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召開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2021-01-19 人大新聞網

12月4-6日,「2020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在延邊大學召開。該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郭英劍所承擔的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基金重大規劃項目「美國亞裔文學研究」課題組主辦,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參加本次論壇的有來自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3所高校的80餘位專家、學者、研究生,延邊大學數十位青年教師與研究生旁聽會議。

本次論壇開幕式由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樸玉明主持,延邊大學常務副校長張壽出席會議並致歡迎辭。張壽介紹了延邊大學和外語學科的基本情況,對各位專家、學者、同學的到來表示歡迎,並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樸玉明主持)

(延邊大學常務副校長張壽出席會議並致歡迎辭)

郭英劍在開幕辭中,首先簡要回顧了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的發展歷程:2017-2019年的前三屆論壇皆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辦,2020年,課題組第一次與其他高校合作舉辦。在今年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的特殊時期,國內專家、學者、學生依舊對美國亞裔文學的研究以及此次會議充滿了熱情,會務組收到了百餘份回執,但因為疫情,會務組不得不勸退了一些希望與會者,但便如此,我們仍有86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這充分說明了美國亞裔文學研究大有可為。他說,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疫情之思:變局中的美國亞裔文學」。疫情是2020年的一個關鍵詞,疫情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正是因為疫情,我們應當思考偉大之變局的由來,而作為學者、作為美國亞裔文學研究者,我們更應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思考美國亞裔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出席本次論壇並作主旨報告的專家、學者為郭英劍、閩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張龍海、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潘志明、暨南大學外事處處長蒲若茜、北京語言大學應用外語學院院長陸薇、樸玉明、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張磊、北京外國語大學華裔美國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劉葵蘭、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亞敏、溫州大學文藝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傅守祥、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石平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湯俏、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王凱。

本屆論壇的第一場主旨報告由陸薇主持。張龍海以「哈羅德·布魯姆的文學遺產」為題作主旨報告。張龍海從影響焦慮成動力、好學勤耕出佳品、學術操守不動搖、科研教學相益彰等四個方面剖析布魯姆如何與前輩詩人抗爭,成就文學夢想,堅守學術操守,科研教學相長等。張龍海認為布魯姆大師的成功秘訣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這也啟示我們,只要我們進行科研的時候心無旁騖、爭分奪秒,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必然能夠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

潘志明以「《蒲安臣條約》的移民自由與《中國佬》聲索美國的法律依據」為題做主旨報告。首先潘志明介紹了《蒲安臣條約》籤訂的歷史背景、具體內容及影響作用。美國華裔作家湯亭亭在她的作品《中國佬》中對《蒲安臣條約》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引用。她的引文雖然準確,但是卻將引文從原來的語境中孤立出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倒置了條約背後中美雙方有關移民自由的立場,同時還忽視了條約本身對華人入籍美國的明文限制。最後,潘志明在此基礎上對移民自由、美國的移民自由、華裔美國移民自由以及華裔美國文學的移民自由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分享。潘志明從文本的細節出發,結合歷史與法律實證將美國亞裔文學置於全球性視野下,史今結合,使得在場師生深受啟發。

本次論壇的第二場主旨報告由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卓主持。暨南大學蒲若茜以「亞裔美國文學研究之範式類型及其範式轉換」為題做主旨報告。蒲若茜分析了五種有代表性的亞裔美國文學批評範式,即族裔身份批評、文化身份批評、心理批評、女性主義批評和流散批評的特點。在此框架下,聚焦關鍵詞,層層遞進,詳細展開文本例證。亞裔美國文學批評觀照亞裔美國人各個歷史階段的生存語境和文學想像,在與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文化研究等理論的互動中,凝練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關鍵詞,初步形成了亞裔美國文學批評的理論體系。蒲若茜認為,當今的美國亞裔文學批評依然沒有脫離「身份政治」(族裔身份、文化身份、性別身份等)的話語體系,但也不無對超越「身份政治」、從哲學美學層面切入美國亞裔文學研究的籲求和實踐。而這樣的範式轉變以及由此而來的批評實踐,豐富了美國亞裔文學研究的內涵,拓展了美國亞裔文學研究的空間。最後,蒲若茜從文學審美角度和哲思角度對亞裔美國詩歌研究方面分享了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相關領域書目。

郭英劍以「這是個怎樣的世界?——遊朝凱與他的《唐人街內部》」為題做主旨報告。郭英劍首先介紹了美國華裔作家遊朝凱的生活經歷、創作歷程、獲獎經歷、代表作品等,然後重點講解了遊朝凱的三部作品。在此基礎上,郭英劍進一步闡述了遊朝凱的寫作特色、創作關注點及其重要影響,對當代美國亞裔文學研究方向予以深刻啟示。最後,郭英劍在回溯美國華裔文學傳統的過程中,闡明了遊朝凱創作回歸傳統和創新的意義,並從作家作品出發進一步對當代語境下美國亞裔群體困境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

