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盆友圈」,90%的信息都是廣告!
刷了近兩分鐘終於看到一條非廣告的朋友動態,然而,卻是「轉發此信息到朋友圈,可免費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自從微商行業崛起後,才發現,許多平時在生活上最常用、最微不足道的用品,原來還能這麼高端的。「你家還在用普通馬桶刷嗎?XX的馬桶刷,骨瓷手柄,高端大氣,高科技纖維材料,抗菌耐用……原價68元,商家活動價48元,截止日期……」
但更刷新漲幅高度的還是水果類。雖然,10年前的物格不能與現在相比,畢竟豬肉都曾經漲到快跟牛肉同價了。但是,那些網上還賣6、7元一斤的水果,在盆友圈裡為啥就變高貴了呢?尤其是以下幾種……
01楊梅
不知在大家的家鄉楊梅價格幾何,但在10年前的廣東,又大又新鮮的楊梅也不過三四塊錢一斤。即使現在,價格上漲不少,在某寶也大多保持8-10元/斤。但是,在小汐的盆友圈裡,它的價格能比美進口紅提。
雖然小汐極不喜歡帶酸味的水果,但是,加鹽和砂糖醃過後的楊梅可是好吃又解渴的。
於是,詢問了一下這位朋友圈裡不常見的朋友楊梅的價格,心想,都寫著朋友果園現,應該是批發價了吧。
最後被告知,15元每斤,5斤以上包郵。
實力本想勸退想吃的望,但心想……問都問了,下次不跟他買就是了!
02三華李
三華李的身價晉升幅度堪比宮女晉到貴人。
小時候賣兩三元一斤,10年前大約五六元吧?網上標榜大果、破損包賠的也是10元不到。但是,在朋友圈裡一樣被炒到吃不起的身格!
有次看到朋友圈裡一位蠻常見到面的朋友發三華李,自家果園採摘,大果,甜度高……想著橫豎是買,當然得跟朋友買。詢問價格,居然要25元一斤,不過因為住得近,可以幫送。
心想,問都問了,不買顯得……反正最後也是買了。
三華李的品質是挺好的,鄰居的奶奶邊吃邊問,「現在賣多少錢?要不要七塊錢一斤了?」
03白欖
童年時代,白欖甚至很少有人拿到市面上賣的,一來產量少,二來喜歡吃的人也不多。
那時它更像一種野果。走到山間偶爾發現了一果白欖樹,就在樹下撿幾顆,更多的時候還懶得撿。
現在的白欖可稀罕了,那天看到同事在朋友圈裡買了一小袋,邊拆包裝邊說是用來煲湯(白欖煲湯要祛核,加陳皮、瘦肉一起煲,有生津潤燥,清熱降火之食療功效)那巴掌大小的一袋就15元。
旁邊的60後阿姨說:「你說這丁點買了15元?嚇S我了」
白欖同事:「還沒算郵費呢,這一包醃的30」說完又從箱子裡抽出一包真空包裝的醃白欖。
春天發楊梅、枇杷,秋天發蘋果(廣東明明沒有蘋果)冬天發各種桔子……盆友圈之方便和選擇之多都快趕上某寶了。
自從有了盆友圈,主婦們再也不在家閒著,每位在家帶娃的辣媽都有了副業。
沒事逛逛盆友圈,有時竟比直接逛超市還方便。帶圖帶字帶安利,越看越想問價,但是,越看越問越覺得自己窮,怎麼現在大家用的吃的都辣麼高級?
什麼車釐子不自由?感覺連楊梅、三華李都吃不起了!
今天分享的「自從微商崛起後,這些10年前還賣5元一斤的水果,現在都吃不起了」到這裡。本文文字為原創,圖片來源於「vivan愛手作」及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