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見水記住鄉愁,堪稱焦作最美古村落,有你家鄉嗎

2020-08-19 光明頂上

中原山水間隱藏的風景---焦作最美8個古村落

古村記 大太行

跟著大太行走太行

河南,焦作。

地處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不少美好的古村落,靜靜躺在山水間少為人知,古樸而秀美。

一起來看看焦作最美的8個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

一鬥水村

在焦作市修武東北縣境的太行深處、雲臺之巔,有一個叫一鬥水村的美麗小村子,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它座落在山西通往河南的一條古道旁邊。它是明清以來晉商經過此路往來山西河南的重要停靠休息之處。

村裡的民居全部為有上百年歷史的石頭房,擁有濃鬱的民俗風情,被稱為「石頭村」。它保留了傳統的田園氣息,村民們每天隨著雞鳴醒來,伴著星空入睡。晨起時,炊煙嫋嫋,清涼的露珠打在臉上,美極了。

這裡四面環山,茂盛的綠色植被成為了這裡的自然「空調」,村裡的最高氣溫從來不會超過25攝氏度。最適合避暑。

村周圍是錯落有致的梯田,特色景點有清口古道、一鬥水泉、李家大院、疊彩洞等。值得有空一遊。

陳家溝村

焦作市溫縣一座村莊叫陳家溝村,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太極文化源遠流長。這裡是太極拳的文化聖地,有令人敬仰的太極拳祖祠,有享譽國內外的陳家溝武術館,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楊露禪學拳處,有氣勢恢宏的中國太極拳博物館。

村內主街東西兩座牌樓之間為太極拳祖祠。太極拳祖祠主要由山門、東西碑廊、拳譜堂、東西配殿、祖師堂組成,是紀念太極拳宗師陳王廷和歷代太極拳大師的武林聖地。

雙廟村

雙廟村位於修武縣西村鄉。在青龍峽、峰林峽景區的入口處,一個典型的石頭村落。&34;得名於村裡的上、下兩座廟宇。山坡上頭的叫佛爺廟,下面的叫菩薩廟。兩座廟都有300多年歷史。

雙廟村無論是石屋還是廟宇,建築工藝都頗為考究。一排排石屋依山而建,因山就勢,掩映在茂盛的樹林間,山、水、建築渾然一體。

村子裡唯一一座帶青磚的兩層古建築,是當年的大名人&34;郭再汾的宅子。據說在清朝鹹豐年間,郭再汾作為淨影寺&34;的重要傳人,高中武舉,並得到御賜的&34;金匾,自此名震天下。

九渡村

九渡村位於沁陽市常平鄉東北部,地處深山區,是保存完好的國家級傳統古村落,號稱北方小江南。因位於丹河第九個渡口處,故得名為九渡村。據考證,九渡村遠在唐宋時期就有人居住,興盛于于明末清初。

該村位於沁陽市丹河峽谷風景名勝區境內,周邊群山環繞,北側山脈為河南與山西的交界處,軍事位置險要,宋代為北宋與遼國的邊界線,現存的宋寨(六郎寨)、楊軍衛、神仙洞均為楊家將屯兵駐守的軍事要塞。其中六郎寨建於宋朝,相傳為北宋名將楊延昭所建,東西長100餘米,南北寬40餘米,共分為外城、內城、團城三部分,有&34;的美譽。

九渡村至今保留著許多長達350年歷史的明清古民居,村落依山傍水,綠樹環合,自然景觀奇佳,展示著中原古民居的歷史滄桑。村內石屋、古槐隨處可見,古車馬道縱橫交錯,加上梯田與山水相映生輝,尤其美好。

寨卜昌村

寨卜昌村位於焦作博愛縣城東的蘇家作鄉。村裡現在保存的建築有少數是建於明末清初的,大部分則為清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修建。除了這些老房子之外,還有古寨牆、寨河和石橋。

寨卜昌村背靠太行,南瀕沁河,依山傍水,現存的寨牆,建於同治七年,高9米,現存2000米,原有4座寨門,均已毀。設寨門和敵臺,有寨河環繞,寨牆和古村由西北向東南呈龜背形。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的司令部就設在這個村的一座大院中。

