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經院:川西最有歷史和文化的地方,手工印經文,三百年沒變

2020-12-26 書影

德格是川西一座歷史悠久也比較大的縣城,它緊靠著西藏了。

德格的印經院非常有名,已經有290年歷史,但現在仍在使用最原始的木版印刷,沿襲著上千年的藏族手工印製經文工藝,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還在手工印製經文的「印刷廠」。

德格是川藏路上重要的人文景點,不可忽視的地方,這裡除了沿襲古老印刷經文,這裡還完整保存二十七萬餘塊印版。

也可以說德格印經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1996年由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白玉縣出來我們本可以直接過江進入西藏,但還是沿G317線向北行進一段來到德格縣城,就是想拜訪德格印經院。

上午十點我們來到印經院瀏覽,門票是50元。

看門的人告訴我們要快一些看,因為到印經院到中午十二點就休息了,到時要關門。

原來德格印經院是坐落在同樣古老的「更慶寺」內,這個寺院面積佔地近3,000米、共3層,建築面積近萬平米,參觀印經院,也是參觀寺院。

對於經文的印刷並懂,都是使用刻好的銀版,因為具體印製內容和流程不是很懂,就只是拍了一些照片。

雖然有興趣,但看不明白。

這裡的經文全部採用最原始的木版印刷,各時期的印刷木版都有保存,有非常大的庫存,需要印什麼只要取出經版就可以,用完再放回去。

當然有些古代模板已經是非常珍貴了,這裡據說這裡儲存了藏族文化70%古籍,有20多萬塊印版,可以說藏區文化歷史這裡儲存量非常豐富。

我們樓上樓下參觀拍照,來這裡的人不少,但外地遊客很少,都是本地藏族僧眾朝拜和參觀的。

遊人不多,對於印經院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影響,這裡可以隨意的拍照,可能習慣了,工人、藝匠看到你的照相機伸到鼻子底下也都見慣不怪了,反而一笑,甚至鬼臉,很和善。

這裡完全是技匠手工印刷,而使用的光源也是日光,整個房間裡沒有電燈,也不通電,一切都是三百年已熟悉時光。

這裡非常原始的古樸也利於防火,由於寺廟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的,幾百年來防火應該是首要職責,不敢大意啊。一方面佩服他們的防火理念和意識,另一方面還是略有擔心,現代不同以往,火源的方式太多了,稍有不慎就是大災啊。

