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心弔膽這麼多年,終於不怕屋頂漏雨、飛瓦砸車了,基層協商民主議事解了咱心裡的疙瘩!」高國強指著修葺一新的小區樓頂,話裡有掩不住的喜悅。
前幾年,鄂託克旗烏蘭鎮帥豐社區工礦棚戶區小區的居民們日子過得不是滋味,從2014年住進小區,這裡的工程遺留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部分居民樓樓頂漏水,一到雨雪天就讓人發愁;春秋季節風力大,時不時有飛瓦砸車造成居民財產損失;路面不平整、小區基礎設施不完善、保溫層脫落……施工方交了房子後出現問題該找誰?居民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辦。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去年,烏蘭鎮啟動了基層協商民主議事規範化建設試點工作,「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居民反映問題有了渠道、商量對策有了平臺、後續實施有人監督,大家心裡也有了盼頭。
高國強是工礦棚戶區小區的常住居民,前幾年一直在為解決小區工程遺留問題四處奔走,今年,他主動競選成為小區業委會主任,下定決心好好利用基層協商民主議事會這個平臺,為居民辦好事、實事。「通過基層協商民主議事,鎮領導、社區居民、各相關方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怎麼解決問題,最終將其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目前樓頂維修已經全部完工,小區居民反映的其他問題也正在解決。居民心裏面暖暖的,別提多高興了!」高國強說。
2019年12月,烏蘭鎮圍繞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創新打造出「協商民主+」模式,將基層協商民主議事工作與社會治理、文明城市創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嘎查村、社區基層協商民主陣地,營造出「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良好氛圍,基層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做群眾工作」向「由群眾做工作」慢慢發生著轉變。
「這裡是帥豐花園和帥豐二期小區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原先立在家門口的這座危牆,讓本就狹窄的小路更是『寸步難行』。」帥豐社區居委會主任烏日汗的言語中滿是無奈,240米的一「牆」之隔,不僅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而且還存在著安全隱患。遺留多年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就用到了基層協商民主議事。
「誰來議」「議什麼」「怎麼議」?烏蘭鎮針對這幾個關鍵問題,探索建立了「三個一」協商民主工作規程:
——一張協商主體規範協商成員。匯聚「2+8+X」力量,由2名會議召集人召集社區「兩委」和監委班子負責人、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物業公司負責人等8方力量,根據不同協商事項及內容,吸收「X」個利益相關主體參與,由鎮、社區兩級黨組織主導,調動多元主體參與協商議事,將群眾普遍反映的問題轉變為有效調動群眾參與的「機會」。
——一項協商制度規範議事內容。將協商事項按照「五協商、無不議」進行分類,逐一列出事項具體臺帳,實行臺帳式銷號管理。
——一套協商程序規範協商流程。構建「三步六環節」協商議事程序,從議題徵集確定、調查協商、決議實施到議題篩選確定、公示、調研、召開議事會、實施、監督,每一個步驟都井然有序,將協商議事活動延伸至群眾中,面對面、點對點解決問題。
帥豐社區收到居民反映的問題後,烏日汗作為第一召集人立馬著手召集各相關方啟動議事流程,並聯繫到了當年的施工方,最終商定由其出錢請施工隊解決危牆問題。「『牆倒』還是得靠『眾人推』,多虧基層協商民主議事,才能匯聚起政府、社區、物業、居民等多方力量,把這個堵在居民心頭多年的問題解決了。」烏日汗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烏蘭鎮共收集公共事務、民生實事等方面議題30餘個,各社區已累計召開協商議事會議20餘次、協商解決議題20餘個,帥豐社區七居委環境髒亂差問題、烏蘭社區鑫洲苑小區空地綠化問題、都斯圖社區居民區無公共座椅問題……通過基層協商民主議事,烏蘭鎮各社區居民反映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
如今的烏蘭鎮,基層協商民主議事在這裡煥發出大活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圖景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