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回眸② | 葉國輝:我只尋找為音樂而生的人

2020-12-24 上觀

在辦公室的茶几上,葉國輝緩緩鋪開一本圖卷,一群古人列坐於溪澗之間。一幅蘭亭修禊圖,勾勒出王羲之筆下永和九年的一場醉:暮春之初,群賢畢至,曲水流觴。

 

2012年,葉國輝以此圖為靈感,創作出為女高音與交響樂隊而作的《曲水流觴》。5年後,他更進一步,創作出交響樂《王羲之》。10月22日,這部作品剛由捷克國家交響樂團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

2007年,《晚秋》首演之際,葉國輝與湯沐海在柏林。

 

無論是1988年的《楊柳枝詞》,1994年的《京劇印象》,2004年的《中國序曲》,2007年的《晚秋》,還是如今的《王羲之》,葉國輝一直在探索用中西融合的音樂語彙來講述中國故事,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2015年,他創立的「聽見中國」項目,每年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作曲家聚集到上海,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音樂傳統,並用中國傳統音樂素材創作出全新的交響作品。

 

葉國輝是1986年考入上音作曲系的,畢業後留校任教。去年是他考入上海音樂學院30周年,他也在這一年獲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成為自1998年長江學者設立以來音樂領域享此殊榮的第一人。站在新的起點,他繼續著自己的探索,也尋找著更多「為音樂而生的人」,助力他們走向世界舞臺。

 

對話葉國輝

1997年,葉國輝《新世紀序曲》獲獎。

 

讓世界為「王」乾杯

 

上觀新聞:剛剛首演的《王羲之》是當年《曲水流觴》的一種延續嗎?

 

葉國輝:我很早就對王羲之《蘭亭集序》裡所描述的場景產生興趣了。《曲水流觴》是2012年的作品,是我在國內外演出最多的作品之一。這個故事本身有史料記載,也有書法、繪畫和詩作流傳下來,包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音樂往往是抽象的,但《曲水流觴》很有場景感,很容易引發人們的想像。我記得有一次,在法國尼斯,一場關於《曲水流觴》的講座後和當地人一起喝酒,有人提議,為「王」乾杯。旁邊有人提醒他,這個「老頭」姓葉!哈哈哈。

 

上觀新聞:王羲之這個人物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麼?您如何用音樂去表現這個人物?

 

葉國輝:我對王羲之作了一些研究,包括歷代文人墨客對他的評價。無論是他的書法還是他的人格,都非常吸引人,他身上的中國文人氣質和縱情山水的生活狀態,是跨越國界,為人類所共同嚮往的。

 

比起《曲水流觴》,交響樂《王羲之》有了更充分的表達。音樂中,我引用了和曲水流觴這個故事有關聯的古琴曲《流觴》,並運用了竹笛這件傳統樂器。我請教過古琴方面的專家,這首曲子與王羲之當年的故事不無關聯。我還引入了童聲吟誦,產生結構和聲音的對比。童聲的文本節選了曾鞏《墨池記》的內容,裡面記載了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故事。童聲在演唱的時候使用了與中國古代的吟誦調,很口語化,但又不乏音樂性。

 

上觀新聞:這次《王羲之》是由捷克國家交響樂團演繹的,外國樂團來演繹有什麼不一樣嗎?

 

葉國輝:音樂無國界。外國音樂家表現出對竹笛這件中國樂器的濃厚興趣,也表現出對這個故事、對中國古代文人生活的強烈好奇心。我曾收到紐西蘭一所大學發來的邀請,希望在紐西蘭重現「曲水流觴」的盛景。我們計劃在紐西蘭找一個河灘,帶上20瓶紅酒,飲酒作詩,將詩歌集出版,並用無人機拍攝紀錄片。不久前美國也有一個大學發來邀請,希望能把「曲水流觴」帶去。足見這個中國題材的世界吸引力。

 

再現唐朝傳來的音樂

 

上觀新聞:這場音樂會上也上演了您的作品《唐朝傳來的音樂》,從1980年代以來,上海音樂學院對古譜的研究和基於此的創作一直都沒有間斷,您的《唐朝來的音樂》可以說是一種傳承和延續。

 

葉國輝:上音在古譜研究方面一直保持了很強大的優勢,這得益於老前輩的努力,也得益於開放的國際學術環境。我興趣很廣泛,喜歡不務正業。上高中的時候我拿了很多跳高冠軍,也許應該去體育學院的,但最後還是來了音樂學院作曲系。1986年,我剛進校的時候,學校就有很多古譜講座,我一聽覺得很有意思。我常常向陳應時老師以及趙維平老師討教,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經得起學術推敲的古譜樣本,把它變成可以演奏可以聆聽的音樂。後來,我找到了《酒鬍子》。

