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想學新加坡住房制度、購房政策、建組屋!

2020-12-16 騰訊網

萬事通說

深圳市想學習新加坡住房制度~

這幾天,中國廣東省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共同舉辦了線上合作理事會,對深入合作和互相學習交流進行了多方面的談話。其中,廣東省又重提深圳市願學習新加坡住房制度,引發了網友的「群嘲」。

深圳市建築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應該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咱們今天就來討論討論,這個惠民政策,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

新加坡的成功秘訣

許多人都知道在新加坡居者有其屋,在本地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想買套房子很容易。那新加坡擁有成功住房制度的原因是什麼呢?

政府擁有大量土地

1955年頒布的《新加坡土地收購法》規定,只要基於公共利益需求,就可以徵用住宅、商業或工業區用地。

這一法律使政府能夠很好的協調和控制土地價格,不被市場左右。到2001年,政府擁有了新加坡總土地面積的90%。按照人口需求比例,部分土地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由新加坡建屋局(HDB)開發,最終變成幾乎所有公民都能負擔的組屋。

政府對房價的控制

一是新加坡組屋的售價與人均收入嚴格掛鈎。90%的人能夠買得起三房戶型(中國稱為兩室一廳),70%的人能買得起四房戶型(中國稱為三室一廳)。

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工作幾年時間,靠積蓄就能付得起一套房的首付。而且,政府會在賣房給你前,替你考慮好你的購買能力。貸款對你來說肯定是沒有生活壓力的。

通常購房支出(剛需房)只佔新加坡人收入的25%不到。而且,新加坡組屋的戶型設計基本以剛需為主。

購房貸款

首先,政府怕你在付首付的時候壓力太大,買組屋時政府會直接借給你2~5萬新元也就是10~25萬人民幣(根據房子總價決定。)這筆錢,如果在你賣掉組屋換公寓的時候是要還的。不過一般能換公寓的人,也不會在乎這個「零頭」。

再來就是首付之後的貸款了,一是政府定息利率貸款,二是銀行貸款。另外,新加坡公積金制度也是比較完備的。以2008年為例,員工繳納20%,企業繳納14.5%。公積金貸款利率也非常低。

轉售住房也受管控

新加坡組屋的價格一直收到政府部門的嚴格管控。即便是二手房買賣交易,都需要將最新的購買價格提交給新加坡建屋局(HDB)。他們評估完,覺得價格合理之後,房屋才能進行買賣。

換句話說,組屋只會有很小幅度的漲幅,想考買組屋賺錢投資是不可能的。這樣就能保證無論公寓如何暴漲,但新加坡組屋還是人人都能負擔的。

就是由於這四個方向的嚴格把控,新加坡目前有超過80%的人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裡。加上私人住宅,新加坡超過90%的人擁有自住房,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0平米。

而且年輕人進入職場後,2-3年就能承擔組屋的首付,買房很容易。不過由於經濟條件越來越好,許多人開始購買公寓改善居住條件,組屋居民的佔比因此有所下降。

深圳住房政策

能追上新加坡嗎?

疫情期間都被爆房價上漲的深圳,想要模仿新加坡住房模式,實際嗎?其實,已經建設了40年的深圳特區不比從零開始的新加坡。想要改善日益嚴峻的住房問題可不是一朝一夕。

而且,新加坡是常駐570萬人口的國家,有著嚴格的人口管理制度。深圳只是中國的一個城市,落戶門檻極低。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中,人口已經從30萬猛增至2500萬(常住人口1400萬,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

深圳商品房政策性住房和保障房(與新加坡組屋性質雷同)佔比僅有21%,也就是224萬套。深圳住房自住率僅有24%,小部分人擁有大部分房產,用於出租給其他外來人口。

到2035年深圳計劃建設不少於100萬套保障房(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其中公租房約34萬套,不過目前深圳公租房輪候人數已超30萬,而且還在增長,到2035年34萬套仍屬於供不應求。中國深圳公租房的等候難度已經比肩中國香港,跟新加坡差距實在太大。

深圳雖然只是一個城市,但是比新加坡這個國家多約4.4倍的人口。這也意味著住房相關問題的解決難度也多出數倍。不過,問題的重中之重還是在於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

通心粉們,你們覺得中國房價這麼高有道理嗎?你們覺得在新加坡買房有壓力嗎?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1 新元 =5.0200 人民幣

1 人民幣 =0.1992 新元

(*截稿前更新)

