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山水間隱藏的風景---焦作最美8個古村落
古村記 大太行
跟著大太行走太行
河南,焦作。
地處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不少美好的古村落,靜靜躺在山水間少為人知,古樸而秀美。
一起來看看焦作最美的8個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
一鬥水村
在焦作市修武東北縣境的太行深處、雲臺之巔,有一個叫一鬥水村的美麗小村子,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它座落在山西通往河南的一條古道旁邊。它是明清以來晉商經過此路往來山西河南的重要停靠休息之處。
村裡的民居全部為有上百年歷史的石頭房,擁有濃鬱的民俗風情,被稱為「石頭村」。它保留了傳統的田園氣息,村民們每天隨著雞鳴醒來,伴著星空入睡。晨起時,炊煙嫋嫋,清涼的露珠打在臉上,美極了。
這裡四面環山,茂盛的綠色植被成為了這裡的自然「空調」,村裡的最高氣溫從來不會超過25攝氏度。最適合避暑。
村周圍是錯落有致的梯田,特色景點有清口古道、一鬥水泉、李家大院、疊彩洞等。值得有空一遊。
陳家溝村
焦作市溫縣一座村莊叫陳家溝村,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太極文化源遠流長。這裡是太極拳的文化聖地,有令人敬仰的太極拳祖祠,有享譽國內外的陳家溝武術館,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楊露禪學拳處,有氣勢恢宏的中國太極拳博物館。
村內主街東西兩座牌樓之間為太極拳祖祠。太極拳祖祠主要由山門、東西碑廊、拳譜堂、東西配殿、祖師堂組成,是紀念太極拳宗師陳王廷和歷代太極拳大師的武林聖地。
雙廟村
雙廟村位於修武縣西村鄉。在青龍峽、峰林峽景區的入口處,一個典型的石頭村落。&34;得名於村裡的上、下兩座廟宇。山坡上頭的叫佛爺廟,下面的叫菩薩廟。兩座廟都有300多年歷史。
雙廟村無論是石屋還是廟宇,建築工藝都頗為考究。一排排石屋依山而建,因山就勢,掩映在茂盛的樹林間,山、水、建築渾然一體。
村子裡唯一一座帶青磚的兩層古建築,是當年的大名人&34;郭再汾的宅子。據說在清朝鹹豐年間,郭再汾作為淨影寺&34;的重要傳人,高中武舉,並得到御賜的&34;金匾,自此名震天下。
九渡村
九渡村位於沁陽市常平鄉東北部,地處深山區,是保存完好的國家級傳統古村落,號稱北方小江南。因位於丹河第九個渡口處,故得名為九渡村。據考證,九渡村遠在唐宋時期就有人居住,興盛于于明末清初。
該村位於沁陽市丹河峽谷風景名勝區境內,周邊群山環繞,北側山脈為河南與山西的交界處,軍事位置險要,宋代為北宋與遼國的邊界線,現存的宋寨(六郎寨)、楊軍衛、神仙洞均為楊家將屯兵駐守的軍事要塞。其中六郎寨建於宋朝,相傳為北宋名將楊延昭所建,東西長100餘米,南北寬40餘米,共分為外城、內城、團城三部分,有&34;的美譽。
九渡村至今保留著許多長達350年歷史的明清古民居,村落依山傍水,綠樹環合,自然景觀奇佳,展示著中原古民居的歷史滄桑。村內石屋、古槐隨處可見,古車馬道縱橫交錯,加上梯田與山水相映生輝,尤其美好。
寨卜昌村
寨卜昌村位於焦作博愛縣城東的蘇家作鄉。村裡現在保存的建築有少數是建於明末清初的,大部分則為清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修建。除了這些老房子之外,還有古寨牆、寨河和石橋。
寨卜昌村背靠太行,南瀕沁河,依山傍水,現存的寨牆,建於同治七年,高9米,現存2000米,原有4座寨門,均已毀。設寨門和敵臺,有寨河環繞,寨牆和古村由西北向東南呈龜背形。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的司令部就設在這個村的一座大院中。
清康熙年間,寨卜昌村王氏先人王振德開辦懷藥「泰順」商號而發達,主導了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和喬卜昌的並村。當時王家除供族人考取功名外,還大興土木改善居住條件,建築標準很高,用料、工藝很是講究,在當時傲居豫西北農村。經王氏家族10餘代人建設,形成了清代農村壯觀的古民居群落,清末敗落。寨卜昌村古建築群清代民居建築,主要包括十幾套院落和一座始建於乾隆三十年的王氏宗祠。另存有聖旨碑和大量的碑刻墓誌等。
於莊村
博愛縣許良鎮於莊村。位於博愛縣西北山區,村旁的三渡灣是丹河古渡口之一。丹河原為古代山西至河南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博愛縣境內沿丹河形成了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北魏摩崖石刻」。漢代水磨、古丹道、碗子城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與其相關的戰爭史實、名人名跡、詩詞名曲、神話傳說等均有文字記載。
「古宅古樹,石頭屋石頭牆,出門就上房。」這是對於莊村的真實描述。整個村落依山傍水,是一個頗有古韻之地,沿岸古村居民以水磨為生產工具的民風民俗傳承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素有「太行山居博物館」之稱。
走進於莊村,只見清秀的小山村在青山綠水和竹林的映照下顯得更加妖嬈,石頭砌的房子、頗有滄桑感的古槐樹、民居前的磨盤……這一切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於莊村的故事。
長嶺村
地處焦作市太行山區的中國傳統村落——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仿佛一幅山村版的水墨畫。據介紹,500多年前的長嶺村先人是從山西遷來,地處山溝,村民就像生活在「桃花源」裡,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因而較完整地保留了小山村的原始風貌,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長嶺村的民居依山而建,漸深漸高,房舍密集,大都保存完好,被認定的傳統建築有40處。村落選址巧借自然地形,與周邊環境和諧相融,遠處的古梯田、近處的石頭房和環繞在房前屋後的石頭小路,山上種類繁多的藥材和野菜,以及各種古樹名木……構成了長嶺村獨有的景色。
村內的古寨更是歷史悠久,布局合理,從瞭望、信號,到供水、供糧、宿營等,功能完備。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相映生輝。另外,長嶺村的懷梆劇團遠近聞名,被譽為太行第一懷梆劇團。
金嶺坡村
金嶺坡村位於河南省修武縣西村鄉,「古樹老牆,滿眼石頭房,只聞雞鳴犬吠」,這就是它的特色。
作為一個逐漸凋零的古村落,村落裡&34;這個旅宿項目讓它滿血復活。隨處可見的石頭房子被改造成了清新雅致的特色民宿,剛一亮相就豔驚四座。再加上毗鄰雲臺山,房屋、庭院都被群山環抱,因此這裡也成了感受深山野趣、詩意遠行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