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2020年中國財務學者論壇,暨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財務與會計專業委員會年會於廈門大學群賢二號樓開幕。會議由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財務與會計專業委員會、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學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於中國情境的會計、審計與公司財務的若干科學問題研究》主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重慶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內外高校的多位優秀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本次會議還吸引了線上線下500多人參加會議。
開幕式
會議開幕式由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學系主任吳育輝教授主持。廈門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管理學院院長李建發教授代表廈門大學和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對財務學者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並希望財務學者能做體現時代特徵、體現中國特色的財務學研究。最後,李建發教授對來自各個高校參與和支持研討會召開的各位學者表示感謝,並歡迎各位學者在2021年廈門大學百年校慶時再次來到廈門大學交流學習。
接下來,吳世農教授也對與會的專家學者和師生表示了熱烈歡迎,並對公司財務研究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吳世農教授首先回顧了公司財務的研究歷史與經典研究框架,並以此為基礎總結了公司財務研究的三大發展趨勢:由「財務管理」到「公司財務」再到「公司金融」的趨勢、跨專業交叉的趨勢和跨學科交叉的趨勢。最後,吳世農教授展望了公司財務未來研究的八大新領域,並預祝本次研討會圓滿成功。
主題演講
北京大學吳聯生教授主持,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黃亞生教授和清華大學田軒教授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
黃亞生教授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發表了中國歷史制度穩定機制的主題演講。黃亞生教授首先介紹了歷史量化研究的研究問題與數據,從制度穩定的主題和收集到的古代科舉數據、古代官員任職數據出發,展示了關於科舉制度對於中國歷史制度穩定影響的研究。研究發現統治階層的穩定和科舉制度的設置在時間上高度吻合,科舉制度有效地制約了統治階層的權利衝突,通過賢能競爭而不是政治競爭穩定了制度,支持了科舉制度對中國歷史制度穩定的貢獻。黃亞生教授還將研究擴展到國際,發現了中國為代表的科舉制度和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制度都能帶來制度的穩定。
田軒教授發表了關於中國風險投資市場的主題演講。田軒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風險投資市場的歷史與發展,接下來他從募資、投資和退出三個方面進行了風險投資市場的介紹。田軒教授從人民幣基金的發展和有限合伙人的構成兩個方面介紹風險投資市場資金來源的情況,從投資階段和中美風險投資行業分布情況的比較對風險投資市場的投資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從推出渠道和退出收益兩個方面對我國風險投資的退出進行了總結。田軒教授還拓展了VC投資的其他形式,主要介紹了企業風險投資和政府引導基金。
論文報告
接下來八位優秀財務學學者進行了精彩的論文報告,點評人也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和報告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北京大學吳聯生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陳德球教授、廈門大學沈哲教授、廈門大學王豔豔教授分別主持。
廈門大學吳超鵬教授報告了論文《Air Pollution and Innovation》,文章從人們日益關注和重視的空氣汙染問題出發,從城市水平和公司水平探究了空氣汙染對於實體經濟尤其是創新的影響,發現了空氣汙染能夠對創新數量和質量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並從創新效率和發明家移民的兩個渠道產生影響。文章巧妙使用逆溫現象作為工具變量的方法,和使用秦嶺淮河線作為斷點的RDD方法緩解了內生性問題。復旦大學原紅旗教授對論文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從因果關係的推斷和空氣汙染變量的經濟含義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許年行教授報告了論文《Financial Analyst Earnings Forecasts about Polluting F5irms – Does Pollution Aversion Matter?》,文章從分析師對汙染企業的盈餘預測出發,研究了分析師的預測是否會被其汙染的厭惡所影響。文章通過環境危機事件的衝擊、分析師的城市移民和匹配樣本的方法緩解了內生性問題,發現汙染厭惡高的分析師更可能對汙染企業做出更悲觀的盈餘預測。