加個「星標」,

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

喜歡萬事通就分享、點讚、在看~

相關焦點

  • 新加坡住房模式很香,但深圳可能沒本錢去學
    深圳又重提學習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了。 8月28日,"致敬深圳40周年 與城市共生暨第十屆深圳房地產盛典",深圳住建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
  • 馬光遠:深圳學不了新加坡住房模式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獲批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周年。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拿什麼來保障60%的人的住房? 也有網友發出質疑,中國和新加坡國情制度不同,只照搬照套,如何學得來? 新加坡作為「房住不炒」的典範,深圳學習新加坡,真的可行嗎?
  • 「新加坡住房模式」有什麼魅力,連深圳也要學?丨思客問答
    近日,一則「深圳提出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新聞登上熱搜。  據媒體報導,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未來深圳市60%的市民將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什麼是「新加坡住房模式」?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 新加坡如何實現「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住房制度啟示錄
    住房制度則是一國之重器。有因必有果,有什麼樣的政策和制度,就有什麼樣的房地產市場運行結果,住房制度是深植於一國房地產市場的基因密碼。  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跟我國基本住房制度有關,而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則根本上取決於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
  • 深圳為什麼不學香港了?新加坡住房政策有何優勢?
    近日,在住房制度調整方面,深圳又發出一個強烈信號: 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8年補齊住房供需短板,深圳住建局:新加坡是榜樣
    「居者有其屋」所謂「新加坡模式」,即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政府興建的組屋,建立起與多數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為主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與香港幾代人只能擁有一套房不同,新加坡一直貫徹「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凡是本國居民幾乎都能擁有自己的組屋,而經濟實力更好的本國人或者外國公民可以選擇購買私人公寓或更高級別的住宅。由於高昂的印花稅,在新加坡基本沒有炒房的現象,因而大街小巷都難覓房屋中介的蹤跡。
  • 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搞清楚學什麼
    來源:證券時報網【環宇雜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學的就是始終如一、一以貫之,沒有私心雜念的「居者有其屋」理念。李宇嘉住建局局長的一句話,「深圳學習新加坡,未來60%的人住在公共住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能否學得了、怎麼學、困境在哪兒等,各說各理,爭論不休。學習新加坡的住房模式,這個沒有問題。凡是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我們都不妨學習。
  • 深圳在學新加坡樓市!
    然後頓時市場無數的解讀:《深圳樓市要學新加坡,房價要下降?》;《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樓市格局或將面臨巨變》;……事實上,如果讓深圳真的朝著上面這個目標狂奔,深圳的商品房價會漲的比火箭還快。原因在於新加坡一直貫徹「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凡是本國居民幾乎都能擁有自己的組屋,而經濟實力更好的本國人或者外國公民可以選擇購買私人公寓或更高級別的住宅。政府提供「廉租房—廉價組屋—改善型組屋—私人住宅」的階梯化供給體系,滿足不同收入階層住房需求。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新加坡是從1964年開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具體內容: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建屋發展局興建的組屋,建立與大多數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為主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到了2016年,新加坡有高達約82%的公民居住在組屋裡,住房自有率和組屋自有率達到90%以上。
  • 學新加坡模式真的成嗎?這個地方已經失敗了!
    此前市場一直預期將會有「政策大禮包」。但是大家翹首盼來的不是「大禮包」,而是一個房地產市場的「大轉變的信號」!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就提出,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深圳市60%的市民要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商品房只佔四成。
  • 探尋新加坡住房模式:80%的居民住組屋
    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9月1日,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話題上了熱搜。新加坡住房是什麼模式?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政府組屋。與其它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相比,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
  • 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這事挺玄的……
    最近,深圳準備「拋棄」香港了——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在未來,深圳將有60%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或出售的住房裡面。得,深圳樓市準備迎接「新歡」新加坡吧!就在大眾以為深圳要在香港模式上一去不復返時,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在未來,深圳將有60%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或出售的住房裡面」。03學習新加坡好榜樣?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
  • 深圳住房將學習新加坡模式:為何拋棄港澳模式?
    作為一線城市代表的深圳,住房建設方面的長遠目標是,有60%的深圳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公共住房。深圳對標的新加坡模式,起源於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新加坡政府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建屋發展局興建的組屋。目前,新加坡已形成以政府組屋為主、市場化的私人房產為輔的住房體系。
  • 新加坡住房模式的借鑑意義
    以深圳為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深圳已經成長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但近年來房價暴漲開始影響這個城市的活力。2019年開始,深圳推出一系列住房政策,摒棄了遵循近二十年的香港模式,開始學習新加坡的相關住房補貼模式。新加坡的相關住房模式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 如何讓老百姓都能居者有其屋?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8月28日,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表示,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張學凡表示,深圳全市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27.8平方米,還沒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主要原因是深圳還有70%多的人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均價或走低
    來源: 第一財經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新加坡住房政策 買房要注意哪些細節
    因為現在大家的生活經濟比較好,所以經濟充裕的話,就會選擇在海外買房,新加坡的購房政策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所以了解了相關的政策,才能夠更容易去買房,而且買房也是有很多細節的,接下來我們來說說新加坡住房政策買房要注意哪些細節?一起來看看相關的知識吧。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房價這麼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學習新加坡,深圳要讓6成人不被房價所累,來了真的是深圳人
    新加坡,是一個解決住房問題最成功的城市國家。新加坡房價常年位居世界第三,高於深圳,但新加坡用公共住房體系讓市民實現了「住有所居」,現如今:新加坡超過80%的人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裡。新加坡超過90%的人擁有住房。
  • 學習新加坡,深圳的本錢在哪裡?
    新加坡是如何取得這一成就的呢? 其實上世紀50年代,新加坡住房問題也非常嚴重,超過40%人口居住條件極差,搭個窩棚就算一間房子,人均住房面積也就3平米。 1960年,新加坡建屋局成立,其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住上一間像樣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