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優休閒農業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

2021-01-0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培優休閒農業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

  目前,全市有國家五星級農莊6家、省五星級農莊35家、省四星級農莊31家、休閒農業示範點11家。2020年前三季度,休閒農業接待遊客1732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27.9億元。為進一步培優培強休閒農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建議:

  1。強化規劃引導。把適合發展休閒農業的村落、水庫、園林等優質資源納入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合理開發利用。休閒農業規劃要與鄉村振興規劃相結合、與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相一致,在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制定科學詳備的發展規劃。

  2。加大政策扶持。在用地、資金、項目等方面重點支持。出臺市級促進休閒農業和集聚村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明確土地政策、金融貸款、納入政府定點採購等方面操作性強的扶持政策。

  3。完善設施配套。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向休閒農業集聚發展潛力大的區域優先投放,休閒農業項目在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集聚村率先啟動。規範打造非遺傳承基地、鄉村美食學堂、田園綜合體等。

  4。重點培育示範。加強對生產規模較大、品牌知名度較高、一二三產業融合較好、發展前景良好的村落農莊的重點培育指導。強化品質業態模塊打造,強化龍頭企業輻射力、引領力。

  5。重視宣傳推介。大力宣傳國家、省、市扶持休閒農業發展政策措施等有關精神。加強精品線路推介,大力宣介市域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藉助新媒體力量拓展營銷網絡,提升品牌吸引力。

