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魚謠吃魚:潮汕文化吃海鮮的日曆

2021-02-17 濠江匯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有一方饒土----潮汕,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廣東與福建的交界處,與海結緣,蜿蜒漫長的海岸線,東起饒平縣大埕灣,止於海豐縣紅海灣,全長500多公裡。滔滔海水追襲著島嶼,衝蝕著叢礁,為人們提供著豐富多樣的海產品。

從古至今潮汕人依海而生,與海結情,水土養育了潮汕的萬種風情。豐富的海鮮資源,使得當地人甚是喜食海鮮,對海鮮的烹飪和吃法,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並形成了潮菜飲食文化特色。

海鮮名產品類豐富,正如潮汕的南澳島上傳唱著古老魚謠:

誰能數得天頂星?誰能數得海魚蝦?

相伴月娘有七星,南辰北鬥出秋夜。

正月帶魚來看燈,二月春只假金龍。

三月黃只遍身肉,四月巴浪身無鱗。

五月好魚馬鮫鯧,六月沙尖上戰場。

七月赤魚宗穿紅襖,八月紅魚作新娘。

九月赤蟹一肚膏,十月冬蠐腳無毛。

十一月墨斗放煙幕,十二月龍蝦持戰刀。

海蜇頭戴大白帽,烏魚夾身上穿烏襖。

這首《南澳魚名歌》以潮州歌謠常用的十二月歌的形式,謳歌了當地的海鮮名產。

當地人更習慣用海產的俗名,結合它們自身的形態,特點以及汛期等情況來描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魚名歌是勞動人民對海產特性了解的體現,掌握了各種海鮮的生產汛期,講究相應時令吃相應美食。讓我們一起領略歌謠中的美味吧!

正月帶魚來看燈

農曆正月,會有成群的小帶魚(俗稱白帶絲),在南澳海域遊動,就像人們結伴遊賞元宵花燈一樣。因此,形象地唱著「正月帶魚來看燈」。

白帶魚

(Trichiurus lepturus)英文:Largehead hairtail(大頭帶魚),也被稱為高鰭帶魚或刀魚,俗名「白魚、裙帶、肥帶、油帶、天竺帶魚等。無腹鰭,臀鰭微露棘尖,體呈銀白色,背面略呈暗灰色。白帶魚體長一般在0.6-1.2米左右,但它們可以長到2.34米,活到15齡,最高記錄的重量為5公斤。

它們白天下降到水底,晚上會遊到近表層水域,喜歡生活在沿海地區,有時會進入河口地區。常在晨昏時,遊近沿岸追捕小魚,喜燈火,是既貪食又兇猛的魚類。

帶魚,是我國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分布在我國沿海地區,中國是全世界白帶魚捕撈量最高的國家,據FAO最新數據統計,2013年中國白帶魚捕撈量1,096,812噸,佔到全球白帶魚捕撈量的87%。根據2013-2015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鑑各地區海洋捕撈量來看,帶魚近三年捕撈量相差不大,基本在110萬噸左右。捕撈量排名前四的省份分別是浙江、福建、海南和廣東。

平時我們見到的帶魚都是死的,跟捕撈方式有很大關係,一種是拖帶,就是用拖網把帶魚拖上來,一種是釣帶,用魚鉤把帶魚釣上來。帶魚習慣了深海的高壓環境,當帶魚被拖網拖上來的時候,水壓減小,因為拖的過程太快,帶魚沒有適應,向外釋放很大的壓力,魚鰾裡的壓力就會把魚鰾撐破,帶魚的血管也會破裂,所以大多數帶魚就死嘍。

帶魚是我國沿海產量最高的一種經濟魚類。捕撈帶魚一般從立秋開始,冬至過後、春節之前為旺汛,民諺雲:"冬至過,年關末,帶魚像柴爿」,指冬天的帶魚像木柴一樣肥厚。帶魚體內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古典醫籍《本草從新》中記載:帶魚,「甘溫、補五臟、祛風、殺蟲」。大多數人們都喜愛帶魚,更不用說潮汕,就連小編家鄉東北,在過年期間家家都會買上一捆凍帶魚。

