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國曾先後在大連設領事館 多在二戰爆發後撤離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1906年-1958年,

  駐大連的外國領事館今安在?

  十年前,大連地方史志專家孫玉開始調查歷史上駐大連外國領事館的情況。曾有多少國家在大連設立過領事館?領事館館址經歷過怎樣的變遷?又有多少領事館舊址保存至今?這些問題的解答非一日之功。十年間,孫玉查閱、甄別、比對各種中日文史料,實地考察、採訪,還有踏訪其他老建築時的不期而遇,最終完成了這項調查。

  此前,相關資料都是零散的,還沒有人對歷史上駐大連外國領事館的情況做過如此完整而系統的研究。調查發現的部分照片、領事館舊址為首次在大連發表或確認。從今日開始,本報在《文化·地理》版陸續刊發孫玉的系列文章。

  記者周代紅

  13個國家先後在大連設立領事館

  孫玉查閱了大量大連史志資料,已有的記載都是曾有13個國家在大連設立過領事館。儘管如此,孫玉仍不敢就此斷言。他又查閱了日文文字資料、地圖、照片,多番核對才最終認定這個數字是準確的。1944年版的日文《滿洲年鑑》記載了1932年駐大連外國領事館的情況。加拿大貿易事務官雖然被列入其中,但是因更偏重商務,而沒有被孫玉採信。

  孫玉把駐大連外國領事館分為三個時期:

  日本殖民統治大連時期(1906年-1945年8月),在大連的外國領事館先後有美國、英國、荷蘭、瑞典、沙俄、蘇聯、法國、德國、比利時、芬蘭、挪威、伊斯蘭、丹麥13個國家,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撤離。

  大連特殊解放區時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30日),在大連的外國領事館有蘇聯和美國領事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只有蘇聯總領事館,1958年8月撤離。此後,大連無外國領事館,至今尚存領事館舊址7處。

  文字、地圖、照片多方印證

  很多駐大連的外國領事館地址幾經變遷,複雜的情況也加大了調查的難度。如英國、德國領事館分別各有三處館址,而美國領事館甚至四度易址。有時,一處建築裡,同時有幾個外國領事館,如荷蘭、瑞典領事館就曾一度設在美國領事館辦公樓內。孫玉曾看到一份資料稱丹麥領事館設在寶隆洋行大連支店樓內,通過比對日本殖民時期地圖,才確定其位於今富麗華大酒店西側。

  有些領事館所在地有老建築保存至今,但是不能因為地址一致就認定其為領事館舊址,而應該核實其地建築變遷的具體情況再做判斷。中山區玉光街61號是1907年10月1日至1917年5月美國在大連第二處領事館所在地。但是,如今用作工商銀行友好廣場支行的建築並非當年的美國領事館建築,因為據史料記載,英國滙豐銀行大連支店於1921年12月開始於此地修建。與此類似的還有沙俄在大連的第二處領事館,現存今中山廣場6號的交通銀行大連分行建築,其實是1935年拆除原建築後修建的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大連支店。

  在一些大連老照片中,部分建築懸掛著外國國旗,它們有沒有可能是外國領事館駐地呢?孫玉說當時外國商社懸掛國旗很常見,不能因此就斷言其為領事館,必須有其他資料印證。

  考察老建築「偶遇」領事館舊址

  除了查閱文字資料,孫玉還現場考察、踏訪,為了一個地址、一張照片跑好幾次是家常便飯。

  對大連歷史和老建築的長期持續研究和關注,也讓孫玉有更多「偶遇」領事館舊址的機會,德國在大連設立的第一個領事館舊址就是這樣發現的。2008年,孫玉去黑石礁紅星村考察老建築時,在49號樓院子裡發現了一塊瀋陽軍區大連接待處立的碑,根據碑文記載,發現49號樓為德國駐大連領事館。結合其他資料確定時間為1926年至1928年7月。

  駐大連外國領事館的幾宗「最」

  閱讀孫玉關於駐大連外國領事館的系列文章,可以總結出幾宗「最」。

  第一個駐大連外國領事館是1906年9月10日設立的美國領事館。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最後一個在大連設立領事館的國家是丹麥,時間是1940年1月。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最後一個撤離的外國領事館是蘇聯領事館,時間為1945年8月9日。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外國在大連設立的13個領事館,12個位於中山區。

