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34;之美譽的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部,南邊是一望無垠的西沙哈拉大沙漠,北部與西班牙隔海相望,常年受海風吹拂,兼具沙漠和海洋兩大氣候特徵,故被人譽為&34;,它身在非洲,卻不像非洲,不是歐洲卻近似歐洲。去年摩洛哥對中國免籤,迅速成為比較網紅的出行目的地,因此便有了這次2018年年初的摩洛哥探秘之旅。
摩洛哥比較成熟的旅遊路線是地圖中標註的紅色環形線,沿逆時針方向或順時針方向行走一周,其中卡薩布蘭卡起著中轉的作用:始於此,終於斯。
當地時間1月9日下午1點多抵達卡薩,導遊接機,地導是個湖南帥哥,大巴更是酷得嚇人,是個大型沃爾沃,我們18個人坐在裡面足夠寬敞。
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又因為同名電影享譽全球,然而由於初次邂逅,沒有時間過多停留。大巴車行駛在馬路上,只看到堵塞的交通、破舊的公交車、雜亂無章的道路,與原先頭腦中憂鬱、浪漫、深情的印象大相逕庭,難免產生絲絲的失望。唯一有點新奇的是行駛在馬路中間的有軌電站,仿佛回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大上海。
艱難地穿過擁堵的交通來到穆罕默德五世(現任國王的己故祖父)廣場參觀,因為這裡的鴿子特別多,所以又稱鴿子廣場。美女領隊李含雨姑娘熱心地為團隊中我們這四位最年長的拍了張合影,滿心期望接下來的旅遊會越來越美好。
鴿子廣場,名符其實
離開鴿子廣場,隨後來到卡薩布蘭卡邁阿密海濱大道,瞭望大西洋。因天要下雨,海風太大,興趣索然,匆匆走過。
由英格麗.褒曼和亨弗萊.鮑嘉主演的第16屆奧斯卡獲獎影片&34;,在裡克咖啡館裡演繹了一段北非諜影中的亂世情緣。因為這部諜戰與愛情交織故事的影片,使卡薩布蘭卡這座摩洛哥最大的城市,一夜成名而天下皆知。電影中許多經典對白讓人終身難忘,其中那首旋律優美、纏綿深情的《as time goes by》主題曲,更是讓人百聽不厭,&34;,如此深情款款的歌聲,真摯美好的情感,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任誰也會為此動容。
有一位美國影迷老太凱西.克拉格,曾在美國駐卡薩布蘭卡領事館任商務參贊,她退休後,買下一幢別墅,仿照電影中裡克咖啡館的樣子,與朋友一起投資建了一個翻版的咖啡館,於是這個仿造的咖啡館很快成為卡薩布蘭卡的城市名片。旅行社規定,如果添加一千元人民幣就可以到裡克咖啡館吃一頓晚餐,不少人就是衝著裡克咖啡館的名頭去的,也就樂意破費到這幽靜、浪漫的環境中穿越時光,緬懷電影中的美好記憶。下面這張裡克咖啡館的照片取之於網絡。
這是在卡薩入住的賓館,雖然比較小,但還是很乾淨、舒適的。只不過吃晚餐較遲,因為廚師們要做禮拜,晚上七點以後我們才能吃到晚餐。禮拜(即拜功)是伊斯蘭教的&34;之一,穆斯林每天要禮拜五次,時長不固定,取決於禮拜者所念古蘭經章節和禱詞的快慢和長短。所以在摩洛哥吃晚飯的時間一般都在七點之後,儘管有點不習慣,還是要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生活習慣。
[紅色之都馬拉喀什] 次日早餐乘大巴前往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馬拉喀什。這座千年古都位於阿特拉斯山北側的山腳下,雖然地處沙漠邊緣,但林木蔥鬱、花果繁茂,被稱作&34;。因為城市全部採用當地出產的赭紅色的砂巖建成,故又有&34;的稱號。
古老的建築,褐紅色的城牆,一輛輛馬車徐徐踏蹄而行,馬路兩旁的仙人掌、橙子樹、椰棗樹在空中搖曳,穿著五顏六色的長袍的阿拉伯女人、戴著各種造型的帽子阿拉伯男人或匆匆而行,或三三兩兩地在路邊發呆,見此情景,一股古樸、滄桑、好奇的感覺撲面而來,在一剎那間,真以為走進了一千零一夜的中世紀。