5日下午的會議分為兩場。

第一場是分組討論環節,與會者就美國亞裔文學的跨學科研究、共同體書寫、鄉村書寫、城市書寫和移民書寫等主題分為五個小組進行討論。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胡亞敏、劉葵蘭、石平萍、蒲若茜和王卓分別在各組,對與會者的發言作了精彩點評。

第二場是主旨報告階段。由張龍海主持。張磊以「無問『西』『東』——《西樂之夢》中的聽覺政治」為題做主旨報告。他的發言共分為四個部分:導論、《西樂之夢》中音樂的「暴力性」特徵、《西樂之夢》中西方音樂的「東方性」與「霸權」、西方音樂的脆弱性與張力中的回歸之路。張磊指出,當前學界對華裔文學中音樂性與聽覺性的書寫傳統關注不夠,許多作品中音樂激發巨大的情感張力被忽視。而張嵐的《西樂之夢》中的西方音樂被賦予了雙重性:既是男主人公明一類人對狹隘美國夢病態追求的表徵,又在女主人公薇薇安·黃那裡被賦予了某種頗具弔詭意味的「東方性」。明耳中與眼中的西方音樂始終與偽裝、與現實中的父/君權的暴力、規訓與懲罰相關,具有強烈且令人不安的視覺性與景觀性特徵;而在女主人公那裡,肉耳與心耳所聽到的西方音樂則始終與真實、記憶中的故園、舊時相關,被賦予東方性、個人性、時間性且具有明顯的去視覺化與聽覺中心主義特徵。最後,張磊教授指出霸權式西方音樂具有脆弱性。

傅守祥以「美國亞裔文學中的國殤敘事與女性創傷—以《金陵十三釵》與《南京安魂曲》為例」為題做主旨報告。他認為,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書寫,經歷了從「戰爭男人」到「戰爭女人」這一轉向,20世紀中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書寫主要是以男性的視角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殘虐。在美國,作為最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之一,「南京大屠殺」一度處於被遮蔽的狀態,鮮有文學作品提及這一事件。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的長篇紀實文學《南京浩劫》的出版改變了這種情況,其後相關的文學、影視作品大量湧現,「南京大屠殺」終於以一種高度自覺的創傷記憶書寫的形式重現。美籍華人作家嚴歌苓的小說《金陵十三釵》和哈金的小說《南京安魂曲》都把南京大屠殺、女性、異域文化三種元素匯聚在創作中,將戰爭中的女性作為書寫重點,以戲劇化的激情或間離化的冷靜態度,藝術地刻畫日軍對南京婦孺在身體與精神方面的雙重凌辱與毀滅。兩部具有「喚醒」使命的文學作品以個性化的方式直面慘痛,敦促人們反思戰爭、思考人性以及銘記歷史。

劉葵蘭以「歧視與反抗:FOB的前世今生」為題做主旨報告。她首先追溯了FOB(Fresh Off the Boat,剛下船的人或新移民)這一短語在美國歷史與文化中的起源和演變。已經在美國安家立業的白人把新移民叫作FOB,對新來的移民進行盤剝和歧視。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美國的第三次移民浪潮期,首先用來指白人移民。劉葵蘭分析、比較了四部美國亞裔文學作品中的FOB形象。儘管不是最早描述華裔FOB的作品,但是黃哲倫的戲劇FOB將FOB意指亞裔新移民這一概念普及起來。黃哲倫的戲劇揭露了土生華裔對新移民的歧視。菲律賓裔梅麗莎·德·拉克魯茲的小說《剛下船的人》講述了菲律賓女孩一家人移民美國的經歷,揭露了種族歧視對主流社會青少年的毒害。印度裔作家尤克緹·辛格的《FOB日記》描述了印度裔留學生在美國遭受的經濟剝削與政治壓迫,也描寫了他們機智的反抗。而華裔作家黃頤銘的回憶錄《菜鳥新移民》敘述了自己來到美國留學後備受歧視,對白人的歧視行為感到憤怒,最後通過反抗找到了文化認同。劉教授通過對這四個作品的文本細讀揭示了種族歧視在美國種族之間以及新老移民之間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美國社會對新移民的敵意根深蒂固,貫穿美國歷史並且延續至今。

