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揭秘宋代喝茶的正確方式,舌尖上的美味!

2020-12-12 歷史雜貨攤

最近大家心心念念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終於開播,且開播以來熱度一直不減,身邊很多網友都在追,大多網友都稱此劇是良心製作,知否,知否,應是不容錯過的一部好劇,小編也很熱衷於這部劇呢。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電視劇。該劇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

正午陽光出品,必屬精品,這個一向堪稱「處女座」的劇組,在服裝化妝道具方面十分認真。此劇構圖精美,布景考究,道具細節十分用心,其呈現出的北宋生活可以說是還原度極高了,比如在宋代傳統習俗裡用獵物當聘禮、愛投壺、打馬球,真實地反映了北宋時期汴京的繁榮景象,讓人仿佛真的置身於「清明上河圖」中。

在這部劇中也給我們展示了幾千年前的茶文化,尤其是宋人的點茶方式,這作為一個特寫鏡頭,從側面展示了盛家的門第和文人風雅。簡單來說,宋代點茶是將茶葉研磨成粉狀,先用熱水淋一遍茶盞後倒出,也有用火烤熱的,稱「溫盞」,後將茶末放在茶盞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膏狀,稱為「調膏」,然後在注入沸水「迴環」,用茶筅攪動「點茶」,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湯花是由當時的團茶經過半發酵處理,放入一種膏脂類的東西,經過沸水燒入和不斷攪動後,形成的細膩泡沫。好的點茶需要茶末細膩,點湯、擊拂恰到好處,湯花勻細,好像「冷粥面」一樣,就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

在《知否》開播前幾集中還提到了「七寶擂茶」,七寶擂茶在我國有近2000年的歷史,用當地流行的綠茶舂搗,過程中加入芝麻、花生、綠豆、葛粉、糯米、紅豆、生薑、鹽作為輔料,搗碎成泥後加沸水過濾,之後煮沸就可以喝了。味道有綠茶的清香,也有芝麻、花生的美味,還能夠「充飢」,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一種好茶。

整個宋朝的茶盞基本上是被建窯黑釉瓷給承包了,有觀點認為宋朝的茶白,使用黑釉可以襯託出茶湯之白,以便於在鬥茶中直觀地看到水痕。宋人點茶大多用的是建窯的黑釉瓷束口盞,其他三種斂口盞、撇口盞和敞口盞是點完茶後用來分裝的。

我國作為茶葉之鄉,歷史悠久,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藝是一門藝術,是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非常值得學習的禮儀。在這部劇中還涉及到了插花、香道等傳統文化,足以看出宋代文人雅士追求的生活品質之高。