  在大連同時有兩處領事館的是從1925年至1939年期間的英國領事館,分別是1914年10月就已經在今中山廣場3號設立的領事館和1925年在今中山區宏光巷8號、瀋陽軍區大連療養院桃源療養區建的領事館,後者還兼做英國領事官邸。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遷址次數最多的是四度易址的美國領事館。

  設立次數最多的是蘇聯領事館,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大連特殊解放區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三度設立。

  保存最完好的是德國領事館,德國先後在大連設立的三個領事館舊址都保存至今。

  【地理說明】

  1.美國在大連第一處領事館(1906年9月10日-1907年9月30日),位於今西崗區站北街道團結街東側。

  2.美國在大連第二處領事館(1907年10月1日-1917年5月),位於今中山區玉光街61號(圖中三角標誌所在地)。

  3.美國在大連第三處領事館(1917年5月15日-1931年9月14日),位於今中山區人民路12號。

  4.美國在大連第四處領事館(1931年9月15日-1939年6月),位於今中山區民生街1號(圖右側建築)。

  5.美國駐大連領事館重新設立(1946年5月-1949年9月30日),仍位於今中山區民生街1號。

  6.美國在大連第四處、第五處領事館今貌——交通銀行民生街支行。

相關焦點

  • 駐濟領事館往事:四大領事館曾輝煌一時 後全部撤離
    民國時期散文家倪錫英曾稱讚濟南商埠:「市面的繁榮,比起南京的下關和杭州的新市場,要遠勝數倍,竟可與青島、天津相抗衡。」自1948年最後一個留守濟南的美國領事館撤離後,濟南再無領事館駐設。來自省外事辦的權威說法稱,目前山東共有日本、韓國和泰國3個國家開設的領事館存在,均設在青島市。  駐濟南的領事館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今日回望,往事仍堪回味。
  • 保山文保單位|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英國領事館位於騰衝市區西北隅(原古城西城壕外)。佔地16.5畝,建築面積697.14平方米。建築為西式建築,坐東向西,現存辦公樓、文秘辦公室、廚房和僕役房4幢建築。四面牆基下部均設通風口,內為封閉式走道,按兩豎一橫劃分室內空間,室內鋪設木地板,地板高於地面56釐米。與中國傳統建築相似,面闊三間、23米,進深2間、13.3米。明間設三個拱形石門,高3.05米,寬1.63米,中為大廳,左右分設辦公室、會客廳、書房、儲藏室、餐廳等,均設有壁爐。二樓正對內樓梯處為觀景臺,前設圓柱形石圍欄,過廊兩端各設房兩間,均有壁爐。上下層窗洞均呈長方形。
  • 那些年,濟南存在過的領事館
    隨後,英國、美國、日本、瑞典、瑞士相繼在濟南設領事館,義大利、奧地利等國也一度設立領事代辦處。  本報記者 張九龍     德國駐濟南領事館  1902年11月11日,德國在濟南設立商辦處。1905年10月10日,改為駐濟南領事館,館址在商埠經二路27號,即老市政府院內。
  • 瀋陽領事館街:風雲際會二緯路
    奉天開埠時期,這條小路上,駐有美國、日本、俄國、英國、法國等五個國家的領事館,所以二緯路又被稱為『領事館街』。」2020年8月22日,當文保志願者王連和記者再次走在曾經風雲聚集的二緯路時,感觸更多的是歷史的滄桑巨變。現如今,瀋陽,作為東北亞的重要經濟、文化中心,依然有美、日、德、韓、俄、朝等多國領事館坐落於此。
  • 越南峴港爆發新疫情,80000旅客大撤離,俄羅斯關閉領事館
    俄羅斯駐峴港總領事館發文稱稱,越南峴港發生了新冠疫情,俄駐峴港領事館暫停的對外開放。7月29日,越南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委員會更是直接放出消息,峴港的疾病控制中心也在抓緊時間展開追蹤流行病調查,進行密切接觸人員的跟蹤。疫情中一度沉寂的越南,也就此成為了肺炎疫情新聞報導熱點。
