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鹽如玉
有人說,許嵩的歌詞都是堆砌辭藻,用詞浮誇,並無深意,禁不起推敲。在下以為不是,一個認真的唱作人,他歌詞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嘔心瀝血得來的。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你說音樂鬼「裁」「李原截」的《離人愁》是堆砌辭藻,用詞浮誇,毫無深意,在下絲毫不反對,你要說許嵩的歌是這樣,那千萬個嵩鼠可不答應。
《清明雨上》這首歌,全詞用典講究,情真意切。許嵩真的是「胸中有古意,下筆皆真情」。今天,鹽如玉和大家分享一下聽這首歌的感受。
初曉,也叫破曉、拂曉。指天將亮未亮之時,一般用來指早晨。而這裡的這個「透」字用的很好,早晨的陽光是溫柔的,寫出了早晨的陽光照在窗戶上的通透質感。劉得仁在《答韋先輩春雨後見寄》中說:「軒窗透初日,硯席絕纖塵。」清冷的陽光滲透過窗紗,初升的太陽照在西橋上,雲朵在天上自顧自的流動著。詞中的主人公顯然一夜未眠,因為他又想起了那個她。想她被荷風吹拂微微擺動的衣角。
「荷風」出自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中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周敦頤在《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詩中的荷花就是蓮花,有蓮韻荷風一說。荷花有清香,荷風自然就是清香的風。並且荷花一般除了品行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品格之外,還多用來比喻美女的身姿綽約。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就說:「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也多用於形容女性的身姿。
這裡就可見,這個女子在主人公的心中是多麼的完美了。衣角可能並不是荷風吹起來的,是因為這陣風吹起了女主角的衣角,所以主人公感覺這風就像荷風那樣美好,清香淡雅。
當年主人公可能就站在女主角的身後,女主角亭亭玉立,像一朵高潔的荷花,清純可人,一陣風吹起,撩動了玉人的衣角,隱約間有暗香浮動。多麼的美好。
然而,時光飛逝,物是人非。
「流金」一詞,「流」是流動,流走,消失之意,如流雲。「金」字引申為美好的事物,如「金色年華」。人們會在一些木雕藝術品上鎏金,彰顯華貴,流金就是木雕上的金子脫落了。
而「漣漪」則出自《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漪」。左思《三都賦·吳都賦》:「濯明月於漣漪」。本意是指水面被風吹皺產生的波紋,這裡引申為歲月的變化。這句和上局「流金」都是指歲月的變遷,感嘆了人生時光飛逝,白駒過隙,物是人非的滄桑變化。
而「封筆」則是古代以寫字為生的人,再決定不再提筆創作之後,一般會將筆懸掛在高處,以示決心和莊重。周星馳電影《審死官》中就有這樣的橋段。「揮毫」指寫字或者創作時候的狀態,一會兒就,瀟灑自如。由此可見,詞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才子。
而通過這兩句詞我們得知,女主角在七年前就去世了,才子傷心欲絕,決然封筆。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伯牙摔琴以祭子期,佳人不在,手中的筆又為誰去揮毫潑墨呢。今生今世,我手中的筆只能給你譜寫詩歌,只能為你作畫描眉。你不在了,這筆也就沒有用了。
這裡的「井」並不是水井,而是天井。古徽派建築為多進院落式,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以廳堂為中心,廳堂也稱堂屋。兩側為室,堂前為天井。因為高牆封閉,空地面積較小,光線不足,狀如深井,故名天井。天井和院子不同,在天井裡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視野逼仄,極容易引起人心中的孤獨。
