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北京方面獲取了袁世凱於10月10日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的就職演說翻譯稿。這份演說是以他坦承自己的政治信仰為開場白的,他表明了自己對於這個國家古老傳統的忠貞信念。
袁世凱
餘不才,忝居政界數十年,向持穩健主義,以為立國大本,在修明法度,整飭紀綱,而後應時勢之所宜,合人群而進化。故歷辦革新諸政,凡足以開風氣者,必一一圖之。但餘取漸進而不取急進,以國家人民之重,未可作孤注之一擲,而四千年先民之教澤,尤不可使斫喪無餘地!
緊接著,袁世凱又進一步闡述了四年前他是如何切斷與公眾生活的所有聯絡並歸隱於鄉間的故居。然而,在武昌爆發了革命之後,他迫於情勢,在風暴中承付起最嚴峻的使命,為了他的祖國和國民的安危,盡力尋求一條能夠減輕其危難、不幸的救國之道。
後清帝遜位,共和告成,以五大族之不棄,推為臨時大總統。此種政體,吾國四千年前已有雛形,本無足異;乃事權牽掣,無可進行,夙夜彷徨,難安寢饋。然且忍之又忍,希望和平。
七月之亂
七月,南方的革命行動爆發,民國的命運危在旦夕。以武力恢復秩序遂即成了臨時大總統「責無旁貸之使命」,感謝軍隊的效力,這一使命在兩個月間即宣告完成。袁世凱隨即欲再度歸隱還鄉,但是,國民大會卻選舉他成為正式大總統。
西儒恆言,立憲國重法律,共和國重道德,顧道德為體,而法律為用。今將使吾民一躍而進為共和國民,不得不借法律以輔道德之用。餘歷訪法美各國學問家,而得共和定義。共和政體者,採大眾意思,制定完全法律,而大眾嚴守之;若法律外之自由,則共恥之。此種守法習慣,必積久養成,如起居之有時,飲食之有節,而後為法治國。吾國民性最馴,惟薄於守法之習慣。餘望國民共守本國法律,習之既久,則道德日高,而不自知矣。
總統隨後對那些在革命運動中遭受苦難的人深表其同情之意。使百姓匡復其應有的繁榮昌盛,是他恆久不變的期望。為了達此目標,他決心投注自己的全部心力:
欲國之長治久安,必使人人皆有生計。而欲達此目的,則必趨重於農工商。餘聞文明國頭等人物,往往願為實業家。吾國天時地利,不讓諸強,徒以墾牧不講,工藝不良,礦產林漁,棄貨於地,無憑貿易,出口日減,譬諸富人藏窖,而日日憂貧。餘願全國人民,注意實業,以期利用厚生,根本自固。
雖然,實業之不發達,厥有二因:一在教育之幼稚;一在資本之缺少。無論何項實業,皆與科學相關,理化之不知,汽電之不講,人方以學戰、以商戰,我則墨守舊法,迷信空談。餘願國民輸入外國文明教育,即政治、法律等學,亦皆有實際而無空言。餘對於教育之觀念如是。
需要外國資金
然而,工業依賴於資金,而為了獲取資金,中國必須要求助於其鄰國:
夫輸入外國文明與其資本,是國家主義,而實世界主義。世界文明之極,無非以己之有餘濟人之不足,使社會各得其所,幾無國界可言。孔子喜言大同,吾國現行共和,則閉關時代之舊思想,必當掃除淨絕。凡我國民,既守本國自定之法律,尤須知萬國共同之法律。與各國往來,事事文明對待,萬不可有歧視外人之意見,致生障礙,而背公理。
總統感謝各國列強對於中國的態度秉承著「和平、公正」的原則。
凡我國民,務當深明此義,以開誠布公,鞏固邦交為重。本大總統聲明:所有前清政府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各外國政府所訂條約、公約,必應恪守,及前政府與外國公司人民所訂之正當契約,亦當恪守。又各外國人民,在中國按國際契約及國內法律並各項成案成例已享之權利並特權豁免各事,亦切實承認,以聯交誼,而保和平。凡我國民,當知此為國際上當然之理;蓋我有真心和好之證據,乃能以禮往來也。
「四種品性」
餘之所以告國民者,此其大略也,而又重言以申明者,仍不外道德二字。道德範圍廣大,聖賢千萬語而不能盡其詞。餘所能領會者,約言之,則忠信篤敬而已。
在定義了「忠」乃是忠於國家而非僅是忠於個人之後,總統又接著對「信」進行了定義:
孔子云:「民無信不立。」文明各國,有以詐欺行為誚人者,其受辱若撻之於市朝。華盛頓幼時,受其父教,即不作誑語。吾國向重信義,近來人心不古,習為譸張,立身且難,何況立國?前清曾國藩雲「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故無論對內對外,必當以信。
何謂篤?文明各國各存國粹,雖一名一物,惟恐或失,不害其進化之速也。吾國向以名教為大防,經四千年之胚胎變化,自有不可磨滅者存;乃或偏於理想,毀棄一切,不做實事,專說大話,未得外國之一長,先拋本國之所有,天性磽薄,傳染成風,本之不存,葉將焉附?故救之以篤。
何謂敬?有恆心然後有恆業,人而無恆,則有事時犯一亂字,無事時犯一偷字,職業所在,惰氣乘之,萬事敗壞於悠忽之中,而無人負責,徒為旁觀嘲諷之語,而己之分內事,轉漠然不察,始外古人敬事二字,有昧乎其言之也!故去傲去惰,必以敬。
以上忠信篤敬四字,餘矢與國民共勉之!日誦於心,勿去於口。蓋是非善惡,為立國之大方針,民之好惡,雖不盡同,而是非善惡,必有標準,大致奉公守法者則為是為善,越禮犯義者則為非為惡。餘願國人有辨別心。人亦有言,文明日進,則由儉入奢,是已,若以貧弱不堪之國,不學他人之文明,而惟學其奢華,是以病夫與壯士鬥也!
最後,總統對奢侈作出了一番警告:
近歲以來,國民生活程度日高,而富力降而愈下。國奢示儉,古人言之,餘願國民於道德中尤注意於儉德。
袁世凱演說詞的結語如下:
故餘以最誠摯親愛之意申告於國民曰:餘一日在職,必一日負責!顧中華民國者,四萬萬人民之中華民國也,兄弟睦則家和;全國之人同心同德,則國必興。餘以此祝我中華民國焉!
摘自《龍蛇北洋:<泰晤士報>民初政局觀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