馬拉喀什的巴西亞皇宮,是摩洛哥唯一對外開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宮。據介紹,皇宮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如今深藏在馬拉喀什的老城深巷之中。從這個外觀普通的小門進去,裡面就是巴西亞皇宮
皇宮外表看似平淡無奇,裡面卻別有洞天,精心設計的中庭、走廊、花園、房間、噴泉雖然不大,卻十分精緻,充滿了阿拉伯風情。
皇宮的設計與裝飾與摩洛哥傳統建築的風格大同小異:綠色琉璃瓦的裝飾、繁複精美的雕花、馬賽克瓷磚舗就的各種幾何圖案、大大小小窗戶的別致造型,在鮮豔絢麗的色彩的烘託下,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雖然與歐洲的各種風格的建築相比,稍有遜色,但在非洲能有這樣的皇宮也實屬罕見。
在阿拉伯國家,國王可以同時擁有多位妻子。這是當年國王某一位妻子房間的門廳,拍完後才發現門廳內竟然鏡中有人,景中有景,真是意外之喜。
在馬拉喀什一片褐紅色的城市建築中有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藍色空間,名叫馬約爾花園。馬約爾花園的出名,不僅僅是花園本身的絢麗多彩,更是由於花園的主人享譽世界。法國藝術家雅克·馬約爾1917年來到馬拉喀什,將花園建造成一個絢麗迷人的奇境。第二任主人是奢侈品牌YSL創始人伊夫·聖·羅蘭 ,1980年他在馬拉喀什發現了馬約爾花園,立即瘋狂地痴迷於它,並進行了再次修復。此後近三十年時間裡,這裡成了大師休憩、獲得寧靜的港灣,思考、產生靈感的源泉,甚至去世後的骨灰也撒在他所鍾愛的這個花園之中。
這是馬約爾花園外周圍的景致。
走進大門步入花園,一個在茂密竹林簇擁下的綠色涼亭出現在眼前,要不是涼亭那繽紛的色彩、精緻的圖案提醒我們,還以為又回到揚州家鄉的園林之中。
轉角來到前院,各種鮮花和多肉植物映入眼帘,隨便站在一盆花草前,就能讓人駐足觀賞半天,置身其中宛如童話世界一般。沿著一條被各種花草樹木簇擁著的紅色小徑向前走,便可看到一幢塗著魅惑藍色的小別墅。
位於花園中心的小別墅是第一任主人畫家馬約爾留下的。這種藍色,因清涼、明快受到人們的喜歡,通常稱之為馬約爾藍。藍色原本是寧靜、是肅穆、是優雅,只是這裡的&34;與眾不同,是那麼絢麗奪目,絕對地豔冠群芳。
這是小別墅的一角:橙綠條紋相間的房門,明黃陶罐栽插著形狀怪異的植物,在一大片妖豔藍的背景映襯下,給人帶來華麗的視覺感受。
整個園林設計圍繞別墅展開,在以藍色為主體色調的五彩繽中依序展現仙人掌園、藤蔓長廊、竹林小徑、蓮花池塘等等。
滿院子的馬約爾藍,寧靜優雅之中透露著一種熱烈、靈動與妖豔。精緻色彩斑斕的馬賽克瓷磚,鏤空透出靈動光影的鏤花窗戶,處處繁花似錦、溫婉雅致,潔靜清幽,看得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在各種奇花異草、翠竹蔓藤中,仙人掌絕對佔主導地位。這裡的一百多種仙人掌,是第一代花園主人馬約爾收藏精品、心中至愛。在非洲到處可見仙人掌 ,但這麼精緻、嫵媚、千姿百態、肥環瘦燕的仙人掌實屬罕見。長滿尖刺的仙人掌居然也能開出小小的花朵,與其它植物爭奇鬥豔,人們的心情也隨之愉悅起來。
在伊斯蘭教國家,到處可見清真寺。馬拉喀什老城區就有一座建於12世紀的庫士比亞清真寺 ,清真寺中高70米的宣禮塔是全市最高的建築物。這座宏偉的宣禮塔建築結構曾被當作西班牙塞維亞大清真寺的樣板,繼而被歐洲和中東數以千計的清真寺和教堂所模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五次,祈禱召呼聲都會從這座高聳的塔上傳向全市,提醒穆斯林們去清真寺禮拜。
離清真寺不遠處就是馬拉喀什著名的&34;。該廣場是北非最大的民間集市,一般下午四、五點,各式攤販就陸續出現。除了數不清的買賣各種貨物的攤位,還可以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葉的阿拉伯人、算命的摩洛哥老人,以及各種賣藝人的表演。馬拉喀什的日日夜夜就這樣在反覆上演著,每天從寧靜到喧囂,讓你費解,又使你著迷。我不太喜歡這種人聲鼎沸、混亂吵雜,還要護著錢包的場所,但不眠廣場卻切切實實地充滿著千姿百態的市井氣息,傳承了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既熱鬧非凡、充滿激情與魅力,又極具北非風土人情,因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馬拉喀什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
