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發現巨型樹蛙:缺少天敵竟長成這樣

2020-12-12 快科技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澳大利亞一家人在外出遊玩時,孩子們意外發現了一隻綠油油光滑的「大石頭」。當孩子的母親Tahnie Saltner走近後被嚇了一跳,發現這原來是一隻巨型樹蛙,體型比成年男子的手掌還大。

隨後,Tahnie將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絡上,引發網友熱議。她還特意表示,當時拍完照就把它放生了,並沒有傷害它。

據了解,一般的澳大利亞樹蛙身長為11-14釐米,雌性一般比雄性大。但這隻樹蛙明顯體型超標,至少達到了25釐米

專家表示,在食物充足,缺少天敵的地方,樹蛙就會自由生長,就像這隻一樣。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9月公布了一份報告,公布了1999年以來發現的新物種,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談的雄性庫蘭達樹蛙
  • 這種樹蛙會影響澳大利亞生態?只是因為貪吃?
    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一種樹蛙物種斑點腿蛙(Litoria cyclorhyncha)就像是「不加選擇的進食機器」,它已經蔓延到距離西澳大利亞近2000公裡的地方。澳大利亞科學家擔心,這種食肉樹蛙會在澳大利亞南部肆虐,其貪得無厭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該地區生態系統造成持久的破壞。
  • 這種樹蛙太貪吃,科學家擔心會影響澳大利亞生態
    作者 | 辰辰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一種樹蛙物種斑點腿蛙澳大利亞科學家擔心,這種食肉樹蛙會在澳大利亞南部肆虐,其貪得無厭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該地區生態系統造成持久的破壞。
  • 聲音像鳥叫 能空中滑翔 都昌首次發現樹蛙
    本報都昌訊 (江西日報記者徐黎明)一種聲音像鳥叫、能滑翔飛行的蛙日前在都昌被村民發現。經有關專家鑑定,這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樹蛙。  4月下旬,都昌縣陽峰鄉龍山村村民在晚上總能聽到村旁的樹林裡發出鳥叫聲。按理說,鳥兒在晚上是很安靜的。為一探究竟,村民老江守候在樹林裡,連續忙活了兩個晚上,終於抓到幾隻發出鳥叫聲的動物。
  • 澳大利亞發現巨型鴨嘴獸牙齒化石 屬兇猛食肉動物
    澳大利亞發現巨大鴨嘴獸類動物牙齒化石中國網11月6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11月5日報導,鴨嘴獸有著和鳥類類似的嘴型,是會產卵的特殊哺乳類動物近日,在澳大利亞發現了大小是普通鴨嘴獸2倍的巨型鴨嘴獸類的部分化石。從它發達的牙齒可以看出,它和現在的鴨嘴獸不同,屬兇猛的食肉類動物。這次發現的是它牙齒部分的化石。化石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小組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發現的,根據同時發現的其他化石推斷,這批化石應該是在1500萬年前到500萬年前之間的。
  • 魅惑猩紅雙眼,紅眼樹蛙憑眼色嚇退敵人
    紅眼樹蛙是個徹底的色彩拼盤,猩紅且充滿活力的紅色雙眼,背部一片鮮豔的亮綠,再加上身體兩側那無比吸引人的澄藍色,以及橘紅色的腳趾;這些色彩常常被稱作「閃光色」,人們認為在紅眼樹蛙跳躍時,這些閃光色會嚇走它們的天敵。
  •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2017-09-19 15  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在19日於臺北舉行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上介紹,約5年前,臺師大研究團隊與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等機構合作,經過DNA(脫氧核糖核酸)鑑定研究,在臺灣從宜蘭縣往西、臺灣西北部平原一直到雲林以北的區域所發現的,是傳統認為的「正宗」日本樹蛙。但花蓮臺東地區和臺灣南部的樹蛙,與前者的遺傳差異在16%以上,可能是一個尚未被科學描述的新物種。
  • 美麗物種「紅眼樹蛙」餓起來,連同類都不放過
    紅眼樹蛙生活在中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那裡經常下雨,天氣炎熱而且非常潮溼。然而,那裡的人們為了建造房子和開墾農場,正在不斷砍伐森林,它的居住地在一點一點地縮小。當紅眼樹蛙從睡夢中醒來,它蜷縮著翠綠的身體,突然睜開兩隻巨大的血紅色眼睛,還真是能嚇人一跳呢。紅眼樹蛙分布於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中,0~1200米的海拔高度都能生存。
  • 澳大利亞發現青蛙新物種 會發射「閃光彈」嚇天敵
    據澳洲網7日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雪梨北部一處沼澤地發現了一種新的稀有青蛙物種,這種青蛙會發射「閃光彈」嚇走天敵。 據了解,這種青蛙是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古爾羅(Simon Clulow)幾年前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發現的,直到最近才在科學雜誌《動物學分類》上公布。 這種青蛙能夠從它橙黃色的腿部發出閃爍的光芒,使捕食者受到驚嚇逃跑。古爾羅稱,這種青蛙的偽裝能力強,這也許是它一直未被發現的原因。
  • 樹蛙趴樹蟒身上「蕩鞦韆」 與天敵相處和睦(圖)
