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華民族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傳統文化中最為盛名。
冬至日,集團軍部隊在訓練之餘,紛紛組織官兵走進食堂,老兵帶著新兵包餃子過冬至,節氣氛圍充滿暖意。
走,一起去看看,軍營裡的冬至啥樣?
鐵拳勁旅:其樂融融的餃子盛宴
陳 強 佔 巍 徐一帆 李 瑤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傳統節氣冬至當日,鐵拳勁旅某營集中組織「快樂包餃子,溫暖迎冬至」的活動,進一步濃厚傳統文化氛圍,促進新老兵之間的情誼。
活動開始前,炊事班的班長早早為大家準備好了食材和工具,大家整齊列隊來到餐廳後,值班員劃分好人員和場地,新兵在班長骨幹的帶領下,井然有序地分工協作,積極踴躍地做著各項準備工作。
大家一起動手,齊心協力,分工合作,你擀皮來我包餡兒,美味的餃子包起來,整個過程其樂融融,現場到處洋溢著「家」的味道、「家」的溫馨。
雪白細碎的麵粉,清澈乾淨的純水,攪拌,揉兌,等待二者完美結合,賦予新的生命和活力,擀出恰到好處等同的圓。餃子皮平攤在掌心,夾取適量餡兒放中央,對摺慢捏,輕壓弄實,胖也好,瘦也罷,葷也可,素也行,爭奇鬥豔花樣足。
藏一份細膩於皮中,送一份祝福於餡中,新老戰友傳幫帶,大顯身手展技能,相互學習共進步,互幫互助顯溫馨,待品生活百般滋味。
新兵牟娜娜感慨道:「我們剛剛下連不久,連隊就精心組織了這項活動,以後這樣的活動我還要多參加幾次。我認為不僅可以提高生活技能,緩解壓力放鬆心情,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不斷增進戰友間的感情。」
班長林莉君總結說道:「冬至天冷,吃著親手包的水餃,吃到嘴裡暖在心裡。本次活動既增進了新老戰友之間的友誼,也增強了連隊的整體凝聚力和向心力,我認為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我要點個大大的贊!」
攻堅先鋒旅:老兵給新兵包餃子
劉廣軒 郝明明 翟曉露 劉俊輝
冬至,攻堅先鋒旅某連給新兵準備了一份熱氣騰騰的餃子,讓新兵感受家的溫暖。
冬至的前一天,連隊的老兵擼起袖子,迅速開工,分餡、和面、擀皮……給新兵準備餃子。
冬至的早上,天蒙蒙亮,炊事班戰士杜開金已經起鍋架灶,煮起了連隊包的餃子。
新兵來到連隊,這一碗餃子,緩解了他們的疲勞,帶來了家的味道,新兵們吃的很開心。
雄鷹特戰旅:水餃熱氣騰騰
張 濤 魏 浩
12月21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
雄鷹特戰旅飯堂裡,炊事班早已為大家準備好了精緻的餃子餡,來自天南海北的戰士們其樂融融的聚在一起,和面、擀皮、裹餡,忙的不亦樂乎。
有廚藝特長的老同志們手把手教學新同志,餐廳裡洋溢著溫暖,不時傳來陣陣笑聲,歡愉的氣氛瀰漫著整個餐廳。
「當兵快兩年這是在部隊過得第一個冬至,說實話特別想家,沒想到,開飯時進入餐廳就看到了炊事班長們為我們準備的熱騰騰的水餃,心裡頓時覺得部隊這個大家真的很溫暖。」上等兵魏浩激動地講到。
冬至一年一次,但軍營的生活總是像鍋裡的水餃一樣熱氣騰騰。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火熱的雄鷹特戰旅官兵依舊堅守在各自崗位上,溫暖著你我。
冬至安康:白日最短,思念最長
某旅幹事 張天宇
冬至如約而至,太陽從南半球回歸,自此白晝漸長,溫暖也在不遠之日。
《清嘉錄》中記載到,「冬至大如年」。古時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冬至,無論走的多遠,都要回家過冬節,祭祖宗。北方有一句俗語,「冬至餃子夏至面」,餃子就是家的味道,象徵著團圓美滿。靜沐冬意暖,圍坐闔家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仿佛是基因裡與生俱來的,是來自靈魂的呼喚。
冬至,一個存在心裡的節氣,看著食堂熱氣騰騰的餃子,總是想起那句「長大後誰不是離家出走,茫茫人海裡遊」。最先想家的總是胃,冬至日的一句「該吃餃子啦」,這心照不宣的思念,總是讓人溼潤了眼眶。
印象裡,每逢冬至姥姥都會包滿兩大屜水餃,一進門,總是跟著「快!洗手吃飯吧」的呼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剛出鍋的餃子蒸騰著陣陣熱氣,長輩們談笑著碰杯漲紅了臉,孩子們在一旁嬉笑打鬧,一頓餃子好像就驅散了所有的寒意,一切都是剛剛好。
家的治癒,一直都是在平淡中,愛與理解,總是藏在餃子的溫暖之中。可還記得,第一個餃子是誰手把手教會的呢?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中寫道,「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冬至是藏在餃子裡面的團圓,餃子就是故鄉和親人的溫柔。
這一天,我們居住的世界,白晝最短;
這一天,我們生活的軍營,熱血最濃;
這一天,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卻是最長。
軍營的生活,每天就像鍋裡翻滾的餃子,單調的外表包含著豐富的美味。
冬至的我們,是在崗亭上的巍然不動,是在訓練場上的熱血沸騰,是在餐桌上的暖暖歡愉,我們用獨特的方式打開了這一天,心依舊如火一般灼熱,繼續前進,溫暖著、守護著一方安土。
有餃子的餐桌,總是蒸騰著幸福和滿足的熱氣。
冬至裡的這頓水餃,就是一道溫暖的回憶和對親人濃濃的牽掛。
無論在軍營度過了幾個冬至,
今天一定送上誠摯的祝福:冬至安康!
