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 簡單的釀上肉餡別有一番風味

2021-02-17 老榆林那些事


「客家釀豆腐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客家菜,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餡料以肉糜搭配各種蔬菜,釀入豆腐中先煎至金黃再回鍋燜煮,吃起來外焦裡嫩,味道濃鬱,十分下飯。簡單的豆腐釀上肉餡別有一番風味。 」

用料

主料

豆腐8塊

輔料

豬肉餡100克

蝦仁10克

調料

食鹽1茶匙

醬油15毫升

姜5克

蒜2瓣

料酒10毫升

澱粉5克

水澱粉15毫升

朝天椒2個

小蔥2根

白糖5克

植物油適量

水適量

客家釀豆腐的做法

1.蝦仁用溫水泡軟,洗淨後切碎,大蒜、朝天椒切碎,蔥花洗淨切碎

2.把豬肉餡放入碗中,加入蝦仁,料酒、鹽、幹澱粉,順時針攪打上勁

3.豆腐用勺子在中央挖一個深至2/3的洞,將肉餡釀入其中

4.加熱炒鍋中的油,放入豆腐,用中小火慢煎至金黃色,翻面將釀有餡的一面向下煎至金黃色

5.撈出瀝油備用,鍋裡留少量餘油,下姜蒜末爆香

6.加入少量的清水燒開,放入煎好的豆腐,調入醬油、白糖、鹽用中火煮開,轉小火燜煮3分鐘,讓豆腐充分吸收醬汁,最後用水澱粉勾芡,撒入香蔥末即可

烹飪技巧

1、煎豆腐選用不沾鍋會很容易操作。一般用中小火慢煎,等豆腐的一面煎至金黃色後再翻動;

