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兵變讓袁世凱如願以償地就任大總統,開始為期四年的執政生涯

2020-12-17 眺望歷史故事

1912年2月27日的北京兵變

1911年年底,辛亥革命的風暴席捲南方大地,風雨飄搖中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王朝——清王朝在南方革命派和北方立憲派的雙重壓力下徹底走出了歷史舞臺。

清朝滅亡前夕,南方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了以孫中山為大總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後來因為財力不濟無法組織大規模北伐戰爭完成歷史使命,被迫與掌控北方實權的立憲派領袖袁世凱進行談判。雙方最後達成由立憲派負責終結奄奄一息的清王朝,作為交換條件,事成之後由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為了制約封建專制勢力出身的袁世凱,在清帝退位前,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了旨在限制總統權力、實行內閣責任制政體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清帝退位後,為了監督袁世凱執行《臨時約法》,臨時政府又向袁世凱提出兩個附加條件:1、中華民國首都在南京。2、袁世凱必須到南京就職。

有著長達30年沉浮宦海經驗的袁世凱深知,自己的根基在北方、在北京,到了南方、到了南京豈不是虎落平陽的傀儡?經過一番考慮,袁世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袁世凱先是向南京臨時政府提出以北方勢未定、危機四伏為由,要退出總統競選。這個提議一出現,全國各界一片反對之聲,甚至是南方革命派內部也指責孫中山。無奈之下,孫中山只好以參議院的名義派由蔡元培、宋教仁、汪精衛組成代表團於1912年2月27日到達北京「請」袁世凱到南京就職。

南京代表團受到袁世凱高規格接待,但是在代表團到達的第三天晚上7點半,北京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及周邊的商鋪突然遭到一夥士兵的搶劫。各國駐中國大使館一面向袁世凱提出抗議,一面調集駐北京周邊的衛隊進京保護使館和僑民。

原來是袁世凱統領下的北洋軍第三鎮1萬餘名官兵因為軍餉不足為由在統制官曹錕帶領下發動了兵變。兵變共造成北京城內4000多家商鋪和銀行遭到搶劫,南京代表團被迫進入東交民巷內的六國飯店躲避,城內的巡警和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到搶劫序列。

袁世凱隨即以「內憂外患」的理由與南京代表團交涉,聲稱自己一走北方必然大亂。無奈之下,南京方面只好再次做出讓步,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首都也暫定於北京。

果然,南京方面一讓步,兵變戛然而止,袁世凱則如願以償的穿上大禮服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開始了為期4年的執政生涯,武昌起義後經過短暫的戰爭和分裂後的中國南北方,終於獲得了形式上的統一。