糖醋帶魚

食材準備

帶魚,醋100克,白糖175克,醬油10克,精鹽3克,清湯300克,薑末、蔥末、蒜末各少許,溼澱粉150克,花生油1750克

製作步驟

1

帶魚切成6cm長段,將精鹽撒入魚身內稍醃,並在魚的全身均勻地塗上一層溼澱粉糊。

2

鍋倒油,燒至七成熱,把魚放入油鍋內。炸至呈金黃色時,取出放入盤內。

3

炒鍋留油少許燒至六成熱,放入蔥、姜、蒜末、醋、醬油、加少許湯,放糖,開鍋後,將魚下鍋,入味後淋花椒油,炒勻即成。

二月春只假金龍

黃姑魚

潮汕俗稱:春只;學名:黃姑魚

黃姑魚(拉丁文學名:Nibea albiflora ),英文學名:Yellow drum,Spotted maigre,俗稱:羅魚、銅羅魚、花蜮魚、黃婆雞、黃姑子等。屬於鱸形目石首魚科黃姑魚屬。體長一般為20—30釐米,重190—550克;體呈長橢圓形,側扁,略呈弧形。背部淺灰色,兩側淺黃色,胸、腹及臀鰭基部帶紅色,有多條黑褐色波狀細紋斜向前方,尾鰭呈楔形。吻端鈍尖,有五個頦孔,鰾大。鰾具有發聲能力,尤其在魚群密集的生殖盛期。近海溫水性底層魚類,肉食性魚類,主要攝食蝦、蟹、頭足類、幼魚及底棲動物。

黃姑魚在我國黃海、渤海、東海及南海均有分布!根據2015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鑑各地區海洋捕撈量來看黃姑魚捕撈產量約7萬噸,捕撈量排名前四的省份分別是浙江、福建、山東和廣東。

潮汕地區每年3、4月間(農曆二月)黃姑魚最為肥美而鮮嫩,是食用的最佳時期!黃姑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e以及多種微量元素,魚鰾性甘,味鹹,可以入藥,具有利水消腫功效。黃姑魚刺不多,肉嫩,呈蒜瓣形,獨具特色。

蒜香黃姑魚

食材準備

黃姑魚一條,白酒,蔥薑絲,蒜末,蒸魚豉油,鹽,

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步驟

1

黃姑魚去鱗及內臟洗淨乾淨,將魚身兩面打上一字刀。

2

放入盤中加少許白酒和鹽醃製15分鐘,在魚身下面墊上蔥段。

3

入鍋,蓋蓋旺火上氣蒸10分鐘取出去掉湯汁和蔥姜。

4

再撒上蔥薑絲和蒜蓉,倒上蒸魚豉油,澆一勺油即可。

三月黃只遍身肉

黃鯽魚

潮汕俗稱:黃雀;學名:黃鯽魚

黃鯽(學名:Setipinna tenuifilis)俗名:麻口前、毛口國、黃鰶、雞毛鰳、黃雀、赤鼻、黃尖子、白赤等。屬於輻鰭魚綱鯡形目鯷科黃鯽屬。體扁薄,背緣稍隆起,一般體長15釐米,體重20一30克。頭短小、眼小。吻突出,口裂大而傾斜。吻和頭側中部呈淡黃色,體背是青綠色,體側為銀白色。

暖水性中下層魚類,棲息於泥沙底海區,不愛結群。肉食性,主要攝食浮遊甲克類,還攝食箭蟲,魚卵,水母等。

我國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均產之。常年可捕獲,以春秋兩季為旺汛,產量集中。漁期為每年2、3月。

黃鯽為中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魚體小,骨刺多,但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黃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常食,益體補人。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B族維生素、尼克酸等。有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的功效。