在馬拉喀什入住的酒店很有氣派,酒店後花園的設計也很獨特。馬拉喀什讓我們重新燃起對摩洛哥的熱情,之前的微微失落已一掃而盡,對後面的旅程抱有了更大的期待。
【千年古村艾本哈度】1月11日早餐後,驅車前往千年古村艾本哈度,途中大巴要穿過海拔約2260米的阿特拉斯山脈的山口。阿特拉斯山脈位於非洲西北部,長2,400公裡,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 亞、突尼西亞三國 。有意思的是,我們為了避寒來到摩洛哥,想不到在穿越阿特拉斯山脈時,卻發現整個山脈都覆蓋著白雪,大巴在雪山中穿行,別有一番風情。
因前一天下了雪,阿特拉斯山脈上有著不少積雪還沒化完。在藍天、白雲、黃土、白雪的映襯下,銀裝素裹的阿特拉斯山脈顯得格外雄偉、壯麗、妖嬈。行馳在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仿佛進入了木刻版畫的藝術走廊。
穿越阿特拉斯山脈之後一路南行,終於到達有著摩洛哥最美古村落美譽的艾本哈度村。該村始建於12世紀,當時它是撒哈拉沙漠商路的重要隘口,在近千年的歷史風雲中,艾本哈度村特有的人文風貌保存得異常完好,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遠遠望去,依山而建的艾本哈度村佔滿了整個錐形的山坡,密密麻麻的褐紅色房舍比肩接踵,錯落有致,就像一座用紅褐色的泥巴堆積而成的金字塔,艾本哈度的另一個稱號&34;由此而來。
這座由防禦性圍牆圍起來的村落是摩洛哥保留至今最經典最完整的古堡,在村口樹立的牌子上,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記赫然在目。
不大的村落有著高大的城牆護衛,城牆上建有角樓,角樓後面則是層層疊疊的民居。用赤土泥磚烘乾壘砌的房舍和土牆座座相連,每個房間不大但都可以成為小堡壘,彼此之間由狹窄、彎曲的巷道貫通,局部的陡峭和斷頭路體現了防禦性民居的特點,整個村莊構成難攻易守、固若金湯的大城堡。
在強烈的日光毫無遮掩的照耀下,迎著沙漠吹來的陣陣熱風,我們氣喘籲籲地爬行於高高低低的臺階與彎曲迂迴的小路。從白雪覆蓋的山脈來到烈日炎炎的古堡,仿佛在時光隧道中穿梭。
經過千年的風吹雨打,艾本哈度村逐漸衰落了,現在只剩下不到十戶居民,每間小小簡陋住家,除地上自家編織的地毯,幾乎沒有任何家具,大部分居民都搬到了對面的新村。
古村所在的山並不高,山頂有一座廢棄的糧倉。站在最高處極目眺望,一條乾涸河床對岸是椰子樹簇擁下的新村,遠方盈盈雪山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周邊則是無邊無際、寸草不生的石漠,怎一個蒼涼了得!
在千年滄桑古樸氣息中,觸摸那些年代感十足的石頭,便能體會到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許多故事。依山而建的洞穴民居,破碎倒塌的護牆,遠方遼闊與粗獷的荒野……,讓這座古村多了些夢幻、神奇的氣息,散發出撲朔迷離的味道,仿佛時間、空間在此處被割裂,這種感覺真的很難言表,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領悟其中意境。
這樣一個原汁原味的紅色村落,荒蕪、悽涼,極具歷史滄桑感,自然會引起好萊塢電影藝術家們的興趣與關注,&34;&34;&34;&34;等許多好萊塢大片都在這裡取景。可以說,是歷史的艾本哈度成就了好萊塢大片,也是這些大片讓更多的人了解了艾本哈度。