相關焦點

  • 孫中山去職,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卻因就職地搞出一場「兵諫」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並就任臨時大總統,改用民國紀年,民國成立這年稱為民國元年。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革命軍與北方的袁世凱曾密切接觸過,待中華民國正式宣告成立之後,袁世凱正式宣布贊同共和制時,革命軍就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 「袁」來如此——為什麼袁世凱當了總統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以太后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正式退位,這標誌著清王朝的滅亡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布結束,中國開始進入共和時代。從溥儀退位到袁世凱就任總統這段歷史,歷史課本就一句話:長期領導革命的孫中山先生不忍國家繼續遭受戰火,高風亮節,選擇讓位,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
  • 【歷史上的明天】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原標題:【歷史上的明天】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 為攫取大總統的職位,袁世凱費盡心機。8月5日,他指使黎元洪、馮國璋、段祺瑞等19省區軍事長官通電主張先選總統,後制憲法。
  •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就在第二天,1912年的2月13日,孫中山先生一諾千金,把大總統的位子讓給了袁世凱,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的第一任正式大總統。這件事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有意義的,清帝退位是一次和平、文明的退位,而孫中山先生實踐了他的諾言文明地辭去了大總統,讓位給了袁世凱。
  •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為何卻暗中策劃陰謀,剷除國民黨和國會?
    這位大臣叫方廷實,時值宋金議和,由於他激烈地反對議和悲憤之下便給宋高宗上疏了這麼一段驚世駭俗的話。按照封建統治者皇帝們的歷來邏輯,對這種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應該殺頭,但宋高宗不僅沒有殺他的頭,反而還將他升官了。
  • 袁世凱是怎樣選上大總統的?一千便衣圍住國會,議員餓著肚子投票
    歷史書上總有這麼一句話:孫中山先生費勁千辛萬苦建立中華民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是不到一個月,革命的果實便被袁世凱竊取了。簡簡單單的一句描述,就把當年鬧得天翻地覆的一件事情給揭過了。實際上,當時的勢力錯綜複雜,遠非一個袁世凱能決定的,想要當大總統是必須要經過民主選舉的,這不是袁世凱能控制的。1913年10月6日,國會終於正式選舉中華民國的大總統。按照規定,參選的人必須達到總投票的四分之三才能當選大總統,否則就不能作數。
  • 成為大總統之前,袁世凱做過哪些事?
    每每提起袁世凱,國人都要大罵一句「竊國賊」,這是歷史賦予他的刻板印象。人生在世五十七載,政客也做了大半輩子,能從一個小官走上大總統的位置,絕不簡單。
  • 清末名臣袁世凱,是如何一步步當上民國大總統的?
    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袁世凱率領一支清軍配合行動,殺死了幾十名兵變參與者。戰鬥中,袁世凱一路放槍,帶頭衝在最前面,他的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吳長慶在給清廷的呈報中將他讚揚了一番,說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報以首功。
  • 袁世凱僭位大總統,江朝宗中袁之選就任衙門參謀
    此時,他看袁世凱已篡奪了革命果實僭位大總統,又想來依靠袁,自命自已是袁之最初提拔者,若把陝西的近況向袁報告,袁必樂聽,他亦可藉此作為進身之階梯。哪知事與願違,他見了袁世凱即碰了個大釘子。袁說:「我以為你在陝西這次可以搞起來,哪知你又回來了,只好等一等再說。」袁對他這樣不痛不癢的幾句話,實在耐人尋味。
  • 【紀念】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讓我們一起回顧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的那一段歷史……在中華民國時期,孫中山之名世人皆知,但實際上,在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之前,孫中山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高,因為他長期在海外從事革命活動。孫中山的大名被國人所熟知,是在1912年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後。那麼,孫中山是如何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呢?
  • 同樣是大總統,袁世凱墓叫「林」,孫中山墓叫「陵」,誰更厲害?
    同樣是大總統,袁世凱墓叫「林」,孫中山墓叫「陵」,誰更厲害?在中國近代史上,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各路人士粉墨登場。歷史對於各人從來都是褒獎不一,特別是當兩位十分具有爭議的人物放在一起的時候,總會引發一番大討論。
  • 袁世凱脅迫國會倉促進行總統選舉 選不出不許走
    原文配圖:1913年10月10日 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  為攫取大總統的職位,袁世凱費盡心機。8月5日,他指使黎元洪、馮國璋、段祺瑞等19省區軍事長官通電主張先選總統,後制憲法。進步黨為討好袁世凱,竭力捧場;國民黨也不敢抗命。9月5日,參、眾兩院決議通過先選總統案。10月4日,憲法會議趕製出《大總統選舉法》。  為了趕在武昌起義兩周年紀念日登上總統寶座,袁世凱脅迫國會於6日倉促進行總統選舉。
  • 民國時期最牛的大總統不是孫中山,而是這位,在位四年寸土未丟
    民國時期最牛的大總統不是孫中山,而是這位,在位四年寸土未丟對於民國大家能想到些什麼?軍閥混戰?北伐戰爭?辛亥革命?要說民國大總統呢?大家一定都會說孫中山了,確實孫中山他老人家的歷史功績是沒人可以替代的,作為革命先驅者也是付出了一生,值得我們尊敬,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位同樣是民國大總統,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袁世凱,堪稱最牛的民國大總統,但是他的名字應該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徐世昌你聽說過嗎?民國是不誇張的講,絕對可以稱得上亂世,能在那個年代混得有模有樣肯定是有自己的看家本事的。
  • 袁世凱的臨時大總統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孫中山突然就退位了呢
    他根本不知道國內的情況,也不知道黎元洪和黃興跟袁世凱來了這麼一個合作。後來還是黃興看國內的局勢已經明朗,中華民國的成立幾乎是板上釘釘,才發電報讓孫中山趕緊回國,不然這大總統的位置可能就沒他的份了。這個時候,孫中山才明白了這其中的一切緣由。他其實心裡也明白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誰讓袁世凱有這個能力和聲望呢?
  • 袁世凱的虎威將軍,雖然劣跡斑斑,卻比袁世凱有骨氣
    1907年,曹錕擔任北洋第三鎮統制,成為袁世凱的嫡系部隊將領。曹錕為人像個莽夫,長得是體格魁偉,凜然大漢,打仗非常勇猛。1911年,山西新軍起義,後來的一代梟雄閻錫山當上了都督。豈有此理,袁世凱讓曹錕的第六鎮開往山西。曹錕在娘子關和晉軍血戰五日,終於攻克,閻錫山被迫撤出太原。
  • 成為大總統之前,袁世凱做過哪些事?
    每每提起袁世凱,國人都要大罵一句「竊國賊」,這是歷史賦予他的刻板印象。人生在世五十七載,政客也做了大半輩子,能從一個小官走上大總統的位置,絕不簡單。
  • 袁世凱的政治理想:袁就職民國大總統的演說詞
    10月10日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的就職演說翻譯稿。緊接著,袁世凱又進一步闡述了四年前他是如何切斷與公眾生活的所有聯絡並歸隱於鄉間的故居。然而,在武昌爆發了革命之後,他迫於情勢,在風暴中承付起最嚴峻的使命,為了他的祖國和國民的安危,盡力尋求一條能夠減輕其危難、不幸的救國之道。
  • 同樣是從大總統到皇帝,為什麼袁世凱以失敗告終,而他能成功呢?
    大家都知道,竊國賊袁世凱利用政治手腕奪走了孫中山先生的大總統位置,但他野心太大還想做皇帝,遮遮掩掩了四年後,終於開始公開背叛共和,復闢帝制,做起了「洪憲皇帝」。但是袁世凱復闢帝制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各地紛紛起兵反抗,最終袁世凱只做了81天的洪憲皇帝就匆匆退位,不久鬱悶病逝。
  •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為何走向復闢帝制,失敗更是讓他一塌糊塗
    這讓袁世凱覺得在民國反不如在清朝能施展身手。一開始,袁世凱是尊重議會的,希望按照議會的規矩來辦。當時整個社會是尊崇民主共和,認為議會是先進的,但大家都不知道議會怎麼操作。這個不知道操作的惡果的最先受害者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在與議會(也包括最初聽命於議會的內閣)的種種磨合中切身感到了議會政治在中國的不成熟。
  • 袁世凱像銀幣發行趣事
    民國肇建後百廢待興,本應立即發行新幣,但亂局中又發生壬子兵變致使擔任新幣策源地的天津造幣總廠悉成灰燼。清代各省自行造幣,兌價不一影響金融,中央雖亟欲整頓幣制,然因辛亥革命而中斷。民國肇建後百廢待興,本應立即發行新幣,但亂局中又發生壬子兵變致使擔任新幣策源地的天津造幣總廠悉成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