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老百姓都能居者有其屋?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

2020-12-2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8月28日,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表示,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張學凡表示,深圳全市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27.8平方米,還沒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主要原因是深圳還有70%多的人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

深圳對標的新加坡模式,起源於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新加坡政府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建屋發展局興建的組屋。目前,新加坡已形成以政府組屋為主、市場化的私人房產為輔的住房體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顯示,早在2016年,新加坡便有高達82%的公民居住在組屋裡,也就是說,新加坡的政策性住房與商品房比例約為「8:2」。

學習新加坡對深圳樓市、深圳房價又有何影響?不少深圳開發商和中介機構表示,政府的決心很大,樓市的風向真的變了。上半年那種房價上漲很難再出現。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認為,這預示著下一步深圳的市場會有很大的變化,住房會大幅增加供應量,去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

見習編輯:周瑞峰

相關焦點

  • 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搞清楚學什麼
    不能說,他們的社會制度、發展路徑和歷史基礎與我們相差十萬八千裡,我們就沒有學習的邏輯了。關鍵是,要搞清楚「學什麼」。即便是學習住房制度,也是個大命題,比如土地供應制度、住房建設模式、住房供應體系、樓市調控、不動產稅收、住房金融等,哪一個都能海聊半天。學習新加坡的住房模式,學什麼呢?
  • 新加坡如何實現「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住房制度啟示錄
    新加坡是「居者有其屋」的成功踐行者,不僅解決了自治初期的「房荒」問題,還形成了「廉租房—廉價組屋—改善型組屋—私人住宅」 的階梯式供應體系,住房自有率更高達90.9%,成為世界上擁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短短半個世紀,新加坡如何從「貧民窟」華麗轉身為解決國民住房問題的「全球典範」?新加坡又能為我國住房制度改革提供怎樣的借鑑經驗?
  • 深圳住房將學習新加坡模式:為何拋棄港澳模式?
    深圳樓市調控再出手:要對標新加坡,讓60%市民住進公共住房!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來了就是深圳人」,不應該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真正能讓深圳成為美好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繼兩年前深圳首次提出2035年住房計劃後,深圳官方再次向外界傳遞了建設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信息。
  • 澤平宏觀:新加坡如何實現「居者有其屋」
    1964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開始以低價向中低收入家庭銷售組屋。獨立之後的新加坡,面臨印尼排華衝擊、馬來西亞種族衝突等一系列危機事件,華人為主的新加坡開始組建軍隊,新加坡政府意識到「有恆產者有恆心,只有在新加坡有了不動產,軍隊和士兵才會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而戰」。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均價或走低
    來源: 第一財經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馬光遠:深圳學不了新加坡住房模式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獲批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周年。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拿什麼來保障60%的人的住房? 也有網友發出質疑,中國和新加坡國情制度不同,只照搬照套,如何學得來? 新加坡作為「房住不炒」的典範,深圳學習新加坡,真的可行嗎?
  • 深圳提學習「新加坡模式」,人人有房住!
    其中,公共租賃住房這一塊,有110萬公共租賃住房的發展目標,每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10萬套。房地產學習「新加坡模式」,這一概念在全國首次為官方提出,意義非凡!以後住房市場上,政府提供的住房成為主流,商品房將淪為少數,實現「居者有其屋」,炒房徹底沒戲了。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房價這麼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新加坡住房模式」有什麼魅力,連深圳也要學?丨思客問答
    近日,一則「深圳提出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新聞登上熱搜。  據媒體報導,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未來深圳市60%的市民將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什麼是「新加坡住房模式」?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 新加坡住房模式的借鑑意義
    2019年開始,深圳推出一系列住房政策,摒棄了遵循近二十年的香港模式,開始學習新加坡的相關住房補貼模式。新加坡的相關住房模式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產權結構上,以居民自有住房為主,租賃市場為輔。新加坡自有住房比例高達90.9%,租賃市場佔比極小。新加坡是典型的高住房自有率國家,建國之初李光耀領導的新政府秉持「有恆產者有恆心」的理念發展住房市場,積極推進「居者有其屋」計劃,通過低價供地、公積金貸款等方式支持居民購買住房。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這麼走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房價這麼走...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新加坡模式」的亮點在哪裡?
    「新加坡模式」的亮點在哪裡?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公開講話,再次引發各界對深圳樓市的熱議。實際上,有關「新加坡模式」的話題,並非現在才出現。
  • 深圳想學新加坡住房制度、購房政策、建組屋!
    新加坡的成功秘訣 許多人都知道在新加坡居者有其屋,在本地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想買套房子很容易。到2001年,政府擁有了新加坡總土地面積的90%。按照人口需求比例,部分土地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由新加坡建屋局(HDB)開發,最終變成幾乎所有公民都能負擔的組屋。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 深圳,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演講中——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新加坡住房模式值得中國學習嗎?
    什麼是新加坡住房模式?住房模式歸根到底是一種分工安排,由誰如何獲得土地和資金資源建造房子,以什麼樣的方式交付給需要的人。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在其所著的《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 新加坡的故事(1965~2000)》中寫到:「我想要一個居者有其屋的社會。我深信擁有自己的房子是讓新加坡人民在這個新生國家紮根的重要基石。」這種認知將新加坡住房制度引向以政府建設,以購買為主的道路。在生產環節,新加坡政府通過資助建屋發展局(HDB)實施組屋建設。
  • 深圳:學新加坡!我們能照搬新加坡模式嗎?
    就連姚婷自己都感慨,「156萬年薪放在深圳這個城市來說,很難做什麼的,畢竟這裡房價就要10萬一平」。房價和收入有一個比例,我們將其稱為房價收入比。按照國際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到6倍之間是合理的區間,如果考慮到房貸的因素,住房消費應該佔居民收入的比重小於30%。
  • 8年補齊住房供需短板,深圳住建局:新加坡是榜樣
    近日,在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的「深八條」出臺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建局提出改變調控身段,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再次引發眾人對於深圳樓市走向的熱議。張學凡表示,公共租賃住房目標為110萬套,深圳每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10萬套,將通過5年甚至8年補短板,力爭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較好地緩解,以此穩定房地產市場,讓市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 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網友熱議:深圳只要外地人來工作 來消費...
    虎撲9月1日訊 9月1日,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新加坡如何做到全民擁有住房?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新加坡如何做到全民擁有住房?】幾十年前的新加坡曾出現過嚴重的住房短缺,但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少數幾個實現幾乎全民完全擁有住房的國家之一。
  • 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能走多遠?
    △點擊藍字關注【樓三姐房產觀察】最近有粉絲朋友諮詢,「深圳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是覺得深圳的房價還不夠高嗎?」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有個演講,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全國的風向標,深圳的房價和改革對於我們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探尋新加坡住房模式:80%的居民住組屋
    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9月1日,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話題上了熱搜。新加坡住房是什麼模式?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政府組屋。與其它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相比,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