2003年,葉國輝與陳應時教授研究古譜

 

我們漸漸聚焦於英國音樂學家勞倫斯·畢鏗(Laurence Picken)主編的七卷《唐朝傳來的音樂》卷四中收錄的古譜《酒鬍子》。有意思的是,我意外地在網絡上發現了日本雅樂視頻《酒鬍子》。經過分析比照,竟然對上了!雖然音高還有旋律走向有些變化,但音樂的基因留存下來。這讓我非常驚喜,由此我大膽得出結論,唐朝的音樂沒有失傳,《酒鬍子》就是一個活化石。

 

上觀新聞:您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像一個考古學家而非一個作曲家?

 

葉國輝:對,《唐朝傳來的音樂》裡,我將自己作曲家的身份降到了最低,更多地是對《酒鬍子》的再現。迄今為止,《唐朝傳來的音樂》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時長、不同的編制進行了演出,我們用大的交響樂隊,也模擬與《酒鬍子》年代相近的《韓熙載夜宴圖》中「清吹」場景。《唐朝傳來的音樂》可謂是近百年來唐朝音樂最大規模的傳承和實踐。未來,我準備在世界範圍內徵集關於《酒鬍子》、關於唐朝音樂更多的線索,繼續演出和講述《酒鬍子》的故事,讓「唐朝傳來的音樂」被更多人聽見。

2013年,葉國輝與趙維平在日本陽明文庫

 

將對音樂的愛融入生命

 

上觀新聞:您在上音接受到的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

 

葉國輝:我念書的時候最受觸動的,是上音的老先生們對音樂的摯愛,幾乎融入了他們的生命。當時我問我們的老系主任陳銘志先生,您怎麼發表了那麼多文章啊?他說,我每次備課都認認真真,備好課就是一篇文章。他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還有桑桐先生,他的著作真的了不得,他的專注度我們今天的人很難想像。我記得我去匈牙利進修的時候,他給我寫了一封信,讓我抓住機會,好好學習,學成歸來後好好投入實踐,我很感動。回來之後,拿著自己的作品去拜訪他,他當時帶著助聽器,我把聲音開到最大。他夫人跑出來對我說:「你別再調大了,他聽不見。」那時候他已退休多年,但對年輕教師仍然那麼關心。

2008年,葉國輝與桑桐

 

還有楊立青先生,我進校的時候,他40多歲,教配器。他寫出了當時最好的配器教材,還沒出版呢,全國各地的人都託人來要,要不到還來偷。他是個完美主義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書稿才終於出版。同行都評價說,這套書真是了不得!而他只是說,我就是喜歡而已。這種志向和生命融為一體所迸發的智慧和能量,真是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上觀新聞:如果上音有一種精神和傳統,您覺得是什麼?

 

葉國輝:我想,從最早的前輩肖友梅、黃自先生開始,上海音樂學院就有一種開放、國際化的視野。賀綠汀先生很好地將古今中外的東西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擅長的音樂表達。這些先生們,在為人上、在作品上都體現了最本源的對音樂的愛。正因為有了這種愛,他們的成果才這樣光彩奪目。

 

上海音樂學院,作為我們國家最重要的音樂學院之一,一方面必須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戰略匹配,必須要有最前沿的學術視野,與世界保持同步發展的態勢。另一方面,我們的創作,要和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文化需求真正連接。

2006年,葉國輝在西藏採風

 

上觀新聞:您是作曲系的教授,您教給年輕一代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葉國輝:我所做的,是鼓勵學生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之間,在古今中外的信息和思維方式中,去發展自己的創作實踐。

 

我很欣賞劍橋大學一位校長的一段話,他說劍橋的使命是將全世界最有才能的學生對接到自己的興趣點上。作為上音作曲系的老師,我所尋找的人,不是為父母來學習作曲的,不是為名為利來的,而是「為音樂而生的人」,他們要從自身的原點出發,找到自己的路徑。

 

每個作曲家的創造取向,是和他的基因、他的生活閱歷有關的。我們要做的是為這些作曲家搭建更多的平臺,讓他們慢慢成長,帶來多元的文化視野。我們需要出類拔萃的作曲家群體,讓他們形成合力,產生更強的國際影響力。

 

