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冷思考:中國仍需「大武德」
12月17日,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可謂是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最大的「正名」。歡欣鼓舞之後,我們仍然需要一些「冷思考」:近年氤氳在太極拳等一些傳統武術文化頭頂的「無腦式」質疑和「滑稽式」陰謀,乃至無底線的消費,究竟還會持續多久?
-
世界矚目!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申遺成功 2020-12-1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400架無人機共舞讓太極美出天際!
作為河南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此次申遺在河南、在焦作溫縣受到廣泛關注。為迎接並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12月19日太極拳交流座談會在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匯聚在太極故裡溫縣陳家溝共襄盛會。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不忘對文化遺產保持敬畏
【文化評析】 作者:李思輝(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未來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
-
世界申遺終成功——中國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注: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 " 太極拳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 42 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12年長跑太極拳申遺成功,將高標準打造世界級全新IP
一場主題為「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陳氏、楊氏等國內七大社區「太極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太極拳自2008年第一次申遺失敗之後,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在2020年12月17日申遺成功。前後共經歷了12年時間。
-
申遺成功是太極拳「祛魅」的契機
媒體報導,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即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太極拳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的名頭更響,受到的關注度更高,獲得支持將更大,國內外的擁躉者會更多。對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焦作,對於太極拳各門派傳承人、研習者而言,這是一個歡欣鼓舞的重大利好。
-
喜大淚奔,太極拳第六次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宣布《太極拳》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時十二年的太極拳6次申遺之路,在這晚落下帷幕,為中國太極拳申遺畫上圓滿句號。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
從2000年開始,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先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經過多年發展,這些世界遺產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近年來,太極拳的發展環境也越來越好。比如,建立太極拳學院、舉辦世界範圍內的太極行活動、拍攝紀錄片《盛世太極》……太極拳正在為「破圈」發力。
-
太極拳列入非遺名錄!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
歷時十餘年的申遺之路據介紹,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高考作文素材第112天:從「太極拳申遺成功」看走向世界的傳統文明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12月,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遺,總數居世界第一。如何看待申遺?這背後是走向世界的傳統文明,更能看到從孤立到開放的發展策略。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悉,我國經典傳統武術「太極拳」在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上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已經達到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讓太極走向世界,讓世界共享太極!來看申遺成功背後的焦作力量……
申遺成功的背後,焦作作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努力?下一步如何履約,如何推動太極拳更好地走近大眾、走向世界?就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這場新聞發布會給出了答案。發源於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誌,是東方文化精髓的蘊集,更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申遺成功,讓我們看到了焦作力量、焦作擔當。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熟悉的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2008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啟動太極拳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並與中國的其他項目共計35項,一同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過由於中國申報項目相對較多,且太極拳相關的材料準備並非十分充足,因此首次申遺之路只能以失敗告終。2009年,太極拳第二次申遺,並一路過關斬將將相關資料報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國家,更是世界第一。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我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
原標題: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我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 據
-
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祖祠內,一家太極拳學校的學員在練拳(2020年1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韓朝陽)12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太極拳申遺成功,心懷敬畏才能讓傳統武術正本清源》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