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ech星球
從當年主要針對留學生的中介公司,到如今鋪天蓋度掛著「保offer」牌子,面向廣大應屆生的秋招輔導機構,針對學生群體的付費培訓項目如今遍地開花。免費修改簡歷、定製個性化輔導方案、不限次內推簡歷......職業輔導機構抓住「一紙offer難求」的緊俏市場需求,一招接著一招精準「下套」。
「這個月進了好多秋招培訓群,以後寫篇《秋招培訓亂象一覽》的文章,能找到很多素材和採訪對象」,同為今年應屆生的樂樂,準備秋招一個月後,她發現求職市場的背後暗含巨大的灰色產業鏈、亂象叢生,稍不注意,便會掉進機構設好的坑裡。而這種現象,也和有限的空缺崗位與逐步增長的畢業生數量之間的矛盾,密不可分。
數據顯示,2021年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900萬人,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公司放出的職位大幅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壓力和求職心態也比往年大有不同,「每天都是焦慮心態,壓力非常大」,斯琴直言。
把求職時的焦慮和迷茫,通過付費「外包」給求職機構,成為一部分應屆生的最優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1000多家求職服務機構,將近9成都推出了「保offer計劃」,價位從幾千到十幾萬元不等。而這些求職平臺號稱「保錄取」 的項目,實際是價高質廉的培訓服務。
「當時感覺自己離拿到心儀的offer,只差一場專業培訓」,2021應屆留學生潔莉,這樣總結秋招輔導機構給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甚至讓她產生一種虛假幻象——「我是個很優秀的人,只差被中介機構推薦給HR」,只要花了這筆錢,心儀的工作就能手到擒來。
然而,她沒想到,購買的高額付費課程,非但沒有解決自身的求職難題,還成為增加苦悶煩躁情緒的主要來源,甚至在秋招最寶貴的時間,一度走上維權之路。
被「販賣」的焦慮情緒
焦慮,是大多付費培訓學生群體的共同情緒,通過「點對點」販賣焦慮,激起情緒後通過以私人訂製輔導推薦,是平臺慣用的伎倆。
每年的7月至11月,正值應屆生秋招季的黃金時期,也屬於求職機構的銷售導師活躍時期。「金九銀十,明年2月份就要畢業,現在已經11月份了,offer為什麼這麼難拿到呢?」粗略捋了一下時間,潔莉心頭的焦躁感又多了一分。
遭遇海外疫情嚴重,被滯留到7月份才回國的潔莉,因為著急完成畢業論文,直到8月底才準備秋招。「對國內秋招市場一片茫然,秋招準備的一團亂麻」 ,為了儘快適應國內招聘進度,潔莉在9月份底,主動報名參加了一家名為「海圖教育培訓機構」的「X MAX計劃」。
「各家課程安排其實差不多,但海圖的諮詢導師是通過這三點最後打動了我。第一,海圖常年服務B端,熟悉企業用人條件,因此求職導師堪比業內導師水平;第二,擁有大量直推機會,可免除筆試環節;第三,走感情路線,說海圖以結果為導向搭建信息橋梁,保證學生可以拿到更好的offer」,不僅如此,還可以送她免費的實習機會,最終,潔莉從諮詢課程到最終交費,前後僅不到半天時間。
在她和父母當時看來,通過購買求職付費服務產品,提高自己的秋招的競爭力,是有價值的「知識付費」,「就像公務員考試一定要報面試班一樣」。
除了像潔莉這類主動報名購買付費輔導服務的學生群體外,還有一部分消費群體是被機構的恐慌式營銷手段而影響。
Tech星球對比市面上各大知名培訓機構的宣傳文案,發現「史上最難」、「秋招接近尾聲」等各種渲染情緒的語氣詞和極端數據出現的次數最為頻繁。
比如,「愛思益」的宣傳廣告:「緊急通知:90%企業的秋招申請即將關閉,即使僅還有幾家仍在網申的公司,deadline也迫在眉睫」。並且,「打著免費發放秋招信息的文章末尾,都會附有各家機構的付費培訓計劃,便於學生快速找到諮詢方式」,樂樂解釋道。
為了儘可能抓住潛在消費用戶,輔導機構一般會採用「朋友圈轉發宣傳文案+免費進內推社群」的方式,大範圍傳播廣告信息,圈更多學生入局。
