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聲洩露「天機」——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9月19日電(記者潘麗君 何自力)大家耳熟能詳的蛙鳴聲,卻隱藏著分類學上的重大秘密?臺灣一研究團隊19日發布成果稱,以鑑別鳴叫聲為關鍵突破口,團隊發現一種外形與日本樹蛙極其相似的新蛙種——太田樹蛙。

  由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個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種樹蛙,其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從遺傳、形態、叫聲以及它們對同種或異種樹蛙的叫聲反應,我們得到比較明確的四條證據,證明我們找到的太田樹蛙是一個有效的新物種。」該研究團隊主要成員、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告訴記者。

  日本樹蛙是臺灣溪流環境中常見的蛙種。五年前,該團隊與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及科博館進行合作,發現全臺灣不同流域的日本樹蛙在分類上存在較大疑問。

  研究人員發現,日本樹蛙以往所知的分布在宜蘭以西,臺灣西北部平原一直到雲林以北的日本樹蛙,大體上可認定為是「正宗」的日本樹蛙;但花蓮、臺東地區和臺灣南部分布的樹蛙,在遺傳學上與前者差距達16%以上。

  「我們原來所認為的日本樹蛙中實際上包含日本樹蛙和太田樹蛙兩個物種,它們在遺傳上存在巨大差異,但外形上很相似,肉眼很難分辨。」林思民說。

  2015年,該團隊開始用錄音的方法檢測兩種樹蛙的鳴叫聲,結果從叫聲中找到分辨兩大品種的關鍵突破口。

  團隊中負責蛙鳴聲收集和分析的研究人員王盈涵表示,臺灣西北部地區的日本樹蛙只會發出一種叫聲,聽起來宛如微細而規則的蟲鳴聲;而東部和南部的樹蛙卻發出另一種高低起伏、強弱摻雜的叫聲。

  「等待蛙叫聲相對比較困難,為了收集到可用樣本的叫聲,通常需要等到凌晨兩三點,甚至有時等待很久也等不到可以使用的數據。」王盈涵在回顧實驗難點時說道。

  除了遺傳、鳴叫聲的差異,該研究團隊還發現兩類蛙種大腿腹側斑紋的細微差異——日本樹蛙為不規則的雲狀斑,而太田樹蛙為小圓點。

  此外,研究人員利用回播實驗,進一步檢測兩種樹蛙是否能夠辨認彼此的叫聲。結果表明,日本樹蛙和太田樹蛙都對「同種」的叫聲反應劇烈,對「異種」的叫聲基本無動於衷。「這顯示出它們不僅在叫聲上有所區隔,在行為反應上也可以判斷彼此之間的叫聲差異。」林思民說。

  該研究團隊將這一新種樹蛙命名為「太田樹蛙」,以致敬日本的兩棲爬行類動物研究學者太田英利。據了解,太田樹蛙的發現使得臺灣原生的蛙類由31種增加為32種,而樹蛙科成員則由12種增加為13種。

