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小劉乘坐的公交到站,她下車轉身走進旁邊店裡買了一份早餐;中午12點,小劉和同事走進店裡點了一杯咖啡,坐在落地窗前悠閒地翻看手機,享受午間悠閒時光;下午6點,小劉從手機端買好了晚飯所需,半小時後她到家,菜也到了家……如今便利店早已不再是人們記憶中的小超市,早餐、咖啡、蔬果或者日用品、生活服務,無數市民正在通過便利店便利解決生活中的一切所需。近年來,便利店銷售增速領跑零售行業,迅速崛起。濟南也成為便利店品牌爭奪的重要市場,諸多品牌來濟跑馬圈地。日前,濟南市也出臺政策大力支持連鎖便利店發展。
宜快宜慢便利店內還有烘焙、書吧等。首席記者 段婷婷 王健 攝
首店來濟 7-11或於明年落地
7-11入濟,讓不少人心生期待。10月29日,第十屆華商企業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會暨海外華商產業發展高端論壇開幕式上,28個項目達成籤約,其中濟南7-11連鎖便利店合作項目在列。記者查詢發現,山東濟柒壹壹便利店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於2019年7月19日在歷下區註冊,註冊資本6000萬,註冊地為香格裡拉大酒店。
近日,記者聯繫到該企業法人孫函卿。他介紹,目前7-11便利店確實計劃落地濟南,不過具體事項還在洽談中,大概率可能於明年落地。他介紹,前30家為直營門店,之後可能開放加盟。
作為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7-11在中國大陸首店時間為1992年,山東首店開業則在2012年的青島。2012年,青島的眾地集團與7―ELEVEN株式會社合資在青島成立山東眾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承接了青島乃至山東的7-11便利店的特許經營。根據「7ELEVEn山東」官方微信號顯示,青島已經有94家門店。孫函卿說,濟南地區的業務開展也需要跟青島公司洽談。
據介紹,7-11便利店的鮮食受到不少人的追捧。那麼,鮮食是否也會帶到濟南?孫函卿介紹,濟南門店也會配食,除了門店落地,還要建加工配食的中央廚房,最開始應該會在歷下、市中區建設,後期每個區都會有中央廚房。
至於濟南便利店會有什麼樣的餐食,他介紹,會是公司統一研發,與青島門店可能差不多。記者查看7-11山東官方微信號發現,7-11的鮮食也會不定期更新,最新推出的串串系列有章魚丸子串、炙烤雞胗串,嘗鮮價5元;還有4.5元的私房燒蘿蔔、13.9元的黃燜雞以及5.9元的梅乾菜餡餅。
跑馬圈地 外來品牌扎堆入濟
除了7-11,最近還有一家便利店品牌進駐濟南,並連續開出兩家門店,這就是中商惠民旗下嗨家便利連鎖店。11月,濟南首家嗨家便利店在銘盛大廈開業,拉開了「嗨家便利」正式進軍濟南市場的序幕。緊接著,嗨家便利店就在高新區海信賢文中心開出第二家門店。根據規劃,中商惠民三年時間在濟南開設1000家嗨家便利店。
在濟南提到便利店不得不提到統一銀座。2005年,臺灣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銀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山東統一銀座商業有限公司。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發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統一銀座的店面數量達192家。
本土企業在競爭格局中根基深厚。根據2019中國便利店100強,百強企業中,跨區域發展的品牌不超過20家,80%以上的便利店企業都是以深耕當地市場為主。除了統一銀座,還有不少本土便利店品牌發展勢頭迅猛,不過成立時間不算長。其中,華聯從2014年開始介入社區便利店業態,華聯鮮超主打生鮮商品,佔店內總經營面積1/3以上,年底預計店鋪將達100家。宜快宜慢2014年誕生,橙子便利店則是2017年起步。
除了本土品牌,像是7-11、嗨家等來濟「搶地盤」的外來品牌也不少,其中包括倍全、訊貓,也有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等。
來自北京的倍全是較早進入濟南的品牌,2014年4月在高新區開出首店,隨後半年迅速擴張到30多家。去年12月初,濟南倍全便利店已有約230家。
近兩三年內,網際網路公司以及零售巨頭髮力便利店領域,舊店改造、新店加盟的雙重推動下,京東便利店、天貓小店已是隨處可見。今年9月6日,天貓小店北方總部落戶濟南市天橋區。2018年蘇寧小店落地濟南,發展勢頭迅猛。
「目前各個連鎖便利店品牌都在沿著各自的賽道跑,未來可能會出現合併,出現兩到三個頭部品牌。」宜快宜慢創始人徐元文認為。
增速最快 百平米小店一年盈利四五十萬