冬至回憶:一碗餃子暖兵心
某旅戰士 雷 炯
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天氣和今天一樣寒冷,身處新兵營的我吃到了入伍以來最好吃的餃子。
訓練場休息期間我還和新兵戰友打賭,今天冬至,炊事班會為我們新兵準備什麼餡的餃子。到了飯堂,副班長為我們每人盛了一大碗餃子,冒著熱氣。
豬肉白菜餡、三鮮餡、韭菜雞蛋餡,還有照顧少數民族習慣的手工水餃。隨後炊事班長又端出來一盆特製蘸料,剁椒配上山西陳醋,拌到餃子裡,夾起一個餃子,整個塞進嘴裡,被咬開的餃子散發的熱氣燙到,但就是不捨得吐出來,辛辣的剁椒和發酵的陳醋刺激著我的味蕾,剛吃了一個,我的眼眶就溼潤了起來,頭也低了下去……
我想起了緊張的入伍訓練,每天都要學習新科目;想起了訓練場,寒風把每個人臉龐吹的都泛起了高原紅;想起了家裡的熱炕,媽媽調好醬料,我在一旁擀著餃子皮,爸爸和奶奶一邊聊著天,一邊包著月牙形的餃子,餃子熟了,媽媽就會把辣椒剁碎,倒上陳醋,放在餃子裡驅寒又解饞。就像穿越了時間和空間,回到了曾經在家的時候。那個現在回不去的地方,現在卻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屋子裡的熱氣,在玻璃窗上結了冰,大家身上的潮溼寒氣被一股熱血驅散,眼睛裡不知是被燙出來的淚水,還是辣出來的淚水,我想大家的淚水大抵是被燙出來的,就這樣,我們被一碗餃子溫暖到了。
下連後,每個星期三早上都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餃子,可就是與新兵時吃的差些味道。今日又冬至,連長開玩笑說到,「都多吃些餃子,防止今年冬天凍傷耳朵。」我便又大口大口吃起來。
一碗餃子,溫暖兵心。
冬至情誼:又是一年冬至時
某合成旅排長 趙春盛
今天,收到退伍戰友的一條簡訊,「冬至快樂,吃餃子了沒有?」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這已經是在開國大典紅一師的第八個冬至。今年12月份,戰友潘國向退伍了。這個冬至吃不上他包的餃子。
國向,你還記得嗎?每年到了冬至,你都特別激動,「冬至大如年,必須得吃餃子。」坐在桌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看著漸漸蒸騰起的熱氣,想起了咱們倆的新兵連。
「你好,俺叫潘國向。」那股濃厚的山東口音捎帶著午飯吃的大蒜味兒,讓我到現在記憶深刻。那次簡單的自我介紹後,我們的戰友情誼便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新兵連的冬至,你給全班包了一頓餃子。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味道。
當兵第三年,你當了班長,我考上了軍校。放寒假的時候,剛好你休假在家。你打來電話邀我去玩,那一天恰巧是冬至。一年沒見,你長高了,看起來更壯了。在土炕的小桌上又給我包了一頓餃子,還是那嫻熟的手法、熟悉的味道。
你家在沂蒙山老區,綿延不斷的山脈,此起彼伏。吃完餃子,你說帶我去看山。依然記得那天晚上漫天的星星,像鑽石一樣鑲在夜空。沿著羊腸小道我們聊了很多。我也是第一次聽你講起自己的故事。三歲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農活都是奶奶自己一個人早出晚歸幹完的。冬至的餃子是一年裡對自己的犒勞。
今年的冬天已經下過了三場大雪,銀裝素裹的雪景讓行人腳步匆匆。冬至裡的餃子不僅僅是一份溫暖,更是一份懷念。「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退伍的戰友在遠去,入伍的新兵在發芽,春天的腳步在一點點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