炸黃鯽

食材準備

鯽魚、薑片、料酒、老抽、鹽、雞精、幹澱粉

製作步驟

1

將鯽魚宰殺好用水洗乾淨。

2

用薑片,料酒,老抽,鹽,雞精將魚醃製15分鐘

3

在醃製好的魚身兩面均勻的沾上幹澱粉。然後在鍋內放油,六成熱時將鯽魚放入炸至兩面金黃即可

四月巴浪身無鱗

巴浪

潮汕俗稱:巴浪;學名:藍圓鰺

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FAO英文名: Japanese scad(日本鰺),藍圓鰺也被叫做紅背圓鰺、刺巴魚,棍子魚、池魚、黃鯰(nian)和池仔等,閩南俗稱巴浪魚,臺灣市場多稱「四破魚」。屬於鱸形目鰺科,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它們長得非常快。藍圓鰺的身長一般在25cm左右,最大在35cm,大家有沒有發現,中上層的魚類,長得比較規整,不像很多底層魚類,奇形怪狀的。藍圓鰺的生長周期比較短,1歲就可以產卵了,最高能活到6歲。

藍圓鰺常棲息於沿岸或內灣沙泥底海域,吃一些浮遊動物,如鱗蝦等。一般用底拖網、流刺網、圍網或者定置捕獲。我國東海和南海是非常重要的產區,在福建沿海,藍圓鰺是非常重要的經濟魚類。

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5年藍圓鰺共捕撈602,259噸,其中福建省以264,322噸捕撈量成為中國藍圓鰺捕撈量最高的省份,其次是廣東省和浙江省。

藍圓鰺富含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EPA、DHA,營養價值相當高。也可入藥,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等功效。潮汕人喜歡把藍圓鰺做成魚飯,為了更好的保留其甜香味。也可以曬乾食用,肉質更有韌性,健脾開胃,可下酒,還可以當零食呢!

介紹了潮汕魚名歌裡,正月到四月的海鮮主角,

不知你都嘗試過了嗎?

