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京張鐵路,可以帶你「穿梭」百年時光嗎?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你相信京張鐵路

  可以帶你「穿梭」百年時光嗎?

  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任意門」又在哪裡?

  答案……

  去京張線青龍橋站瞧瞧

  始建於1908年

  還有著名的「之字線」

  ……

  站臺裡每一個老物件

  都是京張線的歷史見證者

  但,有件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這些老物件其實個個是「話癆」

  ……

  想像一下

  如果這些文物開了口

  他們最想說點啥?

  詹天佑銅「象」,不是「像」,錯別字?

  

  

  「詹天佑象」建於1922年。碑文「詹公天佑之象」由時任總統徐世昌親筆書寫。

  在《詹天佑文集研究》中詹天佑嫡孫詹同濟解釋說,這座「銅象」沒有經過任何藝術加工,「以求見象如見人」是代表詹公真實原貌的意思。

  1905年開始動工的京張鐵路,為啥用的是1898年的鋼軌?

  

  

  當時鋼價貴,鐵路建造的預算緊張。

  為了省錢,詹天佑費盡心思找來了1898年生產後,未使用過的一批鋼軌用於貨運路段。

  儘管不是「當季新品」,但質量絕對有保障。這也是為啥,京張鐵路完工後,建造成本比預算節省了20多萬兩白銀的原因之一。

  懸魚可夠「玄乎」的

  

  

  車站小院東西兩處房頂,兩側博風板中間的豎軸叫「懸魚」,意思是「以魚求水,以水克火」,代表對建築安全防火的一種期盼。

  「抓魚」的過程還有個小故事。

  老車站在按原貌修繕時,屋頂正中的懸魚,找不到原件,無法參考複製。

  正著急的時候,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卻在車站附近的草叢裡發現一塊半埋著的舊木頭。

  挖出來一看,竟然正是求之不得的「懸魚」原件。

  你說,這是不是詹公護佑?

  瘦身神器——小瓦片

  

  

  車站主站房屋屋頂使用的是西式瓦楞鐵,而沒有使用我國傳統的小青瓦,可以更好地減輕房屋主體承受的重量。

  會變色的花崗巖?

  

  

  站臺邊緣鋪墊石,材質為花崗巖。

  這種本該是青灰色的石磚,由於車站進站方向處於長大坡道,列車制動過程中,閘瓦與車輪相互摩擦產生的鐵粉與蒸汽機車噴灑出的霧和水,形成了這種氧化鐵的暗紅色。

  整誤會了?詹氏掛鈎不是詹天佑發明的

  

  

  曾經,國內連接火車車廂之間的掛鈎大多為鎖鏈式。

  詹老在修京張鐵路時,特意打電話詢問了美國同學。

  經同學介紹,才知道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鐵路車廂連接方法使用的是「詹氏掛鈎」(像兩拳相握一樣)。

  詹氏指的是美國人詹妮。

  後來怕人誤解,詹老在自己的著作中,將詹妮譯為「姜妮」加以區分。

  蘇州碼子,字都認識,怎麼念你知道嗎?

  

  

  碼子兩字應念:mǎ zi。

  2011年,居庸關車站的王站長在巡視檢查時發現在路基旁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一些特殊符號。

  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第二天到了現場發現,這石碑上符號的形狀和尺寸好像在京張鐵路的老照片裡見到過。

  向人請教後,楊存信才知道石碑上的符號叫「蘇州碼子」。

  「蘇州碼子」起源於宋代,是蘇州商人計數的符號,後來成為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民間的「商業數字」。

  當年,京張鐵路興建時正是用「蘇州碼子」來標註公裡數。

  這也驗證了這條鐵路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

  印在紙幣上的「之字線」

  

  

  這是中華民國時期交通銀行發行的50元紙幣。紙幣上的圖案正是青龍橋站京張鐵路「之」字形同時行車的場景。

  韋氏拼音,你會讀嗎?

  

  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韋氏拼音曾是世界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

  青龍橋老站的牌匾上使用的就是韋氏拼音「CHINGLUNGCHIAO」(從左往右讀)。

  想知道更多精彩故事10月8日上午7點《坐著高鐵看中國》百年京張高鐵有話說!