在零售業「過冬」的這些年,便利店作為一枝獨秀的業態,連續多年領跑零售業態增長。根據商務部《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5年-2018年,便利店銷售額增速均位於各類業態之首,2018年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8.3%。賺錢能力強,便利店自然成為商家和資本關注的對象。
2014年,宜快宜慢創始人徐元文在濟南市高新區開出第一家宜快宜慢便利店。一個多月後,濟南單店的日常銷售額平均達4000元左右,大概兩個月後,單店日銷售額就突破1萬元。「便利店銷售能幫助人們解決生活痛點,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剛需,同時符合人們高頻的消費需求,行業發展是非常可觀的。」徐元文對於便利店市場的發展一直持樂觀態度。
如今在宜快宜慢的便利店中,利潤最高的單店位於齊魯文化創業基地,雖然僅有100平米,但一年的淨利潤有四五十萬元。「我們堅持開一家,穩固一家,開一家,盈利一家。」徐元文說,他們走的是精品路線,「千店千面」,有的店100平能幹,有的店200平米。「位置選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徐元文說。
不過,徐元文坦言,現在整個連鎖便利店行業都面臨著租金偏高、業態不成熟、人才缺乏等困難,有些店雖然有資本加持,上量很快,但人才、團隊跟不上,開的同時也在關。「都想小步快跑,但這個行業不能太快,需要靜下來,一步一個腳印。」他說,因為穩紮穩打,他們的店平均回報率20%-50%之間。
店鋪迭代 便利店迎來3.0版本
快節奏社會孕育而生的便利店,迭代速度也超越了其他商業業態。說起便利店,很多人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小賣部、小超市的階段。事實上,單純銷售商品的標準便利店1.0版本時代,早已過去。
2007年6月22日,統一銀座在濟南開出第50家門店,店內新增了充值電話卡、報刊雜誌、提款機以及微波爐加熱、快餐、開水衝泡等服務。這個裡程碑式的變化,帶動濟南便利店進入2.0時代。如今,「1+N」依然成為便利店的標配,烘焙、書吧、水吧甚至包括洗衣、公交充值、政務服務等等都是「N」的題中之意。
「傳統便利店產品的毛利率在20%左右,而鮮食的毛利率在50%以上,我們有的店早飯能賣3000塊錢,有1500塊錢的利潤。這樣門店一天的成本問題就解決了。」徐元文說,現在全國很多便利店都在學日本,店裡放上「關東煮」,而宜快宜慢的餐食一直更注重北方人的飲食習慣,著力開發早餐、午餐。他們根據濟南當地特色,和草包包子、超意興合作,做快餐。事實上,不少便利店的餐食都是自主研發,包括7-11、全家、羅森等等。宜快宜慢也在開發自主品牌「慢功夫」。
如今走進很多便利店,都有乾淨整潔的店面,落地窗前預留桌椅和用餐區,無論是午間和深夜,顧客可以在此用餐、發呆或者打個盹。以快捷著稱的便利店,注入了慢生活的節奏。同時,隨著線上線下的融合,3.0時代到來。
在徐元文看來,這個時代鮮食佔比將達到40%以上,高平效進一步突破,同時,用數據推動發展,信息化升級,會員打通、人臉識別,甚至顧客在店內各個區域的停留時間都會有統計分析。
事實上,目前有些便利店已經在進行數位化轉型,管理倉儲、進貨、銷售全部線上數位化,還有一些超市已經應用無人收銀。比如蘇寧小店採取的是線上App+小程序與線下門店協調運營的方式。
相關新聞 濟南資金補助 支持連鎖經濟
此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了2019中國便利店100強。記者統計發現,百強中山東企業佔9家,其中青島3家為友客、利群和可好,濟南1家為統一銀座。
不可否認,在政策、資本、市場等多方面推動下,便利店迎來了加速度時代。據悉,日本平均15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而在我國13000人左右擁有一家便利店。因此,市場仍舊有巨大的空間。
10月29日,濟南市出臺《濟南市支持首店經濟和連鎖經營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1年品牌連鎖便利店門店1500個以上,支持連鎖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
改造、新增門店,將有資金補貼,單個企業最高補助100萬元。例如,對現有直營或特許加盟門店數量30個以上、搭載便民服務的品牌連鎖便利店,每新增1個門店且單店經營面積在80平方米以上的,給予3萬元的資金補助。同時,布局無人便利店、24小時便利店以及智能零售櫃均有相應補貼。
另外,支持國際國內知名便利店落戶濟南,給予不同程度補助。政策還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搭載經營餐飲、藥品、生鮮蔬菜、圖書音像出版物及天然氣、公交卡充值等便民服務。
不可否認,便利店的春天已經來了。未來超市大賣場業態「大而全」的經營模式將不再唱主角,「小而美」的模式正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