相關焦點

  • 跟著魚謠選海鮮,感受潮汕文化的不時不食
    ▲ 吳俊偉 /攝從古至今潮汕人依海而生,與海結情,水土養育了潮汕的萬種風情。豐富的海鮮資源,使得當地人甚是喜食海鮮,對海鮮的烹飪和吃法,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並形成了潮菜飲食文化特色。▲ 楊毓添/攝這首《達濠魚謠》以潮州歌謠常用的十二月歌的形式,謳歌了當地的海鮮名產。
  • 跟著魚謠學吃魚:潮汕文化的不時不食(上)
    勤勞的漁民從古至今潮汕人依海而生,與海結情,水土養育了潮汕的萬種風情。豐富的海鮮資源,使得當地人甚是喜食海鮮,對海鮮的烹飪和吃法,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並形成了潮菜飲食文化特色。海鮮名產品類豐富,正如潮汕的南澳島上傳唱著古老魚謠:誰能數得天頂星?誰能數得海魚蝦?相伴月娘有七星,南辰北鬥出秋夜。正月帶魚來看燈,二月春只假金龍。三月黃只遍身肉,四月巴浪身無鱗。
  • 日本人吃魚為什麼還要看日曆?有了這份日曆,買的海鮮便宜又好吃
    日本人愛好吃海鮮,這和這個國家四面環海分不開關係。如今要說哪個地區的人最會吃魚,日本的吃貨們肯定要站出來,在吃魚這方面,他們有太多心得。最好吃的魚,一定是新鮮的,想要品嘗魚肉的滋味,最好是生食。日本的海鮮市場日本人對魚的熱愛程度,還體現在他們買魚吃魚的時間。
  • 只有潮汕人才懂吃的魚,在國內一錢不值,到日本搖身一變成高檔魚
    魚這種素材,真的是非常神奇,不管是海魚還是淡水魚,總能烹飪出不一樣的味道。甭管是清蒸、紅燒、還是做成生魚片,只要出了鍋,聞著味就讓人垂涎不已。 廣東人是比較注重飲食文化的,早在很久以前,廣東對吃就有很深的研究了,天上地下海底的,廣東人都能做出一道美食出來。
  • 潮汕海鮮圖鑑大全,休漁期結束,你想吃的魚都在這裡~
    最全潮汕海鮮攻略來咯~提前做好準備,吃上美味海鮮!3、蒸魚時把蔥切段,兩匙醬油加一匙水(兩醬油加了水口感不會太鹹)。4、魚蒸好,拿出把蒸魚的水份去掉,放蔥。5、鍋裡下少許的油燒熱,下醬油水煮沸,(家裡有小孩吃的還是把醬油這樣煮一下好點)。6、把煮過的醬油淋在油身上,新鮮美味開吃。
  • 潮汕「獨有」的特色海鮮吃法,北方人不敢吃,南方人卻把它當飯吃
    眾所周知,我國地域廣闊美食眾多,不僅有八大菜系更有各個地方的特色小吃,而且自古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差異就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就像同是南北方的沿海地區,都一樣盛產海鮮,但北方人基本上都是把海鮮煮熟了吃,而南方人就不一樣了,大多都喜歡醃製後生吃。
  • 我想吃了潮汕
    潮汕文化與廣府文化、客家文化並列稱為嶺南三大文化主體,而潮汕文化又因為其獨有的潮劇、潮州建築、潮汕工藝美術、商業文化——以及潮汕美食文化而獨領風騷:粿條、腸粉、牛肉火鍋、魚飯、生醃蟹、魚露.無鵝不成宴薄如蟬翼的潮汕魚生潮州菜原料多為海鮮,較常見的是魚、蟹、蝦、螺、蚌等,都以本味見長,因而潮人最重原汁原味:魚蟹常生炊,蝦要白灼,鱉喜清燉,蚶只燙至半熟即吃,乃至肉愛生焯,某些菜要生啖,因而其味道特別清醇鮮美。
  • 潮汕一種鮮美的魚,叫熟魚
    有人說,人在潮汕,舌頭卻上了天堂,是這樣吧!在潮汕,就有那麼一種魚,鮮得像剛從海中撈出來,連殺都不用,買了便能吃,十分美味,這也太令人驚詫了。潮汕的這種魚,叫熟魚。只要你走進菜市場,抑或是到哪一家潮汕菜館、飯店,都可以吃到。這種魚,也是潮汕人一日三餐的所愛,而且不貴,一般一條三、四元,可以論條買,像菜一樣的價格,誰都可以買來吃。
  • 有一種炫富叫做:潮汕人吃海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各式生猛海鮮,山珍海味簡直是人間美味上個月潮汕剛剛結束休漁期現在的海鮮是最新鮮、最肥美的海鮮控們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其他城市吃殿魚是這樣的↓↓↓潮汕人吃殿魚是這樣的↓↓↓最常見的還有酸菜殿魚湯,油泡殿魚,一定有你喜歡的~
  • 潮汕菜豆醬蒸福壽魚,口味鮮美
    說起潮汕人,靠海吃海。大自然的眷顧與海洋的饋贈,使得潮汕地區漁產豐富,各種各樣的生猛海鮮在這裡都可以吃得到。而潮汕人就好像天生的廚師一樣,能將各種食材巧妙加工,特別是與當地特產的一些調料或食材互相結合,讓美食迸發出新鮮感。
