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用戶、員工,蝦米音樂背後的三重故事

2020-12-12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剁椒娛投」(ID:ylwanjia),作者:普通小夏 藍蓮花,36氪經授權發布。

打開南瓜(王皓)的朋友圈,滿滿都是他在泰國普吉島的生活狀態。一會去海釣,一會看鄰居抓眼鏡蛇,一會陪孩子們玩耍,一會又幫小區賣別墅…

早年,跟隨南瓜一起創立蝦米音樂的5位創始人,如今也是退休的退休,重新創業的重新創業,散落在天南海北。

就在幾天前,一則網絡傳聞讓他們幾乎同時接到不少諮詢和慰問電話:阿里即將在明年1月關閉蝦米音樂。

不少用戶在微博上呼籲,一起眾籌,拯救蝦米,拯救音樂信仰。「不想告別,這裡有我的青春」「建議蝦米音樂收費,我完全支持」「記得林宥嘉剛出今日營業中的時候還是在蝦米上買的」「以前聽搖滾,民謠,聽rapper都在蝦米,我的虎山行還在裡面。」……

但對於大部分行業人士來說,蝦米是否真的要關停,已經不重要了。

蝦米音樂一直處於中國在線音樂鄙視鏈的頂端,最風光的時候用戶量接近1億,但可能它忘記了一點,音樂,從來都不只是少數專業音樂人的文化,而是屬於普羅大眾。

所以,蝦米今日的結局或許從當初創立的時候就註定了,尤其是這個APP運營過程中存在不少反商業化的操作。

蝦米最早5位創始人其中有4位都來自阿里,跟阿里內部文化極為吻合,但阿里最終沒能給蝦米持續的版權資金供給,才讓蝦米在後來的版權大戰中逐漸掉隊。

剁椒娛投聯繫到蝦米曾經的創始人,資深用戶,以及阿里星球時期的資深員工,來一起還原蝦米的三重故事。

不是阿里收購,蝦米8年前就死了

從2007年創業開始到2012年被阿里收購,蝦米音樂做了5年。

這是在理想與現實中不斷掙扎的5年,回到最初的起點,王皓還是阿里的技術工程師,而另一位創始人王小瑋還在阿里負責雅虎旗下的社區業務。

當時他們想把基於音樂分享和音樂口味推薦這件事情做成新的P2P音樂業務,然後推薦給雅虎音樂,但是收購雅虎前答應保持其獨立性,阿里否決了王皓的提議。

隨即,王皓從阿里離職,並拉上在阿里的同事王小瑋、陳恩衛、吳軼群以及當時做房產廣告策劃工作的民謠歌手朱七等人一起做蝦米。

音樂理想上,蝦米確實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好的音樂流媒體平臺之一。蝦米做了中國當時最好的音樂推薦系統,那時候豆瓣音樂只記錄用戶大概3-4項,但蝦米需要記錄幾十項用戶記錄。

蝦米還做了中國最全的音樂曲庫,在剛剛有10萬用戶的時候,蝦米就有6個語言編輯,並且實現了本國語言的搜索,除了英語,日韓語以外,還包括西班牙語,俄語,泰語等小語種。

「為了建立和完善這個曲庫,當時從全球範圍內召集了300多個音樂愛好者,用社區的方式去做。我們前期確實做了大量髒活累活,投入產出非常差,相當反商業化,隨時可能關門。」

但蝦米始終是一門生意,在阿里收購前,蝦米擁有七八千萬用戶,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就需要大量版權,但公司當時的營收無法支持大量版權投入。如果不是阿里當時收購了蝦米,蝦米可能在8年前就死了。

再談及蝦米被阿里收購後的種種走向,王小瑋非常平靜,「在收購那一刻,我們籤了字,就出讓了話語權。之後有些事沒有按照我們的意圖發展,我們也必須尊重契約精神。」

話雖然這麼說,但在蝦米被阿里收購後,創始團隊也一直努力進行各種商業化嘗試,尋找蝦米和阿里生態契合的點。

現在大家只記得2014年阿里斥資3000萬買下《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冰山之下是蝦米開始第一次大規模和阿里生態相結合的嘗試。