  • 日本傳出重磅消息,兩年內將在武漢設領事館?曾第一個從武漢撤僑
    中日雙方均在對方國家設領事館 目前日本在中國內地共設有五個總領事館,分別駐上海、廣州、瀋陽、重慶和青島。中國在日本設有六個總領事館,分別駐大阪、札幌、福岡、長崎、名古屋和新潟。
  • 這些屬於大連的秘密,99%的大連人都看驚呆了!
    ☞潮妹來解答:在大連商港開建以前,大連稱為青泥窪,由於沙俄、日本殖民統治者在強佔大連地區期間將青泥窪一分為二,造成在當時大清國的青泥窪這個地界上,出現了東西青泥窪這樣兩個地方。其後,青泥窪便由東西青泥窪這兩個地方所替代。
  • 上海記憶:這麼多外國使領館 為何曾扎堆虹口?
    原標題:【海上記憶】這麼多外國使領館,為何曾扎堆虹口?  東方網4月7日消息:虹口區黃浦路,大家對該路段上的俄羅斯領事館並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這條不長的路上,除了俄羅斯領事館,還曾先後有德國駐上海領事館(現黃浦路60號)、美國駐上海領事館(現黃浦路36號)、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現黃浦路106號)等。
  • 在偽滿洲國建立後,還先後有23個國家政權承認它的「合法性」?
    再加上當時的國際利益分配不均,所以就導致了二戰發生。在二戰中,爆發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影響最深的一場戰爭,那就是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對中國蠢蠢欲動了。大量的日本間諜侵入中國,在中國竊取情報,繪製地圖。於是在1931年,日本對我國東三省發起攻擊,迅速的攻陷了我國東北。而後為了控制東北,日本在東北成立了「滿洲國」。
  • 反美浪潮蔓延至全球數十國 東南亞多國爆發示威(組圖)
    同一天,數千名埃及示威者為抗議該美國電影,衝擊了位於解放廣場附近的美駐埃大使館,其中數十人爬上使館圍牆,扯下美國國旗,並在撕毀後將國旗予以焚燒。  埃及官方媒體16日報導說,圍攻美國駐埃及使館事件仍在繼續,示威者向軍警投擲燃燒瓶和石塊,後者則用催淚彈驅趕人群,雙方衝突已造成2人死亡、約400人受傷。濱海城市亞歷山大也發生了衝擊美國領事館事件。
  • 二戰時期有哪些國家承認了偽滿洲國?美英蘇態度差別很大
    文/寂寞的紅酒偽滿洲國,是1931年日本入侵東北後,扶植的一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成立於1932年,由清廢帝溥儀充當國家元首,首都在新京(今吉林長春)。偽滿洲國實際由日本人控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政權。不過這個偽政權在成立後,卻得到了二十多個國家的承認。那麼二戰時期有哪些國家承認了偽滿洲國?第一個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毫無疑問是日本,而第二個承認偽滿洲國的是拉美小國薩爾瓦多。薩爾瓦多位於美洲中部,國家面積僅僅2萬平方公裡,是個標準的彈丸小國。當時的薩爾瓦多是個法西斯政權,當時正和美國鬧彆扭,處境不是很好,所以才和同樣處於國際外交孤立的日本眉來眼去。
  • 距今100多年的建築,英國駐宜昌領事館,哭訴著前世,鞭策著今生
    他來到宜昌後,按照合約中的相關條款,在宜昌關後的懷遠路邊(今紅星路42號),正式修建英國駐宜昌領事館,修建領事館期間,法格斯等駐宜人員臨時在一艘名叫「金河」號的軍艦上辦公居住。英國人歷時一年多,繼續在原地修復領事館,於1892年再次竣工。英國人在宜昌立足腳跟後,繼續添置土地,他們相中了桃花嶺的一地塊(在今桃花嶺飯店內),於是再修建四棟辦公樓,設置有前後花園、小型球場和休閒納涼之地,其規模之大,佔地足足有8000平方米。
  • 原美國領事館華美外表下面 隱藏著歷史的風雲變幻