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也被這精湛的茶藝吸引了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知否知否,宋代點茶原來是這樣的,感受茶文化
    看官宣夫婦的《知否知否》,這對夫妻在劇中也甜的不要不要的,還有一點特別引人注目的就是,裡面有很多喝茶的場景。《知否知否》的時間背景是在宋朝,劇中也準確的刻畫了宋代點茶的情景。這對愛茶的觀眾來說算是意外的驚喜了。
  • 知否知否,宋代「文青」必備技能了解一下?
    知否知否,宋代「文青」必備技能了解一下?文化範 宋人茶文化:喝的不是茶,是藝術 宋代文人生活中有四藝 即點茶、焚香、插花、掛畫 《知否》裡涉及到喝茶的情景很多 他們喝茶前都要擂開 或者用碾子碾開
  • 《知否知否》中的茶道在宋代有多日常?
    在宋代,基本的情況就是,茶是天下通行的飲品。宋朝人過日子,無論是消愁解悶,還是走親訪友,無論是起房蓋屋,還是談婚論嫁,都離不開茶。生活在那個時代,一個人如果不喝茶,一個家庭如果不藏茶,簡直都不好意思出門。宋朝人喝茶,喝的是「點茶」(這個點茶的「點」它是調製茶湯的一種方式)。
  • 知否知否 「點茶」盛於宋代 跟著知否學習點茶技藝
    2019-03-10 17:59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胡媛 攝影 胡揚輝現代女性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千變萬化,無論是在工作上,亦或是生活中,她們的安排總是充實而忙碌的。前不久,在位於漢寧西路258號的葉子故事茶館,一群女性聚在這裡,學習宋代點茶技藝。「關於宋代點茶,在宋徽宗撰寫的《大觀茶論》中就有所提及。經過多年的流傳,這項技藝慢慢衰落,今天我所講解的『七湯點茶法』,是我根據該書的內容一步步還原出來的……」當天,在老師的講解指導下,眾人聚精會神,了解了宋代點茶技藝的由來與方法。
  • 知否知否,宋代吃貨最愛樊樓
    依照劇情,「炒」在北宋雖已出現,但並不如炸、煮等烹飪方式流行。事實上,「炒」這種烹飪方式並非源於宋代,早在魏晉南北朝之際就已出現。彼時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詳細描寫過「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 從《知否》看盛明蘭為什麼要學茶道
    《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向我們展現了宋代背景下名門貴胄的日常生活畫面。特色的竹簾、幽靜曲折的花園、亭臺樓閣、色彩鮮麗的衣飾、日常喝茶吃飯用湯,處處良心製作。劇情裡的角色性格分明,在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林噙霜是個妾,她的身份雖不能與正妻同日而語,但是她卻得到了盛府老爺的心。
  • 《知否》美食匯,揭開大宋朝的「美味食盒」
    可惜,後來這個北宋酒樓之首,還是毀於了戰火,可是歷史卻在記憶深處,再一次讓樊樓挑起了舌尖上的回憶。範仲淹也曾作《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撇去範仲淹憂國憂民之思,也可以想見人們對鱸魚的嚮往以及喜愛。明蘭所提及的蓴菜是什麼呢?這是一種水生蔬菜,它生長在江浙一帶,尤以蕭山湘湖盛名。
  • 《知否》中,明蘭點的茶,在宋代到底是怎麼點的呢?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千年前,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下這千古名句。千年後,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爆紅。該劇以宋代為朝代背景,劇中還原了「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宋代文人雅致「四藝」,給觀眾展示了幾千年前的日常生活場景,尤其是宋代文人雅士的日常——點茶。劇中,盛老太太請來了宮中的孫嬤嬤,教三個孫女規矩和技藝,她們的第一節課程,便是學習點茶,點茶可以說是貫穿了整部劇。
  • 你知不知道,點了宋代的茶原來是這樣,感受一下茶文化
    看著宣夫婦的《知否知否》,這對夫妻也很甜蜜,不想做這件事,更有甚者,這裡有很多喝茶的場景。《知否知否》的時代背景是宋代,該劇還準確地描繪了宋代點茶的場景。對於喜歡喝茶的觀眾來說,這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在中國茶史上,有一句「茶興於唐,而盛於宋」的說法,唐代飲茶是以煎茶法為基礎的,宋代茶文化盛行。點茶是一件很高雅的事,你需要把團體茶烤去水分,然後用乾淨的紙包起來,把茶壓碎,之後,把他放進茶坊裡磨碎,將磨碎的茶粉放入羅絹屏幕中,細篩是「絕細」的幾倍。然後把茶粉放入杯中,加水,吹氣,放入信任,之後就可以喝了。
  • 從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看見宋代女性的真實面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在劇情、文化及演員演技上都講求精益求精的電視劇,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精良影視作品此劇講述盛家庶女盛明蘭從小被冷落,步步為營,最終一步步走向家族中心地位成為當家主母,與丈夫和睦相處的勵志故事這部劇雖是一部閨閣女子的家宅內鬥劇,卻有著非常複雜的眾生相和及其考究的家族立意