蝦米聯合了200多個天貓商家,嘗試在雙十一與《中國好聲音》做全程的商業結合,包括商業冠名、定製唱片、演唱會等等。

當時的玩法是天貓的商家可以採用競價排名的方式支持一位歌手,這位歌手為商家做雙十一的短期商業代言,並且將相關物料和音樂掛到天貓店鋪內,粉絲可以進來打卡支持自己喜歡的歌手,並且發放相應的優惠券吸引粉絲消費。並且最後商家會贊助這些歌手開一場商業演唱會。

這是一套非常複雜的方案,蝦米介入的時間也很緊張,《中國好聲音》賽程從夏天一直持續到11月份,這麼長的時間周期中出現了各種匹配的問題。燦星文化和蝦米談了非常多苛刻的條件,蝦米音樂打卡、商家贊助、抽獎活動等都一一上線,只有到最後一步商家代言的事情沒有談攏,臨時沒有上。

除此之外,蝦米創始團隊在這幾年還相繼探索了基於音樂演出的線上票務系統,以及蝦米智能音箱等產品。

蝦米智能音樂這款不曾面世的產品曾經請到了MUJI的主設計師,調音師是曾德鈞。後來曾德鈞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貓王收音機。

「當時我們已經做了兩臺成品,調音非常棒。現在也不知道放在哪裡了。」王小瑋頗為遺憾的回憶到。

但是現實是探索和試錯的過程中,蝦米即使做了很多創新的嘗試,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與阿里生態相契合的點,而在短期KPI的壓力下,蝦米又沒能創造出短期的收益價值。加之後邊阿里音樂不斷換帥,戰略一時一變,沒有長期的方向。

種種問題,導致蝦米在阿里內部能夠爭取到的資源越來越少,從最開始計劃中的阿里大文娛的排頭兵,變成了邊緣角色。

「對於一直信任蝦米的用戶,我們應該心懷愧疚,在我看來,所有的無奈都是無能的表現,是我們沒有守住話語權,沒能夠爭取到更多的資源投入。沒有抓住機會找到一條既對用戶有價值,同時又能符合集團音樂產業商業化發展戰略的道路。」

理想主義的堅守乃至最終得以綻放華彩更多時候不是靠情懷和執著,而是靠實力、時勢、人和才有機會促成。只是對於價值創造者來說,持續的探索本身而非那個公認成功的結果才是走這條路最大的驅動力和快樂源泉。

一場自殺式戰役

2016年,音樂市場頗為熱鬧,每個月都有1、2家音樂公司開發布會。但是排場最大的,還得說5月阿里星球的那一場。

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一個音樂平臺發布會但是半個娛樂圈都來了,高曉松、宋柯、何炅三位高層穿著太空服亮相、馬東主持段子頻出、黃渤,林允兒,老狼,陳曉悉數出席。阿里星球從產品來看似乎要顛覆整個傳統音樂產業,再造一個音樂版淘寶。

然而,僅僅上線7個月,阿里星球就悄然退幕,這場執行成本就花了500萬的盛會仿佛一場華麗又荒誕的笑話。

一位接近蝦米的人士,頗為譏諷地說到,有人說他們不懂網際網路,我堅決不同意。能把天天動聽這種千萬級日活的產品,一瞬間搞死,那一定是行家。出刀又快又準又狠,一刀斃命,真的。

而蝦米從這時候也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

時間拉回到一年前,2015年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通知責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於2015年7月31 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發出通知以後,大概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下架的音樂作品達220餘萬首。 

緊接著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高曉松、宋柯已正式加盟阿里音樂,分別擔任董事長、CEO兩大要職。而在31日期限前最後一天,蝦米沒有版權的音樂悉數下架,歌單灰了一大片,周杰倫的歌曲也正在其中。

周杰倫的威力,自是不必多說,2018年網易雲下架周杰倫歌曲時還上了次熱搜。這想見2015年這次版權整治對於阿里音樂來說有多大影響,阿里應該「疼了」,可為什麼後續反而去做了阿里星球,沒ALL IN版權爭奪戰?

