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去,驟然入夏。
今年的5月5日,是立夏時節,萬物至此皆長大。對於茶樹來說,也在經過蓄勢待發、茶芽萌發的之後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如火如荼的春茶時節自然也跟著告一段落。
但是不是所有的茶都要趕著春季採摘嫩芽,進入5月,有些茶的已經進入了尾聲,而有些茶的製作還剛剛開始,比如說要求鮮葉開面採的武夷巖茶。
提到武夷巖茶,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說起它的代表茶—大紅袍,一定有很多人聽聞過。在很多不識茶的眼中,長期存在著「大紅袍是紅茶」的誤解。
不過也沒關係,接下來的內容,儘量簡單的讓大家了解到一些關於巖茶的常見基本知識。
巖茶產地
武夷巖茶產自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這裡不僅是紅茶的發源地,有正山小種、金駿眉這些歷史名茶和新創「黑馬」,還有另一大類茶,武夷巖茶,也產於此。
張藝謀的印象大紅袍就是以武夷山為地域背景,以武夷山茶文化為表現主題的演出,為這座旅遊城市錦上添花。
什麼是巖茶?
巖茶其實屬於青茶的一種,是半發酵茶。因為產地武夷山巖石較多,大部分茶樹生長於巖縫子之中,所以稱為武夷巖茶,真的是「夾縫中生存」的有力代表了。武夷巖茶有獨特的「巖骨花香」,是六大類茶中比較耐衝泡的一類,一般可衝泡7-10泡;頂級巖茶更是可以衝泡到十五六泡也不成問題。
巖茶的生長環境
武夷巖茶茶樹生長的自然環境很有特色,茶園周圍都是一些巖石峭壁,峽谷縱橫,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的說法。
武夷山屬於丹霞地貌,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巖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所以會看到不同的成簇生長的茶樹。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每個山場不同,其獨特的微氣候形成了不同品質、不同風格的武夷巖茶。
巖茶的分類
按地域劃分傳統的武夷巖茶又分為正巖、半巖和洲茶。
所謂正巖茶,就是在武夷山70平方公裡的景區之內生產的巖茶,在這個景區內,核心當中的核心就是「三坑兩澗」,即三坑: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和兩澗:流香澗、悟源澗,是整個正巖產區當中品質最好的地域,而且這五個區域,也是武夷山最為知名的旅遊景點。
整個正巖產區該產區地質主要為紫色砂礫巖,這些地方巖谷陡崖,陰溼條件比較好,谷底滲水細流,夏季日照時間短,日夜溫差大;
而且正巖的山場,多是分化的礫壤沙質土通透性比較好,含有比較豐富的鉀錳鐵鋅等礦質營養元素,所以做出來的茶葉,香氣非常的清幽,滋味醇爽,巖韻特別的明顯。
所謂半巖茶,就是採至正巖景區周邊,生態環境類似正巖,比較好的生態環境下,採制的茶葉,它的品質稍微會比正巖差一些。
洲茶,指的是產於平地跟沿溪兩岸。沙質土壤的茶園環境下生長的茶葉。
按品種分類武夷巖茶,按照品種劃分,種類非常繁多,目前有記錄的有上千種,現在很多過於小眾的茶葉,大眾認可度比較高的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另外,也有按四大名從,十大名從的分類方法。
按焙火程度分類另外,武夷巖茶按照焙火的程度,也可以分為輕焙火,中焙火,重焙火三類。
輕焙火的茶葉,上市時間早,花香為主,香氣清遠幽長,湯色以金黃,橙黃為主;
中火的巖茶,果香和花香融合,果香豐富;湯色比輕焙火更濃,呈現深的琥珀色;
足火的巖茶果香味為主,滋味更加濃厚,也比較耐泡。
巖茶的加工
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是六大類茶中最為繁複,耗時最長的茶類。其中焙火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因為巖茶是半發酵的茶,所以對焙火度的掌握就非常重要。
焙火的時候講究看茶焙火、看火焙茶、茶變則變,需要經驗豐富的焙茶師傅,隨時關注的狀態,根據茶葉的不同狀態,絕對焙火的溫度。
巖茶的品質特點
外形:肥壯緊結,帶扭曲條形,即蜻蜓頭,葉背蛙皮狀砂礫粒,色澤砂綠潤
香氣:馥鬱,具有獨特的巖韻
湯色:橙黃至橙紅
滋味:醇厚回甘
葉底:柔軟勻亮,邊緣有紅色或紅點
巖茶的品質特點有兩個關鍵詞:蛤蟆背、巖韻
武夷巖茶衝泡以後,葉底砂綠,上面會泛起蛙皮狀的小泡,且帶有沙粒狀的小白點,葉片並不光滑,反而看起來比較粗糙,形似蛤蟆的背部,因而得名。
出現「蛤蟆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原料,二是工藝。正巖武夷巖茶生長在極佳的環境當中,茶葉品質上好,就算經過漫長的深發酵重焙火的傳統製作工藝都不會導致葉張破損。
同時,因茶葉內部吃火較足,氣泡從茶葉內部溢出,導致在茶葉表面撐起了一個個小泡,也就是「蛤蟆背」。
隨著現代制茶工藝越來越成熟,只要焙火控制得當,而且茶葉原料的品質較好,葉底也會出現「蛤蟆背」,而不一定非要是正巖巖茶哦。
巖韻反映的是巖茶的環境特徵,具體表現為滋味有特別的醇厚感、人說「水中有骨感」,飲後回甘快、餘味長,喉韻明顯;香氣不論高低都持久濃厚、冷聞還幽香明顯。
巖茶的衝泡方法
曾有人笑稱,喝巖茶,有三個半師傅,分別是做青師傅,焙火師傅,看茶師傅,另外半個師傅就是泡茶的師傅,巖茶的衝泡非常重要。
巖茶選擇白瓷蓋碗,不吸味、不吸香,還能控制出水速度,方便觀察湯色。
巖茶衝泡的水溫,一定要沸水,100℃的沸水,水燒開後即刻注水。巖茶中的芳香物質豐富,它們的沸點高低不同,若是水溫低,巖茶香氣低迷。高溫衝泡,才能讓高沸點香氣物質發揮作用,茶喝起來才更香。
衝泡比例:選110-120mL的蓋碗,操作方便;投茶量在8g左右,這樣茶水比例適中,泡出的味道濃淡合適。
注水手法:螺旋注水,厚度上更加飽滿,會產生更好的茶湯香和杯蓋香。
出湯時間:衝泡巖茶,出湯時間要快。前1-3泡,控制在10-20s內出湯;隨後便隨著衝泡次數的增加,衝泡時間按照10s左右依次增加。
另外在品飲巖茶當中,還有「還魂湯」的說法,即第一泡茶不喝,被留到最後才喝,目的是為了感受巖茶的原始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