遇到一家子人開拜佛,他們是青海來的藏民,同我一樣好奇,但他們更是急急忙忙,似乎還要趕路,要我幫他們拍照。

進入頂層的房間,一個僧人在念經,我們互相點點頭。

這兩個孩子是當地的人,不上課就進來遊玩,一直跟著看我拍照,看看這裡,兩邊都是印刷用的經版。

很多人來這裡,是拜佛的。

一些拜完佛的顯得非常興奮,他們有的是徒步過來,有的是一路叩拜過來,等拜完佛就輕鬆了,可以坐車回去,所以顯得非常興奮。

出了印經院我們奔向西藏了,結束了川西的行程。

繼續出發,20多公裡後穿越金沙江,我們進入西藏了。

相關焦點

  • 德格印經院:川西最有歷史和文化的地方,手工印經文,三百年沒變
    德格是川西一座歷史悠久也比較大的縣城,它緊靠著西藏了。德格的印經院非常有名,已經有290年歷史,但現在仍在使用最原始的木版印刷,沿襲著上千年的藏族手工印製經文工藝,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還在手工印製經文的「印刷廠」。
  • 獨家:走進百年德格印經院 手工印經延續至今,被譽為「雪山下藏族文化寶庫」
    走進德格印經院,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的德格印經院始建於18世紀初,藏品豐富,被譽為「雪山下藏族文化寶庫」。百年來,印經院的工人們從未停止過勞作。在這座尚未安裝電燈的古老工坊裡,在古木、煙墨與酥油相雜的濃濃暗香中,一行又一行經文從斑駁的經版和泛黃的紙張之間躍然而出。
  • 走進百年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坐落於更慶鎮(德格縣城)的文化街上,印經院坐北朝南,主體為藏漢結合的四合院式建築,共有三層。德格印經院是藏地三座古老的印經院之一,除它外還有日喀則印經院和拉薩印經院。資料顯示,印經院始建於1729年(雍正七年),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曲吉?登巴澤仁發願始建,經過約27年,於1756年完成。
  • 獨家:走進百年德格印經院 手工印經延續至今,被譽為「雪山下藏族文化寶庫」
    走進德格印經院,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的德格印經院始建於18世紀初,藏品豐富,被譽為「雪山下藏族文化寶庫」。百年來,印經院的工人們從未停止過勞作。在這座尚未安裝電燈的古老工坊裡,在古木、煙墨與酥油相雜的濃濃暗香中,一行又一行經文從斑駁的經版和泛黃的紙張之間躍然而出。
  • 四川德格印經院:印版間傳承的藏文化(圖)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縣是藏區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德格印經院更是被冠以「藏文化大百科全書」、「雪山下的寶庫」等諸多盛名。印經院集印版、雕塑、壁畫等諸多文化藝術形式於一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印版。目前德格印經院珍藏有32萬多塊印版,已經成為全世界手工雕刻的木製印版藏量最多的印經場所。
  • 德格印經院:再現「雕版印刷術」記憶
    這種手工雕版工藝在其他地方已失傳。德格印經院的經書不僅印製精美,而且『德格版』也往往代表藏文佛教典籍中的善本。」格西告訴我們。 德格印經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和「雪山下的藏文化寶庫」的美譽,它與拉薩印經院、拉卜楞印經院並稱三大藏族聚居區印經院,且很大程度雄踞各院之首。
  • 德格印經院憑什麼被稱作藏文化的百科全書?聽聽官方是怎麼回復的
    - 藏文化的故宮博物院 -藏地之精華,在於山水與人文,要進一步了解藏文化之深邃,德格印經院就是一個必去的地方。在其他印經院的經版都以黃教(格魯派)的經文為主,惟有德格印經院以海納百川的人文情懷,承擔起了在後人看來是兼收各家各派和不同地區的文化經典的收藏、保護和傳播的歷史使命。
  • 德格印經院 雕版印刷的記憶(上)
    這種手工木雕工藝在其他地方早已失傳。  德格印經院,始建於公元1729年,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版式最獨特、雕刻最精良、字體最精美、校對最嚴密、保護最完好的藏文傳統雕版印刷館」。  德格印經院始終延續著傳統的印經方式。由於氣候關係,每年印經時間只有半年,從藏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約有半年的時間雕印經書。在此期間,藏族同胞可到印經院朝拜書版,稱為「巴爾恰東」。
  • 德格印經院:32萬塊印版上的「藏文化肚臍」
    一米長的紙條掠過印版,經過羊毛滾筒壓平,倏地飛起,表面留下一段整齊細密的佛教經文。這裡是德格印經院,中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也是世界少有、仍然在用的雕版印刷場所。70歲的當秋當了35年的印經院總管,負責管理工人和制定印書計劃。「每年我們都會收到幾千人發來的訂單,有僧人,也有普通的老百姓。最昂貴的是《甘珠爾》,13萬元一套。最便宜的也有一塊錢三張的短佛經。」
  • 川西自駕,發現雪山下藏文化百科全書,德格印經院