當時阿里並不是沒有錢參與版權大戰,但馬雲不想做傳統的買版權,他覺得這樣太常規,只是被版權公司牽著鼻子走,做內容搬運工的流量生意,沒有創新意義不是很大。馬雲更想做創新的,能夠代表未來音樂產業的事情。簡單來說,阿里當時想顛覆音樂產業的一些常規。

再加上阿里音樂其實是一盤三國殺,除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以外,還有高曉松和宋柯為首的恆大音樂派,各方利益之間都存在博弈。

在選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到底誰改為阿里星球時,是蝦米的高層保住了蝦米的品牌。那時候王皓和朱七都還在,而天天動聽的高層已經去暴風科技做VR眼鏡了。

高曉松、宋柯需要一個更大故事,於是他們把阿里星球做成一個像淘寶一樣的交易平臺,但是這是很錯誤的。用戶本來來天天動聽和酷狗一樣都是為了聽音樂,不是來追星打榜、或者買音樂交易的。

阿里星球強制升級後,用戶原先的歌單都沒有了,客服天天都接投訴,忙著幫用戶找歌單,為此阿里星球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客服部門。當時客服也很慘,每天都得給用戶解釋為什麼強制升級。

阿里星球數據斷崖式下跌,幾個月時間就從幾千萬暴跌到五位數,相當於自己把用戶拱手讓給了TME。

而天天動聽省下來的這部分版權費用,給蝦米拿下了田馥甄、林宥嘉等歌曲的版權,這些歌手正當紅,吸引來了一些用戶。但是蝦米原來是一個小眾音樂平臺,拿到了當年最火的版權,反而失去了一些獨立音樂人的版權。

2015年還發生了一件事,阿里和騰訊正在競爭,給了網易雲音樂一個成長窗口期,10月13日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共同宣布達成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這次合作所涉及的音樂版權達到150萬首以上,包括QQ音樂獨家代理版權的華納音樂、索尼音樂、杰威爾音樂、《我是歌手第三季》等等。

此後2016年,QQ音樂和海洋音樂集團的數位音樂業務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騰訊通過資產置換股權也成為新集團的大股東。擁有QQ音樂、酷狗、酷我等產品的騰訊音樂一躍成為最大的巨頭。

而阿里星球的失敗,給阿里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如果回過頭來做蝦米,流媒體音樂平臺依然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高額版權的生意,並且即使長期投入,就蝦米當時的用戶量和付費率以及與TME的競爭局面來說,都不是一個投入產出比划算的事情。

任何產品的發展都是一環扣一款的連鎖效應,你根本不知道哪一環鏈子斷掉之後,就整體接不上了,甚至斷掉的這一環在當時看起來無關緊要。

而當潮水退去,一切都已經成定局。

生於情懷,死於商業

你很難想像,帳號雲互通、智能推薦、在線聽專輯,這些已經成為流媒體音樂平臺標配的功能,在10年前才剛剛誕生。

資深媒體人張昭軼回憶起自己使用蝦米的時候,他用了一個詞「玩」。

「我的一個帳戶是2009年註冊的,2011年是玩得最歡的時候,同期還有一個豆瓣音樂。當時可喜歡建歌單下載資源了」

那時候音樂還不是唾手可得,音樂版權和資源分撒在各個角落,甚至有一些外國音樂在中文網際網路上都沒有資源。

當時這些音樂愛好者在TOP100.cn、電驢等各處下載音樂資源上傳到蝦米,在蝦米下載自己喜歡的音樂資源,基於音樂愛好者的分享的社交極速擴充了蝦米的樂庫同時也聚攏了一大票音樂愛好者。

蝦米就像一個異常強大的音樂資料庫,你可以在上邊找到比其他音樂平臺更多更優質的音樂資源,還可以下載到自己的硬碟裡。「別的地方都沒有,蝦米就是個寶藏,一張專輯10塊錢,我也往裡充了不少錢。」