  • 看餓了?舌尖上的《清平樂》太太太饞人了!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看餓了?舌尖上的《清平樂》太太太饞人了!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最近超火的古裝劇《清平樂》 終於大結局了!
  • 《知否知否》盛家四姐妹小說結局揭秘 華蘭如蘭墨蘭結局是什麼
    《知否知否》盛家四姐妹小說結局揭秘 華蘭如蘭墨蘭結局是什麼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說中,華蘭出嫁後丈夫對她很疼愛,儘管有個惡婆婆,但最終在明蘭的幫助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如蘭雖然低嫁,但婚後丈夫也是對她一心一意,不讓她受任何委屈。墨蘭是庶女,儘管她嫁入了豪門,但她的婚姻並不幸福,因為她的丈夫納了很多妾室。
  • 生活需要美感:由《知否》和《清平樂》看宋代插花的美與雅
    01引子宋代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高峰,宋代優雅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獨特審美,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之前熱播的兩部以宋代為背景的電視劇《知否》和《清平樂》,除了劇情吸引人,精良的製作也讓我們認識了宋代的風雅。劇中不僅鋪陳了宋代茶道、香道,花藝等風雅的生活場景,更是通過那些生活美學,讓我們感受到宋朝的文化氣息和精神風貌。前面我們已經和小夥伴們大致叨叨了一番"點茶"、"焚香"。今天,就來說說至今仍然非常流行的插花。
  • 風雅的宋代元素:《知否》裡的美食與美器正宗嗎?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開播已有一周,它以北宋為時代背景,在前十集的劇情中已經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宋代元素,那麼我們就來拿著「放大鏡」來瞧一瞧,這部劇裡的美食與美器到底正宗不正宗?唐代,蔗糖已經為人熟知,但是甘蔗依然是一種稀罕和奇異的禮物;直到宋代,蔗糖才成為中國城市常見的食品。宋代蔗糖的消費主要用於製作蜜餞,裝滿蜜餞的精巧瓷瓶,是城區名流富戶間的時髦禮物。而元代的「櫻桃煎」似乎並不是蜜餞,而是一種濃度很高的飲品。元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記載「櫻桃煎」的做法:「櫻桃五十斤取汁,白沙糖二十五斤,上件,同熬成煎。」
  • 知否知否,宋代的姑娘應該這樣玩
    去年在小長假時到同裡遊玩,那時的同裡遊客三三兩兩,但河岸兩邊的門店鋪子依然熱鬧,沿著青石板路走一陣,拐上一座拱橋,一切喧囂都戛然而止,拱橋的盡頭便是一座老宅子改的民宿——驛雲客棧。拖著行李的我直看著門口的香樟樹發愣,冬日的冷風夾雜著雨後的空氣,把這裡蒙上了一層高級灰的濾鏡。少了些大明大亮的光源,頗有些宋代江南小鎮的味道,一時間掉進了《知否》的劇情裡。
  • 正確的喝茶方式,99%的人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
    「喝喝茶、聊聊天!」是現代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喝茶的方式上,卻是五花八門!在地域上,南方與北方不一樣;年齡結構上,年輕人與年長者不一樣,在不同的場合,又區分三六九等。茶文化基本上可以分為茶藝與茶道兩部分;茶藝注重過程的藝術表現形式,著重點在「外」,茶道注重的是茶文化的內涵與底蘊,著重點在「內」!所以,喝茶又稱為「品茶」、「飲茶」,講究的是一種意境和內心感受!
  • 知否知否中的點茶,在歷史上到底是怎樣的
    現在電視連續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劇中泡茶的方法和現在不同,講究點茶,劇中明蘭三姐妹跟隨孔嬤嬤學習,其中一項就是學習如何點茶,使用一個類似毛刷的工具先在碗中充分攪拌,再注入熱水。那點茶和現在喝茶方法有何不同?
  • 看雅致到極致的宋朝人,是如何把喝茶喝成「非一般」的感覺
    尤其點茶的場景,在《知否》和《清平樂》中出鏡的頻率都極高。劇中出現的茶器有茶筅、黑釉盞、帶託盞、茶匙、茶磨、湯瓶等等。這些茶具也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宋代時期文物精品,我們一起來對照欣賞下吧!先上兩張《知否》茶具大集合的劇照。
  • 喝茶不傷胃?凡不正確的喝茶方式,都傷胃!
    關於這個問題,小約必須得負責任地說一句,但凡不正確的喝茶方式,都有可能傷到胃。現在,就聽小約給諸位看官細細說道說道。一是習慣性喝濃茶。一部分中老年人喝茶時習慣把茶沏得非常濃鬱,認為濃茶有更好的提神醒腦的效果。
  • 且看宋代點茶步驟(完整版)
    我國飲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隨朝代更迭,飲茶方式不斷演變。自宋代起,唐代的煎茶法逐漸被點茶法取代。宋代點茶法成為兩宋飲茶的主流形式,更是傳播到日本、韓國 、朝鮮,成為日本抹茶道和高麗茶禮具的開山鼻祖 。演變至今,今時飲茶方式與古人大相逕庭;難怪,當今諸多人誤將茶器當酒器。圖中所拿器物到底為何物?為何後人誤以為是酒器?且看宋代人如何飲茶?曠古爍今的宋代點茶法是怎樣的?宋代點茶法的顯著特徵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