    印經院印經院位於德格縣城的高地上,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的盛名。這裡是藏語「四德十善」之地,這裡是一個歷史悠久有著十分獨特、豐厚藏文化積澱的高原聖地。」之美譽的德格印經院座落於德格古城,藏傳佛教教經典齊全,位居我國三大印經院之首。
  • 山河地理|西遊記之德格印經院
    德格縣有藏區三大印經院中最大的德格印經院,使之成為了藏族傳統文化的收藏的。德格印經院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擁有藏文印版近30萬張,其藏書之巨、經典之齊居藏區三大印經院之首。印經院始建於1729年,前後由四代土司費時30年方告竣工。德格印經院不僅是藏傳佛教經典的策源地,也是藏文化的傳播中心,被譽為「雪山下的文化寶庫」。
  • 德格印經院憑什麼被稱作藏文化的百科全書?聽聽官方是怎麼回復的
    - 藏文化的故宮博物院 -藏地之精華,在於山水與人文,要進一步了解藏文化之深邃,德格印經院就是一個必去的地方。在其他印經院的經版都以黃教(格魯派)的經文為主,惟有德格印經院以海納百川的人文情懷,承擔起了在後人看來是兼收各家各派和不同地區的文化經典的收藏、保護和傳播的歷史使命。
  • 德格印經院 雕版印刷的記憶(下)
    德格縣城的藏式建築。□李貴平文/圖德格印經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和「雪山下的藏文化寶庫」的美譽,它不僅和拉薩印經院、拉卜楞印經院並稱三大藏族聚居區印經院,很大程度雄居各院之首。壹以師帶徒工序秘而不宣在如今流行文化肆虐、網際網路新潮文化不斷更替的今天,德格印經院一如門前的千年菩提,吸取日月精華,靜靜生長,枝繁葉茂,支撐起對歷史、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壯碩綠蔭,庇護一方精神園地。甘孜民俗文化專家噶瑪降村曾撰文說,德格印經院的藏文印刷,在290年的時間裡一直沿用傳統雕版印刷技術,很多獨門程序是秘而不宣的。
  • 四川德格印經院經書供不應求 院長:堅持限量發行
    中新社德格8月26日電 題:百年德格印經院的變與不變  作者 殷櫻  8月底的一個清晨,明媚的陽光從天井中透入回字形的德格印經院內,印刷工人阿達與同事相對而坐,一個刷色,一個手持卷布幹滾筒,自下而上雙手推過……像這樣一組印刷工人每天要印刷2500多張經文。
  • 特寫:四川德格印經院的貓
    新華社發 盧宥伊攝新華社成都8月12日電(記者康錦謙)一隻灰白色小貓奔跑嬉戲在巴宮數百年歷史的厚重木地板上,它身上沾著絳紅色的顏料,在夏日陽光照耀下發出金燦燦的光。德格巴宮也被稱作德格印經院,坐落於川西高原的群山環抱之中。
  • 川藏線第五天,德格印經院,狼毒草做的經紙
    這天,早上遊覽德格印經院,下午沿金沙江一路北上,在金沙江的對岸便是西藏,在對岸的山巖上鐫刻著「西藏」兩個大字,這是多少人的夢想。下午6時左右,抵達宗薩寺,順利送藏族朋友扎西抵達佛學院。前一日的賓館狂歡,川味火鍋讓同行的小夥伴腸胃有些不適,今晨一晚清粥,這可以說是我進入藏區後最喜歡的一頓早飯了。早飯後,我們步行前往德格印經院。
  • 行攝317國道(四川段)之三(探秘德格印經院)
    ,是迄今全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素有「藏民族文化寶庫」、 「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的稱謂和盛名,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屬於藏傳佛教的薩迦派,位於更慶寺內,實際就在縣城中。
  • 德格印經院:時光中的印跡,藏文化的寶庫
    這次走川藏北線,本打算直接從昌都開始,但有一個地方讓我難以割捨,那就是德格印經院。為了拜訪它,我踏上了相反的方向。昌都沒有直達德格的班車,只能坐班車到江達,在拼車去德格。雖然有些周折,但卻值得。9年前我曾經來過德格印經院,從此魂牽夢繞,如今又一次走進它,卻感覺陌生了。
  • 德格印經院——一個美麗的經卷寶庫
    尤其對於體力相對較弱,不能完全應付高原氣候的旅行者來說,川西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聖域。德格縣是川西藏文化最為正宗的所在,是大名鼎鼎的格薩爾王的故鄉,處處可見飄飛的經播、潔白的哈達、淳樸的藏族群眾。如果你嗜好杯中物,青稞酒又怎能錯過?始建於1729年的德格印經院,全稱「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是德格縣藏文化的精華結晶。
  • 2020想去中國四川旅遊的景點:阿爾溝,紫坪鋪,德格印經院
    站在水庫的觀景臺上,把壯麗的河山盡收眼底如果有喜歡刺激的朋友,還可以挑戰一下滑翔傘哦,感受風在耳旁呼嘯,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哦~亞青寺白玉縣的亞青寺,與五明佛學院類似的一個地方,但與色達佛學院最為不同的地方在於,五明佛學院依山而建,而亞青寺的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繞河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