相關焦點

  • 他的《曲水流觴》讓老外迷上王羲之 看葉國輝如何用交響樂解讀中國...
    ,他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並帶他們去到上海戲曲學院和那裡的學生組隊創作……他就是葉國輝——中國著名作曲家,上音作曲系教授,立志用交響樂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使者。回憶當初的創作經歷,葉國輝說:「作曲和作文一樣,都有靈感突然來襲的偶然。」當時他隨上音青年交響樂團去國外參演音樂節,音樂節要求參與團體都能演奏一部原創作品,葉國輝交完了「作業」就回來了,也沒想到後來竟然拿了榜首。那屆評委一致推選這部作品,並直言音樂所創造的意境和「晚秋」的標題太貼合不過了!
  • 他的《曲水流觴》讓老外迷上王羲之 看葉國輝如何用交響樂解讀中國...
    聽了他的《曲水流觴》,有外國樂迷愛上中國文化,並在晚宴上為寫出《蘭亭序》的王羲之乾杯;有感於《京劇印象》,外國作曲家們紛紛加入他主導的「聽見中國」項目,並譜出了風味各異的《空城計》;在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任職期間,他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並帶他們去到上海戲曲學院和那裡的學生組隊創作……他就是葉國輝——中國著名作曲家,上音作曲系教授,立志用交響樂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使者
  • 葉國輝:前沿音樂的實驗者
    這樣,他到文工團工作了很多年。  1986年,他在父母的鼓勵下同時報考了好幾所音樂學院。「那時,從未去過上海,買了一張船票就去考試了。可是由於介紹信上有個文革時期的舊公章不合格,我差點被取消複試資格,幸好上海音樂學院負責招生的老師很愛才,看我的成績很高,讓我趕快回湖北去補蓋章。那次我考其他音樂學院的成績也很好,但最終經過綜合比較還是選擇了上海音樂學院。」
  • 《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唱片今天...
    今天,《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唱片隆重發布。 《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唱片今天發布(央廣網發 懿洲傳媒供圖)  2018年,著名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葉國輝教授一行,前往世界頂級的錄音棚聖地,英國阿比路錄音室,與世界前五大著名交響樂團之一的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
  • 上海國際藝術節|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獻演上音歌劇院
    10月26日晚,雅各布·赫盧薩與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上海音樂會在上音歌劇院舉行,獻演貝多芬、布魯赫、德沃夏克等傑出作曲大師的不朽樂章。  班貝格交響樂團被譽為「德國最出色的國家級交響樂團」之一,其特有的厚重、圓潤和富有穿透力的聲音,令萬千聽眾著迷。作為最早訪華的西方樂團之一,從1986年起,該團陸續訪問中國多次,分別由霍斯特·史坦恩、喬納森·諾特以及雅各布·赫盧薩執棒。
  • 從倫敦阿比路錄音棚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葉國輝《晚秋》裡聽見...
    倫敦交響樂團世界一流,《晚秋》的錄音師喬納森·艾倫(Jonathan Allen)也大有來頭,他曾錄製《悲慘世界》《水形物語》等電影音樂。「葉國輝這幾部作品的質量讓我感到一種不可思議的驚喜,一種迷人的色彩。他的作品不僅僅體現了他作為作曲家的個人經歷和藝術追求,更反映了來自中國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傳承。」喬納森·艾倫說。
  • 上音「絲路-英雄」音樂會在滬奏響
    人民網上海11月7日電 (記者 曹玲娟)今晚,由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演奏、周珂指揮的「絲路-英雄」音樂會在滬上演,音樂會的上半場演奏上海音樂學院原創多媒體交響劇場《絲路追夢》的管弦樂版,下半場演奏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英雄的生涯》。
  • 上音師生致敬最可愛的人,為抗疫英雄獻上溫暖音樂~
    上音師生致敬最可愛的人,為抗疫英雄獻上溫暖音樂~ 2020-12-1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心守護歷史長河中的音樂寶藏,「上海音樂學院經典作品重錄項目...
    此次錄製的作品涉及自中國第一所高等音樂學府——上海音樂學院前身建校至今,從蕭友梅先生開始,黃自、丁善德等一批批德藝雙馨的作曲大師們的管弦樂作品。這些音樂界的前輩大師在上音校園中,扛起祖國音樂創作與教育事業的大旗。他們為推廣音樂、普及音樂教育、培養音樂人才所作的傑出貢獻,影響著無數為音樂夢想而努力奮鬥的後輩。
  • 國家公祭日,上音與龍華烈士陵園共同舉辦「庚子·音祭」活動_文藝...
    近年來,雙方攜手合作不斷推向高潮——我校音樂戲劇系系主任、作曲家安棟教授為龍華烈士紀念館新館進行整體聲音設計,其中為龍華二十四烈士創作的主題音樂震撼人心;安棟、劉灝教授創作的以龍華烈士為題材的交響樂《英雄頌》,去年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首演,引起熱烈反響。雙方還共建「上音龍華烈士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藝術實踐基地」。
  • 從倫敦阿比路錄音棚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葉國輝《晚秋》裡聽見...
