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美食匯,揭開大宋朝的「美味食盒」

2020-12-12 逆風解語

電視劇《知否》是一部古裝言情劇,雖然原作者一直強調是一部架空類小說,可是在這部劇拍攝後,大家依然看到了宋朝的影子。

在第二集中,年幼的顧廷燁來到盛家,遇到了盛家長子長柏,因看到一圖,想找長柏借閱,長柏拒絕,說滿東京城的兒郎都如你一般紈絝,收復燕雲十六州只能是痴人說夢。 這種種演繹都說明,電視劇把歷史背景擺在了大宋朝。

歷史上的宋朝,因為武力不足,常常被外族勢力欺負,總讓人覺得這個朝代很弱。其實大宋,除了軍事實力有些孱弱之外,其經濟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看過《清明上河圖》的小夥伴一定會為那十裡繁華所吸引,願意回到那圖畫之中,做一個販夫小卒,感受那大宋的繁榮昌盛。

大宋朝的商業繁華,酒樓林立,自然美食也香溢滿城。

盛明蘭大婚之後,新婚丈夫顧廷燁去樊樓為其打包了鴨爪子、羊肉泡饃還有蒸螃蟹等等吃食。

此樊樓在《知否》中的出鏡率還非常高,撇開這部電視劇,這個樊樓是不是有些熟悉,對,《水滸傳》中林衝與陸謙就是在這吃酒,目的就是為了調開林衝,給高衙內創造機會調戲林娘子。宋江帶著柴進、燕青等人到東京找李師師後,也曾上樊樓吃酒。

這個樊樓為何如此吸引眾人呢?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逆風解語

宋代酒樓林立

宋代由於商業發達,其酒樓也櫛比鱗次,樊樓就是那千家酒樓之一。礬樓原名白礬樓,後來更名為豐樂樓,一說為樊樓。

相傳樊樓為北宋東京七十二家酒樓之首,風流皇帝宋徽宗與京都名妓李師師常在此相會。

在宋代話本《趙伯升茶肆遇仁宗》曾用引一首《鷓鴣天》詞說:「城中酒樓高入天,烹龍煮鳳味肥鮮。公孫下馬聞香醉,一飲不惜費萬錢。招貴客,引高賢,樓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欄杆彩畫簷。」

可見這樊樓在宋時的影響力,在《知否》中小公爺也曾經提到過樊樓。

《知否》第二十集中,小公爺齊衡為能迎娶明蘭,就想了一個新鮮招數,去樊樓請了大廚做席面。

可見在當時,大戶人家請樊樓廚師到家裡做席,也是常有的事情,並且在當時是極其有面子的事。

小公爺要讓母親吃個「新鮮」,這個新鮮是什麼呢?就是現做現吃的爆炒,樊樓師傅做好菜後,郡主娘娘掩帕嘗了一嘴,贊其果真鮮嫩。

實際上炒這種方式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之際。

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詳細描寫過「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麻油炒之,甚香。」

樊樓的炒菜能贏得大家的讚賞,可見樊樓在北宋的影響力了。

《東京夢華錄 》曾這樣描述樊樓,「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可惜,後來這個北宋酒樓之首,還是毀於了戰火,可是歷史卻在記憶深處,再一次讓樊樓挑起了舌尖上的回憶。

樊樓在《知否》中多次被提及,小公爺大考時,也曾在樊樓包下房間,以備考試,甚至在大婚後也時常與新婚妻子去逛樊樓,顧二叔在新婚之夜也去樊樓給明蘭買回鴨爪、螃蟹等等美味吃食。

可見樊樓在當時是多麼熱鬧,那夜深之時無以安放的腸胃,總會在樊樓找到寄託。

蓴菜鱸魚羹的雅致,是文人心之嚮往

盛明蘭雖然樣樣出眾,可是寫字卻很難拿出手,每每寫出的字都讓先生搖頭不已。

嚴厲的先生因為明蘭的「醜書」沒有少罰她,可是無論怎麼練習,明蘭的字都無法讓人滿意。

一次,明蘭寫得字實在太難看,先生又準備罰她抄寫,聰明的明蘭為了緩解抄寫的壓力,決定用美食去賄賂先生,於是就說給先生做蓴菜鱸魚羹,再加上三鮮筍炸鵪鶉,先生知道明蘭的手藝,忍著口水答應了暫且緩她幾天。