但是像張昭軼這樣願意付費的音樂愛好者並沒有那麼多,更多的用戶還是習慣「白嫖」。

一位二次元愛好者熱烈地說起自己當年大學時候,智慧型手機剛剛開始普及,蝦米做了一個PC和移動端歌單雲互通的功能,當時覺得可厲害了。

二次元、ACG文化當時還非常小眾,很多番劇的音樂在千千靜聽、酷狗等當時主流音樂音樂平臺基本沒有。但是蝦米憑藉著用戶上傳分享,全都能找到,而且喜歡那個番劇,在一個盤裡每一段BGM都會寫的清清楚楚。蝦米甚至還有一個CD DRAMA區,裡面有各種日本有聲劇資源。當時這些日本碟子購買渠道少,且價格高,很少有用戶能夠買到,而用戶分享到蝦米擁有了大批這樣的盜版資源。

但當問到,你有沒有為蝦米花過錢?他沉默了一會,羞澀地問,用淘寶88VIP兌換過會員算嗎?

這就是蝦米的尷尬,用戶量大口碑極好,但沒有好的商業模式。一個新加坡人做了Spotify就成了,但南瓜做的蝦米卻沒在這片土地開花。

但這不是蝦米一家的問題,整個流媒體音樂行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即使TME在今年三季度付費率也只有8%,在線付費用戶數5170萬。

更加現實的是,隨著媒體市場競爭逐漸激烈,現在音樂已經不再引領流行文化了。

從前《兩隻蝴蝶》《老鼠愛大米》《童話》等神曲,都是靠線下流量不斷傳播變成一代神曲,周杰倫等歌手也是通過音樂本身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而現在人們更多的是通過綜藝、電影、短視頻接觸到一首歌、一個歌手,然後再去流媒體平臺上搜索,它變成了一個搜索工具。

《樂隊的夏天》讓已經成立十幾年的樂隊再次火起來,《學貓叫》等歌曲通過抖音廣為人知,《花千骨》的爆紅使得《年輪》成為當年各大晚會的經典曲目。

另一個現象是音樂宣發也從流媒體平臺潛移到了短視頻平臺,很多老牌唱片公司也紛紛試水,環球音樂曾經嘗試在抖音宣發江海迦的新專輯《So Called Love Songs》,而周杰倫的新歌《Mojito》的MV在快手上發布也引起了刷屏效應。

「當用戶習慣了短視頻這種刺激,以前你能夠忍耐一首新歌聽1分鐘再決定要不要切,但是現在已經沒有耐心了。」張昭軼說到。

短視頻平臺開始發力音樂,抖音做了音樂人計劃、快手也聯合QQ音樂推出12號唱片,其他流媒體平臺也一直在拓展自己的邊界,網易雲音樂接入大麥提供線上票務服務、QQ音樂今年發力撲通社區,而蝦米一直在安靜地做一個流媒體音樂平臺本該做的事情。