(文章來源:常德日報)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鄒平打造英才匯聚「新高地」
    鄒平市發揮好「以鄉村事業感召人、以新型職業培育人、以鄉情鄉愁留住人、以優越待遇激勵人、以無上榮譽滿足人」的人才機制,下「引」「育」「留」這盤大棋,融匯鄉村振興建設多元力量。
  • 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鄉村振興新高地
    通過形成「點―線―面」的戰略布局和「量―質―效」的提升發展,打造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產業鏈條完整、示範帶動有力、經營效益顯著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全市農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和鄉村產業振興的新高地。  據南寧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敏介紹,一是打造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先行區」。
  • 廣西南寧市: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鄉村振興新高地
    通過形成「點—線—面」的戰略布局和「量—質—效」的提升發展,打造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產業鏈條完整、示範帶動有力、經營效益顯著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成為全市農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引擎和鄉村產業振興的新高地。據南寧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敏介紹,一是打造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先行區」。
  • 振興鄉村 嘉興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打造農業協同發展「示範田」
    回放 振興鄉村 嘉興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打造農業協同發展「示範田」
  • 發展休閒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休閒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相關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不少地區通過發展休閒農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業態、新產業和新動能。新時代發展休閒農業,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進一步向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向打造休閒鄉村轉型升級,促進鄉村產業協同發展和產業鏈不斷延伸,真正實現農村人氣集聚和鄉村全面振興。
  • 晉中市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打造「酥梨飄香,水韻苗堡」,積極推進梨園觀光綜合體與休閒農業相結合,進一步發展梨花節、採摘節、梨園戲院、手工作坊等項目,帶動苗家堡村產業發展;打造「三賢故裡,修善聖地」,建設深加工車間,發展酥梨新品種展示區,智能溫室大棚,高效節水灌溉等具有科技示範引領的項目,改變原始落後種植模式提升修善村農業科技含量,帶動產業發展;打造「康養福地,詩意劉堡」,依託王維詩苑增加文化設施,形成獨特的帶有北方特色的村落風格
  •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以昌源河生態走廊為帶,重點打造「一軸一帶四點、六位一體」的25公裡鄉村振興「水韻、文化、綠色」特色廊帶(一軸即以濱河生態景觀道為軸;一帶即昌源河生態走廊為帶;四點即打造苗家堡村、修善村、劉家堡村、河灣村4個精品示範村;六位一體即集道路、村莊、產業、園林、水利、文化為一體),努力打造「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鄉村振興示範片區。
  • 泉州德化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
    遊客體驗採茶樂趣臺海網7月13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近年來,德化縣立足優越自然生態、獨特山水風光、豐富地方文化等資源,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全力打造綜合性的休閒農業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激發農村創業創新
  • 休閒農業奏響岱嶽鄉村振興進行曲
    近年來,樂惠農業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在岱嶽區道朗鎮投資興建「彩韻田園」農業綜合體,園區將產業發展與休閒生態相結合,高效農業與科創平臺相結合,鄉村民俗與主題文化相結合,建成了豬豬農場、鄉韻彩墅、芳年華韻、松雲兩儀谷四大主題區。自建園以來,已帶動11個貧困村發展大棚種植,帶動98家貧困戶,183名貧困人員,實現增收脫貧。
  •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如何驅動鄉村振興
    當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成為我國鄉村繼工業化模式之後驅動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大重要路徑。海外發達經濟體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起步早,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已經走上了規模化和規範化發展道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文梳理了海外發達經濟體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驅動鄉村振興經驗, 以期為我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參考與借鑑。
  • 做優休閒農業文章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現代特色農業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戰略,全力建設休閒農業示範區工程,塑造了一批休閒農業「金招牌」,打造了一批休閒農業「新產業」,創建了一批休閒農業「新農村」,培育了一批鄉村旅遊「新精品」,休閒農業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新業態。
  • 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
    強化「農」的屬性,突出「遊」的功能,去年接待遊客44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7.6億元——宿遷休閒觀光農業成鄉村振興新引擎宿遷網訊(記者 張雲 通訊員 趙聰)1800畝的70餘種海棠花競相開放,燦若雲霞,眾多遊客在花間拍照、直播,現場車輛綿延數裡,附近飯店家家爆滿
  • 德陽旌陽區孝感鎮:打造都市休閒農業產業園區 助推鄉村振興
    據該鎮負責人介紹,紅光印象中的優禾上品、勿忘我花海兩個主題農業園自2015年9月開園迎客以來,截至目前已接待遊客約30餘萬人次,拉動旅遊消費1000萬元,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收入1500餘萬元,紅伏村已成為德陽市民近郊休閒旅遊好去處,「藉助『紅光印象』這張旅遊名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農民在增收引擎。」在觀光主軸上,香樟樹迎風招展,淡淡的花香飄蕩在空氣中,讓人神清氣爽。
  • 將打造區域農業品牌與鄉村振興相結合
    【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農業強必須走農業品牌建設之路。通過積極打造區域農業品牌,可以給我國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之下,打造區域農業品牌必須與鄉村產業振興、鄉村組織振興、鄉村人才振興結合起來。
  • 發展休閒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產業振興在整個鄉村振興戰略中居於中心位置,只有產業實現了振興,才能帶動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農業要強,產業必須要興旺。休閒農業具有多元集聚功能,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其以園區和空間創新帶動了農業產業的優化和延伸,有助於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必將成為實現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助力實現農業全面轉型、鄉村全面振興。提升休閒農業開發層次。
  • 南昌縣全力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秦榮洲告訴記者,近年來,南昌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富民強縣為根本出發點,以招商引資、品牌創建為抓手,全面推進休閒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尤其在做大產業品牌、打造產業亮點方面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工作。休閒農業主體量多質優目前,全縣擁有休閒農業大戶434戶。
  • 產業實踐帶動鄉村振興 天津區域休閒農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劉菲菲)日前,伴隨著「曙光水鎮·華北明珠」開園暨美食節音樂季盛大啟動,作為天津市北辰區的重點建設工程,在保持景區獨特魅力和生機活力的同時,主打休閒天然農業風光的曙光水鎮,成為了京津冀地區居民休閒旅遊的又一盛景。
  • 昌邑飲馬鎮「梨花水鎮」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昌邑市飲馬鎮「梨花水鎮」項目,充分挖掘整合山、梨、水、坑等當地資源,大力推動主導產業轉變、投資主體轉變、發展模式轉變,走出一條既獨具特色又充滿活力的鄉村振興路子。作為今年昌邑市迎接我市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和「四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觀摩點評的新站點——「梨花水鎮」項目,位於寶通東街南部、濰河東岸,總投資30億元,規劃佔地6500畝,由中央外宣辦主管的北京視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打造。
  • 江蘇:做好「鄉村+」休閒旅遊農業欣欣向榮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蘇士利介紹,2019年,全省休閒旅遊農業綜合經營收入超680億元,增速多年保持在20%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閒旅遊農業園區景點超1萬個,培育建設了330個省級休閒旅遊農業精品村,300個省級主題休閒旅遊農園,年接待遊客達2.3億人次,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星級企業(園區)等「國字號」
  • 鄉村民俗文化助力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作為一種在傳統農業基礎上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而興起的新型旅遊方式,隨著市民生活品味的提升悄然興起。同時,鄉村振興還內涵振興鄉村文化之意,鄉村作為一種有別於城市聚落形態的經濟地理單元,孕育出的民俗文化更加本真,更為淳樸,更能反映區域群體的精神面貌和價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