加入了多個求職機構免費內推群的秋招生林默告訴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機構發布內推信息為假,推廣付費課程為真」。幾乎所有內推群裡的「求職小助手」,最初會先發一些企業的秋招信息,過段時間之後,參雜「內推名額僅剩X位」、「行業名師一對一免費輔導簡歷」等廣告連結逐步增加,逐步教化學生消費意識。
默告回憶,看到廣告信息曾想「免費改簡歷」的她,加上求職小助手微信表達自己來意後,便隨即被單獨拉到一個三人小群,群名就叫「林墨同學求職群」。
群內的求職顧問老師簡單分析她的簡歷之後,說:「你的簡歷比較優秀,只要經過專業導師的稍加調整與全程輔導,一定會拿到不錯的網際網路大廠offer。」隨即便發送了一張「保offer計劃」的長圖,「拿不到offer保退款」「不限次網際網路崗位內推,知道拿到offer」……樣樣打到她心坎上,但最終因4.9萬的高額價格超出預算而放棄購買。「如果幾千塊錢,我可能就買了」,她坦言。
除了通過發布免費內推信息來廣泛吸引學生群體,有些機構通過灰色求職付費產品,圈中目標。
Tech星球發現,一家名為「天崢教育」的輔導機構,以「有償代做秋招網申筆試題」,吸引不少因筆試不過關而被刷的求職生諮詢。「像攜程這種帶有攝像頭監控考試的公司,收費480,沒有攝像頭的380,基本所有公司網申題都可代做」,並且,對方可根據不同網申公司個性化安排代考老師。當Tech星球詢問代考老師的資質時,對方直言「全都是上岸的公務員,行測正答率絕對保證90%以上。筆試過關後,還可安排面試輔導。」
高價付費後的連環陷阱:虛假內推、偷換導師......
上第一節課時,潔莉就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
對接潔莉的1對1全程跟進求職導師,並不是當時海圖許諾的宣傳圖中擁有10年工作經驗的「名師」,而是一位年輕求職導師,工作態度也極其敷衍。
海圖對此給出的回應更讓她惱火,「求職導師群除了我和這位年輕求職導師外,還有一位老師,但從來沒發過言,我也不知道她的身份。」海圖最終給的解釋是,從不發言的這位導師便是宣傳圖的名師,主要起輔助和全程監督的作用。總體處理的讓人無可挑剔,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隨著後續課程的逐步展開,潔莉愈發覺得自己花1.2萬交了智商稅。按照海圖的承諾,潔莉的簡歷可以「直推到部分網申公司HR手中」,免除筆試,但她每次都照舊收到在線測評邀請,這讓她不得不懷疑「機構要走簡歷後,很有可能下一步沒有推給對方公司,只是演戲給她看」。
甚至有次她向行業導師要意向公司內推申請碼時,對方直接將帶有牛客網論壇關鍵詞的內推碼發給了她。「所謂的直推根本不存在,內推信息也是他們在某些求職論壇搜索整理。」
更讓她看不慣的是,一些學員通過自己努力拿到的offer,也被當做海圖對外宣傳的「喜報」。
和潔莉有類似遭遇的,還有去年曾花5000元在某知名培訓機構購買課程的金正,主要有網課、8小時線上行業導師一對一輔導、筆試面試模擬等。
「學到課程最後,也沒學到多少東西,水分太大了。」他分析,「改簡歷,可以找淘寶中介或者獵頭,最多三四百就能搞定;招聘信息、筆試題和面試經驗帖,在牛客網、應屆生求職網也找得到。如果是想要模擬面試,在閒魚找個靠譜的內部員工輔導就行。」金正忍不住吐槽,「基本靠復盤多次失敗求職經歷,才慢慢積攢起來經驗,拿到了offer,付費課程給我帶來最多的是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而曾經在某中小求職機構工作過的一凡向Tech星球解釋,「網上看到的輔導求職導師履歷大都真假摻半,有的甚至是大專學歷。」公司宣傳圖上那些通過「保offer計劃」拿到名企offer的學生,也有一半以上都是假的,名字也是偽造的。而所謂的網課,製作過程也極其敷衍了事。「有同行曾一口氣做了400多個視頻,放到公司的網站上做知識付費,直到後來找不到素材可抄」。
至於應屆生最看重的內推機會,「水分」更大。
「直推和內推的概念不一樣。直推是直接將簡歷發給HR過篩,這才是應屆生理解的『內推』,而實際內推主要表現是投遞簡歷時附有內部員工內推碼,應聘過程基本和無內推碼的相差不大。甚至有些內推名額是企業自己放出來的,但是被求職機構拿來宣傳是自己的獨家渠道。」一凡直言。