清康熙年間,寨卜昌村王氏先人王振德開辦懷藥「泰順」商號而發達,主導了藥王卜昌、油王卜昌和喬卜昌的並村。當時王家除供族人考取功名外,還大興土木改善居住條件,建築標準很高,用料、工藝很是講究,在當時傲居豫西北農村。經王氏家族10餘代人建設,形成了清代農村壯觀的古民居群落,清末敗落。寨卜昌村古建築群清代民居建築,主要包括十幾套院落和一座始建於乾隆三十年的王氏宗祠。另存有聖旨碑和大量的碑刻墓誌等。

於莊村

博愛縣許良鎮於莊村。位於博愛縣西北山區,村旁的三渡灣是丹河古渡口之一。丹河原為古代山西至河南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博愛縣境內沿丹河形成了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北魏摩崖石刻」。漢代水磨、古丹道、碗子城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與其相關的戰爭史實、名人名跡、詩詞名曲、神話傳說等均有文字記載。

「古宅古樹,石頭屋石頭牆,出門就上房。」這是對於莊村的真實描述。整個村落依山傍水,是一個頗有古韻之地,沿岸古村居民以水磨為生產工具的民風民俗傳承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素有「太行山居博物館」之稱。

走進於莊村,只見清秀的小山村在青山綠水和竹林的映照下顯得更加妖嬈,石頭砌的房子、頗有滄桑感的古槐樹、民居前的磨盤……這一切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於莊村的故事。

長嶺村

地處焦作市太行山區的中國傳統村落——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仿佛一幅山村版的水墨畫。據介紹,500多年前的長嶺村先人是從山西遷來,地處山溝,村民就像生活在「桃花源」裡,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因而較完整地保留了小山村的原始風貌,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長嶺村的民居依山而建,漸深漸高,房舍密集,大都保存完好,被認定的傳統建築有40處。村落選址巧借自然地形,與周邊環境和諧相融,遠處的古梯田、近處的石頭房和環繞在房前屋後的石頭小路,山上種類繁多的藥材和野菜,以及各種古樹名木……構成了長嶺村獨有的景色。

村內的古寨更是歷史悠久,布局合理,從瞭望、信號,到供水、供糧、宿營等,功能完備。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相映生輝。另外,長嶺村的懷梆劇團遠近聞名,被譽為太行第一懷梆劇團。

金嶺坡村

金嶺坡村位於河南省修武縣西村鄉,「古樹老牆,滿眼石頭房,只聞雞鳴犬吠」,這就是它的特色。

作為一個逐漸凋零的古村落,村落裡&34;這個旅宿項目讓它滿血復活。隨處可見的石頭房子被改造成了清新雅致的特色民宿,剛一亮相就豔驚四座。再加上毗鄰雲臺山,房屋、庭院都被群山環抱,因此這裡也成了感受深山野趣、詩意遠行的好去處。

