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記】7月24日,出張家口南行30公裡,到古城宣化。這座歷史上的軍事重鎮,有京西第一府之譽。厚厚的城牆、巍峨的鐘樓鼓樓和寬闊繁華的步行街交相輝映,古色古香的城市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
宣化是萬裡長城上一個古老的城池,歷史相當久遠。一般的說法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分36郡,宣化據其一,為上谷郡。所以,「上谷」也是宣化的別名。
被群山環抱的宣化距壩上高原50公裡,距北京八達嶺120公裡,佔據了北控大漠、南拱京師的戰略要地。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宣化的防禦作用。明代,宣府鎮為北部防線「九鎮」之中最大最堅固的重鎮,邊長6裡13步,周長24裡,比當時的西安、太原都大。城防設施完備,城門環有甕城,甕城外連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樓,城外設壕塹、護城河、吊橋等。整個城池儼然為明代北京城之縮微版。當時,宣化駐軍最多時達到15萬人。戚繼光幕下文人徐文長有歌:「宣府教場天下聞,個個峰巒尖入雲。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
多少年了,古城宣化早已喪失了它作為軍鎮的作用,但這座古城卻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蹟,滋養和浸潤著這裡的人民。同時,它也留給當地政府一個思考:宣化應該怎麼發展?宣化古城的角色應該怎麼轉換?
當宣化也像其他許多城市一樣大力發展城市經濟的時候,卻忽視了另一種資源的利用。擁有眾多旅遊資源的古城,卻很難見到外地來的旅遊者,旅遊收入更是微乎其微。
如果我們開列一張古城宣化的文物旅遊資源清單,它將是一個很長的單子:
上世紀70年代在宣化下八裡遼墓中發現的張氏家族墓群,繪於張世卿墓頂部的天文星座圖,融會了中國古代二十八星宿和西方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記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瑰寶,並被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日本佛教宗師日蓮的六大弟子之一的日持上人於公元1294年西渡中國傳播佛法,並在宣化圓寂。這是可與唐代鑑真東渡相媲美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由乾隆皇帝題寫「神京屏翰」的鎮朔樓、素有「第二黃鶴樓」之譽的清遠樓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位於城南的拱極樓至今保存完好……
據統計,宣化具有保護價值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城牆、古建築、古廟宇、古街道、古民居等文物遺址近百處。
無需再開列下去。這座古城歷史之厚重、資源之豐富,是多少城市夢寐以求的,而他們卻沒有充分利用起來。不久前,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與麗水市青田縣因為名人劉伯溫爭得熱火朝天。近年來,文成縣先後以劉伯溫名號註冊商標並開發出「伯溫古劍」、「伯溫家酒」、「伯溫家菜」等特色產品,效益也顯而易見,「劉伯溫」每年為文成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上億元。而青田將劉基文化直接作用於經濟行為的僅劉伯溫讀書處石門洞一個景點,產生的經濟收入就有100多萬元。這種爭奪歷史名人資源的現象,表面上是「文化之爭」,實際上已演變成文化背後的經濟利益的博弈。
宣化有如此多的文化資源,有如此厚重的歷史,根本無需去與別人爭,更無需像許多地方無中生有地建仿古建築,造人文景觀。有位專家說得好:「把祖宗留給我們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借名人、名牌效應促經濟發展,把無形資產轉化成有形資產,就是一個好思路。」
據悉,現在宣化已提出要「文化興區」,並且要打造「京西第一府」這張品牌,這實在是件可喜的事。
河北長城知識競賽題
51、張家口境內的長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在哪個時代的長城基礎上修建的?
A、北魏B、秦C、漢
52、清遠樓內懸掛的宣府鎮城鍾為明什麼年間鑄造?
A、洪武B、隆慶C、嘉靖
您通過手機簡訊將正確答案發送給我們,您就有機會參加抽獎。移動手機用戶發送CH到03456,聯通手機用戶發送CH到8765。諮詢電話:0311-8631166。我們將抽出一等獎3名(獎勵200元手機充值卡)、二等獎5名(獎勵100元手機充值卡)、三等獎10名(獎勵50元手機充值卡)。
本次活動獎品由河北永順集團實業有限公司提供贊助(該公司主營煤炭、焦炭、建材等。董事長:李金勇。) 本報記者 高志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