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房、老標語、村裡還有老鐵匠 供花饃、祭天神、古村落留鄉愁

2021-01-11 攝影新視野

河南省衛輝市太行山區最偏遠的地方有個土池村,這裡「一腳踏三縣」,老石頭房很多,還留下很多老標語。這裡民風淳樸,民俗也很獨特,成為我國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 隨著鏡頭咱們一起到村裡走一走,肯定能喚起您很多古老的記憶。

門頭「忠」字醒目

老房子,老標語

要鬥私批修

村裡還有「革命委員會」

村裡還有老鐵匠

很多人家院子裡還有這樣一石頭臺,上邊是供桌,下邊是雞窩

村子有大事祭天神

過年堂屋供花饃

該村已有650餘年的歷史,背靠3000多年前的戰國魏長城(遺址),東有康王堖、西有秦王堖兩座歷史名山。 村裡幽美的自然環境、完整地保存著「山水、田園、村落」的格局。

石頭牆上曬柴火,做飯燒地鍋

石頭堰上蓋石頭房

石頭房裡住著淳樸的人

近些年,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任合根返村當上了黨支部書記,他在加強古村落保護的同時,積極改變村裡基礎條件。目前,這裡的道路修好了,吃水困難問題解決了,昔日封閉的小山村越來越迷人。