相關焦點

  • 古村落裡最美鄉愁
    文/陸壽賢叮咚的山泉渴望流向大江大海;出芽的幼苗渴望長成參天大樹;青澀的柿子渴望深秋的來臨;外出的遊子渴望見到家鄉的一草一木,那是最美的鄉愁。中裡鄉坦陽村六仲屯,有一棵雞毛松樹齡1200年,樹高17米,樹平均寬幅21米,樹徑146.4釐米。在2018年廣西第二次古樹名木普查中,入選廣西樹王,也堪稱「古雞毛松之王。」相傳從前有一隻鳳凰銜著雞毛松種子,飛到六仲屯的上空,看到山清水秀的風光,張嘴驚嘆之餘,種子落地生根發芽。這棵千年古樹就是這樣來的。六仲屯的先民來到這美麗的地方安家落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
  • 俺家就在河岸上住 望山見水記住鄉愁
    俺家就在河岸上住 望山見水記住鄉愁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1.28 星期二 站在現代都市與記憶鄉關的十字路口,城鎮化的腳步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者 劉蘭星鄉戀三代人念叨老村歷史    膠州李哥莊鎮河榮社區由河榮一村、二村組成,相傳建村於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因地處大沽河下遊,淤土肥沃,取名河淤莊,解放後人民生活欣欣向榮,遂改名河榮莊。建國後,幾經分合,河榮一村、二村最終合為河榮社區。
  • 看得見山,望得到水,楊家堂村又如何在青山碧水間把鄉愁留住?
    望得到水,留得住鄉愁」的地方。 我們是衝著松陽最出名的古村落楊家堂村去的。」,完整保存著「山水——田園——村落」的格局,堪稱國內一絕。置身其中,你會覺得時光在這一刻仿佛倒流,一切仍是舊時光景,寧靜古樸,恍如昨日。歲月在這裡靜靜流逝,那滄桑斑駁的牆體就是無聲的見證者。
  • 看我美麗的家鄉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世外桃源」般的鄉村等您邂逅
    初冬時節,隨著兒時的記憶來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玫瑰鎮,這裡沒有鋼筋水泥「機械式」堆成的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式人潮擁擠的街道,沒有你不言我不語的冷漠。有的只是清新的空氣、清澈見底的玉帶河、綿延不斷的山峰以及偎依在玉帶河旁的一個個村落,每一個鄉村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所在,每一處元素都散發著「誘人」的氣味,吸引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踏上歸家的徵程。
  • 冬日最美打卡地,秦嶺深處最美村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身處秦嶺深處的商洛有這樣一些低調舒適的詩意村落在這裡,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周末來這裡,讓一周的疲憊都得以舒緩、中國私家園林裡最大的疊山瀑布和西北第一家徽派藝術博物館。這裡的石雕大多是穿插在盆景園以及景區的路邊草叢裡,有佛像、侍女、戰馬等等藝術形式,其雕刻風格眉眼清秀,細節處頗顯匠心。
  • 望山看水丨終南山下這個絕美古老村落你去過嗎?
    初見南堡寨村,是初秋驅車一路向南路途中藏著欲將成熟的稻田遠處倚著的是青色的終南山在林道裡徐行那是一種深處詩意仙境的體驗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南堡寨村的生活美好得讓人羨慕文旅君在這裡玩了一整天,感受相當好,趁著這個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來體驗一下吧。
  • 古村落保護活化的「佛山模式」:記住鄉愁 傳承文化
    拍攝者:陳憧煒 譚安琪   佛山歷史悠久,擁有一大批具有嶺南特色、歷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動豐富的古村落。而佛山地區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對於這些古村的活化升級。這些古村落傳承著古老的嶺南文化,更寄託著一代代佛山人的鄉愁。
  • 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湘西州傳統村落保護紀實
    目前,湘西州共有172 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0年以來,湘西州圍繞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著力開展了特色民居保護與整治、農村環境綜合連片整治等一系列基礎性工作,投入7047萬元,已經打造精品傳統村落15個。越來越多曾經凋敝破敗但有著厚重歷史的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成為鄉愁的寄託地。
  •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我的青山綠水故鄉情
    當那些來自城市的同學津津樂道地談論他們住的高樓大廈,我總是在心裡默默地想:青山—我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卻貧窮落後的故鄉啊! 讓我拿什麼來愛你?!       後來,在外打拼多年經歷許多甜酸苦辣的我儘管已具備一定閱歷和膽識,小有成績,但時間一長,漸漸地厭煩了城市高樓大廈的戒備森嚴,厭倦了生意場上的變幻莫測及爾虞我詐。
  • 桂林古村落的非遺慢生活:一日三餐幸福糙米鐵鍋飯
    廣西桂林有個世外桃源古村落該有的樣子它!都!有!小橋流水石板巷陌,炊煙嫋嫋生機勃勃的田地曬太陽的老人,忙碌的村民河畔打盹的鴨子吹著醉人的涼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石牆青瓦的清末民初建築帶著古韻之氣每一根梁,一塊磚都可能有著百年的歷史靜靜的守著這一方青山綠水帶上你風韻的古裝或者在村裡租一套衣服留下最美時光