「內推不需要付費,相反內推成功會給推薦人一筆獎勵。如果存在付費內推行為,也是私人對接機構的合作。」在某網際網路大廠工作的李楊指出。
為此,被迫出面回應未委託某些平臺進行「付費內推」的企業也在不斷增加。比如畢馬威連續兩次發表聲明稱,招聘團隊與求職者直接溝通,並不會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
「實習僧」平臺一名諮詢導師也坦言,除了線下實習,「實習僧還提供遠程實習,不走人事,也沒有工資。門檻很低,適合首次找工作或者刷簡歷含金量的同學」,並進一步解釋,「企業一般不會背調實習單位,有不少準備秋招的同學選擇遠程實習。」
每年都有秋招付費課程陷阱的類似新聞報導,為何每年還有學生願意為之買單呢?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輔導機構販賣的是焦慮,倒賣的信息差,培訓效果會因人而異無法下定論。所以只要有求職需求,這個市場就會一直存在。」
高暴利、高退費率的「付費」課
一份職前輔導課水分有多高?可以兩個月內水漲船高,價格翻倍,且培訓課程內容變相縮水。
當Tech星球以秋招應屆生身份,向海圖諮詢「offer直通車」計劃的金額時,對方卻給出與潔莉此前報名費高出兩倍的價格,「現在有三種套餐,價格分別是29999、26999和22999」。
一位曾報名參與此計劃的內部學員對比自己的上課計劃,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分析,「這次他們推出的套餐,總體來看性價比還算高的模擬面試比之前少了一半,增加了其他服務課程」,「無限次內推=幫助往各大企業投遞簡歷,直通面試關=收到面試邀請即可」。
此外,對比其他機構價格之後,Tech星球發現海圖的價格並不算行業最高。
據樂樂回憶,她曾接觸過的另一家大型知名求職輔導機構,實習服務價格2.28萬元,全職服務產品的價格3.68萬元,購買實習與全職服務產品5.68萬元。據「職業蛙」的工作人員介紹,職業蛙的「提升求職能力的Bacic方案」價格21999元,「VIP保全職offer方案」為48999元。
而這些所謂的高額付費項目,利潤到底有多高?曾經在知名留學中介機構任職的知乎答主「大欣V」表示,如果是高額付費項目,利潤率可以達到60%以上。
他解釋道,2015年開始,職前教育機構瘋狂增長,比如「愛思益」「小灶能力派」等大學生群體較為知名的求職機構從那時候開始發展。起初這些機構主要面向留學生提供服務,幫助留學生獲取整理企業的招聘時間,並提供對應策略。但近四年來,隨著國內春秋招競爭激烈程度的逐步增加,學生群體對於網際網路大廠的嚮往與渴求,這些服務就服務對象也逐步擴展為國內學生。從提供服務到承諾,「保offer計劃」的海口越誇越大。「讓學生產生花錢就能找到工作的感覺,是順利銷售的重要法寶」。
如今,知乎、豆瓣等網上論壇也早已充斥大量對保offer計劃的吐槽和討論,機構一般選擇花錢去寫好評、刪貼,導致消費者與機構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有媒體曾報導報名「保offer計劃」套餐的學生,保守來講退費率也高達70%以上。但即便靠剩下的3成,也可以維持公司的運轉。
對於在海圖經歷的遭遇,潔莉一氣之下,曾通過官方渠道維權,得到「希望私下解決,可採用法律手段」的回覆。而私下諮詢法律專業的朋友後,她被迫打消上訴的想法,「合同條款裡籤訂的內容和當時口頭承諾的條件不一樣,我拿不出十足證據。」
試圖聯繫有同樣遭遇的學員,雖然網上吐槽和寫匿名信的學員頗多,最後潔莉發現難度幾乎如同大海撈針,「海圖給學員上課都是私下授課,從不組建帶有其他學員的大群」,僅靠留言聯繫希望十分渺茫。潔莉分析,「可能是為了杜絕學員交換信息,抱團維權」。
她無奈地告訴Tech星球,「錢沒辦法退,維權渠道也都不順,現在只能壓著火氣繼續上課,忍到拿到offer的那一天。」
(文章採訪人物潔莉、斯琴、金正、一凡、樂樂、林墨均為化名,海圖教育培訓機構為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