蝦米的衰落,也是我們告別了一個安靜聽歌的時代。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關停傳言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文|時代財經近日,蝦米音樂被傳將於明年1月份關閉,目前蝦米音樂多位高層已在開會準備部署下一步的人員變動問題。對此傳聞,蝦米音樂官方回應稱:不予置評。蝦米音樂成立於2007年,最初是由一個旨在連結音樂人和用戶的付費網站Emumo演變而來。
  • 蝦米音樂,要涼了?
    雖然在規模上比不過其他幾家主流聽歌平臺,但作為能與網易雲音樂互相鄙視的平臺,蝦米當然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蝦米的創始人——王皓。因為延續了王皓大學期間創辦的「聲音網」論壇的風格,早先的蝦米相當於一個共享聽歌網站,基於愛好者們生產、分享的音樂內容土壤,蝦米不僅是眾多音樂平臺中最早培養起社區氛圍的平臺,其用戶粘性也跟著良好的社區氛圍水漲船高。
  • 網易雲音樂與蝦米合併背後:音樂行業焦慮症大爆發
    對不少人來說,馬智勇這個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他是音樂應用「九天音樂」的創始人,啟信寶信息顯示,「九天音樂」系上海嶽盛的業務產品,杭州菲尚持有該公司100%股權,而菲尚100%的股權握在北京淘友天下手中。淘友天下主打的產品是職場社交App脈脈,其控股人為創始人林凡。
  • 蝦米音樂傳關閉背後:一超多強格局下 中小音樂平臺如何突圍
    原標題:蝦米音樂傳關閉背後:一超多強格局下,中小音樂平臺如何突圍   蝦米音樂或將解散?
  • 蝦米音樂下個月關停!背靠巨頭 誰推倒了蝦米 是版權嗎?
    其實,不管是蝦米音樂此前早已「灰」掉的歌單,還是其它平臺搬不走的音樂內容,背後都有版權之爭的影子。在告別信中,蝦米坦言在音樂版權內容的獲取上,沒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這是最大的遺憾。   蝦米關停並不代表阿里放棄音樂服務市場,未來蝦米將依託「音螺」平臺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
  • 蝦米、資本和音樂流媒體
    來源:創事記「在中國只有兩類音樂:流行音樂和不流行音樂」。蝦米網創始人王皓如是說。當時,騰訊、新浪和巨鯨,是最積極去找四大唱片的三家公司,要求正版授權+廣告模式,放開免費試聽,因為百度MP3當時是免費的。此前,不論盜版的話,數位音樂的免費版權只開放30秒試聽,全曲試聽需要付費。在這一版權限制下,這三家顯然沒辦法去跟主打盜版免費聽和免費下載的百度MP3競爭。
  • 壓死蝦米音樂的「最後稻草」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蝦米音樂今天的命運,是在2013年時就已經註定的。那一年,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將蝦米賣給自己的前東家阿里巴巴。這一當時被解讀為投靠的賣身行為,以一個不能算高的價格成交。此後,王皓一語成讖,「有些行業註定要死去,我乾脆等它涅槃好了」。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公告,宣布正式關停。
  • 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還是被「後爹」拋棄了
    而在蝦米上已經能找到極小眾的專輯,即使一時搜不到,點擊訂閱,不久後蝦米就會給你個驚喜。這裡有幾百個細分的音樂流派,詳細到令人吃驚的介紹資料,讓蝦米成為後來很多人的音樂地圖、音樂圖書館。這一切並不是某幾個員工的功勞,而是核心用戶們一磚一瓦搭建的音樂堡壘。
  • 蝦米音樂真的要消亡了嗎?
    來源:36氪蝦米糰隊解散,同樣被解散的還有另一款音樂產品鯨鳴,至此,蝦米和阿里音樂的故事都將成為歷史。文| 餘洋洋 佳怡11月29日晚,有消息稱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針對該傳聞,阿里巴巴表示不予置評。
  • 蝦米音樂被傳關停,在線音樂「老問題」待解
    回想七年前,蝦米音樂「賣身」阿里,創始人王皓沒等來另一段鮮衣怒馬少年時,卻等來了明星高曉松、何炅和宋柯,以及蝦米音樂被邊緣化、自己主動轉崗釘釘。歌單的分類精細度,從一打開蝦米音樂就能得見。據地歌網體驗,新用戶打開蝦米後需率先選擇感興趣的音樂分類,系統會依次生成不同的主頁面。同時,蝦米還會根據用戶對不同歌單的收聽、點讚和分享數據來更新用戶畫像,依靠AI算法和百餘種分類曲目,蝦米逐步打造出更個性化的聽歌體驗。
  • 蝦米音樂關停 網際網路告別「小而美」
    不管忠實用戶有多麼不舍,對於蝦米音樂來說,這似乎早已被認定為一個「該來的時刻」。許多人總結了蝦米的死因:戰略失誤、版權失守、用戶萎縮、創始人離局……蝦米曾經被認為是在合適的時機做了合適的選擇,但事後來看,即便是選擇委身阿里巴巴這樣的巨人懷抱,也最終沒有逃脫「香消玉殞」的悲劇命運。如果從1999年九天音樂、星空等國內最早一批數位音樂網站開始算起,數位音樂在中國已走過21年。