可見在美食麵前,吃貨是絕對無法忍住那種誘惑的,如果要嚴刑拷打,那就用美食撬開他的嘴巴。

「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這是西晉.張翰的《思吳江歌》。張瀚又說,「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這裡面提及的蓴菜羹、鱸魚燴,都是他因為思念家鄉而引起的感嘆。

後來「蓴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

好吧,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思念家鄉時,居然想起的都是美食。在《旗袍美探》中,海歸蘇雯麗一回到上海,想念的美食居然是「蔥油餅」,可見美食在思鄉之情中佔據著多麼重要的位置。

皮日休在《西塞山泊漁家》中寫道:「雨來蓴菜流船滑,春後鱸魚墜釣肥。」遙想魚米之鄉的鱸蓴之肥美,此時已經是垂涎欲滴了。

白居易在《偶吟》中寫道:「猶有鱸魚蓴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寫完詩詞的白居易沒有忍住對於美食的嚮往,於是便前往蘇州去品嘗美食。

元稹《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蓴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詩人在偶然之間品嘗到鱸魚的美味,沒有忍住,決定作詩一首,把那種美味記載到字裡行間。

唐人如此喜愛鱸魚,宋人自然也不甘落後。楊萬裡的《鱸魚》其詩曰:「兩年三度過垂虹,每過垂虹每雪中。要與鱸魚償舊債,不應張翰獨秋風。買來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窮。祗是尊絲無覓處,仰天大笑笑天公。」垂虹就是松江的「垂虹橋」。詩人每次到松江都是隆冬,不得品嘗四鰓鱸魚,引為憾事。

範仲淹也曾作《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撇去範仲淹憂國憂民之思,也可以想見人們對鱸魚的嚮往以及喜愛。

明蘭所提及的蓴菜是什麼呢?這是一種水生蔬菜,它生長在江浙一帶,尤以蕭山湘湖盛名。

雖然西晉張瀚提起秋風起時,思念家鄉之蓴菜,可是蓴菜的時令不在秋風後,而是春夏間。三四月,先長莖,未長葉時,可作「第一肥羹」。五六月後,葉舒長,味甜體軟。等過了霜降,蓴變得苦澀,生出細蟲,就不能食用了。

但是從張翰秋風乍起思念家鄉蓴菜後,好多文人就開始惦念起蓴菜鱸魚。從而去品嘗它,也把它寫進了詩詞,既是對風物本身感興趣,也藉由它的故事,寄託自己的情志。賀知章、白居易、杜甫、蘇軾、梅堯臣、辛棄疾、楊萬裡……再到那位愛下江南的乾隆皇帝,都寫過在江南吃蓴菜的詩詞。也正因為他們,「蓴菜」經歷千年也仍保持著新鮮的生命力。

《知否》中的先生是文人,文人食蓴菜鱸魚羹,不僅僅是因為美味,也有一種雅致之情,所以先生肯寬限明蘭也是在情理之中。

心心念念的羊肉泡饃

顧二叔與盛明蘭新婚之時,就上樊樓給她帶回來很多吃食。

小公爺知道盛明蘭愛吃,曾經偷著給她帶過凍菱角和千層糕。

而顧二叔這樣一個寵妻狂魔怎麼會不知道「吃貨」盛明蘭的心中所求,這一生唯願平安順遂,有美食相伴。

就連明蘭身邊的丫頭小桃都是吃貨界的頂流,小公爺拿來凍菱角不知道如何處理,小桃三下五除二就把菱角掰開了。

明蘭在許嫁之時,繡了鴛鴦戲水,丫環小桃感慨繡得栩栩如生,明蘭說新嫁之人,肯定得繡吉祥的圖畫,難道還要繡清蒸鰣魚,玫瑰酥餅。

新婚之時顧二叔去樊樓之上帶回的「宵夜」羊肉泡饃,想必小夥伴們不會陌生。

在北宋時,大詩人蘇東坡就寫下「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在那個遙遠的年代,羊羹就已經作為一種美食溫暖著人們的肚腹了。在一部軟玉溫香的小說中,也許大家還無法感受到羊肉泡饃在八百裡秦川的地位。

