,自由路逐漸失去了「一街獨大」的地位。但作為近百年的老街,她也從未停止過探索、創新的步伐。
02
歷經歲月滄桑見證時代變遷
老街與新景,堅守與消亡,行走自由路,不斷能感受到新與舊的猛烈碰撞。
保留著幾代人記憶的車站集貿市場,在創文與城建的浪潮中與新鄉人正式告別。硬體落後、布局老化,讓她難抵匯金城、金源批發等大鱷的猛烈衝擊;
那間靜落在自由街道一側的瀰漫著新書墨香的外文書店及車站門市部,在現代信息的強大發展中,也符合時宜的退出歷史舞臺;
幾家歡喜幾家愁的自由街糧站,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被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取代,被日益富足的小康生活湮滅……
但,也有不變。平原公園、汽車站、體育場等,仍在延續著美好的過去。
平原公園,依舊是孩子們的天堂,許多在公園玩大的新鄉人,如今又帶著孩子回到這裡;
汽車站,用越來越現代化智能化的出行方式,依舊在為每一位往返於新鄉與他鄉的人們提供著最溫馨的祝福;
體育場曾是運動健兒相聚之所,現在越來越親民、大眾化。每逢節假日,各種公益活動,都會吸引市民「爭搶」……
始終緊跟時代,從市民群眾的需求出發,使得他們不斷煥發生機。
一條靜矗在兩站門口的第一街
一個被寄予美好願景的名字
自由街,從戰火紛飛中走來
在抗爭、勝利、和平、靜好的步伐中
與每一位勤勞、勇敢、進取的新鄉人
一起迎著新年代的朝陽
繼續行穩而致遠。
來源:衛濱區委宣傳部 自由路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