  監製丨唐怡 陸毅製片人丨張奇斌策劃丨王楠視覺丨黃魯峰編輯丨陶夢琪 趙汗青 趙慧 陳越綺

相關焦點

  • 百年京張鐵路已成歷史,遺址公園初具雛形,這樣的公園您喜歡嗎
    伴隨著京張高鐵的開通與運營,歷經百年滄桑的京張鐵路完成了它光榮的歷史使命,曾經讓億萬中國人驕傲的由中國人自行設計、修建並運營的第一條鐵路幹線將載入史冊。為不使那段歷史不被塵封,讓後來人永記輝煌,人們探索和思考著這條百年鐵路線的命運和去向。
  • 百年京張鐵路 見證華夏巨變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據媒體報導,9月17日,北京鐵路局集團公司聯合北京市委網信辦共同舉辦「發現最美鐵路?穿越百年京張」網絡宣傳活動。沿著京張高鐵沿線一路北上,一項項中國鐵路史上的壯舉引人自豪,一個個融合京張文化的細節令人驚豔。
  • 京張鐵路百年變革 中國鐵路成果斐然
    相信大家都在小學課本中讀到過《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堅持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完全由中國人自主設計,排除萬難,最終於1909年建成這條京張鐵路。這條鐵路工程艱巨,但詹天佑巧妙地創設了「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為京張鐵路的順利完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客運員丹丹帶你打卡京張高鐵最大站!
    客運員丹丹帶你打卡京張高鐵最大站!走進西進站大廳後就能看見清河站牌匾牌匾上的「清河站」三個大字由京張鐵路第一任總辦陳昭常先生於1906年題寫主題壁畫下方是一個新老京張線對比圖右側是京張鐵路線路圖左側是京張高鐵線路圖
  • 111年濃縮進1天 坐上京張高鐵穿越百年時光
    眼瞅著假期餘額就要不足過去7天7趟風格不同的高鐵之旅您坐得還過癮嗎?祖國大好河山沒玩兒夠是不是還想向天再借百年假期?小編這就滿足你見證擁有百年歷史的京張高鐵把111年濃縮成1天讓你目睹好戲連連 感受快樂翻倍!
  • 銘刻鐵路文化 傳頌「京張」精神——北京交通大學助力京張鐵路遺址...
    可以說,在西直門,新老兩條京張鐵路實現穿越時空的交會。而作為距離西直門直線距離最近的高等學府,北京交通大學與新老兩條京張鐵路也有著一份延續百年的不解情緣。 正如在受訪時,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玉鳳所說,「京張鐵路與京張高鐵,從時間跨度來看,兩條線路相隔百餘年;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兩條線路幾近重疊。
  • 百年「京張鐵路」,總是與愛國、奮鬥聯繫在一起!
    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京張鐵路見證了舊中國落後就要挨打的屈辱歷史,更與設計者詹天佑為代表的愛國、奮鬥這樣的民族精神聯繫在一起。歷久而彌新,在新老京張線交匯的當下更突出、有現實意義! 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英國誕生。81年後、1876年的7月3日,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線建成。
  • 方案評選:六家事務所的『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設計
    北京的北二環到北五環,將建設縱貫海澱長達9公裡的京張遺址公園。這不僅是一條綠帶,你更可以在裡面看到百年京張的點滴印記。從蘇州碼子到人字形鐵路,都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你面前。2019年10月,北京市規劃局啟動了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貫通概念方案徵集。
  • 濃縮中國鐵路百年時光,尋找鐵路主題博物館
    如果唐胥鐵路建設的1880年算起,鐵路和火車走入中國,已經有140年了。百年時光,中國鐵路從無到有,從依賴國外技術到今日成為世界高鐵第一強國,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高速動車組,鐵路技術和速度在不斷刷新。
  • 新時代·鐵路榜樣丨楊存信:父子接力,69年守望百年京張
    10月的北京秋高氣爽  古老的燕山綿延起伏  京張高鐵的開通運營  讓這裡煥發出新的光彩  北京市延慶區,長城腳下,青山環抱中的青龍橋站矗立著詹天佑先生的銅像,保留京張鐵路使用過的舊鋼軌,存放著寫有蘇州碼子的老路標,演繹著一段百年京張的動人故事。
  • 追火車的人:90後拍攝40萬張照片,記錄京張鐵路百年變遷