村頭該起旅遊小木樓

村外正在建設大型停車場

相關焦點

  • 百年古村落的蝶變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位於黃果樹旅遊區石頭寨村的普叉古村落,只見村容村貌乾淨整潔,古色古香的庭院,一棟棟老石屋已經修復完成,一間間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咖啡吧、茶室……這個古村落也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匠廬·村曉。通過保護和修繕,賦予了古村落新的生命,不僅將古村落重新利用起來,也讓群眾從中獲益,百年古村落實現了涅槃重生。
  • 傳統古村落西頭村建起村史館 館內風情盡顯美麗鄉愁
    中國網福建訊(記者 林歆剛 通訊員 康玲玲)留得住的記憶,揮不去的鄉愁。近日,記者從泉州市惠安縣淨峰鎮政府了解到,在淨峰鎮西頭村,由古民居改造的村史館於今年國慶期間正式對外開放,從館內陳列可以領略至深至美的文化與意蘊,可以追尋「詩和遠方」,體驗美麗的「鄉愁」。
  • 太行山古村落「新生記」:讓鄉愁不再愁
    楊傑英 攝中新網晉城7月23日電 題:太行山古村落「新生記」:讓鄉愁不再愁作者 楊傑英高聳的門樓,雕花的窗欞,行走在石鋪的街道,感受著太行山深處這座小山村的古老韻味。楊傑英 攝「我們這裡地處晉豫要塞,自古就是兩省重要通道,遺有留人店、油坊、燒餅鋪、京貨鋪,是陵川的古八小鎮之一。」浙水村黨支部書記靳慧永介紹,隨著年代久遠和越來越多人進城,村裡不少的古院落開始閒置,甚至坍塌。
  • 大山深處,一個用石頭建成的古村落,低調內斂,留著最美鄉愁
    在山東省濰坊市青州的大山深處,藏著一個用石頭建成的古村落,這就是井塘古村。古城牆所包圍,城牆用山中的青石建成,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堡壘似的門樓,能夠想像這個古村落過去曾經具備一定的自衛防禦功能。這是一個完全用石頭建成的古村落
  • 黃龍縣苜渠村:古風古韻古村落 新顏新貌新生機
    精美逼真的石頭農耕文化牆,家家門口懸掛的家風家訓,乾淨整齊的古樸村落,讓厚重的農耕文化彰顯特色。舊石頭、舊磨盤、舊瓦甕和廢木材,浸透著歲月的痕跡和人們情感的舊物,寫滿鄉愁,打造出「田園苜渠」。馬場村第一書記薛文君帶我們行走在村子裡。「板凳會、議事堂、照片牆、鄉風文明標語牌」映入眼帘,「板凳會」吸引了記者。
  • 安順百年古村落的蝶變,歪寨村預計八月底向遊客開放!
    初秋時節,來到黃果樹旅遊區石頭寨村的普叉古村落,只見村容村貌乾淨整潔,古色古香的庭院,一棟棟老石屋已經修復完成,一間間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咖啡吧、茶室……這個古村落也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匠廬•村曉通過保護和修繕,賦予了古村落新的生命,不僅將古村落重新利用起來,也讓群眾從中獲益,百年古村落實現了涅槃重生。
  • 安順百年古村落的蝶變,歪寨村預計八月底向遊客開放
    初秋時節,來到黃果樹旅遊區石頭寨村的普叉古村落,只見村容村貌乾淨整潔,古色古香的庭院,一棟棟老石屋已經修復完成,一間間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咖啡吧、茶室……這個古村落也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匠廬•村曉通過保護和修繕,賦予了古村落新的生命,不僅將古村落重新利用起來,也讓群眾從中獲益,百年古村落實現了涅槃重生。
  • 聊城僅存的石頭古村落,保留連片的石頭房,如今卻悽涼衰退
    關山村,建於明代,相傳萬曆皇帝隨師路經此地,曾為建造石圍搬過石頭並賜名關山。這是一個在黃河臂彎之中的古村落,是聊城現存僅有的石頭建築古村落。巷道兩排廢棄的石牆上光影斑駁,藤蔓植物爬滿了屋頂和窗沿,還有古老的石磚縫裡密密麻麻的青苔,以及舊木門旁邊零星的野花,處處充滿了衰敗和悽涼的景象。
  • 遠離城市喧囂 渝北廖家灣體驗鄉愁秘境
    在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天險洞村,有一座風景秀美的廖家灣古村落,這裡有川東民居、百年老井,還有說不完的光陰故事。依託地勢地貌、特色經濟、民俗文化等元素,廖家灣陸續建設修復了上灣、中灣、下灣、鐵爐灣、隔壁灣等五個古老院落。
  • 賀州最美的鄉愁古村落
    在門樓祠宇,民居廟堂之中,分別陳設有以蓮、菊、梅、蘭等清新高潔之雅的字畫裝飾;有以福祿金元,佛祖神公為木雕圖案的花窗門楣;有以雲鵲、竹松、龍鳳為彩繪的梁簷鬥拱;有以「功德石」、「焚紙爐」、「風雨橋」、「百柱廟」為彰顯文明的建築石雕。同時還有古戲臺、古書堂、青石街、古碑刻等古代遺物一批。村中的馬殷廟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村中主要的景點。
  • 望山見水記住鄉愁,堪稱焦作最美古村落,有你家鄉嗎
    中原山水間隱藏的風景---焦作最美8個古村落古村記 大太行跟著大太行走太行河南,焦作。地處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不少美好的古村落,靜靜躺在山水間少為人知,古樸而秀美。一起來看看焦作最美的8個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
  • 藏在深山中的千年古村落,建築獨特民風樸素,吸引眾多城市人前往
    所以,在國內有許多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都承載著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文脈,安然的坐落於某一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隱藏在深山中的古村落,不僅建築獨特,而且民風樸素,吸引了一大批的城市人前往。這個古村落就是位於山西
  • 巖下石頭村:大山深處成片的石頭房子,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慢生活
    在浙江麗水縉雲縣有這樣一個小村落,村裡住的房子都是用石頭修建,就連走的路,過的橋,都是在山裡取的石材建成的,因所處的位置在險峻的百丈巖下,而得名巖下村,不過大家都稱呼為「石頭村」,隔著百丈巖的另一面還有巖背村。
  • 大別山一個村竟是傳統村落群,村裡看點多,有很多歷史、近代故事
    河南省大別山區傳統村落很多。光山縣潑陂河鎮黃塗灣村的3個自然村,竟然有一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兩個省級傳統村落,是當地唯一的傳統村落群,非常罕見。黃塗灣傳統村落群內有個龔衝自然村,它是國家級傳統村落。村裡大門樓高大威風,古樸莊重,馬頭牆用磚雕組成,回文和水波紋圖案十分精美,屋脊兩端各置一瑞獸,顯示房主的身份。屋內雕梁畫棟,清楚可見。木雕、磚雕工藝精美,花鳥蟲魚,栩栩如生。村裡百姓勤勞善良,熱情好客。龔衝自然村的環境十分優美,青山綠水中,浣女洗衣忙。黃塗灣是省級傳統村落。
  • 古樹掩映一個石頭村,石板路、老石磨、石頭四合院,這裡風景別樣
    村裡有很多典型的古石頭房四合院,石板路、老石磨充滿著遠古的氣息,這一排石房邊竟有4盤老石磨。這戶人家門前還有一尊古石獅。據村裡古石碑記載,一村婦為了給公公治好病,割下自己胳膊上一塊肉當藥引,使公公延壽17年,由此孝老愛親代代相傳,淳樸民風享譽鄉鄰。王虎令今年91歲,是村裡最年長的老人。
  • 尋找鄉愁 一條太行掛壁公路帶火傳統古村落遊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1日電題:尋找鄉愁 一條太行掛壁公路帶火傳統古村落遊新華社記者高博一邊是巍巍太行山脈,一邊是碧綠的水庫,雄奇與靈秀結合。這條路依靠人工開鑿而成,全長560米,路洞順山勢蜿蜒,內高3米,寬約6米,公路每隔幾米就留有透光「天窗」,用於採光、通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閉塞,太行山一帶的村民們雖守著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卻過著清貧的日子。村裡的年輕人更因娶不上媳婦,多數人跑到外面打工,有些人遷居外地安家。
  • 翼雲石頭部落 | 在這裡,讓你「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由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總投資8.6億元,以翼雲山古村落為背景,圍繞山鄉民俗文化,展現原生態地域風情,將生產生活民俗資源場景全方位恢復,充分把古村遊、鄉土尋根、日常生活體驗、非遺民俗體驗等融入景區,打造具有獨特文化品位的綜合性休閒旅遊度假區。
  • 老人守座老宅院 冬日用吊爐燒水 探訪「古村落遺蹟博物館」
    河南省新縣卡房鄉有個樓子灣村,村子裡有位老人叫林大敏。他今年69歲了,家裡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村子裡。 林大敏住在村子最裡邊的一座老宅院裡。老宅院的房子是石頭根基,上邊是磚木結構,系典型的豫南建築風格,距今已近400年歷史了。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隨著首期古民居修復工作完成,這個位於石獅市靈秀鎮的中國傳統村落,風貌重現、氣質卓然。 「華山村大部分古民居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築,核心區現存閩南傳統大厝41處、番仔樓7處、石頭房29處。」石獅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古建築體現了當時建築的特色和風格,在造型、結構、材料、裝修裝飾等方面,保留了典型的閩南傳統建造工藝,構造精細,裝飾精美,藝術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