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迪在2月16號發了個「祝大家情人節快樂」,很多網友就神經大條是懷疑,鄧文迪不會又有新的戀情了吧?有這種猜疑很正常,因為,鄧文迪本來就不按常理出牌,即使她不說「情人節快樂」,誰又能提防得了她又摟著小鮮肉出入各種場合呢?
甚至還有人訝異52歲的她連濾鏡都沒有用,略顯粗糙的皮膚和比較明顯的皺紋就敢於素麵示人,其實,按照鄧文迪現在的身價來說,她需要用化妝品來包裝自己嗎?她60歲的年齡,20歲的心臟就足夠讓她神採飛揚,也許臉上的皺紋才是她閱歷的象徵,並不代表遲暮。況且,她本不是以漂亮取勝,而是「心機」。
再說了,她年輕的時候幹盡了大人該做的事,臨了遲暮之年,她想做點小孩子該做的事,怎麼就不可以了呢?有的人註定就是要逆生長,只是她要掌控自己的步調和節奏而已。
盤點鄧文迪的曾經過往,其實她哪件事做得不是不符合她年齡的,才成為了傳奇?「一個傳奇的中國女人」不只是花樣文字,這句話是她踐行出來的。事實上,她這一路走了,就是在關鍵的階段走出了傳奇。
第一步:出國留學
鄧文迪的童年其實還是比較黑暗的,她有一個充滿黑洞的原生家庭,她有2個姐姐,一個弟弟,可想而知,在她那個年代,就是父母「夢弟」、「招弟」的年代,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壓抑著她。
她是家裡盼了第三次後又讓父母失望的人物,當然很不招人待見,所以,她原來的名字「鄧文革」已經雪藏了父母對弟弟幾多的招喚。
當她下面的弟弟姍姍來遲時,家裡根本就沒她什麼事了,小孩子的心裡也是一個很奇怪的黑洞,當他得不到關注時,很容易走極端,要麼極壞,要麼極好,而鄧文迪走出了極好的那端。
家裡得不到認可的鄧文迪,一心努力學習,想從學習上出人頭地,引起父母的關注,當然,父母的關注點和她想像的有出入,她學習好並沒有引起父母的關注。
但是,凡事總是有利有弊,家裡沒有得到關注的鄧文迪,學習卻出奇得好,父母給她安排的醫學院,她卻走出了不一樣的步驟,她邊學習醫學,邊攻克英語。
要知道,在當時沒有功利、沒有明確走向,能選擇學習英語的人,簡直就是鳳毛麟角,可見她的野心昭著到什麼地步。
更為傳奇的是,當和她一樣的醫學生們都在埋頭研究醫學知識的時候,她還擅長跳交誼舞。她選擇了常人不選擇的路,卻給自己鋪就了走向遠方的基石。
另一方面,也與鄧文迪從小喜歡讀書分不開,是讀書帶給她開闊的視野和見識。因為,你讀過的書,聽過的故事,會啟發你思考。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愛讀書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差。
作為父母,鄧文迪的父母也是做出了常人沒有做出的決定,才同意她出國留學的吧?據說,父親給她算過一筆帳,父母都是工薪階層,不可能給她拿出留學的錢,所以,她前腳走出國門,身後的每一分錢都需要她去支付。
她這一走連來回的車馬勞頓費用都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所以,走了就不指望著她回來,即使回來也已經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所以,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已經瀕臨隔絕,可見,她當時走的決心和決絕。事實上,她選擇了學習英語和擅長跳交誼舞,要說這些都算她當時的愛好,後來卻都是為了實現她逃離現實做足了準備。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機會是留給有所準備的人的,而鄧文迪所走的每一步,誰說不是早有準備的?