距艾村約30分鐘車程,來到瓦爾扎扎特附近的一個有非洲好萊塢之稱的影視城,許多著名電影拍攝於此,比如,「埃及豔后『』、「情陷撒哈拉」、「尼羅河寶石」、&34;、&34;等等。 摩洛哥因為和歐洲大陸就隔著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在歐美人眼裡有著濃鬱的&34;,而且拍攝成本低廉,所以好萊塢的片子特喜歡在這裡拍,這也是艾村與瓦爾扎扎特名聲大噪的一個原因。
影視城中古埃及宮殿的布景
傍晚時分到達瓦爾扎扎特,小城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特別美麗。
這是在瓦爾扎扎特住宿的酒店。
[狂野的撒哈拉大沙漠] 1月12日早餐後驅車前往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的大門——梅祖卡小鎮,途經言吉爾小鎮,託德拉峽谷。
中午在言吉爾小鎮這家形如城堡的酒店用餐,酒店內的豪華設施與排場讓我們興奮不已
酒店內熱情洋溢、英俊帥氣的摩洛哥服務員,還有伴隨我們旅途始終的又愛又恨的塔其鍋。塔吉鍋既是廚具的名字又是菜的名稱,有個尖尖的像個小煙囪的蓋子,下面是陶瓷淺底鍋。食材有葷有素,葷食只有雞肉、牛肉、羊肉、魚肉四種,素食一般有土豆、洋蔥、胡蘿蔔、番茄等,再配上各種香料,將葷菜在下素菜在上堆成金字塔形放在鍋裡,放少許水,悶蒸十分鐘即成。這樣烹製的菜品絕對的少油少鹽,並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營養。對於我們這些來自於中國的遊客,剛開始有點新鮮、好奇,吃了幾天之後就有點膩味了。
吃完午餐,向東行駛15公裡後我們進入託德拉峽谷。託德拉峽谷位於阿特拉斯山脈東部,峽穀穀底僅有10米寬,一條細小的河流穿過山谷,兩邊300多米高的巖石林立,僅僅有一縷陽光可以照射到谷底。走在谷底,抬頭仰望兩邊高聳的山壁,只望見一線藍天,頓時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託德拉峽谷壁陡峭矗立,阻斷了陽光射向砂礫河床。峽谷還經常舉行攀巖活動,就是在谷底攀巖四周的石壁,高難度的高山挑戰隨處可尋。
走出託德拉峽谷,只見河床上青翠的柳樹、花草、及各種樹木在微風中搖擺,而河谷四周卻是一片貧瘠荒涼的紅棕色,形成一道奇妙的風景。
到摩洛哥旅遊,不能不去撒哈拉沙漠,很多人是看了三毛的&34;才對這個地方更加嚮往的。我並沒有三毛的傳奇經歷,也沒有浪漫情懷,更沒有文學天賦,我只想聽聽大漠孤煙中的陣陣駝鈴,看看浩瀚沙海上的燦爛星河,也想在烈日與星空的陪伴下,品味、感受不毛荒漠所帶來的那種震撼人心的狂野、蒼涼、熱情、奔放、無拘無束的感覺。
抵達北撒哈拉沙漠的門戶梅祖卡小鎮之後,導遊立即安排我們二十人搭乘四輛四驅衝沙越野車開向沙漠腹地,趕在黃昏之前抵達撒哈拉沙漠的一個宿營地。
終於來到三毛筆下書寫她與荷西浪漫愛情的地方。舉目遠眺,無邊無際的沙子被風吹皺,像海浪一樣起伏,像魚鱗一樣閃光;眼前一座很漂亮的沙漠巧克力山旁,努力、頑強地生長著一些灌木,起伏的沙丘在夕陽下呈現鮮血般的紅色,一切顯得那麼深邃、悽美、肅穆。
在當地駱駝隊長的安排下,我們兩人一組騎上北非特有的單峰駱駝向沙漠進發。在夕陽的餘輝下,靜靜地漫步在撒哈拉大沙漠上,盡情領略大漠之壯美。
大漠浩浩渺渺,起伏蜿蜒,可愛的單峰駱駝跟著穿長袍的柏柏爾領頭人慢悠悠越過沙丘,沙丘在夕陽下呈美麗絢目的橙黃色,駝隊在夕陽照耀下的身影映射在沙漠上,荒蕪、狂野、悽美的沙漠在此刻有了靈氣與動感。
在沙漠,最美的時光莫過於黃昏,隨著日光照射角度的變化,沙漠也不斷變換著顏色。流動的金色沙丘,靜謐的仙人掌和權木,千年不變的落日餘暉,這裡是壯闊的撒哈拉大沙漠,這裡廣袤無際,這裡荒涼無比……!雖然第一次騎行單峰駱駝有點膽戰心驚,但由於眼前景色太美,心情太過激動己無法矜持。
駱隊向沙漠深處騎了約半小時,到了一片空曠的地方停了下來,駱駝在一旁休息,我們在駱駝小哥的幫助下連滾帶爬地上了一個山頭。寂靜無聲的撒哈拉大沙漠正籠罩在暖暖的橙紅色中,我們靜靜地坐在沙丘上,耐心等待日落暮色的降臨。此時,每個人都被眼前的沙漠迷住了,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鏡頭來詮釋、展現撒哈拉的那種曠世之美!