文章還排除了本地分析師的信息優勢等其他解釋,並進一步探索了這種現象對市場反應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浙江大學陳俊教授對論文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並從內生性問題、替代性解釋、理論解釋和邏輯問題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中山大學李廣眾教授報告了論文《Information Spillover and Corporate Policies: The Case of Listed Options》,文章從公司股票期權的發行出發,探究了期權的發行對於一系列公司財務行為的影響。文章使用新構建的工具變量和兩個自然實驗——期權市場開放和期權上市標準的大改緩解了內生性問題,發現期權發行提升證券發行、投資和創新質量、現金持有、投資效率,降低了財務槓桿、股票回購和股利發放,降低了市場對於公司財務公告的反應。中央財經大學王彥超教授對論文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並從財務指標的內在關係和期權的影響路徑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廈門大學遊家興教授報告了論文《創新型政府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於政府工作報告文本分析的研究視角》,使用Python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文本分析,通過描述工作報告之間的相似性構造了創新型政府的代理變量,發現創新型政府能夠增強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文章還基於兩個工具變量進行了內生性的緩解,並對新興行業和政府補助進行了進一步檢驗,發現創新型政府更能促進新興行業公司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同樣也可以提高獲得政府補助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重慶大學辛清泉教授對論文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並從研究設計和研究結果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武漢大學李青原教授報告了論文《審批制度改革、資本逐利規律與公司權益價值——基於地區行政審批改革錯層的準自然實驗》,文章從實物期權決策視角研究審批制度改革如何影響公司投資決策,進而如何影響公司價值。通過實證分析,文章發現審批制度改革強化了資本逐利規律,即當面臨好的投資機會時,顯著促使公司及時擴大投資,當面臨較差投資機會時,促使公司及時縮減投資。文章還進一步檢驗得到審批制度改革對資本逐利規律的強化作用在下遊行業、投資機會信息波動更大以及客戶集中度更低的樣本中更顯著。中山大學鄭國堅教授對論文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從理論分析和實證設計等方面提出建議。
中山大學張俊生教授報告了論文《永續債發行與國有企業去槓桿:經濟實質抑或財務表象?》。文章從國內永續債發行的現狀出發,探究永續債發行的動機和影響。文章發現企業發行永續債目的是在財務報表層面去槓桿,永續債的發行放大了發行人槓桿水平對債券信用評級的負向影響以及發行人槓桿水平對於債券信用利差的正向影響。結論表明了資本市場仍傾向將永續債視作負債,並不能做到實質的去槓桿。廈門大學王豔豔教授對論文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從永續債的發行動機和發行實質以及研究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廈門大學戚樹森教授報告了論文《Climate Change Risk and the Costs of Mortgage Credit》,文章關注了日益引起重視的氣候變化問題,以海平面上升的風險為落腳點,研究了其對銀行住房抵押貸款決策的影響。文章發現商業銀行對可能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的房屋提供抵押貸款時,收取的貸款利率會平均上浮13個基點,且這種溢價在氣候變化風險敞口更大、認同度更高的地區、在氣候變化問題關注度更高的時期都會顯著提高。文章進行了多種穩健性檢驗,並從多個角度論證了海平面上升風險是長期風險而非短期風險。中國人民大學許年行教授對氣候金融的相關背景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對論文進行了點評,從具體的研究設計上提出了可以進一步考慮的建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餘明桂教授報告了論文《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擠出效應與企業勞動僱傭》,文章從企業信貸資金的可得性和企業融資成本的角度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對企業勞動僱傭的影響,發現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抑制了企業勞動僱傭。文章還發現了該影響主要存在於融資需求較大的企業、民營企業、沒有債務資金流入的行業以及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地方政府債務融資主要擠出了企業對博士研究生以及技術人員的勞動僱傭。廈門大學吳育輝教授對論文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並從理論邏輯、研究設計和實證檢驗等方面提出建議。
最後,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吳超鵬教授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總結,指出本次論壇小而精,不僅是一場思想的盛宴,還促進了學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吳超鵬教授最後再次對線上線下參會的所有來賓表示感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