  • 假如你是一條魚,千萬不要去潮汕!
    圖/《老廣的味道》靠海吃海的潮汕人對魚的愛毫無掩飾一年四季,都是吃魚的好季節下面請欣賞《南澳魚名歌》正月帶魚來看燈魚有多鮮,配料就有多努力潮汕,位於中國廣東東南沿海。靠海吃海,所以潮汕宴席上,除了滷鵝,海鮮也是絕對的主角。
  • 農村人這種魚吃到膩,是潮汕經濟型食用魚,油煎味道意想不到
    白姑魚和黃姑魚同屬白姑魚屬,但是白姑魚相對便宜一些,是潮汕經濟型食用魚。潮汕沿海村民三天兩頭都會到市場買白姑魚。或煎或煮,烹飪方法非常單調。潮汕沿海也有一大部分漁民,一年四季主要以捕撈白姑魚為主,因此,白姑魚在潮汕沿海地區產量還是很高的,白姑魚也是老少鹹宜的魚類,它營養豐富,肉質細膩。同時白姑魚是潮汕最常見的下粥菜之一。
  • 說到吃魚的方法,潮汕人是第二個,沒有人敢做第一個
    想到潮汕美味的第一件事就是牛肉丸潮汕,事實上潮汕是通過烹飪海鮮贏得的,味道很淡,特別注意海鮮原汁,因此潮汕不僅牛肉丸好吃,而且魚丸也相當不錯,而魚丸只是潮汕人吃魚的一種方式,有人說在潮汕吃魚,只有不吃魚的人不能吃魚,有人說吃魚在潮汕吃魚的時候,唯一不能吃到魚的味道就是不好吃。
  • 潮汕半煎煮剝皮牛,叫牛不是牛,反而是海鮮,重慶四川都叫耗兒魚
    初湯|潮汕醬油水半煎煮剝皮牛「豬肉貴上天,何不吃海鮮」系列被六廚忠實地執行著。今天逛海鮮檔最新鮮的是幾條大剝皮牛,又叫橡皮魚,潮汕人叫大迪婆,學名馬面魨,肉質緊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中國僅次於帶魚的海產經濟魚類。文縐縐地介紹了半天,大姐你怎麼還沒給我殺魚啊,要這條最大的。剝皮牛要麼吃小的,半斤左右,剝皮去頭,隨便煎、焗、煮都好吃;要麼就大一點,肉厚,肉緊,有口感,煎也可以,加入豆腐等燴也可以。
  • 真正會吃魚生的,不是日本人而是潮汕人!
    潮汕人吃魚生(即吃生魚片)的習俗由來已久。而今,潮汕人仍食魚生,做法和吃法上頗具地方特色。 潮汕有句俗語:夜半聽見賣魚生,想吃魚頭熬番葛。魚生,由來已久,孔子在《論語》中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潮汕口味:著名的潮汕手工製作的魚丸,但是材料是魚骨多的魚
    潮汕的魚丸都是海魚,所以最擅長做魚丸的人當然是海邊的居民,其中汕頭大豪生產的魚丸最為著名。帶正宗的大豪魚丸必須手工製作,綿密的味道細膩、清脆、光滑,一口咬人忘不了。據了解,魚丸所用的原料全部有新鮮海魚,主要使用的是一種叫那哥魚的廉價海魚。
  • 吃魚,還是廣東人厲害
    淡水魚,不能錯過一魚十吃順德的「桑基魚塘」是南方養殖淡水魚的代表,萬曆年間的《順德縣誌》就提到了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順德人自小都浸泡在這四大家魚的家鄉味裡,一代代順德人不斷改良創新,讓淡水魚文化在順德真正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一魚十吃」典型的代表。
  • 將潮汕美味搬回家——魚生、蝦生、滷鵝、醃膏蟹,一次吃過癮!
    在各色令人心動的中華料理中,潮汕美食一定擁有一席之地。還記得多少人飛機動車前往潮汕一趟,就為了那無比誘惑的特色美食,一連吃上幾天都吃不過癮。而現在,自從找到了這家「潮鄉繪」,再也不用大老遠跑去潮汕一趟解饞啦~潮鄉繪餐廳位於廈門火車站南廣場附近,主打潮汕特色風味,每當我的饞蟲出沒之時,總是習慣性的來這裡一解對潮汕美味的相思之情。
  • 通吃首爾:生吃八爪魚及海鮮鍋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生吃八爪魚的直播視頻,吃的猙獰,被吃的掙扎,看的人百感交集。直播者為了眼球效應,吃的是整隻且活的。八爪魚質感很韌綿,且足上有吸盤,因此整個吃的過程相當噁心……對於此類直播,我雖然是反感的,對此類吃法,也比較排斥,但內心偶爾也會蕩起想試一試的小波瀾。這次在首爾,我們也吃到了活的八爪魚。
  • 免費吃海鮮!117年歷史的潮汕老店,《舌尖2》都推薦過,就在千燈湖!
    潮汕當地傳統的特色小吃在這裡全都能拔草,連高鐵票都省了誰能想到,居然還有迷你版「海鮮碼頭」‼️從潮汕打撈而來,連膠己人都直呼「太新鮮」!如果說廣州菜是「無雞不成席」,潮汕菜則是「無海鮮不成宴」。每日新鮮到店,近20種潮汕特色海鮮,鮮活地呈現在眼前。挑選心儀的海鮮,馬上拿進後廚烹煮,現點現做,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