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論語》中曾經說過「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說什麼意思呢?
君子的德行教化如風一樣無不周到而善入,而小人的德行卻如草那樣隨風擺蕩,風吹草倒伏,沒有什麼原則性。
因為風無形無色而無有實象,而其所行之處又是無孔不入,所以世間之物虛而善入者,沒有比風更甚的了。
君子在上之教命,欲要達到四方而周遍無遺漏,便莫如向巽卦來學習其周遍的教化之智慧,才能獲得以卑順為體,以善入為用的結果,最終達至令出風行而捷如影響之利,能夠做到這一點,自然可以萬事都可如志。
古人以君師為教化之源,師者謂之教,君者謂之命,但凡君王欲要行之教化之道,皆須取法於巽卦中的「隨風」相繼之意,以風隨風,無物不入,申告天下依君命而行事。
能如此者,便是可以體會到君子「重巽以申命」的智慧之所在,風行相隨,所向披靡,猶如君王號令之所施,下合民意,上順天心,自然民無不從而得「君子之德風」之道。
但凡師教君命之道,都是希望能夠使大家順從而信服,以便於將君主之命令貫徹到底,對於其中那些心有猶疑之徒,則需要如風一樣,前風去而後風繼之,重申教化之道以至於再三,以期其最終可以一起領會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巽卦之道,以卑順為要,婉而得中,順以為正,一番辛苦,而其結果,卻只能是「剛巽乎中正而志行」的小亨之道,為什麼呢?
因為在本卦中,初、四二爻之陰柔,雖適協於九二、九五之陽剛,但是巽為進退,陽為大而陰為小,所以初四雖善用柔,如風之無往而不入,卻也只能獲得小亨之道。
君命師教之道,必須要如巽風一樣,前後相繼而使其無不相順,如此,則草上之風無不偃而君主之令無不從,便可以說是達到了卑順之道的極致了,從此天下悅服而用命,教出於一而令出於誠,一誠不二,假以中正之道不失,則教化之道得之無疑矣。
古來君命師教之道,都無不冀望於以柔而感其心,以卑順而期其服,上下同心如風之相繼,自然上下同欲而可勝,若上下不能一心相向者,雖有強命,而民心難服,此乃亂世之源,不要說小亨之道,兇尚難免也。
從古至今,凡至治之世,從來沒有聽說過教命不一而可長久之人,上下異志,則政自是以窳,教命自是而隳,其治必不可久而崩之如速,此等之人,都是因為不能很好的領悟到巽卦中的卑順教化之道而造成的結果。
如果能夠真正地將教化之道做到命之不二、重之不易的地步,那麼天下之人自然可以申之不改而民有適從之道,從此上以正己,下以正民,上下皆正而天下大順,成就天下無不來同、教命無不共化的無上教化之道,使天下之人的語默動靜,都似由己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君子之德風,風行天下而無遺也,有志君子,不可不加以詳察,不知大家以為如何?