第二步,義無反顧嫁給大她30歲的美國人切瑞
本來,按照她當時的路徑,醫學院畢業,當個醫生,嫁個人,生個娃,一輩子就這樣了,但是,一個機緣巧合,她遇到了一對美國夫婦切瑞和他的妻子喬伊斯後,她的步伐發生了天翻地覆得改變,她的命運也來了個180度的大反轉。
當時切瑞和他的妻子喬伊斯到廣州,鄧文迪想盡了一切法子,抓住了這棵改變命運的稻草。鄧文迪很快便結識了在一家中美合資工廠工作的美國人切瑞和他的妻子喬伊斯,那是一對年近半百的夫婦。
她把「我想學外語。」這個信息傳遞給了這對美國夫婦以後,當時,49歲的喬伊斯身處異國思念遠在家鄉的女兒。鄧文迪19歲的年齡,青春、不羈,能歌善舞,能說會道,很快,喬伊斯就變成了鄧文迪的英語老師。
趁著喬伊斯回國料理家事的空檔,鄧文迪順利地把自己學習的課堂搬到了酒店,等到一切成自然。在切瑞夫婦的周旋下,大學沒畢業的鄧文迪獲得美國籤證,留學加州州立大學。
鄧文迪到了米國後,端盤子、打包外賣、打雜她都嘗試著去幹。她說,在她做過的所有工作裡,端盤子已經算高級了。
鄧文迪一邊接受著切瑞夫婦的照料,一邊自己努力打工掙錢。喬伊斯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熱情和好客成了引狼入室的導火索,她和丈夫一手幫著毀了她自己的婚姻。她沒想到她和鄧文迪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她們的關係直接由師生關係沒向了情敵。
很快,22歲的鄧文迪憑著她的年輕、美貌和熱情、奔放,嫁給了53歲大她31歲的切瑞,不光喬伊斯想不到,鄧文迪的父母想不到,恐怕就連鄧文迪自己都想不到自己為了實現自己的狼野心,她能奪人之愛。
結婚2年,鄧文迪順利拿到綠卡後,就如她閃婚那麼快,她和切瑞閃離了。要說她不是故意,誰都不信,因為誰都知道米國有規定,外國人與米國人成婚,至少必須維持2年的夫妻關係,你告訴我2年後她就恰恰不愛了?
我不說鄧文迪是有心機的,你可以用事實說話。原來,她拿自己的青春不惜結一次婚換了一張綠卡。在你認為青春是不可揮霍,要好好珍惜時,鄧文迪利用青春作為資本,換取了她進入上流社會的一張門票。
離婚後的鄧文迪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機會學習,因為,她的目標遠不止拿到一張綠卡就此終結。她又跑到耶魯大學進修,取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不管鄧文迪出於什麼野心,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一點,想要達到一這的高度,不學習是不行的。
耶魯大學的進修,對鄧文迪來說,那是又一次從認知上天翻地覆的改變。她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自己的目標越來越明晰,事實上,回看她走過的路,她除了自己努力學習,不斷充電來充實自己外,她始終都不會忘記巧妙利用人脈,打通人脈是她永遠都不會放棄的獨家秘訣,不得不說,她也把這個「任督二脈」玩得得心應手。
第三步:她用一年的生活費買了一張的國際航班頭等艙的機票
拿到那張綠卡,拿到耶魯大學的學位證書,人生似乎已經很完美了,擺脫,這不是人家的想法,只是你的想法。她要讓星星之火燎原。鄧文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她心裡很明確地知道自己要想什麼,自己能拿出什麼,她善於利用她的優勢,把她的劣勢變成優勢。
包括,她決定要回香港,她拿著高檔的學歷,回到能用她漢語優勢的地方。她向世界宣判,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就連在回國的路上,她都有意識地做著要改變命運的準備,她知道哪些投資是必要的,因為,看似短暫失去的資本,可能孕育著更大的商機。
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她為自己買了一張的國際航班頭等艙的機票,價值相當於她將近一年的生活費。她就是這麼善於投資自己,該花的錢,她一分都不省著。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圈子決定人生,接近什麼樣的人,就會走什麼樣的路,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飛機上,她的鄰座是香港星空衛視即將上任的副總裁布魯斯。飛機還未落地,鄧文迪就拿到了她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一分鐘都沒耽誤。巴菲特說,「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說的就是鄧文迪。