    印尼樹蛙趴在樹蟒身上「蕩鞦韆」樹蟒似乎對此安之若素,雙方和睦相處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6日報導,印尼攝影愛好者法米·布胡斯(FahmiBhs)日前在雅加達動物園拍攝到怪異一幕:一隻綠色樹蛙安然自得地趴在一條巨大綠色樹蟒身上"蕩鞦韆"。
  • 棕葉掌樹蛙品種及生活環境介紹
    棕葉掌樹蛙,樹蛙科的一種,拉丁學名為Rhacophorus bipunctatus。樹蛙科共有兩百多種蛙,棕葉掌樹蛙也只是其中一種。同樹蛙一樣,棕葉掌樹蛙也最多見於亞洲及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想要更具體地給它們定位並去尋找它們,印度、緬甸、馬拉西亞等地都是你該去的地方。
  • 動物油畫:大象,負鼠,樹蛙-瑪麗安娜·諾斯
    動物油畫一:著名的大象和寵物山羊,巴夫納加爾,古吉拉特邦,印度動物油畫二:桉樹上的負鼠動物油畫三:檀香和負鼠,西澳大利亞動物油畫四:樹蛙,發現於巴西的枯葉中美術作品繪製材質:動物油畫 – 板面油畫03檀香和負鼠,西澳大利亞美術作品:檀香和負鼠,西澳大利亞
  • 樹蛙其實是被「毒」綠的
    我們趕緊回到今天的主角「樹蛙」身上。以上內容其實和樹蛙的關係匪淺,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樹蛙渾身都是「淤青」,只不過這種「淤青」在樹蛙身上是常態。 然而,樹蛙體內所積累的膽綠素甚至達到嚴重肝硬化患者的4倍(肝硬化患者因為肝功能減弱,所以體內膽綠素含量較高)。
  • 【遊俠導讀】據國外媒體報導,澳大利亞「柏爾金字塔」巨型巖石比...
    科學家在南太平洋海面以上500英尺(約合150米)高的地方發現了24種活的生物。另外在這座巨大巖石上,只有一種植物。柏爾金字塔巨型巖石上缺少食物,條件惡劣,但不知什麼原因,這些竹節蟲卻在這裡安營紮寨。沒人知道它們最初是如何來到這個地方的。科學家已從上面取下4個竹節蟲,然後繁殖了數千個,以確保這個物種不會滅絕。  科學家在柏爾金字塔巨型巖石上獲得這一驚人發現。
  • 叫聲洩露「天機」——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
    臺灣一研究團隊19日發布成果稱,以鑑別鳴叫聲為關鍵突破口,團隊發現一種外形與日本樹蛙極其相似的新蛙種——太田樹蛙。  由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個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種樹蛙,其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 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巨型珊瑚礁,高500米
    海洋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一個500米高的珊瑚礁,比美國帝國大廈、澳大利亞雪梨塔和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塔都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8日以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為消息源報導,科研人員20日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處珊瑚礁。科研人員25日藉助水下機器人「蘇巴斯蒂安」考察這處珊瑚礁。
  • 呃......那叫樹蛙!
    以後的日子還長,我們慢慢道來--1--蜂巢樹蛙 | 雨蛙屬⚪簡介:別名白氏樹蛙_綠雨濱蛙_澳大利亞綠色雨蛙,為蛙形目、樹蛙科、雨濱蛙屬、蛙類系列品種⚪分布:原產於大洋洲、亞洲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特點:曾於澳大利亞南部發現約32000年前的化石,屬適應能力極強的樹蛙品種,雖只能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現它的身影,但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卻可以在各種地方生活,森林、草原、甚至高山。↓分布
  • 【中國科學報】「小」樹蛙驗證「大歷史」
    Hillis院士的指導下,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家堂等通過對樹蛙類物種的生物地理學研究,揭示了漸新世時期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存在著快速的物種交流。近日,該研究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被認為是生物學和地質學交叉合作研究的精彩範例。據介紹,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撞擊事件被認為是目前地球上最大和最積極的造山運動。但至今對該事件的碰撞時間等模式仍備受爭論。
  • 超萌樹蛙的絕技,竟然是——裝死!
    片中主角之一的樹蛙,原型是臺灣特有的——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來認識下莫氏樹蛙。圖片:白欽源 /  eol.taibif.tw從低海拔的樹林、果園到2000多米的高山針葉林,從最北部的臺北縣到最南部的屏東縣,莫氏樹蛙是臺灣分布最廣的一種樹蛙。另外五種綠色蛙類都不及它們常見。
  • 樹蛙揭喜馬拉雅造山史:板塊碰撞時間在3500萬年前
    然而在2009年,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教授艾特切森和艾利通過對大量野外數據的分析認為,在距今5500萬年的時候,印度板塊與古歐亞板塊之間的距離不足以發生重大的碰撞事件,而只是初次接觸,真正發生最終碰撞的時間或許更晚,大約發生在始新世和漸新世的之間,距今3400萬年左右。  這一發現在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眾多地理學家又開始重新審視這一重大地理事件的發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