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申遺成功!昆明哪裡可以學到正宗的

2020-12-21 騰訊網

12月17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周國剛先生受師命來雲南傳拳有幾年了。周國剛先生是太極宗師陳正雷先生的入室弟子,在西華園設有陳家溝太極拳館昆明分館下設的陳氏太極拳全民健身西花園傳習館。

學員正在習練陳氏太極老架一路,教練田野 (藝名:陳誠麗)是陳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

學員正在進行準備活動。

學員在西花園傳習館練習太極拳。

周國剛現任陳家溝太極拳館昆明分館館長。陳家溝陳正雷太極拳館昆明分館於2014年5月6日開館。陳正雷大師當時對媒體表示:「 陳氏太極拳傳入雲南也就10多年的歷史。10多年前,陳家溝太極拳的幾位老師來到雲南,教授、傳播陳氏太極拳,但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為了能為大家創造一個良好的練功場所,同時提高太極拳以及中國武術的品味和檔次,陳正雷夫婦在2000年創辦了太極文化公司,開辦太極拳館,讓太極拳為全民健身多做貢獻。」 陳正雷大師當時表示,在雲南設立培訓基地,就是希望能輻射到周邊的國家。

現任陳家溝太極拳館昆明分館館長的周國剛老師是太極宗師陳正雷先生的入室弟子。 太極文化、太極養生和太極健身的獨特方法,對人體健康很有益。據周國剛老師介紹:「陳家溝陳正雷太極拳館昆明分館開設的目的,是希望以後大家到雲南來旅遊、觀光度假的同時還能練習太極,健身、養生。」

周國剛先生傳播陳氏太極拳二十餘載,弟子遍布全國及歐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眾多弟子在國際及國家級太極拳比賽中獲得多枚獎牌。

為正根正源的陳氏太極拳傳播與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周先生2004年獲得全國傳統武術錦標賽男子C組傳統太極拳、 劍雙項冠軍。

2004年3月隨師父創辦陳家溝太極拳館葫蘆島分館。

2005年陪同師父參加首屆世界武術節開幕式表演。

2006年獲得國家武術六段、國家一級裁判。

2013年受師父之命到雲南傳播陳氏太極拳。

2014年5月開辦陳家溝太極拳館昆明分館。

2015年代表雲南省組隊參加首屆「企業家杯」全國太極拳大賽,並獲得男子單人冠軍,隊員獲得兩金一銀一銅的佳績。

2016年受聘於雲南民族大學國際太極學院特聘專家。

2019年11月26日,陳正雷太極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陳正雷太極拳聯盟董事會工作會議順利召開;聯盟董事會正式組建成立。周國剛擔任董事會董事、產品開發中心副主任、教學培訓中心委員、教學研發中心委員和師資認證考評中心委員。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太極拳申遺成功,可是正宗的太極拳還存在嗎?
    太極文化源遠流長2020年12月17日,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太極拳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太極,源遠流長。到了北宋初,華山道士陳摶把無極的理念圖形化,繪製出了《無極圖》;再後來,陳摶的三傳弟子,儒家周敦頤發展了《無極圖》,繪製了《太極圖》。元明之際,武當山全真道士張三丰把太極理念揉進內家拳,創造了太極拳。無論在正史《明史》中,還是在金庸小說中,張三丰都是一個武功深不可測的絕頂高手,無人能敵。說明了在太極理念加持下的武術如虎添翼。後來,太極拳傳到了陳家溝。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關注。2008年9月,我接到通知,被抽調到焦作市參加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工作。當時時間很緊,河南省文化廳也派出專家幫助我們分析研判、填寫申報文本、準備收集申遺資料。我們又到北京去接受文化部專家的指導。新京報:當時,申遺的方案是如何準備的?嚴雙軍:方案修改完善的次數太多了。
  • 喜大淚奔,太極拳第六次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宣布《太極拳》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時十二年的太極拳6次申遺之路,在這晚落下帷幕,為中國太極拳申遺畫上圓滿句號。
  • 太極拳申遺成功!
    激動人心的消息,從大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申遺成功 2020-12-1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極拳列入非遺名錄!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
    歷時十餘年的申遺之路據介紹,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太極拳成功申遺
    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人們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徐宏星攝   外國太極拳愛好者表演太極拳本報資料圖片   激動人心的消息從萬裡之外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在溫縣陳家溝,當地群眾擂響12面喜慶的得勝大鼓,創拳地東溝現場沸騰成一片歡樂的海洋。來自全國太極拳七大社區不同流派的太極拳傳承人和上千名太極拳研習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瞬間。   「這是自太極拳創立以來,最值得慶賀的一件大喜事。」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受到的關注度會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對一個國家而言,一項文化遺產走向世界視野,則需承擔更多的保護傳承責任。其前提是正本清源,讓世人看到此項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本真面貌,看到它與世界、與人類產生更密切關聯的可能性。
  • 申遺成功是太極拳「祛魅」的契機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的名頭更響,受到的關注度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擁躉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昨晚許多人的手機提示裡,都彈出了這樣一行小字「太極拳申遺成功」。從河南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裡走出來的太極拳,成了在冊的人類遺產。這對於陳家溝和太極拳的傳承人們的意義,遠不是手機上一行小字所能夠代表的。17日晚,太極故裡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沸騰了!位於陳家溝東溝創拳處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大屏幕上,實況轉播了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實時畫面。
  • 世界申遺終成功——中國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學拳明理 ",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熟悉的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啟動太極拳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並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一同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過由於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且太極拳相關的材料準備並非十分充足,因此首次申遺之路只能以失敗告終。2009年,太極拳第二次申遺,並一路過關斬將將相關資料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 太極拳成功申遺:從陳家溝到全世界
    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從陳家溝到全世界,太極拳的申遺成功更加堅定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對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深遠影響,對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深刻啟示。
  •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記者周欣  2019年,「武術太極服」「武術太極劍」兩項武術太極裝備產品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評審發布;2020年1月8日,武術(太極拳
  • 馬上評|申遺成功的太極拳,如何打好保護推廣之「拳」?
    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申遺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項目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數量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國家和地方對太極拳的保護和推廣,都會投入更大支持。
  • 太極拳申遺成功前後:陳家溝陳氏太極拳「400年簡史」
    太極拳從誕生到成為人類「非遺」,中間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又經歷了怎樣綿延曲折的歷程?2020年12月25日,記者來到陳家溝,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感受申遺成功後陳家溝的變化。    陳家溝位於焦作溫縣城東,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到這裡,陳氏人丁漸多,佔據了村裡的絕大多數。而村裡又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因此改名叫了「陳家溝」。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年末,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絕對是河南乃至國家的大喜事。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老人們緩緩出拳的健身項目?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被列入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時間,太極拳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那到底什麼是太極拳?申遺背後又有哪些故事,讓我們走進太極之鄉——溫縣,聊聊太極拳。
  • 瞭望|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太極拳開啟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路,這一走,便是12年。 「由於我國文化遺產眾多、競爭激烈、申報數量限制等種種現實情況,太極拳申遺之路費時不短。但我們的申遺工作從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