  • 富縣茶坊街道: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延安市富縣茶坊街道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繪就出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畫卷。數九寒天,走進富縣茶坊街道辦,各村村容整潔、生態宜居。富縣茶坊街道辦田廂村監委會主任 王田義通過喇叭和村裡的微信群,給大家宣傳環保知識,通過宣傳,群眾對衛生有了認識,不亂扔垃圾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茶坊街道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各村基礎設施。組織成立巡河員專班,對沿岸垃圾、河道內垃圾漂浮物進行定期清除。定期組織衛生大掃除和宣傳教育活動的同時,引導群眾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 河南焦作最美8個古村落,中原山水間隱藏的風景
    河南,焦作。地處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不少美好的古村落,靜靜躺在山水間少為人知,古樸而秀美。一起來看看焦作最美的8個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1 一鬥水村在焦作市修武東北縣境的太行深處、雲臺之巔,有一個叫一鬥水村的美麗小村子,這個村子雖然不大,但它座落在山西通往河南的一條古道旁邊。它是明清以來晉商經過此路往來山西河南的重要停靠休息之處。村裡的民居全部為有上百年歷史的石頭房,擁有濃鬱的民俗風情,被稱為「石頭村」。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打卡終南山下的古老村落
    初見南堡寨村,是初秋驅車一路向南路途中藏著欲將成熟的稻田遠處倚著的是青色的終南山在林道裡徐行那是一種深處詩意仙境的體驗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南堡寨村的生活美好得讓人羨慕地圖上的南堡寨村在古長安的中軸線上,向北對望的便是如今的大明宮遺址,腳下有滈河之水流經,背後便是巍峨秀美的終南山。
  • 打撈西部古村落的文化鄉愁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這是古人詩中的瀘州;從「春秋巴子國地、先秦古縣」,到如今的交通要道大西南社會經濟發展崛起的明珠,這是今天瀘州人眼中的瀘州;而《瀘州十個古村落的根脈》為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個從鄉愁裡走來的瀘州。 何處是瀘州?何以識瀘州?瀘州的歷史何在?瀘州的文脈何在?瀘州的源流在哪裡?瀘州的鄉愁從何來?
  • 多情聚焦:多情家鄉焦作長嶺,端午熱誠把您歡迎
    多情家鄉焦作長嶺,位於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是一個離焦作市區並不遙遠,還有山有水有花開,有著獨具特色「長嶺懷梆」文化底蘊,有讓人們找回童年鄉愁鄉情「老豆腐」和「地鍋大燴菜」、「手工饃」等勝似世外桃源的一個小山村。 多情家鄉焦作長嶺,是特色獨具和為數不多的古村落之一。
  • 焦作的這些古村落,為什麼會火到「犯規」?
    焦作的幾個古村落,例如一鬥水村、陳家溝村、雙廟村、九渡村、寨卜昌村、於莊村、長嶺村、金嶺坡村、七賢民俗村等等,其村落及附近周邊居民的影響自然是不容忽視。 在河南省焦作市,有許多經過改造、發展旅遊業的村莊都在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和當地的村民重視旅遊業、參與其中意願較強脫不開干係。
  • 有山有花的古村落,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鎮」
    今天和大家說一個齊魯名鎮,一個有山有花的古村落,這裡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鎮」。它就是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的岱崮,中國大陸首批11個「中國最美小鎮」之一。岱崮岱崮,位於山東臨沂市蒙陰縣東北部,不僅是「中國最美小鎮」之一,還有著「天下第一崮鄉」的美譽。
  • 長治古村落 太行山上的鄉愁記憶
    尤其是太行之畔、漳水之濱星羅棋布的古村落,既有歷史印跡也有文化內涵,保存了上黨百姓原生態的生活方式,還具有著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極高的研究價值,在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些古村落歷經數百、上千年的滄桑歲月和盛衰興替,頑強地存活下來,依山傍水,掩藏於盆地,成為農耕文明史的縮影,成為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文化遺產和文化寶庫。  那裡模糊又清晰,那裡銘刻又淡忘。
  • 央視百集紀錄片《記住鄉愁》聚焦新疆巴音布魯克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攝製組進駐新疆和靜縣巴音布魯克草原,以「珍愛家園」為主題取景拍攝。 村域內水草豐美,至今仍沿用的蒙古包或依水而建、或依山而建,構成一道亮麗景觀,景色怡人。  央視《記住鄉愁》攝製組以賽罕託海村為主場景,先後拍攝了賽罕託海古村落、牧民生活、牲畜轉場、蒙古族傳統技藝「男兒三藝「(騎馬、射箭、摔跤)、守護天鵝家園以及大型實景劇《東歸·印象》演出等場景。
  • 上九山古村:千年古村落,梁祝結拜地
    上九山古村落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石牆鎮,該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為國內罕見的石頭村落。上九山村始建於北宋初年,在此定居立村,因南山東有一山泉,常年清流,泉旁有一古松樹,蒼勁挺拔,村民取名為古松村,元初改村名為段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