可以想像,鄧文迪的與人溝通的能力有多強大。看似的一次次巧合,其實哪次不是她背後精心努力的結果?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事情都會有所改觀。
見到默多克時,鄧文迪感謝上帝讓她又擁有了一次蛻變的機會
默多克,從繼承父親留下的阿德萊德小報《新聞報》開始就誓將傳媒版圖擴展到父親生前都未曾想到過的領域。他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30多年間,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將自己的新聞產業發展成為跨越幾大洲、涉足多項領域的傳媒帝國,公司淨資產約四百億美元。
而默多克形容鄧文迪:「清新、無所畏懼、充滿迷人的自信」。第一次見面,鄧文迪就讓這位著迷於東方文化的老先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很快,鄧文迪讓一則新聞變成了傳奇:1999年6月25日,美國紐約哈德孫河的一艘豪華私人遊艇上,一場萬眾矚目的盛大婚禮隆重舉行。新郎是68歲的美籍澳大利亞人魯伯特.默多克,新娘是31歲的地道中國人鄧文迪。
37歲的年齡差自然不會讓鄧文迪覺得有什麼不妥,已經有過先例,她能和切瑞有31歲的年齡差改變了她的身份,她又為什麼害怕37歲的年齡差來鞏固她的經濟、聲譽的地位呢?她時刻蟄伏著等待著春暖花開的甦醒。
默多克能放棄自己相守了32年的前妻安娜,結束婚姻後短短的17天,立馬迎娶鄧文迪為妻,他得有多麼的迫不及待?事實上,這麼響噹噹的人物,能對鄧文迪折服,只能說明鄧文迪真的很厲害。她讀過的書,她做出的選擇都成了她如今得到一切的華麗麗的資本。
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她為了鞏固她的經濟地位,她費盡周折,生下了她和默多克的兩個孩子。即使以後出現任何變故,兩個孩子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與此同時,鄧文迪更是如虎添翼,利用默多克身邊可利用的機會和資源不停地擴大自己的人脈資源。她始終相信,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
2011年7月19日默多克在次子詹姆斯和妻子鄧文迪的陪同下,出席了旗下《世界新聞報》陷入電話竊聽醜聞的公開聽證會。聽證會上的默多克,既尷尬又無措。默多克曾向媒體表示,這是他生平中「最卑微的一天」。
中間正在默多克痛苦難堪的時候,一個戲劇化的轉折將原本尷尬、嚴肅的氣氛徹底打破。
正當英國議會就相關問題質詢默多克父子時,一名男子突然從聽眾席竄起,手拿盛有剃鬚膏的餐盤,意圖襲擊默多克。坐在丈夫身後的鄧文迪絕地反擊,第一時間抬手給了襲擊者一個爆扣,他們不知道的是 這位來自中國的女人,曾經是徐州排球隊主力二傳手,她的專業救了丈夫。
華麗麗的一個爆扣,打得新聞集團股價逆市飄紅,成功將深陷泥潭的默多克拉了上來。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份的提高,鄧文迪不再是當初溫香暖玉的小嬌妻,她在一步步坐實自己名媛貴婦的身份後,終於對老邁的丈夫感到厭倦。
2013年11月20日,默多克與鄧文迪協議離婚。當然,鄧文迪也賺得盆滿缽盈,此時的鄧文迪根本不懼離婚。她自己有多強大,她心裡明明白白。
第N步:她擁有豐盈的羽翼,她開始展翅飛翔
可以說,鄧文迪一直踩著別人的肩頭,光鮮亮麗了自己。
離婚後的鄧文迪反而身份百倍竄漲。她仍然利用她的看家本領,不斷擴張人脈。
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兒伊萬卡是鄧文迪的閨蜜之一。
鄧文迪與託尼布萊爾(1997-2007年任英國首相)之間也有一段密切的接觸,也是她此次離婚的原因之一。
鄧文迪帶著女兒乘坐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私人遊艇出海度假。
2016年84歲的默多克再度步入婚禮殿堂,迎娶60歲的老牌模特傑麗.霍爾。鄧文迪不甘示弱,鄧文迪與小她17歲的富二代小提琴家查理.西姆親密亮相。你能結婚,我也不差。
年輕時候,她拿青春做資本,換取了她想要的敲門磚,如今自己已經有了恣意支配的資本和自由,她也要體會下年輕時應該好好和年輕人談一場風花雪夜的戀愛,這才是年輕人應該做的事。鄧文迪來了一場逆生長。
鄧文迪和國內的閨蜜們和相處得如漆似膠。
很多人都公認鄧文迪是攻心機的人,利用別人,得以伸展自己。這些說話無疑是對的,但是,鄧文迪憑什麼能捕獲到這些大人物的心呢?
人常說,最難得的是人心,鄧文迪恰恰擁有了這些資本,而擁有這些資本跟她這麼多年無時無刻不在努力有著密切的關係。她一直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才是她擁有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