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給大家推薦杭州悠久景點,江南名剎靈隱寺。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位於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的靈隱、天竺山間谷地。這裡清溪蜿蜒,寺院錯落,歷史景觀、文物眾多。既有五代、宋、元的佛教石窟藝術,也有奇妙幽深的天然洞壑,更有頗具歷史價值的冷泉亭、翠微亭、春塗亭布落其間,名山勝水和燦爛的歷史文物薈萃在一起,使靈隱自宋以來以佛教聖地之名譽滿海內外。
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錢塘,看到此地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背靠北高峰建寺,取名「靈隱」。到唐代,其規模遠比現在小,其聲譽已和洛陽的伽藍寺相媲美。但到了唐武宗時,皇帝李炎廢除佛教,靈隱寺也一度寺毀人散。到了唐代末期才稍加修復。十世紀,即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雄踞兩浙十三州的吳越國王錢椒(吳越國王錢鑼之孫)崇信佛教,大規模修造和擴建靈隱寺,任命高僧延壽法師主持修寺。歷經多次興工,殿宇面貌為之一新,其中有氣勢宏大的覺皇殿,層層相連的法堂、千佛閣,殿宇高大的彌勒閣,規模不小的抵園(紫竹林),共計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房屋1300餘間,僧徒達3000餘人。
北宋詩人蘇東坡在題詠靈隱寺的詩中有「高堂會食羅千人,撞鐘擊鼓喧朝哺」之句。明代文人張岱在《西湖夢尋·靈隱寺篇》裡有「香積櫥中,初鑄三大銅鍋,鍋中煮米三擔,可食千人」的記載。這些記述說明靈隱寺幾經變遷,盛況卻歷久不衰。元、明兩代,屢修屢毀。清順治七年(1650)再次動工重新修建,歷18年,建成殿七座、堂十二座、閣四座、軒三座,丹陛一新,殿宇宏輝。現在的靈隱寺是宣統二年(1910)重建的。民國年間,經歷軍閥割據和日本侵略軍佔領,任意破壞文物,不僅大雄寶殿西側的羅漢堂被付之一炬,年久失修的大殿也於1949年的一次大風雨因主梁下塌,壓毀佛像。新中國成立後,靈隱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且還全面整修了兩次,第一次是1 953年對大雄寶殿進行的整修,將其改為永久性的鋼筋水泥建築,單層、重簷、三疊的大殿規模宏敞,氣勢雄偉。
殿正中原來為如來佛(中),文殊(左)、普賢(右)三尊佛像,改塑為釋迎牟尼大佛一尊,高1 9.6米,連座24.8米,是1 956年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共同努力,以唐代禪宗著名雕塑為藍本,用24塊香樟木雕成的。它比原來的佛像高一倍多,由於佛像高度增加,布局得體,顯得更加「妙相莊嚴」「氣韻生動」。第二次全面整修是1975年,這次修繕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共189尊大小佛像,進行大佛內部的滅蟲蒸燻和寺外的石塔與庭院內的經幢的防風化處理,並整修了殿內外的匾額、楹聯,從而使佛像金碧輝煌,建築煥然一新。單層三重簷、高達33.6米的大雄寶殿,是全寺主殿,氣勢宏大,為中國著名的單層重簷古建築。緩步走進大雄寶殿,金碧輝煌。大殿內大小佛像全部是金身,光金箔一項,兩次整修就花去了黃金86兩之多。正中蓮花座上跌坐著佛祖釋迎牟尼的金裝像,兩眼向前凝視,左手伏膝,右手微微抬起,盤腿而坐,仿佛在說法,使人肅穆中感到親切。大殿兩廂站立著二十諸天,西側第一尊是閻羅天子,傳說是地獄的統治者。東側第一尊是婆竭龍王,是掌管海洋水利的。
其他還有日宮天子、月宮天子、鬼子母神、堅牢地神,他們手執法器和兵器,是神通廣大的象徵。據有關部門考證,我國的諸天神像是宋代才有的。它們穿戴的服飾是模仿我國封建王朝文武百官的。殿後壁東西兩側分坐著十二圓覺:東面排列的是文殊、普眼、貴首、光音、彌勒、淨音;西面排列的是普賢、妙覺、善慧、善見、金剛茂威音。筆者有幸於1962年結識靈隱寺的主持大悲法師。他是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學識淵博,佛學造詣很深,還擅長詩文書畫。他向我介紹,十二圓覺中已有文殊、普賢,因此在整修時殿中央去掉文殊、普賢二佛像,既避免一殿佛像重複,更好地突出佛祖釋迎牟尼,十分明智得體。同時他又說,大殿內有十二個圓覺的布局,在全國寺院中只有靈隱寺。大雄寶殿內有很多楹聯,其中有一副楹聯為元代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順所書:「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鴛峰雲斂,千巖桂月映湖光。」此聯已不在。當代史學家江庸也題有一聯:「古蹟重湖山,歷數名賢,最難忘白傅題詩,蘇公判犢;勝緣結香火,來遊初地,莫虛負荷花十裡,桂子三秋。」把靈隱寺與西湖自然景觀、歷史人物揉合在一起,使佛地回到現實中來。大雄寶殿後壁,是一座高20餘米的以「童子拜觀音」「五十三參」為主體的海島立體彩色群塑,刻畫了不少佛經故事和傳說。它全部用豁土塑成,上麵塑著參差錯落、姿態各異的156尊大小佛像,栩栩如生。觀音大士居中而立,意態瀟灑,善財、龍女侍立兩側,神採奕奕,這座雕塑在宗教藝術上頗有價值。靈隱寺前的東西兩座石塔和大雄寶殿前的左右兩座經幢,建於北宋初年,具有五代造型風格,亦都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靈隱寺的殿宇、經幢、石塔、佛像等,對研究中國佛教史、建築史和雕塑藝術史都很有價值。
大雄寶殿的西面,還有一座羅漢堂,陳列著500尊造型優美,神態各異的羅漢雕像。在20世紀40年代,日本侵略軍佔領杭州期間被付之一炬,夷為平地。2002年,羅漢堂重新建成,新陳列的三百羅漢全部用銅鑄成,是杭州民間銅雕大師朱炳仁的作品。我去靈隱的次數就不能勝數了。每一次去,都會有新的發現,感受到來自內心的平靜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