可是如果看賈平凹的小說《秦腔》,就知道一碗羊肉泡饃對於古老陝西的影響力了。樊樓作為北宋時的酒樓代表,也必然匯聚了各地的風味吃食。

也許在汴京城中,羊肉泡饃並不是主流食物,因為這裡也匯聚了當時各個地方的美食。冬天的一碗羊肉羹,無論是誰都無法拒絕,特別是一個如盛明蘭一般的吃貨。

羊肉羹再加上掰成小塊的饃,那種瞬間的溫暖幸福,只有吃過的人才能明白。

宋代糕點的誘惑

在《知否》中,除了那些硬菜鱸魚、鰣魚、肘子外,那些精美的糕點也無法讓人不垂涎欲滴。

宋朝是我國古文化的巔峰時期,宋朝時期的汴京匯集了世界飲食的精華,「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樹起一座新的裡程碑。

美國紐約《生活》雜誌曾評選出1000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100件大事,宋朝的飯館與小吃入選。

所以如果是吃貨,能穿越到宋朝何嘗不是一件美事,當然你得挑對時間,千萬不要挑到戰火紛飛的時候。

如果避開金人的鐵騎,吃貨還是可以享受一下在平靜生活中盡情徜徉美食的快樂。

北宋時期的開封出現了品種繁多、美味可口的糕點。如「東京三餅」(太師餅、狀元餅、京東餅)、「東京三糕」(芙蓉糕、進士糕、重陽糕)、「東京三酥」(桂花大卷酥、蛋黃酥、三鮮蓮花酥)。《開封糖菸酒志》記載,北宋糕點如今開封沿襲製作的仍有20多種,只是名稱不同而已。三鮮蓮花酥是開封著名的傳統糕點,白面為主料,點心內的餡由三種不同的餡配合製成,有"仙果"之稱。

劇中小公爺送給明蘭的千層糕,就有很多種做法的,很多種口味,也很受歡迎,因為其賣相吸引人,味道獨特,所以一直到現在也有這種糕點售賣。

現在的千層糕經過歲月洗禮,有了很多不同的種類,比如紅棗千層糕、南瓜千層糕,甚至還有根據各地分味分出來的千層糕,比如榴槤千層糕、椰汁千層糕等等。

玫瑰餅就更不用說了,此餅是一種糖餡、酥皮的老北京特色傳統名點。其做法是,要用妙峰山的鮮玫瑰花,摘瓣、去蒂用清水洗淨後,通過醃製,與炒熟的蜜糖拌在一起,做成玫瑰餡兒,再用富強粉合成的麵團,與發酵後的麵團,分層摺疊後做皮,將餡兒包好,按扁,成圓餅形,上印「玫瑰細餅」四字及鮮花圖案。再經過烘爐烤制,玫瑰餅就做成了。

鮮花玫瑰餅歷史悠久,是清朝年間宮廷御膳食品之一,在《知否》中出現確實有失考證,既然作者已經申明是架空小說,那就暫且不深究吧。

但是北宋的糕點確實是種類繁多,數不勝數,那些美味的點心,歷經歲月的洗禮,讓今天的人們依然心之所往。

美食所傳遞的歷史,總是通過舌尖給人以最真實的感受,它無需多言,只通過味蕾的傳遞,就可以把歲月的日久彌香發酵成最深的感受,最純的相思。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除,逆風解語。溫馨提示,美食眾多,餓時勿看。