6日上午,主旨報告階段由張磊主持。

胡亞敏以「美國亞裔文學中的戰爭、難民、身份與倫理」為題做主旨報告。發言分為四個部分:戰爭文學中的平民書寫,美國亞裔文學的界定,難民與身份,難民與倫理。胡亞敏認為,戰爭文學的合法呈現對象不僅僅包括參與戰爭的士兵,也包括平民、難民。同時,她認為美國亞裔文學的研究應該將西亞、阿拉伯裔的作家作品包括進來。接著胡亞敏對難民與身份,難民與倫理問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認為美國亞裔文學在書寫戰爭和難民時的重要話題包括創傷記憶、流散身份、移民危機等。對倫理道德的反思也是美國亞裔戰爭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論題。借鑑阿甘本和阿倫特的現代人的政治生命理論,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難民等同於赤裸生命。戰爭難民即使沒有公民權,還有人權可以為赤裸生命提供保障。那麼作為難民的接收國,美國應該如何看待、面對難民這些「家門口的陌生人」?美國人遇到的難民營危機是陌生人危機與共同體建構的危機,藉由現代戰爭帶來的道德、倫理和意義危機。作為美國亞裔戰爭文學的研究者,我們應該跳出完全創傷的視角,深刻反思現代戰爭倫理,用一種關懷的視角看待難民問題,展望、構建以共在和關懷為特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重可能。

王凱以 「超越垂死的肉身: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傳》」為題做主旨報告。他認為李白形象的多重性主要體現為歷史真實的李白、詩人自我創造的李白以及歷史文化想像所製造的李白。而李白身份的矛盾性主要有兩點:一是代表世俗政治的朝廷中人,二是代表精神領域的道教徒。隨後,王凱博士將《李白傳》與《自由生活》作了比較。在人物上,李白和武男都是離散詩人;在主題上,兩部作品都深刻再現了詩歌、物質以及宗教這三個主題間的博弈關係。同時,兩部作品的主人公李白與武男都是離經叛道的書寫者。最後王凱總結道,作為移民作家的代筆,哈金始終用他的文字燭照著文學的價值、作家的職責以及離散的議題。

陸薇以 「Sci-fi Realism and the Allegory of Dystopia: with Kazuo Ishiguro’s Never Let Me Go as an Example」為題做主旨報告。陸薇簡要回顧了石黑一雄和他的作品,並對科幻小說和現實主義小說進行了分類,同時對比了二者的起源、定義和特點。在報告的第三部分,陸薇分析了中國科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歷程和主要特徵,進一步指出科幻現實主義小說乃科幻小說與現實主義小說的結合,並將中國科幻現實主義小說的成功歸結為科幻作家的新奇想像力、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現實主義式的細緻描寫。她認為新一代的科幻現實主義小說家不僅具備科學技術方面的「硬知識」,更具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陸薇以《別讓我走》為例,闡述了科幻現實主義文學似是而非的特性以及奇幻力。她指出,熟悉的現實主義描寫和陌生的現實世界之間的張力形成了這類小說的美學崇高。在結論部分,陸薇教授認為,過去,現實主義小說和科幻小說各自獨立發展,但它們在現實主義反烏託邦這一點是一致的。

最後一場主旨報告會由潘志明主持。石平萍以「神話與象徵學派與美國鄉村書寫研究」為題做主旨報告。她首先給出了美國少數族裔田園文學的定義,並梳理了美國神話與象徵學派的美國鄉村書寫研究範式:一是形式主義研究,尤其是原型研究;另一種研究路徑是將田園文學與過去兩個世紀裡的歷史與環境狀態勾連,即語境化研究。美國少數族裔鄉村書寫研究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有二:一,在美國從農耕社會轉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美國少數族裔鄉村書寫如何反映和反思其對鄉村社會與鄉村環境造成的衝擊和問題;二,這一歷史進程如何與美國的殖民行徑、種族政治、族裔文化形成過程、勞工運動、婦女解放運動等疊加影響,使少數族裔鄉村書寫呈現出更為複雜的特徵。最後,石平萍指出,美國少數族裔鄉村書寫在思想意識和審美特色等方面的特色與美國主流文化中的生態思想和田園文學傳統構成了對話和互補的關係;同時,美國少數族裔鄉村書寫既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又是對工業文明的反思。