這是我們這一組的駱駝小哥。他們是典型的柏柏爾人,矮小靈活、熱情豪爽,體貼關心,略帶點狡詐。一路指引、安撫駱駝,為我們駝前駝後拍照,有時還想兜售點小玉石。據導遊介紹,柏柏爾人雖然身材短小,卻極其彪悍、驍勇善戰;雖然生活清貧,卻知足常樂,非常享受這種艱苦清貧、樸實無華、無拘無束的生活。就是他們無怨無悔地陪伴著駱駝,守護著這片大漠,給世界各地來訪的遊客帶來驚喜與歡樂。真主保佑他們一生平安!
這是在大漠中代步的單峰駱駝,它只有一個駝峰,腿細長,極為耐旱耐高溫,身體機能非常適應沙漠環境。在乾旱的戈壁和沙漠地區,單峰駱駝憑藉其在惡劣環境的忍耐力,成為名符其實的沙漠之舟。
太陽終於落到巨大沙丘的後面,羞嗒嗒地露出半個臉,此時的撒哈拉沙漠無比寧靜,仿佛世界只剩下我們自己。美女領隊小李畢竟年輕,為我們四人拍了一張大漠日暮下的合影。在鏡頭面前我們忘記了年齡,盡情地渲洩發自內心的那份快樂、那份澎湃心潮。
整個沙漠被晚霞籠罩著,色彩變得柔和極了。橙紅的光也逐漸融入朦朧中, 駱駝走在線條優美的沙丘上,身軀上披上了一層霞光,從容不迫地邁著闊步,帶我們走上歸途。
燈光下的沙漠宿營地吃飯的餐館與住宿的內廊式的酒店,透著一絲絲的神秘氣息。
在浩瀚的沙漠腹地觀星空、看日出,是難得而美妙的人生經歷。為此,我們凌晨5點就起床,全副武裝來到酒店後面的一個高臺。周圍一片漆黑,萬籟俱寂,我們邊跺著腳邊仰望天空,只見千千萬萬顆閃亮的星星布滿了天空,宛如一大片灑滿了碎鑽的黑色絨布,恢弘的銀河、清晰的北鬥懸浮在頭頂上,明亮到極致仿佛近在咫尺。我趕緊舉起微單相機,想把美妙的沙漠星空納入記憶的畫框之中。非常悲催的是由於沒有帶三角架,攝影技術又欠缺,所拍攝的星河照片都慘不忍睹。無奈之下,只好與繁星一起守候寒冷的清晨,在靜等日出降臨期間拍拍剪影,以聊慰籍。
過了一會兒,天邊透露出些許亮光,霧氣在不經意中漸漸從天邊向沙海彌散開來,地平線開始泛出絲絲淡紅,繼而轉為淺玫瑰色,微微向空中透射。周邊的景物也有了或深或淺的光影。此時此刻,幾棵孤寂的樹木、帶有幾何圖形的裝飾屏障、屏障在一池碧水中的倒影,在晨曦中構成一幅美輪美奐的絕佳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東方與地平線交界的天空慢慢地變黃了,遠處的沙丘也開始被塗抹成金黃色。旭日一點一點地升起,炫目的光暈越來越大,向碧如水洗的天空、綿延起伏的大漠傾射出一道道光芒。遠方的一棵綠樹在剛跳出地平線的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了獨特的神韻與靈氣。
轉眼間,一輪朝陽升騰在東方上空,整個世界沐浴在陽光中,暖意盎然,生機勃勃。此時,蔚藍的天空染成一幅絢麗的圖畫,遠處的沙丘在明媚的陽光下平添了幾分柔美,眼前的景物瞬間變得越來越炫目,兩者重疊構成一幅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畫卷,真是壯觀之極。此時早起的辛勞已蕩然無存,唯有陽光下的燦爛、悠然與想。
沐浴在陽光下的我們的宿營地,也露出了真面目。
印象中風沙瀰漫、悲壯蒼涼的大沙漠此刻在朝陽下顯得格外靜謐,遠遠望去,只見沙丘表面上的一道道彎彎曲曲如同水波紋一樣的沙紋,仿佛是涓涓溪流輕輕流淌,給粗曠的沙山平添了許多柔美,顯得極有生命力。站在撒哈拉附近的一個小山頭上靜靜地看著,細細地品味,自己也變得豁達、輕鬆起來。
這是我們離開沙漠乘坐的吉普車,司機大發慈悲,給了我們幾分鐘的時間向大漠告別,然後絕塵而去,駛向摩洛哥著名的四大皇城之一的菲斯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