    可以說,沒有這條路就沒有現代中國,因為京張鐵路建成了,才有了四川的鐵路和隨後的保路運動。京張鐵路一切以中文為準,鐵路竣工後,詹天佑約人編成了《新編華英工學詞彙》,收詞萬餘條。「人家認為中國是農業國家,都是一幫農民,不懂得這個機械大工業是怎麼回事,即使你有了先進的設備,你也沒有這個腦子。慈禧讓詹天佑修,詹天佑把這個事做得非常漂亮,把這條路修成了。在當時是轟動全球,可以說,中國人首次站起來了。」
  • 遊百年京張 「話」高鐵今夕
    1905年,值得所有中國人自豪的京張鐵路在艱難中開工,開創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元年。一百多年來,經過幾代中國鐵路人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國鐵路已經傲然立於世界之巔。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的百年變遷,見證了中國鐵路取得的輝煌成就。下面,就讓我們沿著京張鐵路聽聽老中青三代人講述有關京張鐵路的故事吧。
  • 老照片,百年前清朝的鐵路,這樣的清朝你還認識嗎?
    有關鐵路信息和知識開始傳入中國,大約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當時中國的愛國有識之士如,林則徐、魏源、徐繼畲等人先後著書立說,介紹鐵路知識。但是當時清朝政府和百姓對鐵路的認知是「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一開始從上到下都很排斥。這組老照片帶你見證清朝鐵路事業。
  • 百年跨越,逐夢京張——寫在京張高鐵開通暨中國高鐵突破3.5萬公裡...
    (小標題) 百年跨越,成就「高鐵之國」北京市延慶區,長城腳下,青山環抱的青龍橋車站旁,有一尊詹天佑的銅像。作為京張鐵路的締造者,他眺望遠方,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百年滄桑巨變……1905年,京張鐵路開工建設。
  • 人害怕變老,文物怕嗎?——工業遺產——京張鐵路青龍橋火車站
    京張鐵路是我國第一條由中國人自主設計施工與管理的幹線鐵路。青龍橋車站是京張鐵路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百年歷史,目前仍在正常使用。》,以青龍橋車站以及周邊現有的歷史建築遺存作為展示的重點,旨在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百年前的原貌,見證京張鐵路的歷史變遷過程,追憶詹天佑的卓越才能和崇高精神。
  • 京張鐵路清河老站房 修舊如舊呈現歷史原貌
    「磨磚對縫的灰色外牆、土紅色門楣、重新豎立的中央站匾……」 近日,京張鐵路清河老站房經修繕,亮出了百年前的「底色」。歷史上詹天佑曾在此勘測,孫中山曾在此下車視察…… 隨著京張高鐵開工建設,老站房終被高鐵車站取代,但在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老站房獲得遷移保護、與即將投入使用的高鐵車站相互守望。
  • 張家口工業文化主題公園內京張鐵路附近的景觀
    PARK」(工業文化公園)人行涵洞京張鐵路東側的健步道健步道旁擺放的鐵路部門用過的工具機精緻的美化百年京張鐵路百年京張鐵路鐵路部門用過的拖拉機鐵路部門用過的機械遠眺張家口版的小蠻腰
  • 京張鐵路遺址公園六大設計方案出爐
    觀光火車激活百年記憶  作為入圍單位之一,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錦繡京張——三線織錦,繡美京張」的設計理念。該方案以歷史線、生活線、創新線為3條主線,串聯起6大主題功能片區,以24個節點組成不同的開放空間。
  • 京張鐵路多座歷史建築獲文物認定
    擔心建築被拆 民間學者申請文物認定1909年建成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幹線鐵路,其中延慶段歷史遺存豐富,著名的之字形鐵路和青龍橋車站坐落於此。而同在延慶區的康莊車站建築群、西撥子車站建築群、龍潭溝44號橋,大多數歷史超過百年,卻多次與文物認定失之交臂。
  • ​京張鐵路:穿越百年的歷史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是京張高鐵正式投運以來服務的第一個旅遊高峰,8天假期裡,25萬多旅客搭乘京張高鐵奔向八達嶺長城、冬奧賽場和內蒙古草原。從北京到張家口,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短短200公裡,卻折射出中國鐵路的百年發展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