相關焦點

  •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的汴京煙火,看宋朝的夜市文化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張開宙執導,趙麗穎、馮紹峰,劉琳、朱一龍等人主演的古裝劇。只要是看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因該都有一個映像。就是該部電視劇中很好地復原了宋都汴梁的繁華景色,特別是樊樓的復原,更是讓我們目睹了一千多年前,宋朝人的夜生活,究竟是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 從《知否》到《清平樂》,我嗅到了一個香氣襲人的宋朝
    時下正在熱播的古裝大劇《清平樂》,是正午陽光影業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之後推出的又一部講述宋朝歷史的電視劇。這兩部電視劇的故事內核和表現主題雖然不同,但在對宋朝的文化和宋朝人生活方式的呈現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知否打招呼為用妝安是什麼意思?宋朝歷史上有這些規定嗎?
    古代社會家庭題材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湖南衛視持續熱播中,該劇上線後便很快掀起了觀眾的熱情討論,無論在收視率、網絡平臺播放量及微博話題度上都在不斷攀升。此外劇中幾位演員的演技也經受考驗而頗受好評,很多網友也對該劇在細節方面的呈現給予了點讚。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小說是架空背景,劇版在改編後設定為北宋發生的故事。
  • 《知否》中,顧廷燁與盛明蘭大婚程序繁瑣,宋朝的婚俗真是這樣?
    在近期熱播的女性古裝勵志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顧廷燁和盛明蘭已經完婚,在大婚當日,顧廷燁先是上門接親,卻遭到了盛家姑爺們的強力阻攔,幸虧盛家長女盛華蘭的丈夫在顧廷燁軍中做事,這才讓顧廷燁矇混過關,闖入盛府接親。
  • 看知否,揭秘宋代喝茶的正確方式,舌尖上的美味!
    最近大家心心念念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終於開播,且開播以來熱度一直不減,身邊很多網友都在追,大多網友都稱此劇是良心製作,知否,知否,應是不容錯過的一部好劇,小編也很熱衷於這部劇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電視劇。該劇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
  • 《知否知否》:追完這部劇,我迷上了宋人風雅入骨的生活
    文/羅小可最近由趙麗穎和馮紹峰夫婦主演的古裝劇《知否知否》大火,並在網絡上掀起了大範圍的討論,有關於子女教育的話題,也有婚戀愛情的話題,也有傳統文化的探討。而我卻深深地迷戀上了劇裡宋人風雅入骨的生活。雖然宋朝不及唐朝的雍容華貴,卻是滿載著風雅和清麗。
  • 圓領袍、襦裙……《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漢服,你知多少?
    在衣服顏色上,宋代的服裝面料的色彩主要以淡藍、淺黃、青、藕絲色、淡粉紅、墨綠、白色這些素雅清秀的顏色為主, 雖然宋朝的衣服色彩變化不多, 但在裝飾上有不少變化。《知否》中,劇中人物的服飾顏色整體都符合宋朝的服飾特點,而且符合人物的身份與性格特點:《知否》中的王若弗,是盛紘的正妻,從一出場衣服顏色就相對其他人物更為素雅,與盛家的大娘子這個身份所需要的莊重矜持相符。
  • 《知否》中的打馬球,如何在宋朝成為國民運動
    最近迷上了電視劇《知否知否影視綠肥紅瘦》。而在這部電視劇中歷史背景,主要是北宋時期,正午陽光也將北宋風土人情一一展現在觀眾視覺。其中馬球這項運動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王公貴族,都喜歡在閒暇之際到馬球上上跑馬打球,劇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更是打的一手好馬球。
  • 盤點《知否》絕味美食!朱一龍千層糕馮紹峰軟酪,趙麗穎選誰?
    關注肥鳥瘦十斤呦~趙麗穎在《知否》中延續了「吃貨」神技能,到哪裡都食不離嘴,吃什麼都有滋有味。肥鳥為滿足廣大吃貨的心聲,盤點下《知否》中的特色美食。No1.別的女明星拍戲吃東西都是在嘴邊放一放裝裝樣子,小趙太實在了一口就吞下一塊大肉。不僅可以放開肚子吃,還能幹吃不胖,就問仙女們羨不羨慕?No2. 揚州廚子千層糕朱一龍都快分手了才發現了用美食賄賂小趙的訣竅,送筆,送釵環都不頂用,最後一次幽會的時候選擇了送千層糕。
  • 舌尖上的大宋朝(連載二)