相關焦點

  •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在19日於臺北舉行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上介紹,約5年前,臺師大研究團隊與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等機構合作,經過DNA(脫氧核糖核酸)鑑定研究,在臺灣從宜蘭縣往西、臺灣西北部平原一直到雲林以北的區域所發現的,是傳統認為的「正宗」日本樹蛙。但花蓮臺東地區和臺灣南部的樹蛙,與前者的遺傳差異在16%以上,可能是一個尚未被科學描述的新物種。
  • 澳大利亞公布十年來新發現物種:雄性庫蘭達樹蛙等
    雄性庫蘭達樹蛙(Kuranda tree frog)是一種渾身上下光溜溜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非常特殊,科學家將之稱作「快速交談」。據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WWF Australia)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庫蘭達樹蛙是在澳大利亞東部熱帶的昆士蘭州發現的,它是自1999年以來在澳大利亞發現的至少1300種新的動植物中的一種。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把庫蘭達樹蛙劃歸到瀕臨滅絕的物種中,這種青蛙的棲息地佔地面積僅有1.3平方英裡(3.5平方公裡)。
  • 千萬別認錯 容易與斑腿樹蛙混淆的布氏樹蛙
    這聲音不是鬼魅的低語,而是夏夜小精靈「布氏樹蛙」的求偶叫聲。布氏樹蛙是普遍分布於我國臺灣淺山環境的蛙種,雖然平時居住樹上較難發現,不過在熱情奔放的夏天,它們會聚集在水池邊的植物上面或是有遮蔽物的地上勤奮高歌,以爭取雌蛙的青睞。夜間池邊達達的敲桌聲,伴著面天樹蛙「滴滴滴」哨音和拉都希氏赤蛙、貢德氏赤蛙、黑眶蟾蜍……等蛙族們的鳴唱,交織出一曲自然的交響樂。
  • 洩露秘密,洩露天機: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不是我們想多了,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根本不是它的字面意思,它是一個習慣表達,意思是「洩露秘密,洩露天機」。這個短語的來源有兩種常見的解釋:據說,農民過去常常用袋子裝小豬背到市場上去賣。有些不誠信的農民會把貓放進袋子裡來欺騙買主。
  • 外來物種「斑腿樹蛙」入侵臺灣新北市/圖
    外來物種「斑腿樹蛙」入侵臺灣新北市  (神秘的地球)據香港媒體東網報導,臺灣新北市農業局啟動清蛙計劃,局長廖榮清表示,屬外來入侵種的「斑腿樹蛙」,自2006年於臺灣彰化田尾發現以來,近幾年也在新北市八裡、五股及相鄰地區出沒,每年4月至9月間為其繁殖期,年產卵次數5次,每次約600顆,比白頷樹蛙產卵2次,每次300顆具有族群競爭優勢,再加上其啃食其他蛙種蝌蚪與蛙卵的行為,已嚴重威脅原生物種的生存。
  • 印東北部發現罕見樹蛙品種 被認為已絕種百餘年
    nbsp&nbsp&nbsp&nbsp訂江西手機報:電信、聯通用戶發簡訊JX到10626655,移動用戶發簡訊JXB到106580009,3元/月&nbsp&nbsp&nbsp&nbsp據香港《文匯報》1月22日報導,地球物種正因人類活動而急劇減少,印度德裡大學生物學教授比朱最近卻在印度東北部地區,發現了一個據信已絕種
  • 聲音像鳥叫 能空中滑翔 都昌首次發現樹蛙
    本報都昌訊 (江西日報記者徐黎明)一種聲音像鳥叫、能滑翔飛行的蛙日前在都昌被村民發現。經有關專家鑑定,這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樹蛙。  4月下旬,都昌縣陽峰鄉龍山村村民在晚上總能聽到村旁的樹林裡發出鳥叫聲。按理說,鳥兒在晚上是很安靜的。為一探究竟,村民老江守候在樹林裡,連續忙活了兩個晚上,終於抓到幾隻發出鳥叫聲的動物。
  • 天機不可洩露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講?
    「天機不可洩露」這句話最早出自《紅樓夢》第十三回,「天機不可洩漏。只是我與嬸子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著。」,金陵十二釵之秦可卿所言。(唐一菲扮演的秦可卿)這句話本意為世事皆由上天安排,事先不能洩漏,否則容易後患無窮。現在也常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提前透露。
  • 美國新品種「大西洋豹蛙」 叫聲奇特似打嗝(圖)
    原標題:美國新品種「大西洋豹蛙」 叫聲奇特似打嗝(圖)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日前在美國新澤西州南部發現新品種「大西洋豹蛙」,會發出一些不像青蛙的聲音。   報導稱,比起一般常聽到的蛙鳴,大西洋豹蛙不僅會呻吟,還能發出打嗝聲。
  • 倉頡造字洩露了什麼天機?
    都說倉頡造字,洩露天機,這回洩露的天機就是天本身啊!他怎麼知道用三個口在這裡呢?為什麼不用一個口,正如「贏」字? 倉頡造字,的確洩露了上帝的秘密啊: 「靈」這個字向我們表明,在地上還沒有下過雨的時候(雨懸在天上),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原為一的)真神(一字排開的三個口),作了一項奇妙的工,就是創造了兩個人:巫