    這棵大榕樹,有編號,有身份牌,榕須垂滿院落,掉在屋頂;這棟洋房,也有身份牌:原美國領事館。這棟由美國工程師設計出的洋樓,被稱為所有領事館中最精美的一棟。華美的是外表,而它這百多年經歷的故事,寫盡了一個多世紀的變幻風雲、陰謀與滄桑。文史專家說,清同治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97年間,美國駐廈門領事館的領事們,策劃了一個個陰謀。
  • 義大利都靈發現二戰時期炸彈 超1萬人被撤離
    海外網12月2日電 近日,義大利西北部的都靈市發現一枚距今70年的二戰炸彈,為確保拆彈時的安全,該區域附近有1萬多人被迫撤離。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拆彈工作在當地時間12月1日於義大利都靈市進行。據報導,這枚炸彈是70年前的二戰時期,由英國軍隊投擲到這座城市的。當天,都靈市長基婭拉·阿潘蒂諾(Chiara Appendino)也來到現場,看望被疏散到該市邊緣一處露天廣場附近的居民。義大利當地媒體報導稱,當地曾在相關區域部署士兵,防止發生盜竊和搶掠行為。在行動期間,都靈市上空的空域以及火車站都已關閉。
  • 鼓浪嶼管委會「搬家」 原英國領事館擬建成博物館【2】
    彭一萬(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   解密   原英國領事館的變遷   原英國領事館,廈門首個外國領事館1844年11月,阿禮國成為駐廈門第二任領事,他在鼓浪嶼鹿礁頂建了一座辦公樓,就是現在的原英國領事館。   1936年,英國領事館升格為總領事館,曾經代領過義大利、丹麥、挪威、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的領事。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英國領事館被日軍封閉,二戰結束後復辦,1949年又停辦。
  • 伊拉克示威者對伊朗領事館縱火
    新華社巴格達11月27日電(記者白平)伊拉克安全官員27日說,數十名示威者當天傍晚衝進伊朗駐伊拉克什葉派聖城納傑夫領事館,並對領事館建築縱火。  這名安全官員對新華社記者說,數十名示威者當天圍困了伊朗駐納傑夫領事館。隨後,示威者衝進領事館並點燃建築。領事館工作人員稍早前已撤離。
  • 鼓浪嶼上的首座領事館! 曾一度空置,如今變這樣
    1843年,英國在廈門設立了領事事務所,隨後,西方列強先後在廈門設立領事館、總領事館 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 清末從廈門島寮仔後望高山 遠眺英國領事館 據記載,1844年11月,阿禮國繼任領事後,便著手在鼓浪嶼鹿耳礁修建兩幢二層的洋樓,
  • 伊朗要在巴斯拉重設領事館
    人民網5月2日訊 伊拉克通訊社今天報導說,伊朗決定重新在伊拉克南部重要城市巴斯拉設領事館。這是伊朗要加強兩國關係的重要一步。  報導引用伊朗駐伊拉克大使館臨時代辦海珊的話說,在薩達姆執政時期,伊朗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和巴斯拉都設有領事館,但在1980年兩伊戰爭開始時,兩個使館都關閉了。
  • 朝鮮戰場的影子兵團:17國之外,還有哪些國家在幫美國做事?
    在整個韓戰期間,共有五個國家先後派出了醫療隊,隨聯合國軍入朝參戰,它們分別是瑞典、印度、挪威、義大利和丹麥。韓戰爆發後,瑞典、挪威、丹麥等北歐國家瞬間感受到了戰爭的迫近,對蘇聯的恐懼也與日俱增。為了自身的安全感,北歐各國紛紛放棄中立政策,開始向西方靠近。而支持美國在朝鮮的行動,無疑就是北歐各國緊抱美國大腿的必由之路。
  • 中國建議近期別去日本 災區已有4400多同胞撤離
    中國駐新潟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宮曉冬說,總領事館已經與日本有關方面提前進行溝通,日方為撤離至新潟的中國人免費開放了體育場。雖然災後新潟物資供應並不充足,但當地華僑華人正在盡全力幫助撤至當地的同胞,「撤離至新潟的中國同胞能夠得到基本的食品和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