  • 蝦米音樂的鍋,高曉松必須背?
    在這樣的背景下,蝦米秉持著尊重音樂、看見更大的世界來做一個社區,單靠它自己的力量根本難以維繫。拉美音樂、北歐樂隊,funk、jazz、bossanova,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音樂,相關的圖片,上傳,簡介維繫等瑣碎工作,其背後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網友自發的去用愛發電。
  • 蝦米音樂,漫長的告別
    或許還要更早,至少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早有預感。蝦米官方表示,未來業務重點將轉向B端的音樂商業場景服務。「我們將依託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 太陽照常升起,故事仍將繼續。而我們仍將反覆追問,數位音樂時代要往哪裡去?一切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或是正在變好或變壞。
  • 蝦米音樂為何被傳關停?
    針對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等傳聞,蝦米音樂官方回應稱,不予置評。另有接近蝦米音樂的知情人士稱,"'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這些傳言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蝦米音樂並沒有主編這個崗位,也沒有名義上的運營總監。"坐擁如此多的"忠實用戶",蝦米為何會淪落至傳言關閉的境地?
  • 蝦米真的被阿里巴巴耽誤了嗎?
    「現金部分也就是夠這幾個創始人買一部好車和在杭州買一套房子的,更大的一筆錢是阿里的期權,綁定期是4年,阿里希望讓創始人留下來繼續運營好蝦米。」一位知悉當年其中細節的阿里巴巴前員工姚力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回憶說。蝦米共有五位「聯創」,當中有四位都曾在阿里工作過。
  • 蝦米音樂明年一月關閉?一代人的青春即將沒落!
    昨天晚上,一位認證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微博用戶發博表示,有傳聞稱阿里巴巴旗下蝦米音樂或將於明年1月關閉。另一位微博名為「果殼放大燈」的網友爆料稱,蝦米音樂有關高管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返回杭州)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公開資料顯示,蝦米音樂的前身蝦米網成立於2006 年,是一個音樂分享、社交的音樂網站,5位創始人都為阿里老員工,CEO王皓為阿里巴巴前系統分析師。2013年1月,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收購。
  • 蝦米音樂創始人銷毀唱片:一個時代結束了嗎?
    前幾天,一個關於蝦米音樂可能關閉的消息登上了熱搜。而一件事,很巧合地成為這個新聞的冥冥中的某種呼應:蝦米音樂創始人之一、獨立音樂人朱七,在10月如約銷毀了他最新專輯《書名號》未能售完的黑膠唱片。大概在今年7~8月,朱七在網上賣《書名號》。
  • 蝦米音樂明年關閉?
    有曝料稱,蝦米音樂將在2021年1月關閉。蝦米音樂官方對此暫無呼應。消息傳出後,大量網友湧入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留言,跪求不要關,但沒有任何回應。- 蝦米要關了嗎???- 求求你別關了,我寧願不用88會員的VIP,我以後都單充會員成嘛。
  • 獨家調查|蝦米真的被阿里巴巴耽誤了嗎?
    「現金部分也就是夠這幾個創始人買一部好車和在杭州買一套房子的,更大的一筆錢是阿里的期權,綁定期是4年,阿里希望讓創始人留下來繼續運營好蝦米。」一位知悉當年其中細節的阿里巴巴前員工姚力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回憶說。蝦米共有五位「聯創」,當中有四位都曾在阿里工作過。
  • 蝦米被傳關閉,阿里巴巴不做音樂夢了?
    2007年,在阿里巴巴做了四年系統分析工程師後,王皓創建了蝦米音樂分享社區,第二年,蝦米網成立。蝦米故事開始的起點,也是國內在線音樂進入高速發展的起點,2007年前後,一批在線音樂產品先後成立,彼時仍是PC網際網路的天下,因此在線音樂的創業故事多與播放器和盜版兩個關鍵詞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