    倫敦交響樂團世界一流,《晚秋》的錄音師喬納森·艾倫(Jonathan Allen)也大有來頭,他曾錄製《悲慘世界》《水形物語》等電影音樂。「葉國輝這幾部作品的質量讓我感到一種不可思議的驚喜,一種迷人的色彩。他的作品不僅僅體現了他作為作曲家的個人經歷和藝術追求,更反映了來自中國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傳承。」喬納森·艾倫說。
  • 上音奏響2020新年音樂會 未來將定點在上音歌劇院舉行
    復排經典,卻是新氣象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音新年音樂會以「五星出東方」為主題,復排了歷代「上音人」創作的5部經典作品,分別為呂其明作曲的《紅旗頌》、張敬安/歐陽謙叔原曲、閔惠芬改編的《洪湖隨想曲》、何佔豪/陳鋼作曲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丁善德作曲的《長徵交響曲》以及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這些作品也都刻上了鮮明的「獻禮祖國
  • 原創歌劇《賀綠汀》為上音歌劇院啟幕
    波浪般的藍色座椅與舞臺頂部的星光輝映,上音歌劇院昨晚舉行啟用儀式暨開幕演出,上海音樂學院原創歌劇《賀綠汀》為劇院啟幕亮燈。  賀綠汀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上音的老校長。他的一生,伴隨著新中國的解放、發展和崛起。
  • 上海音樂學院梳理「無形資產」,有一批經典作品重錄了
    為了讓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資產在網際網路+時代弘揚,上海音樂學院2018年6月與千千音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於2018年11月正式上線「上音專區」,建立了國內首個高校音樂網際網路陣地。目前,「上音專區」已經有200餘首作品上線,但是,仍有不少經典作品因為無法獲得表演者授權、出版公司授權,抑或錄音質量較差,甚至無法找到音視頻,無法與大眾分享。上海音樂學院經典作品重錄項目應運而生。
  • 上海音樂學院打造國際頂級智庫,8位專家入庫為上音建言獻策
    ,同時,8人還受邀擔任了上海音樂學院國際藝術家諮詢委員會理事。參與賽事的經驗對於人才培養非常重要,他們可以互相學習,被業界所熟知,同時也可以為上音帶來更多的認知和認可。我覺得要鼓勵學生參與這些賽事,競賽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並不是要贏得比賽,更多的是通過這種參與來學習。」「第二是參與國際藝術節。上音學生院團可以安排一些巡演,和國際藝術節建立起國際聯繫,這對學生和學校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
  • 上音回眸①|陸春齡:九十載玉笛飛聲-陸春齡 紫韻 笛子 上音 笛手...
    原標題:上音回眸①| 陸春齡:九十載玉笛飛聲  2017年11月27日是上海音樂學院建校90周年的日子,上觀新聞訪問了笛子演奏家陸春齡、作曲家葉國輝和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三位上音人,回顧歷史,講述與音樂有關的故事。
  • 《文藝熱搜榜》:葉國輝交響作品音樂會奏響,長三角國際文博會開幕...
    晚秋——作曲家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交響樂作品選集唱片近日發行11月14日,長江學者、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葉國輝的交響作品音樂會由張潔敏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同日,倫敦交響樂團錄製的《晚秋——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唱片同步發行。
  • 首屆上音·李斯特·蕭邦音樂節今年6月開啟,不拘一格選拔潛力新人
    記者獲悉,上海音樂學院、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波蘭華沙蕭邦音樂大學經友好協商,擬成立「中歐三校聯盟」,通過多種形式合作交流,共謀學科發展、共享資源優勢、共育頂尖人才。從今年開始,三校將輪流承辦特定專題的音樂節,首屆音樂節將於6月1日—4日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包含鋼琴選拔賽、鋼琴大師班及聯合室內樂音樂會。
  • 上音三位作曲學子「中國風味」鋼琴作品全球發行
    大賽由黃自先生的故鄉上海川沙與美國太平洋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旨在鼓勵參賽鋼琴作品帶有中國元素,指導單位是黃自先生曾經就讀的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此次收錄的六部作品中三首作品分別是來自上音本科生孫昊瀚的二等獎作品《天池·迴響》(導師陳牧聲)、博士生劉博的二等獎作品《嘎所》(導師賈達群)、進站博士後李姝穎的三等獎作品《五》(導師葉國輝)。
  • 《文藝熱搜榜》:葉國輝交響作品音樂會奏響
    晚秋——作曲家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交響樂作品選集唱片近日發行11月14日,長江學者、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葉國輝的交響作品音樂會由張潔敏指揮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同日,倫敦交響樂團錄製的《晚秋——葉國輝交響樂作品選集》唱片同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