  • 伏羲用太極八卦圖洩露三大「天機」,學《易經》不可不知!
    人們常說「天機不可洩露」,真正的意思是「天機不可明說」,要靠悟性高的人自己去領悟。古往今來,再沒有比伏羲的太極八卦圖更神秘的圖形了,在這幅看似簡單的圖形裡,至少洩露了三大「天機」,對易經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了解下:   一、陰陽   太極八卦圖是模擬天地運動的模型,而陰陽正是天地運動最基本的規律,這一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是伏羲的首創。
  • 孟師爺奇門運籌丨如果天機不可洩露 為何還有佔卜測禍福
    「天機不可洩漏」,有人說妄洩天機必受天譴,預測就是洩天機,風水就是奪造化,玄學從業者有一條職業道德規範,指點迷津要收費,收費是一種能量交換,有個師兄,每次測卦收費,費用都會分成三份放好,一份是給祖師爺買香火,一份單獨放著備用,另一份才是自己可以隨意花的。在測卦的這些年,經常碰到這類問題?
  • 超萌樹蛙的絕技,竟然是——裝死!
    片中主角之一的樹蛙,原型是臺灣特有的——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圖片:白欽源 /  eol.taibif.tw從低海拔的樹林、果園到2000多米的高山針葉林,從最北部的臺北縣到最南部的屏東縣,莫氏樹蛙是臺灣分布最廣的一種樹蛙。另外五種綠色蛙類都不及它們常見。
  • 若天機不可洩露,那何來佔卜測禍福?
    但是,窺視天機是要付出代價的,任何的未卜先知都有著不可測的代價來達成,即所謂天機不可洩露。所以,命師所得錢財卦資尤其要注意積功累德、行善度人,以此來調和福禍;而求測者更要注意的是由心而治,虔誠預測,其後懼天道而恭敬如法。
  • 英國布萊頓博物館發現新品種史前會飛爬行動物遺骸
    據美國商業新聞網站Quartz報導,布萊頓一家博物館抽屜裡發現的一塊化石被鑑定為一種新品種的史前會飛爬行動物。 樸茨茅斯大學研究生羅伊·史密斯確定化石是新品種翼龍的喙尖。
  • 都說天機不可洩露,歷史上洩露天機的3個人,最後結局如何?
    歷史上也有不少的佔卜大家,既然能夠留名青史,必然洩露了不少天機,俗話說「天機不可洩露」在道家學術當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被安排好的。洩露天機就是逆天改命,那麼洩露天機的幾個人結局都怎樣了呢?貞觀十七年,袁天罡和李淳風一同編寫《推背圖》,兩人推算出了唐朝以後2000多年的命運,還是袁天罡最後推了推他的背說:「天機不可洩露」,這本書因而得名《推背圖》,那麼了他們的命運最終如何呢?
  • 鸚哥嶺樹蛙:高山精靈跡難尋
    動物學博士陳輩樂等人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動物學權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標誌著鸚哥嶺樹蛙的新種身份得到了全世界分類學者的認可。  在2003年的鸚哥嶺科學考察中,陳輩樂等人首先發現並捕獲了鸚哥嶺樹蛙的標本,這讓眾人都興奮不已。雨林新物種的發現對於研究島嶼森林與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動植物物種在島嶼封閉環境中的形成、進化、演變及其獨特性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 臺灣地區育種達人林繼志,育成350多個三角梅新品種
    臺灣地區於林園藝創始人林繼志,經過23年的不懈努力,育成了350多個三角梅新品種,成為業界公認的三角梅育種達人。林繼志告訴記者,他育成的三角梅新品種各具特色,如『中庸』苞片顏色變化多端,黃色少有並極具亮點,是目前在東南亞備受關注的新品種;『羽翔』花色非常特殊,漸層對比表現明顯;『也乎』屬於奇花類,有四個苞片;『周發』屬毛光葉種,花朵排列密集,苞片大,盛花期不見葉片。
  • 一隻樹蛙趴在水稻上求愛,旁邊有幾個另類夥伴
    2019年7月初,有幸在江西修水第一次拍攝到樹蛙求愛的整個過程,一土對樹蛙這種可愛的小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7月中旬的一個晚上,一土再次見到樹蛙,這次見到的樹娃不是在樹上,而是在老家門前的稻田裡。在手電筒的照射下,見到的這隻樹蛙比上次見到的樹蛙略小一些。它趴在路邊水田裡的水稻上,不斷地鼓起氣囊,高聲向異性發出愛的呼喚。有意思的是,它的旁邊還有兩條正在捕食的北草蜥,其中一條北草蜥的尾巴還搭在樹蛙身上。北草蜥為蜥蜴科草蜥屬的爬行動物,卵生,一般生活在雜草茂密的地方,晝夜活動,以昆蟲、蚯蚓等為食。
  • 澳大利亞發現巨型樹蛙:缺少天敵竟長成這樣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澳大利亞一家人在外出遊玩時,孩子們意外發現了一隻綠油油光滑的「大石頭」。當孩子的母親Tahnie Saltner走近後被嚇了一跳,發現這原來是一隻巨型樹蛙,體型比成年男子的手掌還大。隨後,Tahnie將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絡上,引發網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