2、餡料和醬汁可根據自家口味搭配,肉餡中加入魚肉、香菇或淡菜,會讓釀豆腐更具風味。

來源於美食傑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客家釀豆腐
    嶺南地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麵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麵粉,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客家釀豆腐成菜後,鮮嫩滑香,營養豐富。「客家釀豆腐」之所以獨具特色,與它嚴格的製作工藝分不開。「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
  • 客家釀豆腐,做法簡單又入味,還告訴你釀豆腐竅門!
    釀豆腐,大家肯定會想到著名的客家釀豆腐。「客家釀豆腐」是客家傳統名菜之一,以鮮嫩滑香、營養豐富聞名,深受大眾喜愛。相傳,它與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飲食習慣改變有關,因嶺南少產麥,思鄉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麵粉,將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
  • 客家梅州美食預覽:美味佳餚釀豆腐
    客都梅州,在這裡,有許許多多的風味食品。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其中一種風味食品--釀豆腐。釀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它的餡料以各人口味或家庭豐儉而定,一般從五花豬肉為好。它的做法很簡單,先將豬肉剁爛,備用浸軟的香菇、魷魚、蝦仁等,放進油鍋炸香後撈起,和豬肉一起加入醬油、雞精、胡椒、鹽、少許生粉,攪均待用,接著把豆腐衝洗滴幹,對角切開,用筷子在底邊挖一個洞釀肉餡。最後,將釀好的豆腐用鍋煎再瓦鍋煲,有人還喜歡在瓦鍋底加些香麥、生菜或黃豆,這樣豆腐不易燒焦,而且美味可口。
  • 久違的客家味道——釀豆腐
    客家人原來是居住在中原地區,後因躲避大規模的戰亂遷徙至南方,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地當地人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所以才會叫作「客家人」。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中原地區主要生產的是小麥,常常用麵粉做餃子。
  • 客家煎釀三寶——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了解一下客家飲食文化
    說起湖南長沙就是麻辣小龍蝦,談起四川重慶就是辣火鍋,講起客家,那就少不了各式各樣的釀菜了~釀菜,是在一種簡單的食材中,加入其他幾種原料攪拌而成的餡料,煎釀成熱菜的一種製作方法,這是起源於客家的飲食文化,有一種說法就是客家無菜不能釀,這已經成為想起客家就會想起的一句話。
  • 新泉客家釀豆腐
    ‍客家地區的一句諺語:「蒸酒、釀豆腐,無人敢稱師傅」!衣冠南遷的客家人不僅保留了中州古韻,還將古時的美食製作方法帶到了嶺南,並根據當地實際加以改良,形成了多彩的飲食的文化,糯米釀豆腐就是其中之一。客家釀豆腐,「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客家人把豬肉香菇蔬菜等炒熟的做成的餡,「釀」入火柴盒大小的油炸豆腐中,再上鍋蒸熟後香飄四溢的釀豆腐就可以上桌了。
  • 揭西客家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之所以獨具特色,與它嚴格的製作工藝分不開。「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客家釀豆腐味道鮮美,在白嫩的豆腐中釀入肉餡淵魚肉、蝦米等,增加了口感,更有嚼頭。       客家釀豆腐成菜後,鮮嫩滑香,營養豐富。
  • 客家煎釀三寶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家鄉的味道,我也不例外。作為一個生在廣州的客家人,家鄉的味道莫過於逢年過節時那熟悉的肉香味。而我最想說的,就是著名的客家菜式—煎釀三寶。客家煎釀是客家人在重要日子裡不可少的傳統菜式,而釀豆腐在釀菜裡當屬最絕。以鮮嫩滑香、營養豐富聞名,深受客家人和外地人的喜愛。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咬一口正宗釀豆腐,客家人就像回了家。」
  • 教你煎釀三寶之一,客家釀豆腐,鮮嫩醇香又下飯
    說起惠州客家美食可以說數不盡數,但是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客家釀豆腐」。除了自己在家經常可以吃到之外,也包含了很多小時候的回憶在裡面。一般客家人有好事、或者過年有親戚探親的日子,釀豆腐是一道必不可少上臺的特色菜!客家人有非常突出的好客之禮,平時客家人也很喜歡用釀豆腐來招待客人。在惠州出去玩的同時也是經常可以看見,比如惠州羅浮山、南崑山這些旅遊景點也有這一道特色之菜。
  • 家常客家釀豆腐這樣做,肉餡與豆腐完美結合,美味下飯
    客家釀豆腐有很多不同地方的做法,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廣東客家釀豆腐家常做法的其中一種。1、將一塊五花肉或肥瘦適中的前腿肉剁成肉沫,提前泡發的香菇切碎末,一些用於提鮮的蝦米也切成碎末,薑末、蔥花也準備好。帶些肥肉的肉餡吃起會嫩滑些。
  • 家鄉的味道 ▏《鮁魚餃子》《客家釀豆腐》《牛肉丸》《釀豆腐》《醬雞翅》《美味的無錫醬排骨》
    釀豆腐,有「植物肉」的美稱,軟韌嫩滑,集鮮香味美於一身。豆腐的鮮嫩滑潤與肉餡的美味可口,完美結合在一起,使這道菜的營養價值更上了一層樓,是客家人的頭道請客菜式哦。說起釀豆腐,它的由來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呢。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結拜的好兄弟,卻在點菜時候發生了矛盾,他們一個要吃豬肉,一個要吃豆腐。怎麼辦?聰明的店老闆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 潮汕揭西的客家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也稱為肉末釀豆腐、東江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通常將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小洞,用香菇、碎肉、蔥蒜等佐料填補進去,然後用砂鍋小火長時間煮,食時再配味精、胡椒等調料即可。「客家釀豆腐」之所以獨具特色,與它嚴格的製作工藝分不開。「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
  • 這可能是最正宗的「客家釀豆腐」菜譜了→
    釀豆腐可以說是不少梅州人自記事起就熟知的一道菜也是客家阿媽信手拈來的「鎮桌之寶」梅州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手法但公認「最地道」的還是「釀豆腐的時候,手要呈半握狀態,並輕託豆腐,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輕輕把豆腐塊中央按碎按勻,再釀以餡料,這樣豆腐才不易碎,也能更好地『入味』。」張志雄說,豆腐釀好後,需要將肉餡朝下進鍋煎至定型,然後加適量水慢煮,再將其轉入砂煲中慢火燜熟,最後撒上蔥花增香。整個過程容不得一絲馬虎,煎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五華釀豆腐製作的成敗。
  • 客家什麼都能釀,不如來道客家釀豆腐
    客家菜以其獨特的就是釀什麼,什麼食材都可以釀,在客家人手上萬物皆可釀。在粵菜三大流派中,客家菜是最原始的粵菜「土」菜。就地理條件和產品而言,用於食品的副食品是家畜和山地遊戲。裡面有這樣一道客家菜【發酵豆腐】,味道鹹香,很下一頓飯,最重要的是它使用了最受歡迎的食材,我們可以隨時購買,而且價格不貴!喜歡吃豆腐朋友有口福啦!今天我們要做一道人人熟知的客家菜(客家釀豆腐)。喜歡美食的朋友別忘了給我一點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不一樣的美食做法,相信不會做飯的你也是也是可以學會的。
  • 客家釀豆腐,原來是客家人對餃子的翻版
    客家釀豆腐,又稱東江釀豆腐,既是客家菜系的一張名片,也是傳統粵菜的十大名菜之一。可以說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釀豆腐,它是嶺南飲食文化融合中原飲食文化的智慧結晶。於是有人就想出一個辦法,他們就地取材,以豬肉和蔬菜混合製成餡料,以豆腐作為麵皮,把豆腐切成小塊或對角形,然後在中間挖個小洞,再把餡料嵌進洞中,這樣,釀豆腐就誕生了,蒸熟後食用,味道竟然比餃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客家後人於是一代一代就用這種食法替代了吃餃子。
  • 客家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
    在我們家鄉,逢年過節,幾乎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菜——客家釀豆腐。
  • 思念味道客家「釀」
    客家的傳統招牌菜是: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客家盆菜、豬肚雞、釀苦瓜、梅菜扣肉、三杯鴨、三及第湯、醃面、艾粄、蘿蔔粄、碗粄、白斬河田雞、兜湯、汀州泡豬腰、仙人凍、麒麟脫胎、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餃等。下面就開啟我們的客家美食之旅吧!釀菜是在一種食材中夾進、塞進、塗上、包進另一種或幾種其他食材,通過蒸、炸、燉等方式加熱成菜的做法。
  • 客家釀豆腐源於北方包餃子?
    但凡去過客家風味餐館的,一定點過這道「釀豆腐」:調製好的肉餡被嵌進軟綿綿的豆腐裡,很有幾分「藝高人膽大」的任性。
  • 【美食直播】客家甜酒雞 客家釀豆腐
  • 客家釀菜——無所不釀
    「釀菜」是廣東客家人最普遍又最聞名的佳餚。客家人的先祖大都來自中原地區,黃河中下遊有悠久的小麥種植小麥歷史,百姓習慣吃麵食,並且樂於吃包餡的食品。在商品經濟極不發達的古代,因為嶺南少產小麥,遷居嶺南的客家先民沒有條件包餃子,祖祖輩輩形成的飲食習慣促使他們將包餃子的技巧加以改造,以豆腐代替麵粉,把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這就是釀豆腐的由來,後來逐漸形成了釀菜卷、釀豆皮、釀苦瓜等以釀為特色的客家系列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