    自燧人氏鑽木取火以後,古人便採用烤煲焙炒的方式,開始了各種美食之旅,直至宋朝獲得空前繁榮。1998年,美國《生活》雜誌評選一千年來深度影響人類生活的一百件大事,宋朝的飯館和小吃名列其中,排在第56位。以食物為窗口,讀懂大宋朝——通過美食,人們可以有滋有味地認知這個一千多年前的古老王朝。
  • 梧韻堂—《知否知否》與宋時點茶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知否》展現了宋朝士大夫的生活,我們都知道,宋朝是一個以「雅」文化為主流文化的朝代,人們羨慕「梅妻鶴子」的生活,作詞要雅不俗,連柳三變的詞在當時也被認為太俗。《知否知否》中有宮中的嬤嬤教盛家三姐妹點茶的技藝,明蘭早已看過陸羽的《茶經》,卻藏拙,並且繼續細心聽教,墨蘭的母親一邊抱怨墨蘭笨,一邊卻不動手干著急,如蘭的母親王若弗雖然也責怪如蘭,但卻身體力行教導如蘭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
    最近各位小夥伴們都被趙麗穎和馮紹峰小兩口飾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給刷了屏了,本身知否這部劇就很好看還有和趙麗穎剛剛完婚有一定的關係吧,小編這幾天也在天天追劇,說真話這是近期看過的製做較為精良的電視連續劇了。
  • 知否:劇組真考究,宋朝風靡的「點茶」講究太多!難怪不宜累家
    喝茶在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然而把喝茶融入細緻的情節,進行詳細的表現,突出生活情趣和個人品味的,恐怕只有在《知否》一劇中才能體會到吧。因為一次「失禮」,盛老太太便請了宮裡的孔嬤嬤,教授明蘭、如蘭、墨蘭禮儀規矩。
  • 看完《知否》中的點茶,才知道:在宋朝,喝杯茶究竟有多麻煩?
    而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其中有一集明蘭三姐妹跟隨著一個從宮裡來的嬤嬤學習,其中有一項卻是點茶。我們卻發現:咦?這茶不是用來泡的嗎?為何宋朝喝茶卻先用給一個類似毛刷工具在碗中充分攪拌,再注入熱水呢?感覺跟日本茶道有些類似啊!
  •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宋朝的繁榮一點也不遜色於唐朝,在宋朝出現了夜市,同時紙質貨幣也是出現在那個年代,宋朝的繁榮離不開朝廷的文官進言獻策,可是宋朝一味的追求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導致了朝廷最終文武官員分配不均,文強武弱的局勢導致了北上尚有隱患的宋朝處於極為危險的狀態
  • 知否知否,宋代點茶原來是這樣的,感受茶文化
    看官宣夫婦的《知否知否》,這對夫妻在劇中也甜的不要不要的,還有一點特別引人注目的就是,裡面有很多喝茶的場景。《知否知否》的時間背景是在宋朝,劇中也準確的刻畫了宋代點茶的情景。這對愛茶的觀眾來說算是意外的驚喜了。
  • 看了知否才知道,這還是一檔美食節目
    吃貨分為兩種,愛吃的和愛吃並且會做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明蘭就是後者,不僅離不開美食,自己做起來也相當拿手。每每想起明蘭的炙羊肉、鱸魚羹、三鮮筍炸鵪鶉,口水都止不住的往下咽。節目組在美食上的用心遠不止這些,光一個流水宴席就秒殺了多少古裝劇的美食場面,看了知否才知道,這還是一檔美食節目呢。今天就聊一聊明蘭作為小吃貨一枚,都離不了哪些美食呢?別人談戀愛是花前月下,可是明蘭無論是相親得來的弘文哥哥還是初戀小公爺,都把吃當做了打動明蘭芳心的首要選擇,明蘭是有多愛吃呀。
  • 夢回宋朝,帶你領略飲食娛樂文化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替古人杞人憂天,他們的花樣多的很。假如像影視劇那樣,上天給我一次穿越的機會,我不會選擇回到秦朝去經受戰場上的金戈鐵馬,也不想回到唐朝去感受妹子環肥燕瘦,我更想回到宋朝去感受宋朝不夜城的夜市文化。
  • 點茶,焚香,正午陽光的宋朝古裝戲有多精緻?
    這部電視劇也是正午陽光在2020年出品的第一步歷史大劇。有意思的是,《清平樂》的製作班底也是之前製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班底,兩部同樣都是宋朝大戲。其實一直以來,宋朝在我國的歷史上都是一個被低估的朝代。
  • 知否大相公是什麼意思 韓章在歷史上的原型是北宋名臣
    知否大相公是什麼意思 韓章在歷史上的原型是北宋名臣時間:2019-02-01 13:1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否大相公是什麼意思 韓章在歷史上的原型是北宋名臣 在最近,有一部古裝言情劇在國內有著極高的人氣,那就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