年年倚井盼歸堂,據說是一名和許嵩同名的古代詩人寫的,原題目是《採桑子·年年倚井盼歸堂》。但是這一點筆者沒辦法考證,寫出來娛樂大家。
天上下起了小雨,才子像往常一樣,在天井裡等待著歸人。這裡就很有意思了,明明佳人已經死了,才子為什麼還要等呢。雨落進了眼裡,打溼了眼眶。而這時才子終於崩潰,哭了出來。而這裡也是本句話的經典所在。「拆」這個字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拆」原意是指將原本在一起的東西強行分開,而這裡「淚拆兩行」表明才子明明在天井裡等待著歸人,卻不知不覺之間哭了。並且,最感人的是,自己明明已經哭了,但是因為太過思念心愛之人,所以根本沒發現。自己哭了都察覺不到,足以表現才子現在的思念之深。這種痛徹心扉的狀態,用「最怕」來形容最是恰當了。
「彷徨」原意是指走來走去,坐立不安,沒有方向。「東瓶西鏡」是指在舊時,人們會在自己堂屋的案桌上放鏡子和花瓶,前面說了徽派建築都是坐北朝南,因此桌子是東西朝向,東邊放花瓶,西邊放鏡子,中間放一個鳴鐘。寓意「終(終)生(聲)平(瓶)靜(鏡)」。一般為了考慮對稱,會在鳴鐘兩側放帽筒,外出的人回到家,把帽子房子帽筒上,彰顯自己的儒家風度。
這句是高潮句,情感非常充沛。佳人走後,才子在人間渾渾噩噩,沒有目標和方向的走來走去,因為思念的人兒在天堂,才子是無論如何找不到的。在廳堂裡放上花瓶和鏡子,企圖能夠得到平靜,忘卻一切得到平靜的生活。然而,無論才子如何努力,也沒有辦法忘卻和佳人的一切,思念始終纏繞著他。他恨不得將過去的一切埋葬在記憶的深處,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是他怎麼都做不到啊。
這裡的「菊」不是真菊花,這裡的菊應該是指祭奠用的紙折成的,在喪葬上,白色的菊花一般用來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哀悼和尊敬。黃色的菊花,代表高雅的君子品格。所以這裡的菊花,指的是喪葬用的花,代表性的就是花圈。
雨上是天堂,雨下是人間。清明節又是祭奠亡靈的節日,因此只有這清明的雨是天堂和人間的媒介。也是才子和佳人之間唯一的橋梁,才子在清明這一天,折下一朵紙花寄到佳人的身旁,輕輕的唱著佳人最喜歡聽的歌,希望天上的佳人能夠聽到。而這首歌可能就是《清明雨上》了吧。
隱約間,才子聽到遠方有人彈琴,那琴聲空靈悅耳,婉轉動聽。不禁想起了當年和佳人一起彈琴舞墨,琴瑟和鳴的歲月。清明雨落,琴聲也催的才子淚如雨下。如今佳人不再,永遠也回不去當年相濡以沫,互訴衷腸的快樂了。對佳人的連綿不絕的思念,涓涓流淌的愁緒也只能說給自聽。
想起往事,才子和佳人,郎才女貌,紅燭搖曳。在月影憧憧之夜,兩人灶臺岸邊,劈柴洗禾,生火做飯,是何等的幸福快樂啊。然而一切不過是紅塵舊夢,都已經過去了。夢醒之後,這幸福消失的無影無蹤,只留下無窮悲痛的思念。
這句以樂景寫哀情。燭花紅是指紅燭燃燒滴落的蠟花,一般紅燭在喜慶的日子用,比如結婚。而煙火是指做飯的炊煙。「月影憧憧」的「憧憧」也是指人影綽綽的樣子。
這三句寫的都是樂景,都是寫生活的情趣。然而,樂景越是好,更加體現出現在才子孤身一人的悲慘境遇。「斷」這個字用地好,直接一點念想都不留,非常決然的表明過去的那些都已經過去了,對過往的哪些期待和希冀都是痴心妄想。
一想到這裡,詩人不禁又淚流滿面。
這首《清明雨上》初聞不知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每次聽都會眼眶溼潤,心中哽咽。歌中所唱的才子是那樣的讓人心疼,那個佳人又無比的讓人羨慕。先去的,已經擺脫了人世間的困擾。而還在世的不得不獨自承受失去摯愛的悲痛。彷徨在人間,忍受寂寞和思念的煎熬。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有一個放不下的那個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