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言:聞到狗肉香,神仙都來搶。用這句話來形容狗肉的美味實在是不過分,雖然中國之前有很多人都吃狗肉,但是隨著人們的意識增強,愛犬人士對犬的呵護也越來越多,如今人們基本上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下基本上已經戒掉了這個陋習。除了現在的人不吃狗肉,在中國古代也有一個民族不食狗肉,而且這個民族也影響了中國兩百多年無人敢吃狗肉。
說起滿族人,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遊牧民族。正是因為他們居無定所的放牧才和狗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中原人以農耕而聞名,男耕女織就能過上溫飽的日子,但是滿族人所生活的地域由於氣候、地理原因不得不靠遊牧和打獵來填飽肚子。無論是遊牧還是打獵,犬不僅是他們的朋友,更是滿族人的左膀右臂。
放牧離不開狗,狗不僅能夠維持羊群的行進狀態,而且還擔當著羊群的保衛工作,忠誠勇敢成為了他們的代言詞。白天狗跟隨主人放牧,晚上在羊圈周圍防止野獸前來偷襲,在那個時候只要是有羊的地方就會有狗。
除了牧羊犬,還有一種狗擔當著獵犬的職責,常年的遊牧難免會有餓肚子的時候所以取之於自然的打獵活動必不可少。狗的動作敏捷機智勇敢,常常能為主人帶回獵物,如果說中原人不吃牛肉是為了讓牛幫我們耕地,那麼滿族人不吃狗肉是因為狗既可以放牧又可以打獵。人類這麼忠誠的朋友為什麼要吃它們的肉呢?
滿族人不吃牛肉還與一位重要的領袖有關係,這人便是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與狗的關係可以算得上是生死之交了。此事還得從努爾哈赤的祖父說起,努爾哈赤的祖父是建州的首領,當時朝廷為了牽制努爾哈赤的祖父,於是便令努爾哈赤到總兵李成梁的身邊當侍衛。表面上是當侍衛,實則是為了拿努爾哈赤當作人質,因而克制努爾哈赤的祖父。
李成梁此人也十分有意思,拿著朝廷的高官厚祿,卻把這一切歸功於自己腳上長的三顆痣。李成梁認為正是這三顆痣讓其一生大富大貴,因此經常在人前炫耀。李成梁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李成梁的一個家丁對他說腳上長了三顆痣就可以大富大貴,那麼如果腳上長了七顆痣是不是要魚躍龍門了呢?李成梁頓時大驚,忙問這人是誰,此人便是努爾哈赤。李成梁認為腳上的七顆痣就是腳踏七星,如若此人不除,日後便可成為真龍天子。
李成梁對努爾哈赤起了殺心,這一消息被與努爾哈赤關係較好的一位侍女知道了,侍女通知努爾哈赤趕緊逃命。逃跑過程中,努爾哈赤的大黃狗也一同跟了去,李成梁的追兵狂追不舍,最後努爾哈赤走投無路跑到了一個草甸子裡。這時追兵想要放火燒死他,又困又累的努爾哈赤睡在了草甸子裡,大黃狗見火起,拼命的叫醒努爾哈赤,並且跑到一條小水渠中把自己身子沾滿水再回來打溼努爾哈赤和周圍的草。大黃狗拼命努力了一夜終於保全了主人的性命,最後累得奄奄一息。
多年徵戰後,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各郡,金國建立後,後人稱其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掌握了大權之後,念及自己愛犬的救命之恩,命令全部子民不可以食狗肉,不能穿戴狗製品。
一個與狗結下生死之交的領袖,一個靠狗放牧打獵的民族,一個愛犬護犬的國家怎麼能夠傷害我們最真誠的朋友呢,保護愛犬從不食狗肉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