湯俏以「『他者』視域下北美新移民文學中的性別書寫」做主旨報告。湯俏首先揭示了北美新移民文學的緣起以及新移民群體面臨的「他者」的身份困境:女性的弱勢化與男性的弱裔化。她以嚴歌苓的小說《扶桑》為例,分析了女性作為種族和性別的雙重邊緣化身份,指出西方世界中的新移民女性處在一種性別與種族的雙重邊緣,不僅成為了族裔文化的「他者」,同時也成為了性別上的「他者」。北美新移民女作家摒棄了對西方的浪漫主義想像,對女性在雙重邊緣的生存焦慮有了清醒的認識,並且試圖反抗這種困境。在男性的弱裔化部分,湯俏研究員揭露了東方主義對東方進行他者化的刻板行為。她指出,新移民作家常常通過將男性弱裔化的處理來表達東方人在北美文化中的邊緣化地位,並進一步揭示了新移民作家寫作的問題:在一部分北美新移民作家的書寫中,男性的弱裔化、失語症始終存在,作家偏愛女性形象,男性處於部分缺席的狀態。

樸玉明以 「美國韓裔小說《柏青哥》中的群體身份認同」為題做主旨報告。她主要從名字、身體、語言、宗教四方面來關照美國韓裔的群體身份認同。首先,樸玉明揭示了小說中人物名字背後反映出的原鄉情感與認同感,這種連帶的關係就是基本群體認同。身體是創造個人與族群認同關係最顯而易見的要素,小說中人物身體象徵了國家被殖民的瘡痍,而族群認同所負載的身體特徵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延伸到以語言文學、歷史、神話緊緊依附的鄉土。有鄉土感才有自我認同。樸玉明認為名字為個體提供一種最低限度的安全感、所屬感,名字的變化則反映出了個體向優勢族群認同的傾向。而代代相傳的敘事模式是對文化的還原與連帶,是一種溯源性與傳承性的族群認同的維繫模式。在小說《柏青哥》中,作者試圖表達保持族裔關係屬性結構的完整性的訴求,用三代人身體、語言、名字、宗教的變化,通過一系列的代際和國別的矛盾,寓意族裔群體認同的未來不僅要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更應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郭英劍在閉幕辭中對各位專家出席論壇並帶來主旨報告發言表示感謝。他表示,與會專家學者在各個主旨報告後緊接著的討論階段,進行了精彩的學術觀點的對話、交流與碰撞,使得會議充滿活力。眾多青年學者、研究生的參與也充分說明了「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的吸引力以及影響力在不斷擴大,這也彰顯了美國亞裔文學研究在美國文學的大版圖中將會變得更加重要。最後,郭英劍對本次論壇的承辦方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以及會務組成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宣布「2020年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閉幕。

本次論壇集中研討「疫情之下、變局之中的美國亞裔文學」,與會的專家學者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而與會者也分組討論了美國亞裔文學中的共同體、鄉村、城市以及移民書寫的思考等問題。經過一天半的觀點碰撞與交鋒,專家學者與研究生對美國亞裔文學新的思考,將引領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進一步走向深入,也會使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邁上新臺階。

