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四史」學習教育,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長效機制,9月5日,海科院黨委組織黨員分別前往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中共一大會址,開展「四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推動海科院黨員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前往參觀的途中,海科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戴智華向黨員提出學習要求,希望各位黨員通過此次主題黨日活動,能夠學有所獲,提升黨性修養,強化責任擔當。
回顧偉大徵程,不忘初心使命
正值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不忘初心 偉大徵程——從建黨到建國紅色文物史料展」,在解說員的引領下,海科院黨員依次參觀了「點亮中國」序廳,以及「東方破曉」、「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奪取勝利」四個展覽單元,通過一件件珍貴的紅色文物和生動詳實的歷史講解,黨員們重溫了中國共產黨從創建到國共兩黨合作;從大革命的失敗到走上長徵之路;從統一戰線全面抗戰到內戰爆發,直到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的偉大革命徵程。
解說員向海科院黨員重點講解了《共產黨宣言》。此次史料展分別展出了1872年德文版《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共產黨宣言》、1903年日文版《共產黨宣言》,1920年上海的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了陳望道從日文本並且參照英文本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今年正是《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對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多媒體展項和觀眾互動場景,海科院黨員了解了紅軍長徵史,學習了偉大的長徵精神。1934年至1936年,紅軍通過長徵實現戰略轉移,期間突破重重軍事封鎖,翻雪山,過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裡,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實現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鑄就了偉大的長徵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來到「奪取勝利」第四展區,海科院黨員學習了解放戰爭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內外戰亂頻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
探尋紅色基因,傳承愛國之情
在系統學習了從建黨到建國的偉大革命史後,海科院黨員又來到了不遠處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周末參觀人員眾多,隨著人流,海科院黨員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了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上海石庫門建築,探尋紅色基因,感悟先輩之志,傳承愛國之情。
展覽共分為「前赴後繼 救亡圖存」、「風雲際會 相約建黨」、「群英匯聚 開天闢地」三部分,集中展現了建黨的歷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為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抗爭和艱苦的探索,最終,實現民族復興的重任落到了無產階級身上,伴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浪潮,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與國內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21年7月23日,來自全國各地7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13位代表與2位共產國際代表在這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從此煥然一新。二樓展廳重點介紹了中共一大參會代表的生平和主要事跡,他們是時代的勇敢者和奮鬥者,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崇高事業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而做堅勇的鬥爭,其愛國愛民、追求真理、勇於實踐的革命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參觀結束,海科院黨員來到一樓一大代表大型銅板浮雕前,舉起黨旗,莊重合影。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尋訪革命故址,回望崢嶸歲月,緬懷先輩事跡,此次主題黨日活動為海科院黨員們上了一場生動的黨性教育課。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從石庫門到天安門,把理想變為現實,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革命鬥爭和國家建設的偉大勝利。以史觀今,黨員們更加感受到手中黨旗的分量,深切體會到作為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愈發感悟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果的來之不易。作為共產黨員,唯有傳承紅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方能不辜負革命前輩為中華之崛起所做出的奮鬥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