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記者周欣

  2019年,「武術太極服」「武術太極劍」兩項武術太極裝備產品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評審發布;2020年1月8日,武術(太極拳)被列入達喀爾第四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武術太極在兩年內發生的「連環掌」大事記,從裝備、運動到文化,讓國內各界人士興奮不已,紛紛認為世界向太極張開了「熱情相擁的臂膀」,就看太極以怎樣的風格和特色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世界冠軍柴雲龍在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任教,他說:「作為一名青年體育教師,我將沿襲北大開展太極拳活動的悠久歷史,更深入地把太極拳中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讓學生了解太極拳,喜歡太極拳,思考太極拳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體育精神,樹立新時代青年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

  外交學院體育對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慶傑具有豐富的武術國際傳播經驗,他創辦了駐華使館武術嘉年華,「一帶一路」國家駐華大使體育論壇等,並編譯多本《太極拳》英文教學書籍。他認為:「太極拳申遺成功體現了世界對中華文明成果的承認與尊重,還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為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傳承和發展贏得了新的契機。太極拳由此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接下來我們需要在國際文化傳播方面進行細緻長遠的布局。」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在激動之餘不失理智:「太極拳申遺成功是好事,但怎樣把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產和現代生活相結合,該如何延伸拓展現代性,保持可持續發展、繼續發揚壯大十分重要。」

  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指出:「當今世界掀起了逆全球化的動向,太極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世界民眾心中和生活中已經佔據了重要地位,完全可以撬動起產品、活動、組織、思想層面的文化體系重構,也必然會激發起太極文化起源與傳承地、傳承人與太極功法、太極習練群體與組織、太極活動服務與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體系的重塑。」

  2020年受疫情影響賽事活動銳減,但人們更加重視健康和養生,裝備製造行業者們期待的「行業春天來了」。

  創建於2006年的武極堂體育(北京)有限公司以推動和弘揚太極文化為出發點,集太極周邊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於一身,創始人雷魯明說:「往年進入12月份,因天氣原因會進入行業淡季,但是今年例外!現在到明年春節前的工廠訂單已經排滿了,太極拳申遺成功一定會帶動相關武術太極裝備產品的消費,還會不斷增溫。」

  「太極拳作為文化載體,健身和養生功效更加深入人心,必將在全世界颳起太極拳風潮,項目本身主體將不斷增大,伴隨著資本不斷湧入,推動太極拳文化運動項目發展的同時,會推動相關裝備製造產業的高速發展,產業蛋糕將越做越大,逐步進入發展紅利期。」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標準化、國際化、產業化』是大勢所趨。」雷魯明說。

  國際武聯在太極拳申遺成功後第一時間發表賀信,秘書長張秋平指出,將繼續積極推動「武術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完善規則和標準,使武術早日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進一步加大對太極拳普及和推廣力度,使太極拳真正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全人類共享的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王江莉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冷思考:中國仍需「大武德」
    12月17日,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可謂是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最大的「正名」。歡欣鼓舞之後,我們仍然需要一些「冷思考」:近年氤氳在太極拳等一些傳統武術文化頭頂的「無腦式」質疑和「滑稽式」陰謀,乃至無底線的消費,究竟還會持續多久?
  • 世界矚目!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申遺成功 2020-12-1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400架無人機共舞讓太極美出天際!
    作為河南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此次申遺在河南、在焦作溫縣受到廣泛關注。為迎接並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12月19日太極拳交流座談會在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匯聚在太極故裡溫縣陳家溝共襄盛會。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文化評析】    作者:李思輝(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未來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
  • 世界申遺終成功——中國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注: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 " 太極拳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 42 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12年長跑太極拳申遺成功,將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全新IP
    一場主題為「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陳氏、楊氏等國內七大社區「太極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太極拳自2008年第一次申遺失敗之後,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在2020年12月17日申遺成功。前後共經歷了12年時間。
  • 申遺成功是太極拳「祛魅」的契機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的名頭更響,受到的關注度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擁躉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
  • 喜大淚奔,太極拳第六次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宣布《太極拳》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時十二年的太極拳6次申遺之路,在這晚落下帷幕,為中國太極拳申遺畫上圓滿句號。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
    從2000年開始,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先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經過多年發展,這些世界遺產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近年來,太極拳的發展環境也越來越好。比如,建立太極拳學院、舉辦世界範圍內的太極行活動、拍攝紀錄片《盛世太極》……太極拳正在為「破圈」發力。
  • 太極拳列入非遺名錄!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
    歷時十餘年的申遺之路據介紹,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高考作文素材第112天:從「太極拳申遺成功」看走向世界的傳統文明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12月,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遺,總數居世界第一。如何看待申遺?這背後是走向世界的傳統文明,更能看到從孤立到開放的發展策略。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悉,我國經典傳統武術「太極拳」在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上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已經達到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讓太極走向世界,讓世界共享太極!來看申遺成功背後的焦作力量……
    申遺成功的背後,焦作作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努力?下一步如何履約,如何推動太極拳更好地走近大眾、走向世界?就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這場新聞發布會給出了答案。發源於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誌,是東方文化精髓的蘊集,更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申遺成功,讓我們看到了焦作力量、焦作擔當。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熟悉的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啟動太極拳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並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一同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過由於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且太極拳相關的材料準備並非十分充足,因此首次申遺之路只能以失敗告終。2009年,太極拳第二次申遺,並一路過關斬將將相關資料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國家,更是世界第一。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我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
    原標題: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我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   據
  • 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祖祠內,一家太極拳學校的學員在練拳(2020年1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韓朝陽)12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