相關焦點

  • "第2屆中美文化論壇---跨文化雙邊對話"在美召開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國文化部、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承辦的「第二屆中美文化論壇——跨文化雙邊對話」學術研討會在舊金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召開。中國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和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主席吉姆·利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 [光明網]第二屆中國經濟學教材建設高峰論壇在人民大學召開
    11月26日下午,第二屆中國經濟學教材建設高峰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論壇主題是《中國經濟學教材建設的總體思路與實施路徑》,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辦。,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盛斌,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曹廷求,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等專家學者作了專題演講。
  • 第二屆中國經濟學教材建設高峰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1月26日下午,第二屆中國經濟學教材建設高峰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論壇主題是「中國經濟學教材建設的總體思路與實施路徑」,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辦。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國家教材委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馬工程)專委會主任顧海良,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西南財經大學原副校長劉燦,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裴長洪,雲南財經大學校長伏潤民,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謝地,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院長汪昌雲,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賴德勝,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院長潘敏
  • 2020年中國財務學者論壇在廈門大學順利召開!
    12月29日,2020年中國財務學者論壇,暨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財務與會計專業委員會年會於廈門大學群賢二號樓開幕。會議由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財務與會計專業委員會、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學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於中國情境的會計、審計與公司財務的若干科學問題研究》主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重慶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內外高校的多位優秀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
  • CMF榮獲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先進集體獎
    本文字數:2891字閱讀時間:5分鐘1月5日上午,2020年度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與智庫總結暨表彰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理事長靳諾,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偉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
  • 2020年亞洲博雅大學聯盟校長論壇(AALAU)召開
    11月12日,「2020年亞洲博雅大學聯盟校長論壇(AALAU)」通過視頻會議召開,論壇由華東師範大學主辦,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嶺南大學、輔仁大學、首爾國立大學、清邁大學等亞洲地區23所高校的校長及相關代表參加。
  • 美國賓州2020年人口普查 四成亞裔居民或被忽略
    中國僑網9月1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個亞裔組織代表於賓州大學出席一場2020人口普查座談,主辦方州長亞裔事務顧問委員會指出,賓州約四成亞裔居民有可能被普查忽略,影響包含醫院、學校、小區組織預算及選區劃分等。
  • 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召開
    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召開海南日報博鰲12月5日電 (記者 劉夢曉 葉媛媛)12月4日至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瓊海博鰲召開。本次論壇以「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為主題,1300多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匯聚一堂,研討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解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企業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謀劃「十四五」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 【關注】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
    【關注】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0在京召開 2020-09-29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當代宗教文化與社會建設」論壇暨2020年中國宗教學會年會召開
    本報訊(梁恆豪) 日前,「當代宗教文化與社會建設」高端論壇暨2020年中國宗教學會年會在雲南民族大學召開。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研究員在致辭中指出,在當今國際國內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宗教學的研究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他回顧了宗教學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強調中國宗教學會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指導,堅持黨對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對宗教的積極引導和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
  • 法國駐華大使羅梁訪問中國人民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12月22日上午,法國駐華大使羅梁(Laurent Bili)來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會見了羅梁一行,就進一步推進中法教育和文化交流作了深入交流。靳諾對羅梁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出席教育、女性與可持續發展論壇2020表示歡迎。
  • 人民網2020大學校長論壇在南科大舉行 發布2020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0日訊(記者 梁榆其)12月19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支持,人民網與廣東省教育廳、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人民網2020加強校媒協同、校媒聯動,共同傳播中國教育好聲音、好故事,奏響中國教育發展奮進凱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大良在遠程連線致辭中表示,人民網大學校長論壇已成為一年一度匯聚國內外高校資源、展示高等教育改革成果、構建校企合作新平臺的品牌活動。論壇影響力逐年上升,在高校形成了越來越強的號召力與凝聚力。
  • 美國人口普查局籲亞裔積極參與2020年人口普查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3月9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美國2020年人口普查即將啟動,當地時間3月5日,美國人口普查局在休斯敦的華人社區中心與當地亞裔媒體會面,強調需要精確而完整地統計所有亞裔美國人人數。
  • 阿德萊德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當代中國高端論壇」
    阿德萊德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當代中國高端論壇」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阿德萊德大學孔子學院的品牌項目,2012年度第一期「當代中國高端論壇」日前在阿德萊德安永大廈舉行。
  • 路易:反亞裔種族主義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和經濟不平等現象
    記者觀察:借疫情煽動種族主義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路易:反亞裔種族主義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和經濟不平等現象 2020年05月22日 21:58 來源:新華社 作者: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孫丁 鄧仙來 字號
  • 「2020世界經濟特區(深圳)論壇」在深大召開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馬璇 李麗 通訊員 章平 文/圖)12月19日,由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世界經濟特區(深圳)論壇」在深圳大學召開。
  • 2017中國•建德通航產業國際論壇召開
    12月17—19日,由建德市人民政府、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主辦,建德經濟開發區(航空小鎮)管委會、中航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17中國·建德通航產業國際論壇」在美麗的新安江畔成功召開
  • 「香蕉人」楊安澤稱為亞裔感到羞恥,呼籲美國亞裔展現「美國屬性...
    然而,楊安澤4月1日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卻引來了廣大亞裔美國人的批評,他在文章呼籲,作為對種族歧視的回應,亞裔群體應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美國屬性」。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的爆發讓種族主義者找到了歧視亞裔的新藉口,許多亞裔美國人在公共場合遭到辱罵甚至毆打,而這種趨勢在網絡空間更加明顯,舊金山州立大學的調查顯示,涉及新冠肺炎以及亞裔遭到歧視的新聞報導在2月9日到3月7日間增長了50%,研究者表示這僅僅反映了問題的「冰山一角」,因為有大量的種族歧視事件沒有得到媒體的報導,即便是美國的最高領導人川普也曾一度在新聞發布會和社交媒體上公開使用「中國肺炎
  • 第二屆海峽兩岸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
    圖片說明:今天下午,第二屆海峽兩岸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2月17日報導:第二屆海峽兩岸科技創新高端論壇今天在上海大學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大數據時代的科技創新,論壇圍繞大數據時代下科技創新的新特點、新技術、新模式,深入討論了區域產業發展、科創中心建設、企業創新研發麵臨的衝擊、影響、機遇、挑戰。
  • 第三屆誠商中國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誠信企業認證標準」發布和「誠信企業榜中榜」啟動儀式  以「倡導誠信興商 共建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第三屆誠商中國論壇暨《誠信企業認證標準》發布儀式」於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精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